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矢量發動機技術再突破 殲20B將量產

2020-12-11 騰訊網

近日,在全國21屆專利獎頒布會上,中國的殲20獲得了外觀設計的金獎,以其「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飛機」為名的專利產生了,也印證了殲20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並在不斷改進升級的國產戰機,其特殊的氣動布局是殲20獲獎的關鍵。

而殲-20戰機的基本型在3年前就已經定型,之後就開始了小批量生產,有消息傳出殲-20戰機開通了第四條生產線交付服役的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了50架,而此次即將量產的殲-20B是殲-20的重大改進型,外媒分析稱,其產量要比殲-20普通型多,最終可能會交付200~300架。

對於發動機這個詞可能大家並不陌生,但是矢量發動機是什麼,很少有人知道。要知道,五代機的要求不光是隱形,超音速,信息化等,更重要的是實現高空的適應作戰,這就要求飛機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速度。而矢量發動機實現了這一點,矢量發動機分為二元發動機和三元發動機,二元就相當於二維平面,發動機能進行左右上下的轉向,而三元則是實現全方位的轉向,更符合了現代化戰機的要求,在噴力係數上,三元也比二元高出許多,顯然,三元要比二元要好。

而裝備矢量發動機大幅度提高殲-20的機動性尤其是指向控制能力。運用推力矢量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戰鬥機大迎角下的控制力不足的問題,利用推力矢量來直接控制飛機,而不是僅僅依靠傳統的舵面,這樣就可以突破飛機自身氣動布局的限制,能夠獲得遠高於傳統氣動布局能獲得可用迎角。

即使採用的是二元矢量噴管的F-22在航展表演上依然可以將迎角穩定的拉到60°,而且保持可控的指向能力。至於採用了三元矢量噴嘴的F-35,從目前公開的視頻來看,其在達到70°以上迎角時仍然保持了可控。對於單純採用傳統的氣動舵面來進行控制的飛機說,在這樣的迎角下,進行可控的操縱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般的戰鬥機在這種迎角下早就失速失控了。

而國產最新的渦扇-10三元發動機已經在去年出現在了珠海的航展上,可以說是AL-31F的升級版。 航展期間,同為國產的殲10B戰機就搭載了這種新型三元矢量發動機,在一系列的出色表演中,完全可以看出其優良的性能,說明中國的三元矢量發動機技術已經成熟。而殲20B未來的性能肯定是要領先世界的。

