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學實驗人工智慧!浪潮AIStation幫助高校應對疫情挑戰

2020-12-23 砍柴網

疫情之下,很多課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教育相關技術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高校在開展AI實驗課教學時就遇到了一大難題: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計算資源,滿足百餘名學生的AI實驗課在線教學需求,同時不影響教師們的科研工作?浪潮人工智慧資源平臺AIStation通過高效資源調度、快速資源共享、極簡登錄操作,幫助師生們成功實現了在線教學實驗AI。

破局AI在線教學實驗難題

採用這種新型教學實驗方法的這所大學位於北京,目前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該校於今年年初開設了《人工智慧課程》,引導學生們了解當今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算法和框架,共吸引了全校120名學生選修。疫情期間採用在線方式進行教學。

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和開發流程,授課老師希望從校級人工智慧平臺中劃分出一部分計算資源作為AI教學及實驗平臺,讓學生進行遠程AI實驗。計劃將120名學生分成4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課,在課上將相關算例和數據同步給學生,指導每個學生在指定AI框架內進行算例調試。

但要實現AI在線教學實驗並不容易,主要有三大問題:

計算資源有限,傳統方法無法滿足30名學生同時在線操作,並且兼顧教師的科研需求;實驗課上老師需要將相關資料快速共享給學生,以往資源共享需要手動上傳和下載,過程繁瑣且效率低下;疫情期間,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師生們需要遠程登錄平臺,登錄方式、響應速度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

AIStation助力AI在線教學實驗

在深入理解師生們的需求之後,浪潮AI團隊聯合該校網絡信息中心,藉助AIStation將原有平臺快速改造為同時面向教師、120名學生的科研與教學平臺,疫情期間支持師生們在家遠程辦公與教學。

AIStation是面向AI開發場景的人工智慧資源平臺,能夠全面整合AI計算資源、訓練數據資源以及AI開發工具,為AI開發提供極致高性能的計算力支撐,構建敏捷高效的一體化AI開發平臺。針對遠程教學實驗場景的實際需求,AIStation實現了精細化的資源管理、快速共享資源、秒級創建開發環境、網頁登錄,解決了上述三大問題。

AIStation高效管理AI平臺

資源管理方面,AIStation可以讓多人共用一張GPU卡且互不影響,從而同時滿足師生的教學和科研需求。AIStation將一部分GPU卡設置為教學資源池,利用GPU細粒度分配策略將每張GPU卡切分為4份,可以支持4人同時使用,這樣8張GPU卡即能支持30名學生同時在線做實驗。通過創建學生用戶組並授權30個帳號,同時設置每個用戶最多使用1GPU資源,學生用帳號登錄平臺後即可使用GPU做實驗,課程結束後AIStation會收回資源。

AI實驗課遠程教學流程

資源共享方面,AIStation實現了資源快速共享、秒級創建開發環境。老師可將課程所需要的算例和數據集放到公共目錄下,學生登錄後會自動同步到個人空間,實現資源共享。對於實驗課中需要使用的AI框架,老師基於AIStation內置的框架鏡像,在一個開發環境中安裝框架並保存為新鏡像。通過設置分享鏡像,所有學生就可以使用該鏡像快速創建開發環境。

平臺接入方面,AIStation提供網頁訪問服務,師生們無需安裝任何插件,通過網頁即可快速登錄到實驗平臺。並且提供Jupyter網頁應用程式,學生們可在其中學習TensorFlow、Keras等框架的原理,以及神經網絡算例的基本原理流程。

藉助AIStation人工智慧資源平臺,該「雙一流」高校的AI教學實驗得以順利開展。授課老師表示:「浪潮AIStation讓校級人工智慧平臺得到更加高效的使用,快速為老師和百餘名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具有登錄便捷、界面友好、操作簡單、響應迅速等優點,幫助我們成功實現了在線AI教學實驗這種新方法,更好地應對疫情給教學帶來的挑戰。」

浪潮AIStation人工智慧資源平臺面向開發場景,致力於幫助用戶構建一體化的AI開發平臺,為AI開發工程師提供高效的計算力支撐、精準的資源管理和調度、敏捷的數據整合及加速、流程化的AI開發業務整合,助力用戶提高開發效率和產品上市速度。

