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在招遠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一處工地上,幾位遊客正在圍著一尊巨大的花崗巖雕碑座品頭論足。據了解,這是日前羅山公園內在對千年古剎祥光觀修繕施工中挖掘出土的。
傳說「龜有駝碑之力」,其實這隻龜乃是龍的第五子,叫贔屓,因它力氣大,壽命長,人們就覺得它知道的人間世事多,所以便用它的形態作為石碑的底座。羅山發現的這尊贔屓碑座,不知源於哪個朝代,上面碑文已不知去向,但據史料記載,祥光觀建於元代,後毀於戰亂,廢於解放初期。當年道教全真派鼻祖丘處機曾修煉於此,並有詩文存世,而且該碑座是純取材於羅山的花崗巖石料雕鑿而成,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價值。
九龍子即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的九個兒子,每個都不成龍的形態,(其實不止)而且各有所長。漢族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所以固有「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龍的九子分別是贔屓、鴟吻 、蒲牢、狴犴、饕餮、蚣蝮或蚆螛、睚眥、狻猊、椒圖。
當然,不同的傳說,龍九子也不盡相同。也有人認為貔貅、囚牛等是龍子。 龍九子的形象多飾於古代漢族建築或器物上,用作闢邪驅魔,以保安寧,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據說一次明孝宗朱祐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博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
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贔屓(音bì xì)( 老大)
鴟吻(音chī wěn)( 老二)
蒲牢(音pú láo)( 老三)
狴犴(音bì àn)( 老四)
饕餮(音tāo tiè)( 老五)
蚣蝮(音bā xià)或 蚆螛(音bā xià)( 老六)
睚眥(音yá zì)( 老七)
狻猊(音suān ní)( 老八)
椒圖(音jiāo tú)( 老九)
俗謂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
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級星也;
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
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於橋柱;
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
八曰金猊,形似獅,似好煙火,故立於香爐;
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
圖文轉自:煙臺大小新聞
編輯: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