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按指印畫押?專家:老祖宗聰明!

2020-12-14 騰訊網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我們經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借據上,在買賣地契、房契時除了籤字之外,往往會按上自己的手印。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古代的斷案中,一旦犯人招供後,就會立即讓他籤字畫押按手印。

有人就要問了,古人也有指紋識別系統嗎?今天就要告訴你,早在很多年前,我國的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這項黑科技,只是方法略有不同。

最早時指紋用於看手相

指紋也叫手印,因為每個人的指紋各不相同,甚至一個人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盡相同。它們分為鬥型、弓型和箕型,從出生後的三四個月就產生了,到了第六個月左右就形成了。又因為指紋的重複率非常小,只有大概150億分之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也稱為「人體身份證」。比如我們現在的指紋解鎖,以及公安系統的指紋錄入,指紋尋親等等。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我們的古人們就已經發現了這一奇妙之處。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如此發達的技術,也並沒有應用到破案等方面。那古人用指紋來做什麼呢,其實是「看相」的。

最有名的就是西漢時期的女相士許負,因為精通相術,被漢高祖封為「鳴雌侯」,要知道女列侯在古人是非常少見的。根據《懷慶府志》記載,許負還曾寫過《五官雜論》、《聽聲相行》等關於相學的書,其中就有關於指紋的描寫。

戰國末年到秦朝初年指紋開始用於破案

先秦時期,指紋還承擔著一項保密工作,很多官府衙門的機密文件為了防止為其他人偷看,往往會按上相關人員的手印,並且在封口處還要用黏土蓋章封存。這樣一來,如果文件被盜看過,只要核對指紋是否一致即可,古人真是相當智慧啊!

我國從古至今,千百年來留下很多懸案、疑案都成了未解之謎,有些就是因為證據不足而不能定案。

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睡虎地出土的戰國末年的「雲夢秦簡」中有一個《封診式·穴盜》簡,詳細記載了依靠指紋破案的全過程。竹簡中記錄的是一個通過挖洞入宅的盜竊案,「內中及穴中外壤上有膝,手跡,膝,手各六處」,就是罪犯在現場和地洞中留下的證據。這是最早的通過「手跡」也就是指紋來作為重要證據之一的記錄。

宋元時期,除了破案還用來徵兵

秦朝以後利用指紋來進行破案的實例就比較多了,唐朝時還應用到了地契和遺囑中,而且除了指紋,還出現了掌紋。這就說來話長了,因為古人習慣用拇指來按手印,而用來按手印的則是一種特殊的材料硃砂。這種硃砂風乾後,千年不會消失。

這對於罪犯來說,實在不是什麼好消息,所以有的罪犯比較雞賊,在指紋對比前就將自己的拇指切掉,這樣一來就沒了證據。所以官府才規定了用手掌或腳掌來畫押,斷了罪犯的後路。

唐朝時期的賈公彥還提出用指紋識別人的身份,真是具有超前的思維。

到了北宋時元絳就依靠指紋幫助周氏母子要回了自己的田地。南宋時,被稱為「古代十大斷案高手」的宋慈將指紋破案發揮到了極致。

1235年,宋慈開創了法醫鑑定學,因為他也被稱為世界法醫學鼻祖。最著名的就是他寫的《洗冤錄集》,收錄了很多自己根據採集指紋破案的例子。

據《箕鬥冊》記載,指紋還用在古代的徵兵中,這本書詳細的記錄了士兵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當然還有指紋,並且詳細記錄了指紋的識別方法。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指紋的錄入,不僅方便了人口管理,還可以避免冒名頂替,所以到了南宋時就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指紋資料庫」,而且還有專人負責管理。

這下罪犯可就無所遁形了,除非是沒有指紋的人,否則一旦留下指紋,就是跑到天涯海角也會鎖定他。況且古代時沒有通行文書是不能隨便到處去的。

結語

說了這麼多,終於知道古人為什麼要按指紋畫押了吧,並不是沒有意義的。而且關於按指紋畫押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古代的讀書人多是富貴人家,一般的老百姓都讀不起書。所以根本不認識字,那麼在籤字畫押時,不能寫名字,怎麼辦呢,指紋就派上用場了。白紙黑字再加上指紋那就是板上釘釘了。

