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韓日等國加快購買美軍F35戰鬥機,我國周邊的空防壓力確實是越來越大,目前韓國和日本各自擁有約20架F35,在未來十年之內,二者的F35數量將分別達到其採購量的147架和80架,加上美軍東亞海外基地的F22、F35和俄羅斯馬上就要量產的蘇57,我們周邊的五代機數量將會在不久的將來超過300架。而就目前殲20的數量而言,要想對付如此龐大的五代機群,還真有些不夠,殲20從2017年開始正式服役,現在服役的數量卻並不是很多,難道是真的沒有全力生產?又或是有什麼其他隱情?
▲多架殲20上演大象漫步
從已經透露的消息來看,成飛現在至少已經有兩條脈動生產線在進行殲20的量產,以每條生產線年產約16架殲20計算,一年就能夠生產32架,大概一個戰鬥機航空兵團的規模。也就是說,從2017年服役開始到2020年截止,殲20的服役數量很可能已經接近100架,這一規模已經比韓日美等國目前在東亞地區的五代機總和要高出不少,所以在現階段來看,殲20是已經足夠使用了。
▲殲教10脈動生產線,殲20也採用了類似生產線,效率相對傳統生產線大幅提高
那麼殲20這個生產速度算不算快呢?實際上這在世界上已經屬於一流水準了。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機F22,它從2002年開始量產,一直到2011年停產,在這10年時間內總共下線了187架,平均下來每年的產量不到20架。而俄羅斯的蘇57就更慘了,蘇57首飛比殲20還早一年,但是直到現在還因為各種問題沒有進行量產,總共也就生產了不到10架原型機,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設想,蘇57量產版將於明年正式裝備部隊,俄軍採購的的76架訂單將在未來8年內交付,也就是說每年產量還不足10架。
▲俄羅斯蘇57生產線,明顯不如中美
F35目前的產量大約為每年150架左右,大約兩到三天就能有一架F35能夠下線,殲20的產量和F35相比確實是小巫見大巫,而且F35還計劃從明年年底開始還將要把產量提高到300架/年,也就是基本上一天保證1架下線,屆時交付量將會極速提高,日韓訂購的F35也將加速提升。所以殲20雖然目前夠用,但是未來服役數量至少要達到400架才能夠靈活應對周邊局面。
▲一眼望不到頭的F35生產線,但是這還遠遠沒有達到速度極限
那麼殲20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極限了嗎?明顯也沒有!殲20如今從雷達航電、發動機、隱身塗層、機體材料等等都已經是完全國產化,以我國目前的工業能力,在材料不存在供應問題的情況下,要想提高一型戰鬥機的量產速度,那絕對不是什麼難事,無非就是多投入一些資金,多開幾條生產線的問題。成飛雖然現在也生產殲10C等其他主力空軍機型,但是提高殲20產量也並非難事,不過目前來看還沒有這個必要。
就現有的局勢而言,在服役數量達到100架之後,殲20的產量很可能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在一個低速狀態,很可能只是開一條生產線來滿足部隊換裝需求,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殲20還只是初生版本,雖然有不輸F35的航電系統,媲美F22的隱身外形以及內置彈艙,但是有一個比較重大的缺陷,那就是發動機性能不足。目前所使用的的渦扇10B發動機,最大推力只有14.5噸,和F22所使用的F119發動機的17噸推力有不小差距,更比不上蘇57要安裝的產品30(最大推力18噸),何況這二者還有渦扇10B所不具備的矢量推力技術。
發動機的弱雞會導致殲20的兩大不足,首先就是超音速性能可能不足,超音速巡航的定義為在發動機不開加力的情況下,戰鬥機以1.馬赫以上的速度持續飛行30分鐘以上,目前殲20所使用的渦扇10B只能支持在1馬赫出頭的速度進行10分鐘左右的超音速巡航,明顯還不符合五代機的要求。超音速巡航對於五代機的意義非常重要,它可以讓殲20以更快速度抵達戰場,也能在最短時間內攔截敵方目標,並且超音速巡航不需要開推力,還可以最大程度縮小飛機的紅外信號和提高空空飛彈發射初速,優勢不言而喻。
▲殲10矢量推力版上演的高難度眼鏡蛇機動動作
殲20本身的氣動布局其實比F22更為優秀,扁平毫無凸起的一體化機身搭配全自動化控制的鴨翼系統和可調式DSI進氣道,無論是升力係數還是機頭指向能力都是五代機中的翹楚,如果發動機推力能達到F119的水平,那麼機動性秒殺F22完全沒有問題。根據各方面曝光的數據,渦扇15的推力能達到18噸上下,並且使用了三維矢量噴管,完全和渦扇10B拉出了代差。殲20利用渦扇15的澎湃動力和的矢量推力優勢,如果近距離遭遇F35或者F22,能夠利用超強的機動性能進行秒殺,即便是6發空空飛彈全部用光了,也能最大限度保證不被對方雷達鎖定,甚至可以擺脫空空飛彈的追尾。
▲渦扇15未來將會採用的三元矢量推力噴管,可以向任意角度進行偏轉,而美國的F119隻能進行上下偏轉20°
按照渦扇15的進度(目前很可能已經上機測試),完整版的殲20B大概率將在2022年左右出現,而殲20B的性能將真正全方面超越美國的F22和F35,這才是空軍真正想要的終極大殺器。到那時我軍的第一批殲11也將迎來服役晚期,因此這時候將殲20的產能最大化才是最有意義的,隨著成飛建立更多的脈動生產線,殲20的產量有望突破50架/年,甚至更多,加上150架的殲20A,只需要5年就可以讓殲20的總數達到400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