除了在線教育,浪潮AIStation已服務於智慧型手機拍照、個性化AI駕駛助手、銀行智能客服等多個場景,幫助用戶高效管理計算資源、開發環境、數據資源和作業任務,提高開發效率並縮短開發周期,加速AI應用落地。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22家在線課程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高校在線教學服務...
    【MBA中國網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並同步發布了22家在線課程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支持高校在線教學服務方案信息。具體有哪些平臺?珞珞珈珈為你整理好啦!
  • 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
    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 2020-02-05 來源:教育部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
  • 答好在線教學的高校考卷
    應對疫情大考,在這場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和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實驗中,我國高校如何確保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從「新鮮感」到教育「新常態」,高校如何應對新挑戰,交上新答卷?清華大學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於歆傑介紹,在確定開展線上教學後,2000餘名春季學期上課的教師中,只有約400人掌握基本的操作,「工具、平臺、環境、資源都是基礎性和保障性的,但是最為關鍵和困難的,毫無疑問是人」。幫助教師了解掌握在線教學的工作要點,提升一線教師在線教學實操能力,成了保障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實質等效的關鍵。
  • 疫情期間高校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指導方案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2月4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採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並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 人工智慧走進高校 浪潮AI大顯身手
    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人們對於人臉識別,機器學習,無人駕駛等技術也不再陌生。早在2017年,國務院出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由此人工智慧進校園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 教育部將建高校在線教學英文平臺 向世界大學生提供課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4月10日記者獲悉,教育部將啟動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建設項目,上線一批優質英文課程,提供給世界各國大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高校「停課不停學」,並紛紛啟動在線教學。
  • 與高校同行,華為人工智慧課程套件揭秘 | 華為昇騰師資培訓沙龍...
    在2019年發布的《關於推薦遴選「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的通知》中,教育部再次強調,要面向學科教學和跨學科教學的信息化融合應用,探索學生跨學科思維與創新能力提升,並將「人工智慧教育」、「智慧課堂」等列為關鍵詞。人工智慧成為基礎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 西安交大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驗教學紀實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全國乃至全球的正常秩序,同時也給高校實驗實踐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作為西安交大重要的實踐教學基地之一,每年承擔全校近4000名本科生的物理實驗教學工作。
  • 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短板與應對方法
    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2月初教育部應對疫情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線上教學提出指導意見,要求部屬各高等學校、地方所屬院校、中小學校、幼兒園等適當推遲春季學期開學時間。隨後,各地紛紛推遲返校時間,同時發布線上教育安排,「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據統計,我國約有2.7億在校學生,當上億的學生湧到在線教育,不管是教育部門、培訓機構,還是老師、家長、學生們,都迎來了一場大挑戰。
  • 人工智慧+教育 我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
    膠東在線12月16日訊今日,由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清睿教育(口語100)舉辦的「煙臺市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實驗啟動儀式」順利召開。這次教改實驗旨在通過對「口語100」平臺的使用及跟蹤性研究來探索網絡學習空間輔助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對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促進作用。藉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幫助教師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線上線下結合,課上、課下結合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新模式,以此促進我們煙臺的小學英語課堂更加智慧化、智能化。
  • 正在閱讀:浪潮AI資源平臺支持定義優先級,讓重要任務優先執行
    期間雖然花了不少精力,投入了很大的成本,但是卻沒有達到對提升人工智慧科研和教學效率的預期。直到藉助浪潮AI資源平臺AIStation才巧妙地解決了AI算力資源調配和管理難題,將GPGPU資源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整體開發工作效率提升75%,AI科研和教學工作駛入快車道。
  • 教育部: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 1775萬大學生參加;中小學開學...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實施在線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戰略選擇5月14日下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示,在疫情突發的特殊情況下,面向全國億萬學生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是教育系統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一次檢驗;在短時間內動員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通力合作,充分體現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優越性。
  • 廈門大學:後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
    本研究採用了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疫情期間對高校教師在線教學的調查和統計數據,分析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線教學經歷的13997名高校教師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態度,結果發現:超過3/4的高校教師樂於接受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且這種教學經歷還是影響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教齡、不同學科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改進意願的差異顯著
  • 高校在線教學STEP by STEP簡易指南
    圖片來源:unsplash為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很多高校推遲了開學時間,並採用在線教學方式,實現「停課不停學、不停教」,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與2003年的SARS時期相比,中國在線教育在數字資源、教學平臺、課程模式、教師助教隊伍、技術支持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面對今天的肺炎疫情,學校和教師,都有可能通過選擇、採集現有的在線教學平臺和服務,迅速搭建在線課程,開展在線教學。如何將校園課程快速遷移到在線教學平臺?
  • 1454所高校在線開學 一季度我國在線課程平臺新增慕課5000門
    根據會議,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11.8億人次。各類在線教學資源迅猛增長,教育部組織37家在線課程平臺和技術平臺率先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在線課程,帶動了110餘家社會和高校平臺主動參與。
  • 一次成功的衝浪:應急性在線教學啟思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04.02 摘要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採取的全國性高校在線教學,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世界壯舉,是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 教育部:把在線教學的「新鮮感」轉化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
    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
  • 華為雲聯手泰克打造產教融合實訓雲平臺 在線也高效 教學有保障
    日前,華為雲聯合百餘家教育合作夥伴成立了「隨時學教育聯盟」,並推出相關解決方案,用領先的ICT技術及人工智慧助力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隨時為其提供優質、安全、穩定、可靠的場景化解決方案,為廣大師生提供遠程在線教育教學服務,讓師生們「在線也高效,教學有保障「。
  • 關於應對疫情、為互動討論式課程進行線上教學的一些思考
    例如,清華大學電機系的於歆傑老師,在《有效應對疫情,創建以雨課堂直播為主要特徵的混合式教學》一文中做了很好的探討,推薦各位同仁閱讀(連結)。 很重要地,我們在共同探索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課程類型的差異性。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在上海師範大學召開
    構建面向未來的育人體系  李曄表示,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疫情給高校教學工作帶來重大挑戰。面對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特殊形勢,在線教育成為學校教育探索向未來形態轉型的「實戰練兵場」。他表示,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對教學方法改革有四方面價值:一是為高校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了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選擇;二是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更多可能性,提高因材施教的達成度;三是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推動社會終身學習事業;四是推動高等教育在線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