相關焦點

  • 網曝殲20B戰鬥機將使用殲10B一項技術,讓機動性變的更強悍!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發展出了殲-20B改進型號,並且還將進入到量產階段,倘若消息屬實那麼意味著殲-20五代機或解決了一些關鍵性技術問題,穩定性越來越好。先不說這個型號是否真實存在,中國科研人員確實一直在已經量產的殲-20戰機上展開升級工作,這與從殲-10量產時,還在發展改進升級版殲-10B和殲-10C的過程並無分別。
  • 國產矢量發動機裝機,殲20B獲得超機動能力,截擊機變成空優機
    但是,不可置否,在該機長達9年的測試服役歷程中,殲-20一直都受到"心臟病"問題的困擾,無論是俄羅斯提供的AL-31發動機還是國產發動機渦扇-10,顯然都無法為殲-20提供足夠澎湃的動力。發動機性能的差距也讓殲-20在超機動能力上落後於美國的F-22和俄羅斯的蘇-57隱形戰機,甚至影響了殲-20的量產進程。
  • 殲20B即將量產,新航發不輸渦扇15,三維推力矢量機動性大增
    二十年過去,由於資金、技術等問題的限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成功並完成五代機研製項目,推出殲-20系列和蘇-57 至於各項報導中時常提到的專為殲-20研製的渦扇-15發動機,在遲遲不能就位的情況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國產太行發動機。這款航空發動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產大功率航發方面的技術空白,然而推重比只有7.5-8。而美國最新五代機F-35使用的F-135渦輪扇發動機加力推力超過18噸,推重比超過10,兩者之間還存在不小的技術差距。
  • 中國真第5代戰機殲-20B問世,印度「陣風」能比得上?美F-35都抖
    在我國殲- 20b隱形戰鬥機升級版正式進入量產後,我國航空工業領域正式加入俄羅斯和美國的行列。這無疑給印度、日本和其他東協國家等鄰國帶來了巨大壓力。 我國將隱形戰鬥機殲-20進行升級成殲-20B後,最終將其歸類為成熟的第五代飛機。
  • 令人欣喜,殲20B機型重要升級,發動機成關注焦點
    在西方眼中一向落後的中國,能夠緊隨美國F22和F35之後研發出屬於自己的五代機殲20,令外界感到非常驚訝。不過美國畢竟掌握了更為先進的技術,與美國兩款五代機相比,殲20的確存在相應缺陷,尤其是發動機方面的問題。
  • 殲20B開始量產!F-35之後第二款量產5代機,換裝中國芯
    而殲-20B網傳換裝了渦扇-15三維矢量發動機,和AF-41N不同,這款發動機噴口可以像F-35一樣進行360度旋轉,因此方向指向性更強。 此外,基礎版殲-20要完成複雜戰術機動動作,因為發動機推力的不足,往往需要鴨翼,機翼以及尾翼等多翼面調整來完成高機動性動作。整個過程比較複雜,對飛行員技術動作要求極高。
  • 殲10戰機疑似換裝矢量發動機 機動性大幅提升(圖)
    日前,網絡上披露了一張殲-10試驗新型發動機的模糊照片,但從一些細節還是可以比較明確的斷定這是一臺矢量發動機。這也是國產戰機首度裝上此類發動機,表明國產發動機的技術又有新發展。而對於殲-10這樣一款三代戰機而言,換發(尤其是矢量發動機)的背後包含的信息則更加豐富。
  • 殲-31鶻鷹隱身戰鬥機能否使用WS-10B太行矢量發動機?
    渦扇-10B並不是矢量發動機,這又是一個常識性錯誤,殲-10B矢量驗證機使用的矢量發動機並不是所謂的渦扇-10B發動機。未來矢量發動機將是現役三四代機改進升級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是並不意味著FC-31就能使用國產矢量發動機,畢竟目前國產矢量發動機是基於太行發動機發展的,對於FC-31來說太大了。
  • 第一架殲20下線,難道真的是因為質量問題?可能為殲20B量產作準備
    雖然搭載我國研發的渦扇發動機,但在沒有升級之前,這款發動機的使用時間不足3000小時。而全新升級之後的渦扇發動機,維修使用壽命達到4000小時,可以說一舉超越俄羅斯3000小時的117S發動機。對於中國空軍而言,顯然搭載老式渦扇發動機的第一架殲-20,已經到了退出舞臺的時候。
  • 殲20最新驗證機試飛!渦扇15或已成熟,全新殲20B機動性超越F22
    如果一切屬實,那麼就有確鑿證據表明,渦扇15很可能已經在殲20戰鬥機上進行驗證飛機,經過試飛定型後,有望在短時間內大批量列裝殲20。安裝了渦扇15的殲20B完整版本一旦成型,戰鬥力必然會有大幅提升。
  • 印軍被殲20B卡脖子?外媒:中國每月生產一架,印將買更多戰機
    如此一來,它現在的目標就是直接挑戰美國F-35和F-22戰鬥機的主導地位,並將主導鄰國。報導稱,中國的殲-20隱形戰鬥機升級版B型已正式進入量產,升級後,它獲得了作為第五代戰鬥機的稱號。對於第五代戰鬥機的定義是:隱形技術、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高度集成的航電設備。
