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粉(甜蕎粉和苦蕎粉)是蕎麥的初級加工品,也是蕎麥深加工產品的原料。不同品質的蕎麥粉有著不同的粉質特性和消化特性,而這種特性會直接影響蕎麥產品的質地、黏度、硬度及在體內的吸收情況等, 最終影響食品本身的嗜好特性。
蕎麥粉可用來製成各種傳統蕎麥麵食,食香味美。在我國有蕎麥麵條、碗團(託)、涼粉、烙餅、餄餎、饅頭、掛麵等;西歐有蕎麥粉、義大利麵等;東歐有各種蕎麥糕點;日本有蕎麥麵食、通心粉等。蕎麥中含有多種營養抑制因子,影響腸胃對蕎麥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通過發酵可使蕎麥中複雜的成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活性更強的小分子物質,提高了人們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了適口性。這類食品包括蕎麥麵包、蛋糕、酸奶和蘇打餅乾等。因蕎麥的谷蛋白與醇溶蛋白的結構與小麥麵筋蛋白不同,無法形成麵筋網絡結構,即缺少麵筋蛋白,導致麵團的韌性和彈性都比較差,口感粗糙、加工性能差。通常製作蕎麥食品時,需要與小麥粉復配食用。如製作蕎麥麵條或者饅頭時,加一定比例的小麥麵粉,可得到勁道的麵條或較鬆軟的饅頭。
蕎麥(苦蕎、甜蕎)經去雜處理後,進入磨粉機(鋼磨、石磨、超微粉碎等)研磨加工為一定細度的蕎麥粉,根據加工程度及蕎麥麩皮是否保留,可分為蕎麥糝、精粉、普通粉和全粉幾種。
甜蕎麥粉
苦蕎麥粉
國家標準GB/T35028—2018《蕎麥粉》中,對蕎麥粉的質量標準作出規定,市售蕎麥粉需滿足下表中要求。
蕎麥粉質量指標(GB/T35028—2018)
我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894-2014《綠色食品 蕎麥及蕎麥粉》中規定了蕎麥粉的理化指標要求,市售蕎麥粉需滿足下表中要求。
蕎麥粉的理化指標(NY/T 892-2014)
1、原料要求
用於磨粉的蕎麥質量應符合國標GB/T 10458-2008《蕎麥》的要求。
蕎麥→清理除雜→脫殼(甜蕎)→磨粉→檢驗→包裝→產品通過篩選、去雜、去石、磁選、打擦和除塵等處理後,蕎麥原料最終指標達到塵芥雜質不超過0.3%,其中砂石不超過0.03%,雜質總量不超過0.5%。
常用設備:振動篩、風選器、去石機、磁選器、打擦機、刷麥機、風選機、除塵器等
甜蕎米在蕎麥加工企業中是一個重要的產品,大部分的加工企業會先將甜蕎製成甜蕎米,再磨粉。為了得到較高的整米率,先將甜蕎根據粒徑分3-7級,分別進行脫殼,得到甜蕎米,用米制粉。
清理除雜後的蕎麥,進入磨粉系統進行制粉,根據市場需求可以分為蕎麥芯粉、蕎麥精粉、蕎麥皮粉、蕎麥全粉。
常用設備:磨粉機(鋼磨粉機、石磨機、超微粉碎磨)、高方篩、清粉機、刷殼篩、振動篩、磁選器、脈衝除塵器等
通常放在通風、陰涼、乾燥處,一般保質期為6個月;注意防潮、防蟲、防黴,以確保食品安全。家庭購買蕎麥粉應以少量多次為宜,避免長期儲存的氧化變質。
蕎麥粉可作為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休閒食品和飲料等食品的原料,也可以進行深加工,如蕎麥麵包、蕎麥方便麵、蕎麥掛麵等。家庭用蕎麥粉,可製作多種蕎麥食品,主要有:
(1)純蕎麥粉類食品:如蕎面碗託(碗團)、蕎面餄餎(苦蕎、甜蕎)、蕎面貓耳朵、蕎面切條、蕎面魚魚、蕎面煎餅、苦蕎粑粑、苦蕎涼粉等;
(2)蕎面與小麥粉混合粉:蒸製蕎面饅頭、蕎面蒸餃、蕎麥麵條等。
例如:
蕎麥麵條:在麵粉中添加一定量蕎麥粉,和面、壓片和切條與普通麵條的做法一樣。蕎麥粉的添加量,一般以20-30%為宜,如過多,麵條的筋道會受到明顯影響,為了保證蕎麥麵條的筋道和口感,可選與高筋麵粉復配,如餃子粉、麥心粉和麵包粉等。也可根據個人喜好,適當調整蕎麥粉與麵粉的比例。如喜歡吃全蕎麥麵條,可選擇蕎麥餄餎。由於加工方式和成型機理的不同,蕎麥餄餎的製作不需要加入麵粉,直接將全蕎麥麵團擠壓後沸水中煮熟即可。
蕎麥饅頭:以蕎麥粉代替部分麵粉,其他步驟與普通饅頭做法相同。麵粉和蕎麥粉的比例以3:2或3:1為宜。和面時加入適量的強筋麵粉和雞蛋,並適當增加酵母的添加量(100克麵粉和蕎麥粉添加酵母5克,是普通白面饅頭的4-5倍),以增加麵團的筋力和起發性;加入適量的泡打粉和白糖,以增加鬆軟度。於40-50℃下,醒發1小時左右。然後把麵團揉成饅頭形,再醒發10分鐘左右。待饅頭胚子起發到一定體積後大火蒸15--20分鐘即可。
我國公開的蕎麥粉相關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