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大成拳之「搭手」說

2021-02-07 傳統武學


「搭手」是大成拳最重要的訓練環節之一,只練習養生不求技擊者可以不練「搭手」,但要想整體把握大成拳全過程,研習中國拳術之全部、全面把握中華民族這一古老、科學、的文化,還是應該研究大成拳「搭手「的學問。研究「搭手」反而更能促進對於樁功和試力的認識,可以使樁功和試力達到更高的境界。科學的進行「搭手」訓練是很安全的,不會發生任何問題。大成拳「搭手」含有很深的學理,理趣無空、妙趣橫生。練習「搭手」也可以不技擊,技擊有危險性,只要不技擊,科學的練習搭手沒有任何危險,所以大成拳愛好者在站樁、試力有了相當基礎後完全可以繼續練習搭手,不要存在任何疑慮,但必須有人正確指導,不可自己盲目練習,也不可看書或其他一些文字資料練習。搭手練習,可以提高人的自衛能力,也可提高站樁、試力的養生效果。


「搭手」也叫「斷手」,什麼是斷手?斷手就是在特定的時候,通過二手相接,把「敵方」來的力量給斷掉,也可以說是把敵方想作用在我方身體上的力量給化掉,使敵方的力無功而返。

斷對方力的可能性:


1.王薌齋老先生經常說:「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這是人的天性,人的這種天性使斷掉對方來力成為了可能。中國歷代拳術家在幾千年的較力實踐中,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經過長期刻苦的訓練是完全能夠掌握的。


2.我們經過長期刻苦的站樁、試力,掌握了不動之動的力、得中的力,有了這種力,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搭手訓練完全可以掌握斷手的能力。



練習搭手的原則:


1.練習搭手應具備的條件:應該經過長期的站樁、試力的練習,已具備不動時有力(持環得中的力),具備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能力。


2.練習從二人搭手開始,左手搭右手、右手搭左手,搭手的部位為腕部至小臂,應注意的是練習中不可脫點,脫點就達不到練習的目的了,搭手訓練有素者只要一搭手是脫不了點的,就像吸住一樣。


3.搭手後要按住對方的力,按住對方力後要做到「點緊身松」,即按住的部位有力,對方感覺很有力,而我方全身處於放鬆狀態(經過長時間的站樁、試力練習應有這種能力,不具備此能力者不適於搭手練習)。


4.力的運用。雙方要互守中線,對方用豎力向我擊來,我即用橫力。什麼叫豎力?對方從己方中線部位向我中線進擊為豎力,這時我方向左、右向上下用力即為橫力。如向對方反方向用力為頂,如順著對方力走為丟,搭手的原則即不能頂也不能丟,只能是豎來橫走、橫來豎直,既能把對方力化掉,還能把對方力吸住。初練時可以直來直去,熟練後可把力走圓,對方用豎力我用橫力應合,是找出對方虛點,對方用橫力進擊,我用豎力迎合也是找對方虛點。



反覆連續使用,即可找出一條虛線,使我方的力能作用到對方中線。此用力之法為守中用中,熟練後方可奪中。搭手練習就是實中求虛的練習,實中求虛有很多方面。它包括精神方面的、動作方面的、力方面的,搭手就是練習力的實中求虛,力的實中求虛是最難練的、是最吃功夫的。搭手訓練有素者能把對方的力給搭沒了,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總是按著對方沒力的點走,對方既使有力也變得無力了,這就是運用四兩拔千斤的原理。


其實世界其他運動也是在圍繞橫豎力的問題做文章、在較力。但是他們無法獲得中國拳術這種力(即得中的力),所以他們制約對方的力只能用動作的幅度,他們也要求動作幅度越小越好,動作越小在對抗中越佔便宜,但它再小比起中國拳術的動作也是大,中國拳術在較力中可以不動,動作越大越慢、越小越快,不動是最快的,所以說中國拳術的力與其他運動的力不是一回事,有性質的區別、不能同日而語。王老先生搭手功夫特別好,王先生在技擊中可以說一搭手即勝定。


