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海外特展開啟上海新一輪「特展季」

2021-01-09 中國僑網

 接棒莫奈與蒙克,兩大海外特展開啟申城新一輪「特展季」 厚植藝術教育土壤,形成海外名家特展不斷檔的良性循環

■本報首席記者 範昕

昨天(3日),滬上西方藝術「頂流」特展——外灘壹號美術館的「莫奈《日出·印象》」與久事美術館的「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雙雙收官。不過,申城的「特展季」並沒有就此告一段落,而是由另外兩大海外藝術名家特展實現了無縫連接:「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與巴西著名街頭藝術家組合奧斯吉美奧斯的中國首次美術館級大展「來者皆是客」。

近年來,海外藝術名家特展越來越頻繁地造訪申城——畢卡索、賈科梅蒂、埃利亞松、詹姆斯·特瑞爾、KAWS、安東尼·葛姆雷、阿歷克斯·卡茨等一眾名家都曾以特展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這固然與上海身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吸引力有關,也同樣離不開申城眾多美術館為觀眾指點藝術「迷津」的努力。中國觀眾欣賞海外藝術尤其是現當代藝術,隔著地域、文化的差異,存在著不小的門檻。而對於申城不少這樣的特展而言,展覽的開幕僅僅是起了個頭,在長達幾個月的展期裡,相應的公共教育活動此起彼伏、各開「腦洞」,培育著藝術的超級粉絲。在業界看來,當成體系的公共教育活動不斷提升著大眾的藝術欣賞水平,這樣的氛圍自然會吸引更多豐富多元的特展紛至沓來,形成全年「不斷檔」的良性循環。

三個多月展期數十萬人次觀展,公共教育活動為特展提供超強「續航力」

昨天收官的莫奈特展與蒙克特展,在三個多月的展期裡吸引數十萬人次觀展,並且持續霸屏社交網絡。超強的「續航力」背後,多種多樣的公共教育活動功不可沒。展教並行,作品的「打開方式」變得新奇有趣,展覽的內涵也得以不斷延展。

2020年11月13日,正在外灘壹號美術館舉行中國首展的莫奈代表作《日出·印象》迎來了問世148周年的紀念日。美術館為此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藝術教育活動:伴著外灘的日出,許多觀眾第一次了解到這部作品確切的創作時間。事實上,這是美術史上一個著名謎題的揭曉,幾年前,經過氣象學家、物理學家、藝術史學家的聯合考證,藉助地形分析、天文測算、海潮水位以及氣象觀測等方式,業界得出結論:1872年11月13日早晨7點35分,莫奈在勒阿弗爾市海軍司令部酒店客房中創作了《日出·印象》,描繪的是客房窗外勒阿弗爾港口的日出景象。當然,參加活動的觀眾收穫的不只是這個謎底,除了欣賞莫奈的真跡,他們還走入了3D場景中真實感受莫奈創作的瞬間,席間的美食則是法國大廚選用莫奈作品及時代的許多元素加以製作的,甚至復原了莫奈家宴美食中的肉桂黃油酥餅。

而蒙克特展所在的久事美術館,則藉助外援為學生群體設計了一場研學之旅。由華東師範大學中外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和滬上中小學一線教師共同組成的專家團隊研發了五份「看展任務卡」,涵蓋歷史、音樂、美術、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同學科,甚至引入「表情包」創作等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們一邊看展一邊完成任務清單,及至畫出屬於自己的「吶喊」。任務卡都是結合蒙克個人經歷及藝術特點量身定製,比如,蒙克畫故鄉,作品運用得較多的元素是橋還是房子? ◆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哪些細節讓你能夠看出《憂慮》這幅畫的主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李婕參與了心理主題任務卡設計,她坦言希望以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引導孩子們共情,理解蒙克畫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力量,另一方面教會他們正確面對、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抓住特展契機開展藝術教育和普及活動,正在成為上海不少美術館的普遍做法。例如剛剛啟幕的奧斯吉美奧斯特展,在未來近三個月的展期裡,八場主題各不相同的沙龍、藝坊已經排上日程,將帶領觀眾走近這對巴西雙胞胎藝術家;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則為為期四個多月的安迪·沃霍爾特展「配備」了10場公共教育活動。

