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評論|精準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大文化」著力點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成文化強國,需精準把握「三大文化」著力點。

  呵護「傳家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經濟模式和政治結構等客觀條件的作用下,經過長時間的積澱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和複雜的文化體系,其間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沉澱了厚重的精神財富和思想資源,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意識,「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與人為善」「推己及人」的人際交往法則,「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國際交往準則等,都深刻蘊含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這些思想是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優秀精神及基因,既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具有強大的現實指導力,又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我們應倍加珍惜和呵護,並大力弘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方面,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就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其中與現代價值理念相融、相通、相契合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並創造性地進行現代化轉化,賦予其時代內涵。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開放的文化系統,必須以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既放眼世界,又展望未來,對其思想內涵不斷加以補充、拓展和完善,實現創新性發展。「兩創」方針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基本準則和必由之路,也是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充分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生產力、文化生命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的重要路徑。

  穩住「壓艙石」:傳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導中國人民,為完成黨的政治追求和實現黨的歷史任務而不斷開拓創新、艱苦奮鬥的文化結晶。革命文化既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引領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革命文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價值追求和先進的價值理念,既是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見證,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歷史階段的文化選擇。革命文化所展現的崇高的革命品格、高尚的大眾情懷、偉大的實踐品格,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厚的歷史性內涵、獨特的精神價值、厚重的歷史意蘊,都決定了它在中華文化譜系中成為不可替代的「壓艙石」。

  革命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文化沉澱,記錄了中國革命悲壯的奮鬥歷程,再現了革命戰爭年代史詩般的宏偉篇章,其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傳承革命文化,必須注入時代元素,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新時代傳承弘揚革命文化,必須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賦予革命文化以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並結合新的時代背景,不斷為其增添新的內涵、意蘊。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中與當代精神追求、價值觀念相契合的內容,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補充堅實、厚重的文化養分。

  抓牢「定盤星」: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先進文化,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不斷探索中形成的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華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最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共同鑄就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社會主義」屬性和「先進」性,都決定了它在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定盤星」作用,必須牢牢把握。

  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抓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顆「定盤星」,必須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著力提出立足中國立場、具有中國智慧、反映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和方案。在此過程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立足點或土壤「應該是」也「只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此,才能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為文化強國建設站穩立場。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抓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顆「定盤星」,還要以科學態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大膽吸收和借鑑外來優秀文化,兼容並蓄、海納百川。一方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面向世界」的文化,我們始終要以開放、包容、融合的眼光對待外來文化。每一種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中華文明本身就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中形成的開放體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進性」決定了它必然具有開放性。只有以開放性的態勢不斷博採眾長、吸收外來文化的積極成果,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與世界歷史和世界文化發展的同步性與先進性。

 

  (作者系湖北經濟學院教授、湖北企業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精準把握文化強國建設的「三大文化」著力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強調在「十四五」時期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從戰略上作了全局性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成文化強國,需精準把握「三大文化」著力點。
  • 更好把握建設文化強國的方向與思路
    需要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我們要堅定不移把《建議》部署的一系列重要任務落到實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努力在「十四五」時期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 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要把握好根本遵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如何紮實有效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為我們規劃了清晰的實踐路徑;如何確保文化強國建設始終沿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既定的方向接續前行,則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並將其作為根本遵循,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只有明確文化前進方向,繁榮文化事業,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文化自強,奮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堅守思想文化主陣地,提高意識形態凝聚力。
  • 把握文化強國的價值引領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好建設文化強國戰略要義 發揮好哲學...
    核心閱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更好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推動作用明確了前進方向。  著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把握正確方向、堅定文化自信,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精神動力作用  方向引領行動,行動成就目標。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然召喚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 建設文化強國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就更加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師生,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同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而奮鬥。建設文化強國,高校必須牢牢把握文化育人的正確方向。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正確方向。
  • 馮士新: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中宣部出版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副局長馮士新在主會場上針對「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進行致辭。以下為完整演講實錄: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再次參加年會。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新意蘊
    ●建設文化強國納入實現現代化的視野,是中國共產黨把握世界潮流、站在時代前列、引領文明創造的創造性貢獻。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從概念的提出到戰略地位的確立,凸顯了新時代黨中央創新治國理政實踐的新謀劃。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 河青新聞網——河北青年最關注的...
    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並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接續推進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論是建成文化強國,還是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都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是推進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堅強保證。  馬克思主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旗幟與靈魂。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 建設文化強市 不斷增強天津文化軟實力
    天津北方網訊:建設文化強市,不斷增強天津文化軟實力,既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備基礎,也是天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的必然選擇,更是天津為建設文化強國、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責任和使命。
  • 堅定文化自信,吹響文化強國集結號
    聶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吸吮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養分,文學創作者應當創作出一大批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精品力作,為文化強國吶喊助威,加油鼓勁。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強調在「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從戰略和全局上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標誌著我國文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新使命、新方向和新任務。
  •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要堅守崇高的文化理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任務。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這不僅對中國,對於世界範圍內減少貧困人口,都是一個極其重大的貢獻,中國的精準脫貧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鑑經驗。二  按照中華民族農曆紀年傳統,這一年叫作「庚子」,這使人們不得不聯想到過去的幾個「庚子年」,從而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含義。
  •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在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大會上發表題為《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的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再次參加年會。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