只要一搭手對方就沒力了,沒力了對方的兩臂也就沒有了攻防作用,所以王先生常說練功夫要把對方的兩臂給練沒了就是這個意思。王老先生常說技擊時看對方就是一個腦袋、一個身子、兩胳膊、兩腿在那擺著,就像樹枝插的,一摸就趴下了。就是說掌握了橫豎力,力再大的人也會變得無力,身再高的人也會變得矮小,就是「任敵雄偉漢,運用四兩發拔千斤」,「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行兵」。王先生還說「馬為什麼老實,因為馬的眼睛有問題,馬看什麼東西都大,它看人要比它大得多,它總覺得自己小,所以它怕人,它見個貓也跟見個牛似的,所以它膽小」「人功夫練好了精神,眼睛都要發生變化,看誰誰小,看見身高一米八五的、看見二米的就像一米七,見誰誰沒力,像是麻杆插的,看誰都瘦胳膊細腿,一摸恨不得就把人給摸趴下。」


功夫大了,精、氣、血充足了,人的精神必然要好、膽子大,為什麼練拳的人講武德,不能覺得自己棒了,幹什麼都講胳膊粗,動不動就講動勁。王老先生常講「我就喜歡憨字,憨字怎麼家呀,上邊是敢、下邊是心,就是心裡敢的意思,心是敢做外表要有涵養、要能忍,這才叫憨厚,練拳的人得憨厚,這就是武德,遇事要講道理,貌似文人」。

搭手是技擊的不二法則,大成拳的技擊實際上就是搭手。技擊時通過搭手來贏人,站樁、試力所得出的力都是為了搭手所用。站樁、試力、搭手訓練是大成拳獨有的、是大成拳的長處,在技擊時一定要運用自己的長處,不能丟下自己的長處去砍磚頭兒、去掄胳膊。王選傑先生曾說過「搭即是斷、斷即是搭,搭斷不二」,可以看出選傑先生對搭手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中國拳術大家搭手功夫都非常好,他們技擊時都是運用搭手功夫制人,例如李洛能先生、郭雲深先生、謝鐵夫先生、薛四爺、尚雲祥先生他們都是技擊即搭手,搭上手就能贏人。王老先生常講「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正是虛,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擊實處,實處是哪?就是搭手。人的手是最有力、最靈活、最堅硬的部位,人都認為自己的手是攻、防最佳工具,手是最不怕擊的,可是有功夫的人恰恰是通過搭手來突破對手的防線,在對手認為是最不可愈越的地方進行突破。


「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什麼是虛實轉換樞紐處?就是橫、豎力變換的這個點,這個點正是人之絕對的虛處,這個虛處是到目前為止任何運動也解決不了的(除中國武術)。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大成拳,大成拳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是通過站樁、試力、搭手的練習,使氣充足,氣充足後產生意,意生力,這個力就是不動之動的力,是可以得中的力。力一但得中即可上、下、左、右、前、後,不忘不失、力不斷續,這樣可彌補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的天生缺陷,此法可謂絕學、理趣無窮。


王老先生常說「意即力也,意力同出一氣之源,持環得中以應無窮,守中、用中、得中;起是橫、落是順,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起為鑽、落為翻,起落鑽翻;去意猶如捲地風,硬打硬進無遮攔;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是打、打即是顧,出手即是處;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行兵;遇敵猶如火燒身,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擊之不中,必有懷疑心;何為虛、何為實,實即是虛,虛即是實,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正是虛,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


應該承認當今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科學飛速發展,但是就現代運動與中國拳術相比較還差之甚遠。筆者鬥膽估計若按年計算,不會是二位數,恐怕要在百年以上。對於老先生的諄諄教導,大成拳愛好者應重視、重視、再重視,思考、思考、再思考。「虛實轉換樞紐處,若不經歷永不知」,人有橫力沒豎力,有豎力沒橫力,是人之天性、是大自然賦予的,橫豎力的轉換不經歷是不行的,怎麼經歷?第一、要有不動之力;第二要貼住對方的力才能經歷對方橫豎轉換之樞紐,看來經歷是要有條件,不是想經歷就經歷,要具備條件才能經歷得到。經歷在學習大成拳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對只求養生的人經歷還不是特別重要,但是經歷多的人對於養生是很好的促進,而要想研究大成拳之全部,要養生和技擊兼得,經歷則顯得極為重要。王老先生在世時常對志朗先生說:功夫好了,沒有經歷是不夠的。



