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極冰下的致命殺手!俄軍潛艇的這一絕招,令美國海軍嘆服

2021-01-18 谷火平觀察

搭載十幾枚甚至二十幾枚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戰略核潛艇,是當前人類開發並列裝的威力最大的毀滅性武器,特別是以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和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為代表的巨型戰略核潛艇,幾乎都具備"一艇滅一國"的強大威力。而最近俄羅斯核潛艇亮出的新絕招不但讓美國海軍嘆為觀止,也讓整個美國政府為之震動。

(蘇聯D-IV級核潛艇在北極發射戰略飛彈的油畫)

8月25日,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引述美國《福布斯》的報導稱,俄羅斯戰略核潛艇已經找到了一種可以從北極厚厚冰蓋下發射潛射飛彈的新作戰方式,就是在不損傷潛艇自身的前提下,先用一種特殊的潛射飛彈,把北極厚厚的冰層炸開,然後再由潛艇從被炸碎的冰層下從容發射戰略飛彈。報導介紹稱,儘管美國海軍對此也研究多年,但是始終沒有在技術上獲得突破,俄羅斯核潛艇在這一技術上突破,將會讓莫斯科在戰略競爭方面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北極,核潛艇的天然隱蔽所

北極,嚴格來說應該稱呼為"北冰洋",因為北極並非是一塊陸地,而是一片巨大的海洋。由於地處世界的極點,因此常年冰封寒冷,整個北極海域漂浮著巨大的浮冰,有人統計整個南北兩極的冰川淡水資源足足佔了全球淡水資源的68.69%,由此可見,單一個北極的淡水資源就大概要佔據全球淡水資源的30%以上。因為水在凝結成冰時,鹽分會析出,因此巨大的北極冰蓋,就是天然儲存的淡水資源。

(所謂北冰洋,就是一片覆蓋著巨大浮冰的海域)

對於核潛艇而言,北極巨大的冰蓋無疑是其最優秀的隱蔽場所。這一點要分兩個方面來說。首先核潛艇由於使用的是"無限動力"的核反應堆作為動力源,因此可以通過電解水的方式獲得氧氣,從而確保潛艇可以長期在水下潛伏,這一點是常規潛艇不可比擬的。常規潛艇通常需要每天至少上浮1次,為蓄電池充電,同時為潛艇內部換氣。即使是現在先進的AIP型常規潛艇,頂多也就在水下潛伏15~20天,而核潛艇通常可以在水下潛伏2~3個月,折合60~90天,正是由於核潛艇潛伏時間長,因此可以在北極的冰層下自由活動,而常規潛艇如果同樣在北極活動,大概早就被憋死在冰面以下了。

(核潛艇撞破冰層,並上浮冰面)

長時間水下潛伏,這是核潛艇能夠有效在北極活動的基本條件,而反過來說,北極厚厚的冰蓋對於核潛艇而言,也是得天獨厚的掩護。這是因為,當代反潛技術無外乎潛艇反潛、水面軍艦反潛和飛機航空反潛。在北極這個特殊的海域,由於水面冰層厚實,甚至連破冰船都未必能撞開,這就給了核潛艇一層天然的屏障,讓水面艦艇難以有效在北冰洋巡邏,並執行反潛作戰,而反潛飛機,由於隔著冰層,連聲納浮標都無法使用,就更談不上什麼反潛作戰了。所以任何國家的核潛艇,只要能在北極活動,通常只需要面對其他國家的核潛艇,而根本不必擔心別國的水面艦艇和飛機——因為這些作戰武器隔著冰層,根本毫無用處。

彈道飛彈走北極,路徑最短

自從蘇聯時代開始,搭載著潛射核飛彈的蘇聯核潛艇就頻繁在北極地區活動。蘇聯核潛艇在北極活動自然有其意義。因為蘇聯儘管是全球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但是大部分蘇聯國境線都在北極圈以內,這導致蘇聯沿海大部分地區常年冰封,只有摩爾曼斯克等港口受暖流影響,終年不凍。

(俄羅斯海岸線雖然漫長,但大多位於北極圈內,因此自然環境惡劣,圖為俄軍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在冰海中活動)

