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6名「中學生英才計劃」高中生提前「上」大學

2021-01-11 中國教育在線

  北京地區已選拔出106名具有科學潛質的中學生參加「中學生英才計劃」。他們將在北大、清華等高校接受著名科學家為期一年的培養,包括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科學實驗和科技探究活動。

  中國科協2013年在北京等15個試點城市啟動中學生英才計劃,國內19所頂尖高校參與,包括北大、清華、北師大、北航4所在京高校。試點學科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等5門基礎學科。該項計劃主要選拔品學兼優、有科學潛質、對基礎學科研究有濃厚興趣的高一學生。導師由試點高校的著名科學家擔任,培養時間以寒、暑假和周末為主。中國科協已成立5個學科的工作委員會。昨天(9日)下午,計算機學科工作委員會在101中學召開會議。作為委員會主任的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清華大學姚期智院士還為101中學的師生做了一場演講。姚期智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在選拔有科學潛質的中學生時,不僅要看其智商,也要看其「科學情商」。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學生英才計劃上海交通大學師生見面會舉行
    1月9日下午,2021年「中學生英才計劃」上海交通大學師生見面會在閔行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兼教務處處長吳靜怡,上海科協科普部副部長、科學教育中心主任富曄,物理學科徐海光、數學學科應文俊、化學學科王開學、生物學科許傑、計算機學科鄒媛媛等20餘位導師和執行導師,以及來自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等重點中學的39名新一屆上海交通大學英才計劃學員參加了本次見面會。
  • 16城市980名中學生,有機會進頂尖大學學習,19日截止報名
    編者按:1個計劃、5個學科、16座城市、26所雙一流A類高校、980名高中生,《2021年英才計劃工作實施方案》在12月9日出臺。高中生有機會進入到頂尖高校,由頂級學者作為導師帶領,進行基礎學科的學習。 哪些人有資格申報?如何進行申報?怎樣進行學習?對高考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 2021年「英才計劃」正式啟動
    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公布《2021年「英才計劃」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2021年計劃培養中學生980名左右。2020年12月9-19日,符合申報標準的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在網絡工作平臺申報並選報導師。
  • 想提前上大學的考生,12月這些大事馬虎不得
    對於高中生來說,從本月開始將進入冬令營集中報名的階段,除了冬令營還有哪些重要的事情需要關注?,面向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上海等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計劃招收240名內地學生。  上海紐約大學本科招生  報名時間:2021年1月1日前  上海紐約大學2021年以綜合評價作為招生模式,面向全國招收251名學生,招生計劃不做分省安排。
  • 2021年「英才計劃」正式啟動,覆蓋武漢等16個城市26所高校
    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公布《2021年「英才計劃」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2021年計劃培養中學生980名左右。2020年12月9-19日,符合申報標準的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在網絡工作平臺申報並選報導師。
  • 這幾個湖北高中生提前「上清華」了
    全文1594字,預計閱讀3分鐘 遠在湖北的高中生,怎麼在線上提前「上清華」呢? 他們是已進入中學生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資格的高三同學。這些同學來自全國19個省份的49所中學,其中有4名同學來自湖北省,2名來自武漢,2名來自黃岡。
  • 上海:高中生參加高校比賽可免自主招生筆試
    上海:高中生參加高校比賽可免自主招生筆試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紛紛通過「步青計劃」、「首屆中學生結構設計邀請賽」加強了與高中生的互動。其中,凡是參加同濟「結構設計邀請賽」的高中生還將直接獲得該校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學業能力測試的資格,表現優異的學生更是可以免筆試直接參加面試。高校將自主招生的戰火燒進了高中校園?
  • 聚全球英才 2020「海外英才北京行」開幕
    11月24日,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指導,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主辦的2020「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動(以下簡稱「北京行」)開幕式暨新時代海外英才論壇舉行。在上午舉辦的開幕式上,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僑聯、市歐美同學會等單位領導、首都各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代表共約150人出席。在新時代海外英才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發表題為《新時代呼喚創新人才》的主題演講。
  • 2020「海外英才北京行」開幕式暨新時代海外英才論壇舉行
    神州學人網訊 (記者 趙冰攝影報導) 11月24日,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指導,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主辦的2020「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動(以下簡稱「北京行」)開幕式暨新時代海外英才論壇在京舉行。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僑聯、歐美同學會等單位領導,首都各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代表共約150人出席活動。
