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 檢驗醫學網
作者: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 胡洋
2020年9月,走在路上的趙某突感腿部不適,休息後仍無濟於事,負荷增加時疼痛加劇,同時伴隨腰背部酸痛,生活質量受到影響,關節痛1月餘後,來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門診就診,既往無特殊不適。
查體:心肺腹部未見明顯異常。
實驗室檢查:類風溼因子:15.00 IU/ml,抗鏈球菌溶血素『O』:18.50 IU/ml,血清C反應蛋白:2.02 mg/l,免疫球蛋白IgG:11.60 g/l,免疫球蛋白IgA:3.18 g/l,免疫球蛋白IgM:0.683 g/l,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0.4 U/ml,尿素4.78mmol/L,肌酐:61.70umol/L,估算腎小球濾過率:101.00,尿酸:256.50 umol/L,鉀:3.74 mmol/L,鈉:142.50 mmol/L,氯:106.80 mmol/L,總鈣:2.41 mmol/L,補體C1q:185.88 mmol/L,實驗室其他檢查基本正常,但其骨代謝四項結果有異常,報告單如下:
臨床診斷: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初期可無明顯症狀,極容易被忽視,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逐漸降低,每個人都會遭遇。2016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為36%。平均每10人中就有近4例骨質疏鬆症患者。儘管你感覺不到,但你的身體每天都在進行骨代謝,骨骼裡的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每天都在工作。破骨細胞是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細胞,在骨發育、生長、修復、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成骨細胞則是調節並影響骨的形成和重建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一拆一建。
在三十歲前成骨細胞的數量遠遠超過破骨細胞的數量,當三十歲之後局勢開始反轉,骨密度越來越低,最後導致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分類見表1
那麼骨代謝標誌物檢查就非常關鍵了,骨標誌物能預測骨質疏鬆風險,也能反映療效。
骨代謝標誌物檢查可反應骨代謝狀態,是協助代謝性骨病的診斷、鑑別診斷、治療以及療效評價的重要指標。臨床上主要是骨代謝四項檢查,骨鈣素(BGP)、甲狀旁腺素(PTH)、25羥基維生素D (25(OH)D)和骨型鹼性磷酸酶(B-ALP)。
各項參考值見表2。
表2 骨代謝四項的參考值
表3 骨代謝的臨床意義
那麼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補鈣了,一般媽媽都說喝牛奶補鈣,但由於部分人乳糖不耐受,可能最後鈣沒補多少,肉肉倒是補的滿滿當當。比起牛奶,蝦皮更加值得,每百克蝦皮中含有991毫克的鈣,蝦皮磨成粉,炒菜佐粥放一點,提鮮又補鈣一舉兩得。除補鈣外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維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沒有維D的話,吃進去的鈣只是到此一遊,怎麼進來怎麼出去,達不成補鈣的目的食補之外還需要搭配著日常生活的管理,保證每天15~30分鐘的充足日照,提高機體機敏度、力量、平衡感的運動也應配合著一起。
結語
骨質疏鬆初期症狀輕,病程長,患者應按時服藥、定期檢查、不可大意。我國已將骨密度檢測項目納入了40歲以上人群的常規體檢內容,所以應當積極重視骨骼健康檢查。
原標題:《骨頭脆,一摔就骨折?這還真不是嬌氣的惹的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