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正史回答:雙方各出八位文臣武將對決,曹魏能否吊打蜀漢?

2020-12-23 半壺老酒半支煙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蜀漢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三大軍師,武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虎上將,這八個人或者算無遺策,或者戰無不勝,以至於曹魏雖有諸曹夏侯五子良將,卻經常被蜀漢按在地上摩擦。

但是最近評論區有一種觀點獲得了很多人的贊同:根據正史記載,如果讓曹魏和蜀漢各出八位文臣武將對決,曹魏是完全可以吊打蜀漢的。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讓曹魏三文臣五武將與蜀漢三軍師五虎將較量一番,看看哪一方能最終勝出。

既然是說三國正史,那麼《三國演義》和電視劇,就不能拿來做依據了,咱們還是看《三國志》以及裴松之做注時引用的史料。

按照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之後、原漢朝丞相主簿行軍長史、曹魏侍中關內侯劉曄的說法,劉備集團值得重視:「若小緩之(如果不窮追猛打),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

曹魏文臣武將一致反對劉曄的觀點(眾議鹹雲)並認為劉備集團有其致命弱點:「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事實上持不同觀點的雙方都有道理,他們都不比較認同一個事實:蜀漢人才匱乏,折損一員大將,就傷筋動骨,不像曹魏和東吳,有豐厚的家底可以折騰,死了諸曹還有夏侯,諸曹夏侯都死光了,還有五子良將司馬八達。

劉備集團真正能夠跟曹魏文臣武將較量一番的,還真就只有三軍師和五虎將,此外似乎還可以加上一個魏延魏文長——劉備並沒有見過姜維姜伯約,所以後起之秀咱們就不算了。

蜀漢的八個人好選,曹魏的八個人就不好選了。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曹魏集團,可以獨當一面的文臣武將實在是太多了,讓誰上不讓誰上,很難一碗水端平,只好由筆者越俎代庖,選出八位頂尖高手,來跟蜀漢三軍師五虎將進行一番對比。

要選出曹魏三文臣,結果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郭嘉郭奉孝是沒有資格參賽的。

讀過三國正史的人都知道,郭嘉給曹操當了十一年的軍祭酒(不同史料分別記載為軍謀祭酒、軍師祭酒)而沒有升官,食邑也只有可憐的二百戶,跟荀彧荀攸叔侄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曹魏陣營的三大文臣謀士,如果不算司馬懿的話,排名前三的,應該是荀彧荀攸和毒士賈詡。

就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認為只有賈詡可以跟荀彧荀攸相提並論,所以他把這三位合為一傳。

那麼荀彧荀攸賈詡的能力,是否能超過諸葛亮龐統法正呢?他們的功績,在《三國志》裡都有詳細記錄,如果筆者饒舌,就是對讀者諸君的不尊重。

這裡筆者只想拿一個人來當參照物,這個人就是徐庶徐元直,或者我們應該稱其為單福——徐庶是單福殺人逃亡後改的名字:「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句話幾乎可以排進三國十大謊言:徐庶進了曹營,不但不是一言不發,反而當了靠說話吃飯的御史中丞。

按照《漢書·百官公卿表》和《後漢書·百官三》的記載,漢朝的御史大夫不常設,還有時候被稱作司空(比如司空曹操),真正負責御史臺工作,負責糾察百官過失並向皇帝進諫的,就是御史中丞。徐庶在曹魏集團,就是言官首領,說他一言不發,那就是曹操曹丕有錢沒處花了,特意養了一個沒嘴葫蘆。

徐庶的軍事水平,未必在諸葛亮之下,諸葛亮的幾個至交如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也都紛紛投靠了曹操,但是誰也沒有機會進入核心決策圈。

徐庶等人不是不想替曹操出力,也不是曹操不知人善任,而是因為跟諸葛亮肩膀頭齊論弟兄的幾位人才,到了曹魏陣營,就不算十分出色了。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就是因為劉備手下人才匱乏,不但能「賢亮」,而且能「盡亮」。

如果諸葛亮投奔曹操,能不能位居郭嘉之上,也是個問題,就更別提跟荀彧荀攸賈詡並駕齊驅了。

諸葛亮尚且如此,龐統法正就不用說了,他們在遇到劉備之前,混得都不十分如意:龐統給周瑜當過功曹,法正受了劉璋很多窩囊氣。

諸葛亮跟司馬懿幾乎是不相上下,曹操喜歡開謀士聯席會群策群力,劉備每次出徵,只能有一個謀主在身邊打理一切,難免有顧此失彼的時候,所以在雒城攻堅戰中,龐統中箭身亡。

要是客觀地講,諸葛亮龐統法正的謀略,未必就在曹魏任何一位謀士之下,但是古代戰爭講究鬥智不鬥力,有群毆的機會就絕不會放過,曹營眾謀士「群毆」之下,諸葛亮也會千慮一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魏謀士吊打蜀漢謀士的說法是成立的,至於曹魏三大謀士是否可以吊打蜀漢三大軍師,就需要讀者諸君進行最後的評判了。

