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2020-12-18 新疆新聞在線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什麼思想理論為指導,是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所以先進,就在於它以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理論為指導。無論是理論武裝還是新聞宣傳,無論是文藝創作生產還是文化體制改革,無論是精神文明創建還是網絡建設管理,都要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流價值,確保我國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馬克思主義是指導黨和人民事業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根本指針。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力保障。我國文化建設的長期實踐表明,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得好、把握得牢,就能形成文化繁榮興盛的生動局面,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只有旗幟鮮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固本開新、永葆生機。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在新時代,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要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教育,引導人們深刻認識這一思想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深刻理解這一思想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實踐要求,深刻體悟貫穿其中的人民至上、歷史自覺、實事求是、問題導向、戰略思維、鬥爭精神等鮮明品格。要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自覺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真正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轉化為做好工作的理念思路、舉措辦法和科學方法。

  堅持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係黨的前途命運、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以立為本、立破並舉,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加強對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黨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黨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麼人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9.4億,管好用好網際網路,是新形勢下掌控新聞輿論陣地的關鍵。要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把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守土盡責的重要使命,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鬥爭。

  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權。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不動搖,壓緊壓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使新聞媒體始終體現黨和人民的意志,反映黨和人民的主張。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把中國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持續深入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重大而深遠。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們要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以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把「培育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培養什麼樣的人」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造就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於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發揮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積極傳播主流價值。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健全文化管理體制,構建以社會效益為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因地制宜,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對待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要採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激濁揚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化人、育人。充分挖掘和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其思想精華,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等思想,要結合時代特徵和現實需要,大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們要善於從人類文化總體出發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充分認識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和人類的前途命運,從更宏闊的視野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人類文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既要立足於本民族也要面向世界,完善交流機制,創新交流方式,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要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勤勞勇敢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讓世界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可以從中國老百姓身邊的小事出發,用國外民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途徑和方式,講述真實生動的「中國生活」,讓他們從中了解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向世界講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顏傑峰 作者: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新意蘊
    ●建設文化強國納入實現現代化的視野,是中國共產黨把握世界潮流、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文明創造的創造性貢獻。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從概念的提出到戰略地位的確立,凸顯了新時代黨中央創新治國理政實踐的新謀劃。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勾畫了二〇三五年9大願景目標和「十四五」規劃的12項任務的美好藍圖,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並強調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 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要把握好根本遵循
    如何紮實有效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為我們規劃了清晰的實踐路徑;如何確保文化強國建設始終沿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既定的方向接續前行,則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並將其作為根本遵循,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建成文化強國,還是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都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是推進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堅強保證。  馬克思主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旗幟與靈魂。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只有明確文化前進方向,繁榮文化事業,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文化自強,奮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堅守思想文化主陣地,提高意識形態凝聚力。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飛躍,分別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現實意義先進的理論必然符合時代的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體系完備、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對於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更好把握建設文化強國的方向與思路
    需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戰略決策,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遵循。「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 河青新聞網——河北青年最關注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成文化強國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體現了我們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信心和決心。
  • 精準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大文化」著力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成文化強國,需精準把握「三大文化」著力點。
  • 向著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努力奮鬥、勇往直前 | 甘肅省文化和...
    向著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努力奮鬥、勇往直前 |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2021年新年寄語 2021-01-12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文化強國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要進一步明確自身在國家文化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責任,堅持正確育人方向,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揮應有的作用。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達4000萬人。這個龐大而重要的青年群體,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和確立的過程中。
  • 社科評論|精準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大文化」著力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_國內新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對如何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作出新的規劃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更是把文化自信寫入了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因此,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及其現實意義具有重要意義。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好建設文化強國戰略要義 發揮好哲學...
    核心閱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更好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作用明確了前進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強調在「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從戰略和全局上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新使命、新方向和新任務。
  • 「學習明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飛躍,分別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重要論述的現實意義先進的理論必然符合時代的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體系完備、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對於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