直到現在指紋也被應用在籤合同等很多方面,而且指紋識別的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包括手機、智能鎖等等。如今也已經發展到了人臉識別,我們在古人偉大智慧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創新,傳承著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周禮》眾所周知,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人的指紋有著不同的形狀,大小粗細和生長走向都不一樣。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不同的兩個人指紋重合的概率為150億分之一,如此小的概率幾乎可以說明人的指紋是能夠準確識別一個人的身份信息的,所以指紋在刑偵破案中都是查找嫌疑人的關鍵線索之一,基本上找到了對應指紋之人,也就確定了嫌疑犯。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那為何還要畫押按指紋?到底有什麼作用?
    指紋識別技術一說出來,似乎都感覺這是一個十分先進的名詞。但實際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時期,這個東西就已經存在了。並且在全國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今我們在電視劇中,也會經常見到畫押按指印這樣的畫面。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讓犯人畫押?其中秘密少有人知
    平時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麼一個細節。古代在審視犯人之後,都要在他招認之後按手印畫押。在科技水平落後的古代,還沒有指紋識別技術,又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要求犯人畫押呢?事實上雖然古代人的指紋識別技術還未被發明,但是他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技術。專家是這麼評價的,殊途同歸,雖然方式不一樣,但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 沒有指紋技術的古代,為何犯人還要籤字畫押?切勿小看古人的智慧
    02現代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市面上的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有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和指紋識別這三種。目前現代的指紋識別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應用領域廣泛,小到日常生活和出行,大到機要文件的層層保密。更專業的指紋鑑定技術可以推斷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體重、年齡等重要特徵,是司法、公安機關辦理案件採取的重要手段之一。並且早在宋代,我國就已將指紋鑑定運用到刑事訴訟案件中去,我們常見的就是在古裝劇中高頻出現的「籤字畫押」情節。
  • 指紋識別技術你想知道的那些事兒
    介紹完指紋識別技術的「軟體」,我們再來聊一下指紋識別技術的「硬體」——指紋識別傳感器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前置和後置只是一個用戶習慣的問題,其實,除去用戶習慣,還是存在著技術問題的。  相比來看,國內市場之前一直採用的是後置指紋傳感器模塊,相比於當時蘋果的前置指紋傳感器模塊,在用戶習慣上還是略輸一籌的。那為什麼國內手機不使用前置指紋傳感器呢?  前置指紋傳感器算是一直比較流行的,也比較傳統的指紋模式,那為什麼國產手機卻遲遲「不肯」採用呢?
  • 指紋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
    隨著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採用指紋識別作為個人生物識別的方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指紋圖像屬於個人隱私,大部分企業為了避免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從而採用了指紋特徵作為識別方式。為此,各生物識別技術公司及其研究機構研究了許多指紋識別算法,但各種識別算法最終都歸結為在指紋圖像上找到並比對指紋的特徵。
  • 《遼寧日報》我國發明指紋技術1000年後才傳入西方
    、掌紋等皮紋學研究專家指出,指紋技術是我國古代的另一項偉大發明,在我國廣泛應用於各類契約文書約1000年後傳到西方。             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持平說,對指紋遺傳的研究,是人類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一種探索,我國古代先民早就對指紋開始研究和認識,《黃帝內經》上面就有過相關記載。
  • 揭開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神秘面紗
    北京時間07月3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解密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731/57899.html現如今,屏下指紋識別逐漸成了流行趨勢,最近不久推出的OPPO、小米等手機都搭載了屏下指紋識別
  • LCD屏下指紋識別來了 小米又要「吃螃蟹」