由於北極圈內氣候惡劣,再加上1945年二戰結束時,蘇聯的海軍大多毀於戰火,已經無力和強大的美國海軍正面對抗,再加上自身周邊本來海況就惡劣,所以發展潛艇就成為蘇聯海軍貫穿整個冷戰時期的"主旋律"。而且現在的俄羅斯也是一樣,由於俄羅斯繼承了蘇聯70%的"遺產",南部沿海的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相繼獨立,因此俄羅斯的濱海地區更加靠近北極,所以大力發展核潛艇是俄海軍自然而然的選擇。

(著名的GIUK反潛封鎖線)

早在蘇聯時期,由於技術的問題,俄式潛射核飛彈的射程一直不及同時代的美式戰略飛彈。這導致蘇聯核潛艇必須前出到更遠的海域,更加靠近美國本土,其發射的潛射戰略飛彈才能保證有效摧毀美國的各種戰略目標。為此美國聯合北約在北大西洋建立了著名的GIUK防線,這條防線以丹麥的格陵蘭島為起點,經過冰島,然後一直延伸到英國本土,取這四地的英文地名首寫字母,合稱為GIUK。這條反潛封鎖線是冷戰時期北約反潛兵力和蘇聯核潛艇激烈對抗的最前線,因為只要安全通過這條反潛線,蘇聯核潛艇就可以安全進入飛彈發射水域,並對美國本土發動毀滅性打擊。而過不了這條反潛線,蘇聯的飛彈核潛艇便無法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

(反映冷戰時期,蘇聯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在北冰洋補充飛彈的畫作)

不過,很快情況發生了變化——蘇聯核潛艇開始大規模在北極活動。我們看的地圖都是以赤道為主線把地球平攤開來,從而得到的一幅世界地圖。還有一種獨特的地圖,就是以北極為中心,向四面展開的圓形世界地圖,只有通過這種地圖,才能實實在在地發現:美國和蘇聯其實並不遙遠,而前提是:走北極航線。所以在冷戰時期,蘇聯核潛艇很早就放棄了衝擊GIUK反潛封鎖線的戰術,而是改為從北冰洋的冰層下悄悄滲透至加拿大附近海域,然後直接對著美國本土發射飛彈。後來蘇聯潛射飛彈技術進步,這樣飛彈核潛艇只需要停留在蘇聯本國的領海,發射戰略飛彈飛越北極就足以覆蓋美國本土。根據測算,飛彈核潛艇發射飛彈跨越北極從俄羅斯轟炸美國,飛彈的航程將會縮短約2000公裡,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洲際彈道飛彈走北極所帶來的戰略上的優勢,讓當年的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都極為重視對於北極的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由於北極環境和一般的海洋差異很大,特別是北極地區堅固的冰層,既是核潛艇活動的天然保護,也是危機四伏的天然陷阱。為了能夠在北極這個特殊海域安全活動,蘇俄核潛艇在多年摸索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套路。

(潛艇單雙殼體的結構差異)

首先,所有俄式戰略飛彈核潛艇無一例外,全部採用雙殼體設計。這樣在耐壓殼外面再包上一層艇殼,可以有效增加潛艇的堅固程度,便於撞開堅固厚實的冰層,上浮到水面。由於俄式核潛艇普遍採用雙殼體設計,因此其抗沉性和堅固程度都遠遠超過美式核潛艇。

(被俄羅斯K-276號潛艇撞擊之後的美軍"巴吞魯日"號潛艇)

在1992年蘇聯解體之後,執行戰備值班任務回港的俄海軍塞拉級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地區偶遇執行偵察任務的美軍洛杉磯級核潛艇,俄艇當即全速撞上去,最終俄艇僅僅只是指揮塔有所損壞,經過大修後,這艘塞拉級潛艇一直在俄羅斯北方艦隊服役。而被撞的美軍洛杉磯級核潛艇"巴吞魯日"號卻因為是單殼體設計,潛艇受了重傷不得不提前退役,成為洛杉磯級潛艇中第一艘退役的潛艇。俄式潛艇的堅固由此可見一斑。

(受技術水平限制,俄羅斯戰略核潛艇大多帶著巨大的"龜背",只有颱風級和北風之神級沒有龜背)