「好功夫就相當於博士,博士所經歷的事都是小學生經歷的事,那他也只能解決小學生能解決的簡單的事。複雜的事你經歷不著你解決什麼呀!你老不解決複雜的事,當遇到複雜的事就傻,你老遇見複雜的事,解決幾次就熟了,再遇見複雜的事解決起來就順手了,如有不好解決的問題就在站樁、試力中加以揣摩也就精了」。王老先生的經歷十分豐富,他接觸過很多中國拳術之巨匠,有過與高手較技的經歷,所以他對拳術理解的很深,他在站樁、試力中所練的東西和體會同我們現在經歷的人都不同,訓練水平高,處理技擊的水平也就高,能處理高水平的技擊;反過來能促進站樁與試力,所以說環境非常重要,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很難造就出一個武術大家。王老先生說他趕上了一個尾巴,見到了幾個高人,明末清初環境最好,好手如雲,所以反過來能造就出更多的好手。

 

王老先生當過兵、上過戰場、拼過刺刀,他說他見過真的,再真也莫過於戰場上拼刺刀、互奪生存。老先生在軍隊上是武術教官,他教了很多人練拳,有老兵有新兵。新兵身體棒、力量大,練的也苦、練的也好,老兵歲數大、體能差、練的不苦。王先生經常表揚新兵,老兵不服氣就說別看新兵練的好,上了戰場就下不來(就得死)。王先生也納悶,心想怎麼可能呢?有一次真打起來了,肉搏戰,王先生先沒上去,一看新兵全死了,怎麼回事,一拼到刺刀,新兵就傻了,不會動、不會躲,對方一刀刺來連躲都不會,一下就被扎死了,有的新兵一照面就給人一刀,人家的躲反過來一刀就把新兵給扎死了,有的是一人一刀同歸於盡,老兵有經驗,人家過來一刀,他知道躲,躲過去反過來一刀就把別人扎死了。


王先生看了一會兒就看明白了,非常簡單,他就上去了一下一個,最後打勝了,完了一看,老兵一個沒死,死的全是新兵,幸虧王先生上去了,救了幾個新兵,要沒王先生新兵還得多死幾個。活著下來的新兵以後就了不的啦,再打仗就比老兵強了,有經驗了,後來老兵也服了,說還是練習好,練了就比不練強,但得經歷過。所以王先生特別重視經歷,一要經歷高人,二要經歷真。他在教授志朗先生時經常與志朗先生實作,目的是讓常先生嘗試一下高水平技擊的滋味。志朗先生也深有感觸,與王先後交交手,摸摸他的勁,對後來他對大成拳的理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拳術巨匠李洛能、郭雲深、尚雲祥……等,他們都經歷過與高手的切磋,所以也成就了他們,不同的是他們都是先經歷後練功夫。



王老先生是先練功夫後經歷,王先生是先練好功夫,後來才逐漸結識一些巨匠,有了這些經歷才使他成為實作通家。「搭手」練習主要練習人在搭手後「捆人」「拿人」,一經搭手就要把對手捆住,拿什麼捆?拿勁捆,拿人用什麼拿?用勁拿,原理就是敵用橫力我用豎力、敵用豎力我即用橫力,我總比敵快,為什麼?因為我的力是不動之力,敵是掄力,不動之力是中力,這就是守中、用中、奪中之原理,一搭手即把敵人貼住和大膏藥似的,貼住以後就掉不了,甩都甩不掉、動又動不了,敵之渾身是空,我則進、退自如。

