一、考查形式
「語言文字運用」這一大章中「修辭」這一節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觀題,以單選題為主,有時也有多選題、判斷題。提問形式如「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使用相同(或不同)的一項是( )」。除了客觀題外,在閱讀中,尤其是現代文閱讀,也經常會考一些主觀題,對文中的句子從語言方面進行賞析,對於這一類型題的回答,就要考慮這些句子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可以從修辭手法的功能方面進行作答。
二、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
修辭手法,在現代漢語中是單獨的一個章節,是修辭格。在語文基礎知識中,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知識點,同時也是文學作品寫作所必須的因子。既然修辭這一藝術手法具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在咱們的教師招聘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中也是考查的重要知識點。我們都知道修辭手法有十多種,如比喻、比擬、借代、雙關、同感、誇張等。考試中,經常考到的修辭有比擬、比喻、借代等,本文主要從比喻和比擬這兩種修辭進行舉例分析,並指出這兩種修辭的備考建議。
(一)比喻
比喻就是將彼物比此物,二者具有相似性。
給這樣一個例子:
天上的白雲像棉花。
很顯然,這個例子是比喻句,因為這個句子有本體「白雲」、喻體「棉花」和比喻詞「像」。根據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判斷「她的笑容像花兒一樣」這個句子也是比喻句,因為這個句子也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而「他的衣服像在水裡洗過一樣」這句話則不是比喻句,原因是喻體沒有出現。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是出現「好像」「好似」「仿佛」「像」等詞語就是比喻句了,而是要有本體、喻體。
了解了比喻句的要素,還要了解比喻句的形式。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明喻,就是本體像喻體(甲像乙)。比喻句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並且比喻詞是「像」「好像」「仿佛」等這些詞。
與明喻相比,暗喻是本體是喻體(甲是乙),它的比喻詞則不是這些,而是有「是」「成了」「成為」等詞。如: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我們看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了我們的內心。這個句子是暗喻。
借喻,則是不出現本體,只出現喻體,而本體則可以通過上下文知道本體具體指的什麼。如:她曾經遠離過這些人,在她與她們之間築了一堵牆。為了顯示自己的不同凡響,她長期忍受孤獨寂寞的痛苦。(賀光濤《路》)這句話把她與她們之間的隔膜比喻成一堵牆,本體沒有出現,但能夠從文章的語意中感受到本體。
博喻則考的不多,這裡不再敘述。
比喻的功能和作用則是形象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形象為具體。
通過以上對比喻的知識點的敘述,這裡需要掌握的就是能夠判斷比喻這種修辭,在文章寫作中能夠運用這種修辭。
(二)比擬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種。
擬人就是把物當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情感。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個句子就是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鑽」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擬物則是把人當物寫,或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如:那個壞蛋夾著尾巴逃跑了。這個例子形象地寫出了那個人逃跑的情態。
通過以上對比喻和比擬的敘述,可以知道二者的區別:
(1)比喻:喻體一定出現;喻體都是名詞。
(2)比擬:擬體不出現;詞性是動詞。
例1:回憶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緊就變黑暗。
例2:戒指在哭泣,靜靜躺在抽屜,它所擁有的只剩下回憶。
例3:花兒笑得像小孩子的臉一樣。
上面3個例子,例1是比喻句,把「回憶」比喻成「月光」。例2則是比擬中的擬人。例3中則兼有比喻和比擬。
比擬的考查,主要是能夠判斷出這句話是否是比擬句,並且能夠說出它的功能作用。更多教師招聘語文學科備考資料,請查看語文學科專業知識頻道。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