公共教育活動的重要性與展覽同等,創意前置、注重長效成為迫切課題

業內人士認為,引進的海外藝術名家特展越是重磅,美術館越是需要充分「備課」,以具有針對性的公共教育活動為觀眾「補課」。一方面,越是名家,其作品中可以挖掘的內涵越多,而展品總是有限的,呈現的僅僅是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某些切面,大眾更需要知道這些名家名作的來龍去脈,它們何以留名藝術史;另一方面,越是名家,大眾對他們的印象越容易流於概念化,膚淺化,僅盯著他們最有名的作品,但對其它面向知之甚少。

這樣的「指點迷津」,對於那些需要置於特定文化、時代背景中加以理解的現當代藝術名家名作尤顯必要。例如,理解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作品,不應停留在其充斥著複製技法的圖像層面,更應還原到孕育它的消費社會語境,當年這位藝術家提出的「在未來,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其實與今天的網紅經濟、流量經濟如出一轍。又如,賈科梅蒂細細長長的「火柴人」雕塑,傳遞出的其實是二戰之後一種強烈的時代特徵,這位藝術家是將當時的孤寂、痛苦、迷茫、反思、覺醒都凝聚在作品瘦削的造型和緊張的結構中,成為一代人的精神寫照。

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副館長傅軍長期關注文博界的公共教育狀況。在她看來,對於美術館來說,公共教育活動與展覽同等重要,「最新一版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已將『教育』列為博物館第一大功能,並且這種教育是面向全年齡段人群的。」與之相適應,她認為,在展覽推進過程中,公共教育活動的創意應該儘可能前置,參與到展覽舉辦之前的整體策劃中來;同時美術館不能僅僅滿足於舉辦配合展覽的公共教育活動,畢竟一個個展覽為普通觀眾提供的知識結構和審美趣味是碎片化的。對於觀眾藝術知識的普及和藝術素養的培育,需要一個相對系統化、長效性的專題公共教育項目來支撐。