搭手上的東西可以運用到站樁、試力中去求,熟了後再促進搭手,此乃便是虛中求實、實中求虛的法則。王老先生搭手功夫好是全都好,樁好、試力好、搭好好,他的站樁、試力、搭手都是一個東西,說到底就是動、靜,靜時不失動、動時不失靜,動靜者大學問也。


王老先生與人一搭手,用他的話說就是能把人掛上,一個人100多斤給搭上不用打人,幾下就能把人給累死,可見老先生對力的運用多麼純熟。「起、落、鑽、翻、橫、豎」力摸熟練後,人會產生一種見力就親切的技能。兩人交手,見對方出力便感到親切,不畏懼、不跑,而是站得住,見力有一種親切感,迎著就上,見力就敢迎著上的人就知道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便是虛了。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聽不出來力的橫、豎勁,能熟練的聽出力的橫、豎勁。


對方一出力機會便出現了,敵不出力變化莫測,力一出來變化沒了,一搭手,對方就形成沙袋、渾身是空,此乃後發制人也。搭手是斷手的最高境界,搭手練好了在技擊中用搭手贏人,這是大成拳最高境界。在練習搭手功夫期間叫推手,推手不能脫點,脫點即為犯規,雙方在沒有掌握好搭手功夫時脫點,一容易傷人,二對練習沒有好處。一脫點等於沒有達到訓練目的,搭手的訓練內容很多,很吃功夫,即便是經常練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練出來的,推手脫點耽誤練習進度不易提高。在技擊中能熟練運用搭手功夫叫斷手,即雙方一接觸就能把對方來力即刻化掉(斷掉),在不脫點的情況下再把對方扔出,叫放人,也叫隔手打人。「放人」在技擊中不打人、不傷人,而放人是因為不脫點造成的,不脫點按著對方胳膊再奪敵位才能形成放人。這是上乘功夫,也是通常所說的三層功夫中的「化勁」功夫。