    問題來了,為什麼LCD屏做不了屏下指紋?直接在屏幕下方放置光學傳感器肯定是行不通的,而OLED屏幕擁有的自發光、可彎曲,厚度薄等特性,是光學指紋識別得以實現的物理基礎,這也解釋清楚了為什麼目前搭載光學指紋技術的手機都是採用的OLED屏。
  • 「專利解密」全屏指紋識別技術之低調魅族
    【嘉德點評】魅族發明的全屏幕指紋解鎖技術,通過外置的超聲波收發器來採集指紋信息,就避免了只能在屏幕的局部來採集指紋的弊端,從而做到真正的全屏幕指紋解鎖。而對於屏下指紋,目前上市銷售的智慧型手機當中,使用了這一技術的產品基本都是以「點」的形式實現,即消費者需要在特定的位置才能實現指紋識別,這樣也會給用戶帶來不便,影響用戶體驗。
  • 蘋果Apple Pay 明日入華:指紋識別後還要輸密碼?
    此前Apple Pay上線美國後,完全掠過密碼的「NFC+指紋識別」的操作模式讓很多人心動,然而蘋果Apple Pay入華後真的不需要密碼就能支付嗎?答案是不一定。目前聯機閃付的機制等同於插卡交易,即借記卡必須輸入正確密碼;信用卡取決於持卡人是否設置有驗證密碼,如果要驗證,輸入密碼按確認,如果不需要驗證密碼的話,仍然需要在POS終端密碼鍵盤上按下確認鍵。而蘋果Apple Pay支付機制幾乎等同於刷卡交易,也就意味著Apple Pay支付會需要密碼。
  • 公安部指紋技術專家走進我院指紋博物館
    日前,公安部指紋技術專家、北京市公安局公安物證鑑定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楊春明、孫忠,省公安廳刑偵局合成偵查支隊政委辛然,來我院南京中華指紋博物館參觀交流。 三位來自實戰部門的指紋專家在指紋博物館內邊走邊看邊討論,對學院博物館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 安卓全面屏都用的屏幕下指紋識別,科普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原理
    指紋識別可以說是蘋果一手帶熱的,雖然蘋果將指紋識別普及推廣,但是隨著iPhoneX的發布指紋識別和home一樣消失了。不過目前大部分的安卓手機,都是採用了屏幕下指紋識別。在全面屏上,安卓走得比蘋果iPhone更遠。截止目前看,大部分採用全面屏的安卓手機,都用上了更加酷炫的屏幕下指紋識別。
  • 《參考消息》指紋破案百年史
    罪犯檔案偵緝處負責人阿方斯•貝蒂榮拍下了這些形跡,以防萬一,貝蒂榮是個很聰明的人,曾在蘇格蘭當過一段時間的德語教師,1879年進入巴黎警察局,起初只是負責記錄嫌疑犯體貌特徵的普通職員。  升職後的貝蒂榮制定了一套人體測量方法來辨別罪犯。
  • 法國公司推多手指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最多支持4根手指同時識別
    IT之家3月14日消息 雖然如今智慧型手機搭載的指紋識別功能已經非常安全了,但肯定是越安全越好。法國公司Isorg就展示了一種可以支持多手指的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同時可以讓4隻手指同時觸控識別。也就是說,用戶可以錄入四根手指的指紋信息,然後解鎖的時候需要把四根手指摁到屏幕上,只有四個指紋完全匹配才能夠解鎖手機,顯然這要比一個指紋更加安全。因為在過去有單指指紋辨識被破解的事件,因此Isorg才推出多手指的全屏幕FoD感測器模組,希望在今年可以達到量產,以增加用戶們使用手機的安全性。
  • 《參考消息》指紋破案百年史.
    洛桑大學犯罪學與犯罪偵查學院的專家皮埃爾•瑪戈解釋說,受精幾周之後,胎兒的指紋就「最終成形,乳頭狀小突起不再改變,直至腐爛」。手指的紋理排列多種多樣,這些變化多端的渦卷線狀圖案形成了獨特的標誌,每個人的指紋各不相同,根據高爾頓在1892年進行的估算,找到兩個相同指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640億人中能找到一例,即使同卵雙胞胎的指紋也不一樣!
  • Apple Pay將至:中國區識別指紋後還要輸入密碼?
    銀聯卡持卡人屆時通過銀聯雲閃付技術,可使用iPhone、Apple Watch 以及iPad 的等設備進行支付。Apple Pay 支持線上支付,線上支付只需要「一鍵完成」,不再需要輸入信用卡信息和地址等。要開始使用Apple Pay,只要將iTunes 帳戶裡關聯的一張卡添加進來就可以了。如果用戶還想添加別的卡,則只要用iSight 攝像頭拍張照片即可。
  • 指紋識別門禁系統的設計全解
    傳統的機械鑰匙、用戶ID+密碼以及智慧卡等的保護措施存在著丟失、遺忘、複製以及被盜用的隱患,在這種情況下,最新發展的生物識別技術為上述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由於指紋識別具有唯一性、不變性和貼身性的特點,成為了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備受青睞的一個。
  • iPhone為什麼不用屏幕指紋技術?深度解析
    第一款搭載屏下指紋技術的VIVO X21屏幕蘋果不選擇搭載看上去更簡單,成本更低,也更有利於實現全面屏的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最大的原因就是屏下指紋技術並不完善而且非常的不安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最早誕生於2018年,最早量產的機型是VIVO的X21屏幕指紋版,這也算是目前屏幕指紋識別技術的開山鼻祖了。
  • 密碼、指紋、臉部識別…這些真的安全嗎?
    密碼、指紋、臉部識別…這些真的安全嗎?設置弱密碼的風險大家都知道,不過一個事實是,簡單的密碼好記卻不安全,複雜的密碼安全卻不好記,為此,不少設備已經開始使用指紋、面部等生物識別,來取代「笨重」的數字密碼,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生物識別技術未必100%比密碼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