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關於廣州恆大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可能要解約的消息刷屏了,引起了很多恆大球迷的恐慌。而作為金元足球的球隊之一,而今的廣州恆大不得不在進入中超第12個年頭之後,嘗到了由此帶來的苦果:球隊不得不為足協的投入限制做準備。
而其實上海上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只不過他們因為當初陳戌源反對歸化,陰差陽錯之中受到了益處:假若當初也加入了歸化行列,球隊很可能也不得不將一部分球員出手,以此達到投資的上限。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球迷可能會發出疑問:山東魯能也有歸化球員,為什麼會在這個冬窗期籤約外援和內援,而且大有繼續下去的態勢?魯能具有引援的優勢
其實原因很簡單:山東魯能隊內的球員,大都是魯能足校出品,他們的歸屬感很強,對球隊的熱愛度也很強,關鍵的一點是,他們從足校出來,又在球隊效力,他們的工資相對於其他球隊的球員,是很低的。這就為魯能球隊投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很不容易,自從1998年建立足校以後,22年的堅持終於收到了一點回報,也算是對這麼多年付出的一點安慰吧。而正是這些才真正說明,哪支球隊是真正做青訓,哪支球隊是踏踏實實做青訓。而正是因為踏實,因為腳踏實地做青訓,所以才有了現在因為限制投入後還能從容引援。
一般球隊引援可以分為三種:
1、用價格吸引球員就如同當初恆大引進外援和內援一樣,用高出別隊價格的優勢,來達到籤約球員的目的。這是無奈之舉。因為球隊沒有自己的青訓,不能自給自足,並且球隊資歷很淺,達不到吸引球員的目的;
2、利用自身優勢,吸引隊友或者隊員加入。這個引援方式就是當年李霄鵬在魯能期間採用的。李霄鵬和崔鵬、周海濱是隊友,在執教青島中能過程中,劉震理、宋龍、劉軍帥等是自己的球員,所以擔任魯能教練或者擔任魯能俱樂部副總期間,將他們找到自己的球隊下面,也是人之常情。
3、利用自己的資源,直接和球隊聯繫,達到引援的目的。這就是山東魯能在進入泰山時正在用的。總經理吳志東是資深足球人,早年間是裁判,那時裁判是直接和俱樂部打交道的,而憑藉裁判積累下來的人脈以及關係圈,使得現在山東魯能在引援上明顯比其他俱樂部高出一籌。
青訓球隊受益對中超良性發展是有好處的
不得不說,魯能進入泰山時代之後,又恰逢限薪限投入,不但為球隊騰出了大量的薪資空間,還為其他球員的加入提供了足夠的吸引力,這其實才是吸引內援加入的主要原因。畢竟對於球員來說,能夠吸引他們的就是薪水。
這薪水在以前是土豪球隊的長處,但是土豪球隊為了當初能夠吸引球員,讓自己的薪資空間充滿,再也沒有了吸引球員的資本。這種情況下,但到時山東泰山成了吸引他們的球隊,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魯能足校源自於原來的省隊,在第三年就開始向球隊輸入有實力的球員,直到現在還是如此。而看看中超有幾家這樣的青訓呢?那些所謂的青訓和足校,有幾家是這樣專心的?
所以可以肯定,在金元足球盛行的時候,魯能足校多虧財大氣粗的股東,使得球隊沒有像綠城、亞泰那樣降級。而現在,是這些有自己專業青訓的俱樂部展現自己優勢的時候了。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