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是何許人,為何與赤壁之戰扯上關係,這則成語故事背後有真相

2021-01-19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發生在赤壁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瑜和蔣幹。原文如下:

瑜執幹手曰:「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乾麵如土色。瑜復攜幹入帳,會諸將再飲;因指諸將曰:「此皆江東之英傑。今日此會,可名群英會。」飲至天晚,點上燈燭,瑜自起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至夜深,幹辭曰:「不勝酒力矣。」瑜命撤席,諸將辭出。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於是佯作大醉之狀,攜幹入帳共寢。瑜和衣臥倒,嘔吐狼藉。蔣幹如何睡得著?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起視殘燈尚明。看周瑜時,鼻息如雷。幹見帳內桌上,堆著一卷文書,乃起床偷視之,卻都是往來書信。內有一封,上寫「蔡瑁張允謹封。」幹大驚,暗讀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與周瑜在赤壁對峙。曹軍初戰失利,帳下幕賓蔣幹主動請纓,想利用自己與周瑜曾是同窗這層特殊關係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大喜,便派蔣幹來到江東。得知蔣幹前來,周瑜料定其目的是為曹操充當說客。於是,周瑜將計就計,先是表明了自己效忠孫權的決心,然後又故意讓蔣幹發現自己偽造的寫給曹軍將領蔡瑁、張允的信件。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抵足而眠」,意為腳與腳相觸地同睡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關係密切。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的蔣幹,被描繪成一個志大才疏的角色。他早年是周瑜的同窗,後來成為曹操手下的幕賓,在曹操與周瑜初戰失利的情況下主要提出前往江東勸降周瑜。不過,周瑜早就識破蔣幹的目的。他先是利用蔣幹使曹操誤殺了蔡瑁和張允這兩位熟知水軍作戰的將領。此後發生的「苦肉計」、「詐降計」都是直接或間接與蔣幹有關。這麼說,小說中曹操兵敗赤壁,其中一大半原因就出在這個蔣幹身上。

真實的歷史中到底有沒有蔣幹這個人物?答案是肯定的。有關蔣幹是事跡出現在《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當中。據該傳記載,蔣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不過,他與周瑜卻並非同窗關係。蔣幹是九江人,與周瑜的家鄉舒縣同屬揚州,故此應該是同鄉,時稱「州裡」。

蔣幹勸說周瑜歸順曹操是歷史的真實,不過時間是在赤壁之戰之前,這一點我之前在相關文章中曾經提及,這裡就不再贅述。從這些歷史記載都可以看出,儘管蔣幹曾有過勸降周瑜的事實,但卻與赤壁之戰都不沾邊,他原本的身份是江淮一帶的著名文人。

