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赫爾普斯」
前言
天才是什麼?捫心自問,每個人都想成為天才,因為天才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學習上的成就感,還有一些各種各樣其他的事情上的便利。今天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不僅孩子的成績優異,自己說出去也很有面子。但事實上很多孩子都普通人,他們每天輾轉於繁重的興趣班、作業班,這些家長們加固於孩子身上的,大多數屬於自己當初沒有完成的理想。每年高考的時候,我們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消息,比方說在高考賽場上出現了一匹黑馬,或者說誰誰誰以最小的年齡進入了某所大學就讀。
這樣的事情確實讓我們羨慕,但同時也不得不引發我們一個思考,這是否就是拔苗助長了?在前幾年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孩子,他被譽為神童,甚至多次考入985這樣的高校,但是他都沒有堅持下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神童泯然眾人矣了嗎?這個孩子叫張滿意,上個世紀的80年代,出生於黑龍江省,是一個典型的80後人,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但是張滿意並不一樣,在他三歲的時候,他就能準確地說出一些答案,比方說當他奶奶或者是父母買菜的時候,張滿意就能夠在旁邊快狠準的說出價格。五歲時就被父母送進學校去讀書了,他當時在學校裡年齡最小,卻成績最好,老師們也對這個孩子抱有極大的期望,甚至給他的父母建議,讓張滿意跳級。
當一個人在學校裡覺得學的知識點非常簡單的時候,跳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張滿意被家裡的人送去了參加當地的中考,那個時候他只有11歲,當成績出來的時候,全家人都震驚了,沒想到張滿意的中考成績,僅僅比當地的重點中學差了二分。但是當地中學老師認為張滿意極為優秀,所以讓校長破格錄取了他。或許人是有一定疲憊期的,當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感到極為勞累,進入高中的張滿意不再認真學習了,反而天天的睡大覺,極為的懶散生活,尤其到了高三的時候,大家都在緊張地衝刺,看著最後的倒計時,每個人都緊張不已,張滿意依舊漠不關心,毫不在意的睡大覺。
但是即便如此,上天也是偏愛這個小孩兒,他的思維能力非常的好,不怎麼費力,輕輕鬆鬆就能夠考出好成績,後來他參加數學聯賽,還取得了優良成績。就這樣他被南開大學的一個老師看中了,和他的高中聯繫之後,提前約見了張滿意。1995的時候南開大學果然錄取了張滿意,但是進入大學之後,張滿意的生活習慣,更加的懶散,不在學習,而是每天沉迷於遊戲,導致他的大學功課幾乎每門都不及格。1998年,張滿意被學校勸退了。之後張滿意的老師仍然對張滿意表示,如果你再回去讀一年高三,還能夠進入南開大學,那麼學分就給張滿意保留,他回來還可以繼續的學習。果不其然,第二年,張滿意又進入了南開大學。他依舊沒有吸取自己失敗的教訓,仍然是和電子遊戲相伴,只能又一次遺憾地離開了這所大學。
張滿意的家人們對他極其的失望,而張滿意也表示自己的把學習當成一個任務,並不是真的喜歡學習。他表示自己喜歡計算機方面的知識,編個小程序沒有問題,想要認真地學習計算機的技術。大四時候,張滿意去了廣州做計算機的工作,至於將來,他相信自己會變好的。想要電子遊戲確實很好,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放鬆自己,緩解自己壓力,但倘若一直沉迷於電子遊戲,就容易荒廢時間,浪費人生,人生在世,不應該一直沉迷於玩樂,要勇敢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張滿意是天才,覺得學習得心應手,但是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講,學習是極為艱難的一件事情。
總結
很多時候,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時候,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理想,給自己一個目標,讓自己不斷地為之奮鬥,為之努力,當我完成這個目標和理想的時候。說不定也會收穫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尤其是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更應該勇於改變自己,勇於發展自己,不應該一直沉迷於所謂的遊戲之中,遊戲能夠成就一個人,同樣也能夠將一個人毀掉。
《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