其實這種謀士對決的發生可能性不大,因為劉備比較倒黴,徐庶一去不回,龐統法正英年早逝,蜀漢就剩下一個諸葛亮獨自面對曹魏數十個智囊型高手了。一個司馬懿就能把諸葛亮累吐血,如果曹魏謀士一擁而上或者車輪大戰,諸葛亮也會頭痛欲裂。

古人常說將在謀而不在勇,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確實都很能打,他們帶兵跟曹魏任何一位名將戰場廝殺,都不會落下風。

張飛據水斷橋喝退曹軍,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馬超令曹操感嘆「馬兒不死,我無葬地」,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趙雲空營計嚇跑曹操,這五虎上將並非浪得虛名。

如果張飛不是,張郃就不可能在街亭擊潰馬謖後勢如破竹,把第一次伐魏的諸葛亮打回了成都。

曹營諸曹夏侯中以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真為佼佼者,這五個人對陣蜀漢五虎將,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仁被關羽打得坐困愁城。

如果把五夏侯換成五子良將,曹魏還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于禁被關羽生擒,張郃被張飛打成了光杆兒司令,連坐騎都丟了。

這樣看來,劉備集團並不是沒有出色的文臣武將,他補不齊的短板,就是人數太少:在劉備伐吳的時候,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都不在了,剩下一個趙雲要留守大本營,所以夷陵之戰,就是劉備個人的表演,既沒有出色謀士,也沒有善戰將軍。

劉備對抗東吳尚且大敗而歸,跟擁有眾多謀臣武將的曹操對決,他還真沒有足夠的資本和底氣。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雙方各出八位文臣武將對比,劉備還有幾分勝算。但是曹操並不傻,才不會讓曹魏三文臣五武將與蜀漢三軍師五虎將一對一單挑,這也不符合古代戰爭規律。

能群毆就絕不單挑,這是古代軍事家的共識,所以說曹魏文臣武將可以吊打蜀漢文臣武將,也有幾分道理:人多勢眾本來就是一種優勢,能夠匯聚那麼多文臣武將,有群毆別人的能力和資本,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相關焦點