那麼,蔣幹是如何與赤壁之戰扯上關係的呢?這就不得不說說早期三國故事的流傳。自宋元以來,三國故事成為民間藝人的熱門話題,不少三國人物及故事也被這些藝人們進行改編和加工。也就在這個時期,蔣幹的民間形象與歷史形象出現了極大的差異。在元代關漢卿的《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蔣幹便已經成了周瑜的同窗。而在元代出現的集三國民間故事之大全的《三國志平話》中,蔣幹不但是周瑜的同鄉,又成了曹操的師父,苦肉計和詐降計也開始與他扯上了關係。到了曹操兵敗赤壁時,曹軍眾將把失敗的責任都推到了蔣幹的頭上,將蔣幹剁成肉醬洩憤。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曹操敗北的元兇「蔣幹」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的故事。赤壁之戰是書中的精彩部分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赤壁曹操敗北的元兇。一:蔣幹盜書,曹操錯殺蔡瑁張允赤壁大戰,曹操為了了解周瑜的作戰部署,想派一個前往三江口周瑜大營。可是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可是古往今來喪命的使臣卻也不佔少數。
  • 赤壁之戰中蔣幹盜書了嗎?歷史上的蔣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關於赤壁之戰,描寫的相當的精彩,誘使曹操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就是殺了自己的水軍將領蔡瑁、張允。曹軍多為北軍,騎兵非常驍勇,說到水戰,那簡直一竅不通。因此作為荊州降將的蔡瑁、張允,兩人作用非常之大。周瑜一直對此二人非常的忌憚,欲除之而後快,只是苦無良策。
  • 赤壁之戰中,蔣幹作為關鍵人物,卻坑了兩次曹操,他的結局如何?
    「蔣幹盜書」和引薦龐統,被周瑜使反間計除掉張、蔡二人,最終導致曹操赤壁之戰大敗,8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曹操差點也命喪黃泉,蔣幹以一人之力改變全局,成為後世之笑柄。在赤壁之戰,蔣幹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羅貫中寫這一場著名戰役的時候,其實就是把成敗押在了蔣幹一人身上。
  • 蔣幹盜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蔣幹盜書,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蔣幹盜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蔣幹盜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蔣幹盜書(jiǎng gàn dào shū)成語釋義:蔣幹:《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幹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中計。
  • 蔣幹下落的另類解讀,一個王牌間諜的功與名
    這段史料和《三國演義》「群英會」蔣幹第一次見周瑜的故事很相似,但盜書一是純屬子虛烏有,甚至曹操赤壁之敗,也是因為軍中疫病,曹操燒船撤軍所致!曹公曰:「孤不羞走」。後書與權曰:「赤壁之疫,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因為史書中沒有蔣幹的結局,《三國演義》也沒有說蔣幹的下落。演義中蔣幹的兩次腦殘行動直接導致了曹操赤壁之戰的慘敗,即使不死於亂軍之中,也得被曹操找理由殺掉。「蔣幹盜書」和「連環計」,使得蔣幹長期以來都是是個丑角的形象。說他是個二傻子也並不過分。
  • 蔣幹真的是三國歷史中的小丑嗎?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蔣幹三國演義中寫道:赤壁之戰中,曹操所帶的北方兵馬不熟悉水戰,恰得荊州劉表降將蔡瑁和張允為水軍都督。蔣幹盜書而孫曹對戰,孫權軍仍處於劣勢,龐統想出了連環計,蔣幹為挽回名譽二次過江,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採納了龐統獻的連環計,這才有了後來的火燒赤壁,赤壁之戰後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怎麼答? 半年慶古戰遺風赤壁之戰答題詳解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選什麼?在不同問題中,選擇最佳答案。手機樂園夏了夏天小編帶來答案詳情,正確選擇回答。 半年慶古戰遺風赤壁之戰答題詳解 問:赤壁之戰前,曹操滿懷壯志,吟詠的詩歌是? 答:短歌行 問: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
  • 真實的赤壁之戰,魯肅是個好同志,諸葛亮是去分贓,龐統沒有露面
    關於赤壁大戰期間發生的故事,大眾最為熟悉的其實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述的精彩內容,「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反間計」、「連環計」、「蔣幹盜書」、「詐降計」、「借東風」等故事讓讀者們大呼精彩過癮。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和你熟知的版本差別真的很大
    赤壁之戰,發生於公元208年,號稱是三國時代最著名的一場戰爭。然而,我們對於赤壁之戰的了解,一般僅限於《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比如諸葛亮借東風、龐統獻連環計、火燒赤壁、苦肉計、蔣幹盜書、草船借箭,等等.......不可否認,羅貫中把這些故事講的的確非常精彩。
  • 三國志戰略版古戰遺風答案大全 赤壁之戰怎麼回答
    赤壁之戰的答案是啥?遊戲中古戰遺風這個玩法呢其實是半年慶活動的其中之一了,很簡單就是讓我們去答案,每一天的主題還不一樣,今天說的就是赤壁之戰了,那麼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詳細介紹吧! 古戰遺風赤壁之戰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
  • 蔣幹,被《三國演義》寫壞的名士,有點冤枉
    蔣幹這人,被《三國演義》寫壞了,一句歇後語「蔣幹盜書——上了大當」讓眾人皆知:蔣幹這傢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蔣幹跑到東吳,悄悄去見了周瑜,一看,我勒個去,這周瑜帥啊,真要有個妹妹,嫁給周瑜,生個兒子說不定能當東吳的王,所以就更加賣力了。周瑜一見這蔣乾花痴的樣,喲喲喲,好糊弄啊!
  • 蔣幹只是個普通人,卻被周瑜算計成千古笑柄
    一個蔣幹盜書的成語,讓蔣幹這個人物成了三國裡的笑柄。三國裡面有領導能力強的、有領導能力弱的;有計謀成功的、有計謀失誤的;有武力強的、有武力弱的,這些都不丟人,唯獨像蔣幹這種類似「小人」的人物就非常可悲了。但是蔣幹真的算是個小人嗎?
  • 三國:蔣幹連坑曹操兩次,二蔡更傻,一次就坑得曹操回到創業初期
    在看三國演義時,每閱蔣幹盜書這一節,都恨不得穿越回三國幫幫他,蔣幹連續坑曹操兩次,想必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然而還有兩個人——蔡瑁之弟:蔡中與蔡和,這兩兄弟比蔣幹更傻,直接在赤壁之戰開打時獻了人頭。
  • 三國成語故事:睚眥之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華陽國志劉先主傳》,故事發生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相關人物為法正、諸葛亮和劉備。原文如下:正既臨郡,睚眥之怨、一餐之惠無不報復。或謂諸葛亮曰:「法正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
  • 【成語故事】這三則成語都和孔聖人有關係
    【成語故事】這三則成語都和孔聖人有關係 2020-01-0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當然了,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之所以被刻畫成這樣的人,是為了增加小說的故事情節,更有趣味性,更有可讀性,能夠調動讀者的興趣,小說中的人物如何刻畫,那是作者的自由和主觀意志,只有把周瑜刻畫成小氣,才能襯託諸葛亮的大氣,只有周瑜的計謀處處輸給諸葛亮,只能襯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這並不代表真實歷史人物,那麼,正史上的周瑜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 大意失荊州 | 成語故事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
  • 現實版的蔣幹盜書,解放軍高官叛逃臺灣,被我軍設反間計除掉
    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情節,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與周瑜兩軍對壘,曹操委派一個說客蔣幹 意圖策反東吳,沒想到偷雞不著蝕把米,中了周瑜的反間計,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蔣幹盜書。故事雖然精彩,畢竟只是小說家的演繹。
  • 蔣幹勸降周瑜——讀三國第45回
    曹操下面有一個人叫蔣幹,對於曹操說,我和周瑜是同窗好友,我可以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到東吳去勸降周瑜。曹操一聽很高興,就派蔣幹去勸降周瑜。在三國當中,勸降對方,或者說是分化對方、離間對方,是常用的計策。有很多說客表現出了很高的語言技巧。我們來看一看周瑜是怎麼樣對待蔣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