  • 日韓拼命搶購F35,殲20服役數量卻不足百架,發動機成產能攔路虎
    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機F22,它從2002年開始量產,一直到2011年停產,在這10年時間內總共下線了187架,平均下來每年的產量不到20架。而俄羅斯的蘇57就更慘了,蘇57首飛比殲20還早一年,但是直到現在還因為各種問題沒有進行量產,總共也就生產了不到10架原型機,按照俄羅斯方面的設想,蘇57量產版將於明年正式裝備部隊,俄軍採購的的76架訂單將在未來8年內交付,也就是說每年產量還不足10架。
  • 殲20B大改,未來戰爭中五代機如何發揮特長
    文/山峰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已經量產,性能提升之餘也不用擔心「卡脖子」,殲20的生產速度將顯著加快。因此海外媒體紛紛報導我國的殲20B已經量產,這種消息引得很多軍迷興奮起來。殲20B針對之前的很多小毛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升級,最大亮點就是裝備了新型矢量推力發動機。
  • 殲20增重版推出,矢量推力技術有多重要?太高端只能用科幻形容
    到目前為止,也只是美中俄三國爭霸,而俄羅斯的蘇-57最終結果如何還不得而知,我國的殲20、殲31由於沒有先進的第五代航空發動機而飽受詬病,曾一度被西方質疑,稱不能算五代機。然而殲20採用進口發動機卻嚴重限制了其生產,殲20的發動機問題是數億國人的心病,而且時時刻刻制約著中國航空業的發展。
  • 殲20B剛要量產,大洋彼岸就出現山寨品,美軍認為它比核彈可怕
    這就說明中國頂尖戰機已取代俄羅斯同類,成為最讓美軍忌憚的對手,甚至也暗示美國對殲20的布局設計頗感興趣,甚至希望借鑑其設計亮點。曾有人認為殲20的定位和F22有本質差別不久前,福布斯新聞報導殲20B時專門提到該機將配備三元矢量噴口,而這一點也讓美軍感到十分不安。
  • 殲-20換裝新發動機開始量產,年產量高達48架
    說起我國的殲-20戰機,大家可能會提起殲20戰機的毛病,也就是發動機的問題。我國的殲20戰機前期使用的發動機是俄羅斯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與現在的發動機相比,就顯得推力小、壽命短,運用到殲20上,難以使殲20發揮出很大的戰力。就是因為發動機的問題,才導致我國的殲20戰機並沒有量產。
  • 新型發動機有消息了!完全體殲20即將出現,徹底根除3個弱點
    程榮輝能夠成為軍工榜候選人,說明渦扇15發動機的進展非常順利,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量產,殲20裝上渦扇15發動機後,將成為真正的「完全體」,多方面性能都會得到加強。目前最新生產的殲20裝備了渦扇10發動機,改進型的渦扇10發動機擁有140千牛的最大推力,在第三代航發中屬於佼佼者,但是對於殲20這種第五代重型戰鬥機來說,渦扇10的推力仍然略顯不足。
  • 中國著手批量生產殲20B戰鬥機 國產發動機重大問題仍未解決
    中國於7月8日開始批量生產國產隱形戰鬥機殲-20B機種,並裝備矢量控制(TVC)系統,標誌其成為完整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但消息人士透露,殲-20B仍將安裝俄羅斯制發動機,國產發動機尚未達到標準。據香港《南華早報》7月12日報導,中國開始大量生產國產隱形戰鬥機殲-20的改良型戰鬥機殲-20B,升級後的殲-20B被視為一款成熟的第五代戰鬥機。據軍方消息人士透露,殲-20B已於7月8日開始批量生產。「這種戰鬥機最顯著的變化是,它現在裝備了矢量控制系統,其敏捷性達到了最初的標準,並最終成為完整的隱形戰鬥機」。
  • 機動性不遜於F22,完全體殲20終於登上舞臺,一口氣可造上百架
    ,AL31F發動機雖然性能也很強悍,俄羅斯也從沒有無理卡過這款發動機的交付,但是它沒有配備推力矢量噴口,性能也不能完全滿足需要,這讓殲20的機動性仍然落後於F22,而且身為國之重器的殲20本來就應該配備國產的發動機,以免在特殊時期下生產遭受制約。
  • 3款雙發重型5代機,只有殲20不裝矢量噴口,原因至少有三個
    不過,我們是有能力生產矢量噴口的!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殲-10TVC,就安裝了矢量噴口,並進行了驚人的落葉飄和眼鏡蛇機動表演。儘管殲-10的矢量噴口也是三元設計,但與俄羅斯蘇-35、蘇-57使用的噴口設計還是有區別的,因此我們有成熟可用發動機矢量推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