  • 盤點三國史上冷門的8位水戰名將,蜀漢和曹魏各有一人上榜
    盤點三國史上冷門的8位水戰名將,蜀漢和曹魏各有一人上榜在三國歷史上,大規模騎兵作戰和步兵作戰是絕對的主流作戰模式,而水戰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其實縱觀中國古代的戰爭史,水戰都是極少的,有名的水戰更是寥寥無幾。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在三國時期,諸侯們為了爭霸而互相對抗。這個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而既然在亂世之中,伴隨著戰爭的出現,自然會因此產生很多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無數。不過在正史中,最強大、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是這幾位。
  • 曹魏有六位「右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歸降蜀漢!
    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右將軍,比如張飛、高翔、步騭、潘璋、呂據等將領,就擔任過這一官職。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歷史上共有六位右將軍,在這六人之中,三位來自於五子良將,一位最終歸降了蜀漢。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分別是誰呢?
  • 他才是三國蜀漢第一人,文韜不弱諸葛亮,武略比肩五虎將!
    正所謂」亂世出梟雄「,三國時期便是如此,曹操,劉備,孫權哪一個不是名傳後世,但他們取得如此成就歸根到底還是要感謝麾下的謀臣良將。這三國曹魏,蜀漢,東吳之間要說起謀士和武將的數量毫無疑問肯定是曹魏最多,但是要說質量,那明顯是蜀漢更勝一籌,蜀漢文有諸葛亮,武有五虎將,每一個都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蜀漢第一人的位置究竟誰能坐?
  • 三國中刀法最強的八位猛將:黃忠龐德上榜,榜首斬殺16位武將
    對於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來說,熟悉一個武將,往往就連他們常用的武器,都會牢記在心,比如呂布的方天畫戟,張飛的丈八蛇矛等等。曾經有人說,用劍的是有錢人家的公子,拿刀的是平民英雄,在三國時期有八位拿刀的猛將,黃忠龐德上榜,榜首斬殺16位武將,讓我們來看一下。
  • 三國殺:五虎上將對決五子良將,菜刀蜀有機會勝利嗎?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曹魏設立了五子良將,蜀漢則是五虎上將。這兩個五,基本代表了最高戰力。 假象一下,如果在三國殺裡,這兩波戰力火力對決一波,誰能更勝一籌呢?首先,這個沒法在移動版裡嘗試。就算小編募集十個演員,五五對決,系統也不允許啊! 既然線上最多只有八人場,那我這十人場只好線下找小夥伴來嘍。一邊坐五個,模仿戰場般的兩軍對陣。
  • 正史中誰才是三國超一流戰
    老羅在三國演義中對正史進行了藝術加工,塑造了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在大家的印象中,三國的超一流戰將應該是呂布、典韋、馬超、趙雲等等。可正史中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以唐朝「武廟十哲七十二將」為依據,看一看三國時期
  • 正史看呂布,呂布是怎麼成為三國第一武將的,正史中其實是這樣的
    正史看呂布,呂布是怎麼成為三國第一武將的,正史中其實是這樣的三國一首二十四武將排名的打油詩被傳的是家喻戶曉,不管哪個版本的排名,都是呂布在第一,幾乎是沒人能超越的,那麼今天我們來正史看呂布,呂布他是怎麼成為三國第一武將的呢?正史中其實是這樣的。
  • 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左將軍。比如在蜀漢陣營中,劉備,馬超,吳懿等人,就曾擔任左將軍一職。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曹魏來說,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多位左將軍。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 三國時的六位「鎮軍將軍」:除了趙雲,另外五人分別是誰?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鎮軍將軍」,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雜號將軍。彼時,魏蜀吳三國都設立了鎮軍將軍一職。在此基礎上,三國時期共有六位著名的「鎮軍將軍」,並且包含了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
  • 三國武將正史前十排名,呂布趙雲只是個戰五渣?他才是真正第一?
    不同於演義中的人物形象,正史中的三國角色截然不同,真正演義和正史相符的沒幾個。拋開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從正史角度我們來看看,三國各位將領的實際排名。演義中人五人六的,正史中就是一邊將。在董卓帳下排在諸將之下,他斬過什麼名將嗎?三英戰呂布也是瞎編的,除了喜歡到處認賊作父,也沒啥大的本事和戰績。 8.趙雲。估計又是一堆來噴的了,我們子龍妹子怎麼會排在第九?估計都是演義或者民間傳說看多的,正史中趙雲就是蜀漢非著名的雜號將軍。
  • 三國最痛苦的一年,曹魏死了3位能人,孫吳痛失大都督,蜀漢最慘
    三國最痛苦的一年,曹魏死了3位能人,孫吳痛失大都督,蜀漢最慘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萬事萬物的法則與規律,似乎都是有起有落,有始有終的,正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是也!三國故事,亦是如此,眾英雄仿佛得了號令曾紛紛踏馬橫槊而來,身後的揚塵驚起了一個時代的精彩,卻又太過匆匆,不多時,便處處秋葉落英,掩蓋了最後的嘆息之聲。今天,小蟲子和小夥伴們聊聊三國最痛苦的一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魏死了3位能人英才,孫吳痛失大都督,蜀漢最慘,連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奪來的荊州也最終沒能夠守住。
  • 這八位實力不俗,七位歸降了劉備
    在此基礎上,在割據益州20年的時間中,劉璋麾下也擁有不少知名的武將,這成為劉璋能夠長期執掌益州的重要原因。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麾下有多少名將?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八位武將實力不俗,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其中七位歸降了劉備,這些將領的倒戈和背叛,無疑是劉璋最終丟掉益州的關鍵。一、吳懿吳懿(?-237年),一作吳壹,字子遠。兗州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
  • 東吳出了八位「驃騎將軍」:第一位是孫權,後面分別是誰?
    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不僅蜀漢和曹魏設立了大將軍一職,對於東吳來說,同樣出了多位驃騎將軍。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
    說起三國故事,讀者都非常感興趣。因為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了太多的英雄豪傑,比如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江東有「十二虎臣」。筆者忽然間想到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呢?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三國一樁離奇的刺殺案,讓蜀漢走向滅亡之路
    而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同樣也少不了刺客的身影,有的人甚至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比如小霸王孫策本有逐鹿中原的宏圖,可卻遭到了許貢門客的刺殺,最終傷重而死。而蜀漢的歷史,同樣被一位刺客改變了。假如從事件前因後果看,郭修顯然是位忠心的良將,他雖然被蜀漢俘虜,但仍懷著忠義之心,為曹魏除去了大患,甚至有人指出郭修的行為是受到了曹魏的暗中指使。不過這種說法卻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包括著名史學家裴松之。
  • 三國盤點榜:魏蜀吳三國中,誰是各自陣營中武將之首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社會動蕩,軍閥混戰的大分裂時期;但同時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群雄爭霸的時期。在魏蜀吳三個陣營中,各自的謀士武將也是各放光彩,盡展所能。下面,我們就來盤點盤點魏蜀吳三國各自陣營中的武將之首吧。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斬殺關羽,另一個則鮮為人知!
    縱觀漢末三國時期,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這五百人當中,絕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單字,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沒有三個字的,有也只有那麼一兩個,或鶴立雞群,或隱居山谷。由此,正是因為名字加上姓氏都是兩個字,促使重名的情況難以避免。
  • 曹魏宗親八虎騎諸將的凋零,給曹魏造成了多大的打擊?
    而曹操和曹丕父子在這方面是幸運的,甚至幸運到兩千多年後的人都還對他們的心腹八虎騎津津樂道。不過曹操父子倆也是不幸的。因為八虎騎終有離他們而去的那一天。待那天到來,於曹魏而言勢必是一場重創。一、 八虎騎其人其事「八虎騎」,即陳壽《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中的八位驍勇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