相關焦點

  • 大成拳中的動與靜
    本人自小喜愛武術,二十年前,從山西運城尋蹤到湖南邵陽,拜在大成拳第三代掌門張禮義先生門下,系統學練大成拳。 多年來蒙恩師親切教導,自己勤學苦練,對大成拳的學練也有些感悟。由於經常要作一些動作表演,對大成拳中的動與靜的鍛鍊皆有注重,由此更加體會到大成拳是動靜相兼的拳術,是一種動靜互相補益的功夫。
  • 【大成拳】意拳推手訓練中的打輪與變化
    在這種推手形式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種問題: 關於對打輪的正確認識從實戰的角度來分析,雙方一搭手,如果能直接進攻,不去打輪進攻,豈不更省時省力?但事情總不是一相情願,因為你一出手,對方必定本能的出手相迎,於是便出現了搭手打輪的局面。所以說,打輪為推手的起始狀態,它所走的路線並不固定,可能是順時針,也可能是逆時針,也許是斜圓,也許是立圓。
  • 大成拳之感悟
    心意拳奉嶽飛為祖師傳至李洛能創立了形意拳,形意拳傳到王薌齋創造了大成拳。大成拳創立於民國年間,創拳之初有好友問一代宗師王薌齋大成拳是現代武術還是傳統武術?王曰:大成脫胎於形意,以深厚的傳統文化作為鋪墊,又吸收了國外拳術,是中西合壁的拳法。但若論歸納分類的話理應稱為傳統武術。所以大成拳與傳統武術能推手聽勁又能與現代搏擊打打拳,兩邊都能玩上能交流切磋。大成拳不是為擂臺比賽而創的拳,在街鬥中才能更具有優勢能有更好的發揮作用。
  • 初識大成拳之功效
    初識大成拳之功效中國大成拳 童孝貴因大成拳匯集了形意大約被這打來的紅磚埋了一尺多深,當磚倒盡後我卻埋在廢墟中聽到張小龍說:「哎呀!快來把姑父翻出來呀!」在他把堆在我身上的紅磚丟了一些以後,我從裡面拱了出來,他們都以驚魂的心情看著我,我活動了一下,我說:「沒事!」師父說:「是奇蹟!功夫好!」
  • 為什麼散打王柳海龍還要跟唐季禮學大成拳?
    特別是散打王推出,他是最厲害的散打王之一,他從70公斤開打,不斷升級,升到75公斤、80公斤、85公斤,一直是這些級別王者,敗在他手下的名將也有很多,傳聞當年他在道上行走,遇到幾個有實力的黑幫大哥,想欺負柳海龍,沒有想到柳海龍只用了三個動作,就打翻三個人,擊跑2個,這麼牛的人,怎麼可能跟一個導演學大成拳
  • 論大成拳的功法
    中國大成拳 張少波我學大成拳這些年,有幸能與師兄弟們一起得張禮義師父閉關教導,雖不出色,但小有心得, 深知練大成拳沒有套路,只能通過每天定時站樁、試力、步法、發力、推手、實作等功法進行身體與心理的訓練,以求發揮出人體潛在的固有體能,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 練大成拳有感
    練大成拳有感 大成拳不只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武術,大成拳還是觀察、修正自我的微妙法門,練大成拳可明心見性,大成拳即道。師父教導我們說:「眉心有感受守一段時間又可觀照全身」。道德經第一章有言「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 以觀其徼。」有人這樣解釋:取名於無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於有名,乃是萬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無所趨求,以便觀想那無以名狀的微妙;時常又要有所趨求,以便觀想那成名化物的極限。這兩方面是同一行為體的不同顯現,同樣深及於行為體的幽深內殿。
  • 我所習練的大成拳之三種炮拳
    王選傑先生拳照王薌齋先生所傳之大成拳技博大精深,造就了多位技藝精湛且風格各異的名家高手。筆者有幸先生師從於王選傑、姚宗勳、劉龍諸先生,對三位先生所傳之三種不同風格的炮拳印象尤深。姚先生的炮拳三角相挾、力均相爭、渾圓爆炸;劉先生的炮拳的驚炸之透力;王先生炮拳的渾厚摧堅之力,雖均體現了王薌齋前輩拳學之真義,但因每人心理、生理條件及習拳之歷史環境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且各有秘練之法。以下談談在站技擊樁有一定基礎後,練出這幾種炮拳的應用效果。
  • 解密大成拳
    也致使現在的大成拳傳人將原本簡單的站樁弄得面目全非,畸形發展。研究大成拳的站樁必須獨立思考,突破層層的虛假與誤導,方能得到一套真實的站樁方法。本文就對大成拳的幾個關鍵,也是站樁的幾個關鍵點進行科學分析,以幫助學習大成拳的朋友科學認識大成拳和站樁。
  • 雷雲 | 大成拳訓練法探微
    正因如此,大成拳的訓練要慎之又慎,必須懂法且得法,方可入其三昧之境。大成拳樁法看起來非常簡單,學起來似乎並不容易,殊不知很多練習大成拳的同志一站就錯 誤百出,因此很難明拳理,得拳趣,步入大成拳 之真境。
  • 論大成拳功法
    站樁可以防身自衛,大成拳有七步功法,當站樁有一定基礎之後,可以進一步的學習試力, 摩擦步等其她六步功法。這些功法中,又以試力和摩擦步為重點,看似動作緩慢,訓練方法非常獨特。通過這種緩慢的練習,讓肌肉產生記憶, 達到內外協調一致,也就是武術裡面的內外六合,全身高度協調統一。
  • 獨樹一幟的「大成拳」