  • 熱烈祝賀鶴壁高中17名學子提前被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錄取
    --- 熱 烈 祝 賀 --- ▼2017年高考前夕,鶴壁高中棒壘球隊17名隊員提前被北京體育大學劉懿德、楊子健、李響三人考入北京體育大學,王瀚森、趙崧權兩人考入廣州體育學院,梁智清、周文麗、李增有、陳國華、米含香五人考入鄭州大學,王越考入瀋陽體育學院‍,閆志源考入西安體育學院,胡錦洋、谷藝寧、聶渝澎三人‍考入吉林體育學院,鄭強、趙忠佳兩人
  • 高一就保送北大數學英才班!這些學子清華北大之路是怎樣煉成的?
    結果,144人獲得了金牌,195人獲得了銀牌,除前60獲得了2020年數學國家集訓隊的資格外,其他的279名(84枚金牌,195枚銀牌)學子獲得了2021年「強基計劃」直接入圍資格。另外,110名學子獲得了銅牌。前60名國家集訓隊員中,將直接保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就讀。
  • 走進模聯看世界,舌戰群雄獲提升——記我校高中生赴世界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鏗鏘之行
    2月3日,經過近一學期的培訓與演練,高一年級16名學生在牛麗華、綦桂芝兩位老師的帶領下,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參加了為期15天的世界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
  • 市北中學兩名高一同學入選「英才計劃」
    上海市北中學高一(8)班趙瞬成和高一(10)班胡雨桐兩名同學,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入選復旦大學「英才計劃」。「英才計劃」是以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為試點單位,針對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 北京新高考改革科目「6選3」 選科成中學生新「痛點」
    2017年,北京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在「新高考」科目6選3的背景下,如何選科?大學學什麼專業?未來從事什麼職業?……「選科」已經成為事關幾乎每個中學生未來的焦點問題。而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為了進一步指導學生們選科、提前做出未來規劃,中學的生涯規劃教育已在校園悄然興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這也無疑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道新命題。
  • 高中生參加奧賽還有用嗎? 有用! 能保送北大清華 還能破格入圍強基...
    武漢市教科院有關人士介紹,在全國聯賽初賽中排名靠前的,可代表省隊參加全國決賽;全國決賽勝出的數學前60名、其他學科前50名,組成國家集訓隊;國家集訓隊中,選拔4至6人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奧賽。按規定,對奧賽全國決賽一等獎,並進入奧賽國家集訓隊的學生,給予保送資格。記者了解到,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中學生物理、化學、信息學等奧賽決賽中,我省已有近10名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北大、清華資格。
  • 江蘇「雙創計劃」開評 英才角逐王牌工程
    2020-08-25 13:17:55 來源:新華日報8月23日,熱浪襲人,江蘇引才王牌工程「雙創計劃」第14屆答辯評審在熱烈進行中,全球近1300名英才帶項目、攜團隊進行激烈角逐。記者探訪評審現場,感受創新之熱、發展之熱、報國之熱。
  • 高中生!第七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正在報名
    近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七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啟動報名,此賽事是教育部認可的面向高中生的全國性35項競賽之一,拿到相關獎項是考生高考升學的有力證明材料,對自身背景資質提升非常關鍵。有關參賽重要事項通知如下,想參加的考生抓緊時間報名:一、大賽宗旨激發廣大中學生對科學和文學創作的興趣、引導中學生追求和探索科學的奧秘、培養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搭建展現新時代高中生的科學素養、想像力、創造力與寫作能力的平臺,實現文學與科學的融合,繁榮科普科幻創作事業。
  • 「石室卓越英才培養計劃」來了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2訊(記者 陳淋)日前,成都石室聯合中學與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研究院籤署了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並發布「石室卓越英才培養計劃」項目,雙方合作為學生搭建平臺,促進學生高質量的「差異教育,揚長發展」。
  • 臺灣中學生探訪2022年冬奧組委會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臺灣中學生探訪2022年冬奧組委會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這些工廠功成身退後,大陸又將這裡重新活化、賦予其新的意義,我們能看得出決策者相當有眼光。」冬日暖陽下,走在已經變更用途的原首鋼北京園區內,臺灣東吳大學教授楊振良不無感嘆。
  • 莫道明教授:中學生怎樣做課題研究
    9月27日下午,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創辦人、2019級英才班班主任莫道明教授,在電教室為高一、高二英才班學生上了一堂生動實用的《中學生怎麼做課題研究》講座,吸引了很多老師前來「蹭課」。舉個反例,像《探索生命的起源》這樣的選題,就不太適合我們高中生來做,因為我們不可能用一生來探究這個問題。第五,選題要有價值和意義,對社會有積極的貢獻。最好集中在具體的問題上,如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等,能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區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該選題就有意義和價值。不要貪求宏大,能影響社會產生細微變化即可。無數個細微變化積累下來,就推動了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