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 河青新聞網——河北青年最關注的...

2020-12-22 河青新聞網

核心閱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謀劃和部署。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回望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不難發現,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將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不懈奮鬥的重要目標。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不懈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成文化強國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體現了我們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對我們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下更大氣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只有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繼續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發。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們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建成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在數十年實踐探索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可以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正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徵程上不斷邁進、全面展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將建成文化強國確立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更為清晰地點明了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制定和實施三個五年規劃。在這一發展進程中,「十四五」時期尤為關鍵,直接關係到能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直接影響能否如期建成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這一重要講話,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將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為在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吹響了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衝鋒號。

在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對如何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新的謀劃和部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遠景目標的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領域的主要目標作出具體闡述:「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這充分體現了堅持遠景目標與近期目標的辯證統一、有機銜接:一方面,遠景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點;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遠景目標的階段性細化,是為實現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所進行的紮實準備。關於「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些具體要求,勾繪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和發力重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這些是我們在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必須深刻把握的戰略判斷和方法論原則。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9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只有明確文化前進方向,繁榮文化事業,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文化自強,奮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堅守思想文化主陣地,提高意識形態凝聚力。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從戰略和全局上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新使命、新方向和新任務。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聶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吸吮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養分,文學創作者應當創作出一大批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吶喊助威,加油鼓勁。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_國內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李璀 曾歡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建設文化強國,大學是重要力量,大學文化是重要內容,大學文化自信是重要支點。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公司攜手全國18個鐵路局集團,聯合共創中國鐵道文創產業的全新路徑.以鐵路文化創新發展為己任,立足人民鐵道文化建設,連結路內外科技文化資源,共創文化創意鏈條,開發沉浸式新媒體產品、完善新零售體系、打造有溫度的鐵路文化潮品普惠大眾.多元發展,企業專注於多維度宣傳鐵路文化,實現全鐵路系統的站、車及線上線下一體化公共文化賦能服務,創造多元文化創新經濟生態圈,展現人民鐵道新形象.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系統闡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一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但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憑藉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國門,中華民族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中華傳統文化經歷了劇烈變革的陣痛。
  • 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要把握好根本遵循
    如何紮實有效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為我們規劃了清晰的實踐路徑;如何確保文化強國建設始終沿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既定的方向接續前行,則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並將其作為根本遵循,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更好把握建設文化強國的方向與思路
    需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我們要堅定不移把《建議》部署的一系列重要任務落到實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努力在「十四五」時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建成文化強國,還是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都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是推進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堅強保證。  馬克思主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旗幟與靈魂。
  •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省建設重大突破——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⑾邁入新發展階段,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才能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事關國運興衰、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守的定力、奮發的勇氣、創新的活力。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
  • 「實踐新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才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這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色和底蘊。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國建設的底蘊和底色,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最穩定的精神DNA。
  • 【地評線】太極申遺成功,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當前,我國正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步伐,要義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揚、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太極拳成功入選非遺名錄,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一次突破,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更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強烈「助推劑」。  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 河北省學校勞動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 - 河青新聞網——河北青年...
    河青新聞網訊 2020年12月6日—7日,由河北省教育廳主辦,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20年河北省學校勞動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培訓會在石家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