    它吸收了"形意拳和心意拳"的篤整之力,「太極拳」的沾、粘、連、隨柔化之力,「八卦掌」靈活多變的身形和步法,「少林拳」立禪功及冷、彈、脆、快、硬的各種力量,拳擊的靈活步法和高位護頭的間架,並吸收了儒、釋、道三家之長以及國內外各名拳精華熔為一體綜合而成,故名大成拳。
  • 【大成拳】我來談談站樁
    很多武林同仁練起了大成拳站樁、試力、發力等,有的覺得站樁站的很有勁而在實戰上確發不出力,有的即無力也發不出力,存在不少種種原因。先生說:「欲知拳真髓,首有站樁起,從不動中求速動,無力中求有力,從拙笨中求靈巧,從平常中求非常。站樁三不夠:一、時間不夠;二、角度不夠;三、意念不夠。「
  • 王薌齋遺著《大成拳論》——(十七、結論)
    在《習拳述要》一節中有「本拳在20年前,曾一度有『意拳』之名」之句。關於「意拳」、「大成拳」名稱之由來,這是歷史的見證,無法否認。王選傑編著的《王薌齋與大成拳》一書中的《大成拳論》是原文。但是,以上二書原稿由於過去抄寫上的遺漏與錯誤甚多我以我所抄寫的原稿與以上二書進行逐字逐句詳細校對,重新整理出這份《大成拳論》底稿,相信是比較正確無誤的。
  • 大成拳擒摔絕技
    大成拳擒摔術雖與傳統擒拿摔跌有相似之處,但在實質上卻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粘沾連隨,聽化引發」的控制性打拿擒摔上,其擒摔的技術關鍵,是在大成拳推手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嫻熟的推手技術,就很難談上大成拳「沾身縱力、拿打跌摔」的擒摔特色。  從實戰上講,大成拳擒摔術較之傳統摔跤、擒拿更敏捷、更靈活,更具殺傷力,有很強的適用性和實戰性。
  • 大成拳精華功法
    多年來,筆者因為協助師傅王建民先生創辦山東省德州市大成拳研究會,同時推廣大成拳法,所以,經常接到一些求學者的來信來電,諮詢各類問題,其中提出最多的要算是入門的途徑。薌老在《大成拳論》裡曾言:「此項練習,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難之一部分工作。」又言:「蓋試力為得力之由,力由試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大成拳的試力主要有三種,即前後試力,上下試力,左右試力。待功夫練至高級階段,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具有上下、左右、前後之爭力,也就是「渾元力」。
  • 關於大成拳 | 課程體系 | 站樁功效
    大成拳更廣泛採集養生術之精華,發展出養生體療健身法——大成拳養生樁。宗師王薌齋先生打破武林門派之分,將拳道不傳之秘公諸天下,光大武德;更將養生健身之術普及民間強身治病,造福民眾。大成拳養生樁,通過各種不同樁架姿勢,以不動中的內在運動,喚醒先天本能,啟動身體整體、全面導引之術,有效幫助人體扶正扭曲的筋骨,疏通逆亂的氣血,恢復人體強大的自愈功能,從根本上對多種疾病有顯著療效。
  • 大成拳養生樁及圈捶
    大成拳所以大成拳練習者應該認真對待訓練中的每一個環節,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都是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怎樣複雜的練習,都必定是通過前面的簡單練習打下了各方面良好的基礎,才能體會到其細微之處的。大成拳培養健康體質的訓練方法為養生站樁。當然,試力、走步、推手等訓練都有益於身體健康,但養生樁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通過養生樁的練習能夠使中樞神經得到休息;同時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個人系統的新陳代謝。中樞神經得到充分休息,調節功能就會加強,血液循環加速和新陳代謝增強,就能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如果全身潤澤,生機旺盛,就能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
  • 練習大成拳站樁的捷徑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做任何事情都有捷徑,都有竅門;但不是說,我不練功,我花時間少,老師說兩句我功夫就上來了,世上沒有這回事!不管你學什麼技術,你都得下功夫。練習大成拳站樁的捷徑,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就是老師用一生當中的經驗給你指點,你按老師這個指點去做,刻苦的去練,這就是捷徑,不然你就走彎路。
  • 葛芝友 | 我是如何迷上大成拳的
    我是如何迷上大成拳的拳研究會樂安分會的牌子,這是我第一次對大成拳進行近距離接觸,心裡對大成拳有了一種神秘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樂安中學接觸了秦海峰、葛芝炎、袁仁傑等練大成拳的老師,從他們那裡了解了一些大成拳的故事,接觸了一些《大成拳研究》等書籍,心裡對大成拳有了一種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