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成文化強國,需精準把握「三大文化」著力點。
呵護「傳家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經濟模式和政治結構等客觀條件的作用下,經過長時間的積澱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和複雜的文化體系,其間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沉澱了厚重的精神財富和思想資源,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意識,「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與人為善」「推己及人」的人際交往法則,「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國際交往準則等,都深刻蘊含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這些思想是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優秀精神及基因,既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具有強大的現實指導力,又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我們應倍加珍惜和呵護,並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方面,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就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其中與現代價值理念相融、相通、相契合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並創造性地進行現代化轉化,賦予其時代內涵。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開放的文化系統,必須以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既放眼世界,又展望未來,對其思想內涵不斷加以補充、拓展和完善,實現創新性發展。「兩創」方針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基本準則和必由之路,也是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生產力、文化生命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的重要路徑。
穩住「壓艙石」:傳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導中國人民,為完成黨的政治追求和實現黨的歷史任務而不斷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文化結晶。革命文化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引領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革命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先進的價值理念,既是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見證,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歷史階段的文化選擇。革命文化所展現的崇高的革命品格、高尚的大眾情懷、偉大的實踐品格,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厚的歷史性內涵、獨特的精神價值、厚重的歷史意蘊,都決定了它在中華文化譜系中成為不可替代的「壓艙石」。
革命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文化沉澱,記錄了中國革命悲壯的奮鬥歷程,再現了革命戰爭年代史詩般的宏偉篇章,其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傳承革命文化,必須注入時代元素,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新時代傳承弘揚革命文化,必須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賦予革命文化以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並結合新的時代背景,不斷為其增添新的內涵、意蘊。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中與當代精神追求、價值觀念相契合的內容,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補充堅實、厚重的文化養分。
抓牢「定盤星」: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先進文化,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不斷探索中形成的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華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共同鑄就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社會主義」屬性和「先進」性,都決定了它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定盤星」作用,必須牢牢把握。
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抓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顆「定盤星」,必須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著力提出立足中國立場、具有中國智慧、反映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和方案。在此過程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立足點或土壤「應該是」也「只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此,才能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為文化強國建設站穩立場。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抓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顆「定盤星」,還要以科學態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大膽吸收和借鑑外來優秀文化,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一方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面向世界」的文化,我們始終要以開放、包容、融合的眼光對待外來文化。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中華文明本身就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中形成的開放體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進性」決定了它必然具有開放性。只有以開放性的態勢不斷博採眾長、吸收外來文化的積極成果,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與世界歷史和世界文化發展的同步性與先進性。
(作者系湖北經濟學院教授、湖北企業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