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要覽|文化學篇:「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

2021-01-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基本特徵引熱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設「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文化戰略目標納入2035年遠景目標之中,引發學界熱議。

有學者指出,這是黨中央首次從國家規劃層面提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開啟了建成文化強國的新徵程,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有學者認為,文化強國具有三個基本特徵: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發達的文化產業以及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以此衡之,我們國家現在還只是文化大國,還不是文化強國。我們要努力提升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不能把文化繁榮看成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以為輕輕鬆鬆就能實現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最關鍵的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良好的文化創造軟硬體環境,不斷推動思想創新、內容創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發展受到持續關注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學術理論界的重大問題,在2020年仍然受到持續關注。有學者指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人類文化傳承與文化演進規律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有學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與現代、既有性與鮮活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等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我們既要反對片面誇大人的主觀意志,把文化發展看成人類思維的先驗結構或人的生命體驗過程,也要反對把文化發展演進簡單看成離開人的自發演進過程而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觀點。

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型展覽,成為2020年中國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有學者指出,紫禁城的建成不僅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既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學東漸的文化特質,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這次展覽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指示精神,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加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

學者探究中西文明背後文化差異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成為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有學者認為,中西方危機治理體系的深刻差異源於不同的文化邏輯即個體本位與共同體本位的差異。有學者認為,中國抗疫鬥爭實踐的勝利,不僅得益於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綜合優勢,而且也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主義精神、家國情懷與家國一體的政治意識以及道德哲學層面的超越意識息息相關。

有學者從中西文化比較的宏闊視野,提出「兩種文明根性塑造了兩種不同的道路」:中華文明尚「合」,從地域上合、從民族上合、從語言上合,其間雖也有王朝更迭或遊牧民族衝擊造成的分離時期,但合的趨勢佔主流,造就了中華文明的集體主義根性和中國人對秩序的熱愛;西方文明崇「分」,從地域上分、從民族上分、從語言上分,其間雖也有如羅馬或基督教這樣統一的努力,但分的趨勢佔據主流,最終歸結為個人主義和對自由的崇尚。中西兩者之間純粹是路徑的不同,無所謂高下優劣,「多元與矛盾並存,會為人類文明基因庫留下更多種子」,為日後的文明升華留下更多的可能性;因此,矛盾與分歧不應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障礙,反而應該成為中西文明互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探索中西文明的文化基因,為當代的中西文明交流與互鑑溯源固本,這種深遠的學術文化關懷引發了學界的廣泛共鳴與進一步的討論。

232家北京影院獲2000萬元疫情專項補貼。

抗疫脫貧題材用愛與力量奏響時代最強音

2020年影視文化產業在經歷深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寒冬之後,年中開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抗疫與脫貧攻堅題材的主旋律作品。

有學者認為,抗疫題材作品的創作意義旨在展示家國大義,彰顯面對人類終極命題時的責任和擔當;旨在展示強烈的集體意識,彰顯疫情防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旨在體現與民共情,彰顯英雄主義的光榮靈魂。這些抗疫題材的影視作品成功反映了抗疫英雄們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社會正能量、維護社會穩定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脫貧攻堅題材影視作品,鏡頭聚焦戰鬥在扶貧一線的幹部群眾,給作品加了「土」、添了「情」,給脫貧攻堅戰添了把「火」,緊扣時代主題,營造了良好的文化輿論氛圍。這些影視文化作品,用愛與力量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作者為西北政法大學文化藝術交流與文化產業中心主任、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相關焦點

  • 民生情懷暖人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引熱議
    民生情懷暖人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引熱議 2020-11-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憲法的基本特徵
    原標題:我國憲法的基本特徵 我國憲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憲法精神,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憲法地位,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果,確定了國家的根本任務、領導核心、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奮鬥目標,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憲法表達。
  • ...遠景目標: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展望2035年,進一步明確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豐富了目標內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教育強國」楊斌:大學創新文化的五個特徵及對文化傳承創新的貢獻
    楊斌:大學創新文化的五個特徵及對文化傳承創新的貢獻教育強國★★★★★在第七屆清華大學校長杯創新挑戰賽十強決賽上,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教授為我們帶來了主題為「大學創新文化的五個特徵及對文化傳承創新的貢獻」的分享。
  • 泰州這停工查處引網友熱議:捨棄文化的城市無根無魂!您怎麼看?
    現停工查處引網友熱議!網友說:捨棄文化的城市無根無魂!您怎麼看呢?具體又是什麼情況呢?下面,我們快來一起了解一下喲!據了解,「泰州市海陵區中駿世界城項目工地在出土文物後,沒有停止施工」的問題被媒體曝光後,泰州市高度重視,該市文廣旅局迅速組織力量立案查處,現該項目已全面停工,涉事企業將接受處罰。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李建森 牛瑞顏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擘畫的宏偉藍圖、前進方向和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 河青新聞網——河北青年最關注的...
    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 請看一周改革新聞要覽(6月28日-7月4日)
    福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進一步放寬放開重點城市落戶政策改革網6月29日訊 福建省公安廳、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若干措施》,提出十三條措施。福建實施「三個100」景區工程 推進文化旅遊業復甦改革網7月2日訊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為促進文旅企業復工復產,今年福建策劃實施「三個100」景區工程,即提質升級100個A級景區、推動建設100個智慧景區、培育100個新業態景區,助力景區轉型升級,推進文化旅遊業有序復甦和持續健康發展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強調在「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從戰略和全局上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新使命、新方向和新任務。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聶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吸吮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養分,文學創作者應當創作出一大批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吶喊助威,加油鼓勁。
  •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原標題:【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華安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
  • 【一周法治要覽】
    【一周法治要覽】 2020-12-11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更好把握建設文化強國的方向與思路
    需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建成文化強國」納入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並圍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出一系列要求,作出重要部署。
  • 高考作文輔導124(模擬考作文推送):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
    (60分)中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強國。與之不相稱的是:中小學體育課,經常被佔用;強度稍高的運動項目,被移出了校運會;中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項指標下滑……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2)內容限制:「為此」「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結合材料」意味著必須要在材料的範圍內作文,因此結合體育強國背景,對材料中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究,並對「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提出對應的建議或提出措施是寫作剛需。
  • 芬蘭前女總統丈夫偷窺丹麥王妃胸部引熱議
    芬蘭前女總統丈夫偷窺丹麥王妃胸部引熱議 2012-02-24 14:29:22   來源:皖江晚報
  • 精準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大文化」著力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成文化強國,需精準把握「三大文化」著力點。
  • 張瑞: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的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歷史地位及其重大意義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著重就小康社會的基本特徵作一探討。從總體上看,我國即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經濟標誌性小康社會首先是一個社會經濟概念,主要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
  • 美國給出2050年強國名單,中國上榜引熱議!中國實力到底如何?
    美國給出2050年強國名單,中國上榜引熱議!中國實力到底如何?摘要:2020年到了,展望2019年的中國,正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這70年裡,中國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獲得了很多世界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