只有專業的觀眾越來越多,藝術之於一座城市的意義才將漸漸顯出。

相關焦點

  • 三星堆特展亮相上海大學
    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如此說道。 高校博物館首個三星堆專題展  上海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劉昌勝介紹,「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不僅是上海大學與四川省文博單位在展覽方面的首度合作,也是國內高校博物館辦的首個三星堆專題展。
  • 鼠年迎春特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1月15日,觀眾參觀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 1月14日,展現古今鼠生肖形象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館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頗具趣味的特展,為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納福迎祥。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1月15日,觀眾參觀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布置的展品(左)。 1月14日,展現古今鼠生肖形象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揭幕。上海博物館以五件文物布置了頗具趣味的特展,為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納福迎祥。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這是1月15日在上海博物館拍攝的鼠年迎春特展展品。
  • 首博兩大特展受追捧
    本報訊(記者王瑞豐)記者從首都博物館了解到,從本周起,首都博物館的春季特展《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和《王后
  • 《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12月18日,《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此次《十二生肖》特展在以往生肖展策展經驗上,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為觀眾打造了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大餐。
  • 上海博物館2020年展覽計劃調整,兩大特展延期至2021年
    展訊 【上海博物館2020年展覽計劃調整,兩大特展延期至2021年】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館曾公布過2020年的八大特展展覽計劃。受此次疫情影響,上海博物館與多方溝通協商,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現公布如下:
  • 《上新了·故宮》|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上海博物館調整今年展覽計劃:三大特展延期,五個特展即將登場
    春色好景正當時,上海博物館已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為響應觀眾們的觀展需求,上海博物館特將「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延期至4月5日,「金石篔簹——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延期至3月22日,與生肖文化有關的「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則延期至3月29
  • 看展 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三星堆特展
    當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11月21日,觀眾在上海大學博物館內參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 16件(套)展品和豐富的圖文資料,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與古蜀文明又一發展高峰——金沙遺址的內在聯繫。11月21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在介紹展品。
  • 《上新了·故宮》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上海博物館部分特展延期
    > 上海博物館部分特展延期
  • 文創特展「大時代」,「好看」有門道
    興業太古匯的《WAVELENGTH:花花世界》、陸家嘴中心L+Mall《「正經動物園」沉浸式主題體驗展》即將落幕,靜安大悅城的《「預見未來」紅點設計概念大獎獲獎作品展》、正大廣場的《怪物獵人展》門票已在預售;復興藝術中心的《草間彌生大展愛》風頭現在一時無二,但很快,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美術館《畢卡索經典巨作—「戰爭與情感」藝術大展》、上海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印象莫奈-時光映跡藝術展3.0》一大波名家大展又將帶來新的城市話題
  • 上海大學博物館舉辦三星堆特展
    11月21日,觀眾在上海大學博物館內參觀「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當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上海大學將圍繞此次展覽舉行多場學術講座,並舉辦「考古工作坊」「美術工作坊」等社教活動。 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影報導11月21日在上海大學博物館「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上展出的「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文物複製品)。11月21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在介紹展品。
  • 法國蓬皮杜中心特展登陸上海西岸美術館
    2020年11月10日,上海西岸美術館與法國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推出的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在西岸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觀眾可以在這些作品中,縱觀設計的歷史與未來,以「設計」為線索遊歷跨越百年的「裝飾」藝術圖景,開啟自然與超自然的對話。「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的策展人瑪麗-昂熱·布拉耶爾(Marie-Ange Brayer)說:「每個展覽都是一個故事。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十年前,對於上海藝術一日遊,大抵會去人民廣場。那一帶有上海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和上海當代藝術館等場館;尤其是,為觀看上海博物館的特展而排隊其實是司空見慣的,從2002年的「晉唐宋元國寶展」,到2018年底的「董其昌書畫大展」,無不如此。上海博物館夜場排隊現場十年後,「藝術一日遊」卻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喜好可選擇不同藝術展覽和活動。
  • 國慶特展來上海中心大鬧天宮
    央廣網上海9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中國動畫IP之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攜手推出的《大鬧天宮》綜合原畫展暨萬籟鳴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別紀念展今天(25日)在上海中心53樓首次亮相。據悉,《大鬧天宮》特別紀念展即將於2020年9月25日—10月8日展出。
  • 鼠年尋「鼠」,上海博物館迎春特展開啟「捉迷藏」模式
    1月14日,上海博物館《靈鼠兆豐年——上海博物館鼠年迎春特展》開幕。上博這次的展覽和以前有些不同,沒有特定集中的展廳,也沒有明確的指示牌,除了展陳在一樓大廳的一件展品外,其他的四件都和觀眾玩起了「躲貓貓」。
  • 首屆中國文創特展峰會開幕
    中國經濟網上海12月11日訊  12月11日,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主辦,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文創特展工作委員會、北京華愷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和北京逸格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SHiFT2019中國文創特展峰會在上海開幕,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300名專業人士參加會議並探討了文創特展行業的發展趨勢
  • 小馬寶莉主題特展首次在佛山亮相
    《小馬寶莉》動畫中的超人氣大明星碧琪以人偶形象現身開幕式現場,和百位萌娃進行親密互動。  展覽期間,嶺南天地馨藝廊還打造了小馬寶莉衍生品銷售大匯集及其他親子互動遊戲體驗,推出小馬寶莉歡樂套裝玩具大禮包和多款正版限量衍生品,讓小朋友仿佛在魔法世界中淘寶,購買自己心愛的小馬禮品。
  • 納米盒:聯手上海科技館開啟十二生肖展科普文化活動
    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十二生肖展覽正式展出,今年作為上海科技館品牌「生肖展」的收官之作,聯合專注中小學在線教育的納米盒開啟了線上文化科普活動,線上線下聯動,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打造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展覽科普大餐。
  • 大英博物館公布今年特展:拉斐爾五百年、北極文化、尼祿特展
    澎湃新聞獲悉,大英博物館近日公布2020特展計劃,這份特展名單中,除了2019下半年開幕的《風尚東來——西方藝術中的伊斯蘭影響》和《特洛伊:神話與現實》兩大特展繼續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將推出一系列新展,從北極地區文化到託馬斯·貝克特遇刺,從尼祿特展到拉斐爾500年誕辰,再到畢卡索、塞爾敏,展覽將貫通千年的文化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