一般情況下,雙殼體潛艇在保障艇體內部有效容積的情況下,其噸位要比同等水平的單殼體潛艇增大約30%甚至更多,由於雙殼體潛艇普遍噸位較大,這導致了雙殼體潛艇的流體噪聲必然大於單殼體潛艇,因此俄式潛艇在降噪方面始終跟不上美國的技術,很難說是否有這個原因。但是,正是依靠著厚重的雙殼體外殼保護,俄式核潛艇才能經常撞開冰層,在北極地區上浮活動。與之相對的,美軍也嘗試過在北冰洋地區部署戰略核潛艇,但是受制於單殼體潛艇的易損性等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停靠在北極前進基地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

俄羅斯不僅僅採用雙殼設計核潛艇,還為潛艇配備了專門在北冰洋冰層下使用的武器裝備。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特殊飛彈"。這是由於北極地區冰層厚度不一,而如果冰層太厚,不要說潛艇撞不開,即使是破冰船也未必能撞開,而撞不開冰層,自然無法發射潛射戰略飛彈。所以俄軍為自己的核潛艇配備了新式特殊彈藥,專門用於炸開冰層,方便潛艇發射潛射飛彈,或者上浮換氣(儘管核潛艇內不缺氧氣,但是艇員們需要"放風")。戰鬥民族粗中有細的性格,在這種獨特的炸冰層飛彈方面顯示得淋漓盡致。

不僅僅是發射潛射飛彈

隨著全球氣候的不斷變暖,整個北極地區的冰層都在不斷融化,以往一年有大半年封凍的俄羅斯北冰洋航線,如今已經可以在破冰船保護下,實現全年不間斷通行。這樣,走北極航線的話,可以讓歐洲到東亞的航線比走馬六甲海峽足足縮短3000公裡,其經濟利益不言而喻。

(北極爭奪戰,俄羅斯顯然已經搶佔先機)

不僅如此,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原先北極周邊凍土和海面下埋藏的各種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等也開始逐漸進入周邊各國的視線。能夠有效控制北極,就意味著可以有效獲取這些資源和財富,進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這一點上,美俄已經開始了對於北極的爭奪戰。可以說,後冷戰時期,美俄爭奪的焦點,已經不再是一片用於發射潛射戰略飛彈的"堡壘海域",更重要的是各種礦產資源、海上航線等具備重要戰略和經濟意義的航線和資源。

(在北極地區活動的俄羅斯破冰船)

目前俄羅斯由於本就是深處北極圈以內的國家,而且北冰洋周邊近一半的領土是俄羅斯的,這讓俄羅斯在北極爭奪戰中佔儘先機。特別是各種潛艇使用的戰術武器的亮相,更是讓美國海軍軍官和美媒嘆服。可以預見的是,在不遠的未來,關於北極的爭奪只會越來越激烈,而俄軍在北極冰層下發射潛射戰略飛彈的"絕招",就是對付美國的致命"殺手鐧"。

相關焦點

  • 美國海軍盯上挪威地下潛艇基地,著眼北極之爭
    大眾機械網10月15日消息,據挪威新聞網NRK報導,美國海軍正在向挪威政府爭取,使其允許自己使用位於挪威北部奧拉夫斯韋恩(Olavsvern)的一處海軍基地。
  • 俄海軍將領:俄軍所有核潛艇都能「破冰上浮」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11日報導,俄羅斯海軍高級將領表示,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麾下所有核潛艇艇長都能夠駕艇在北極破冰上浮,而美國海軍只有少數潛艇能夠做到這點。報導稱,美國海軍3月10日公布了一段「託萊多」號核潛艇在北極破冰上浮的視頻。為了評定美國海軍在極北地區作戰準備情況,「託萊多」號參加了在北極地區舉行的「冰原演習」(Ice Exercise)。
  • 挪威秘密潛艇基地有了新主顧
    對美國潛艇來說,這座依山傍海的基地是設施齊全、戒備森嚴的堡壘——地下有將近3000平方米的空間,包括一座完整的幹船塢,還有一條約900米長的隧道,隧道入口處有防爆門保護。整個基地的最深處位於地下274米,如果把地面上的營房、儲存和維修設施都算進來,總建築面積達兩萬平方米。
  • 這是要搞事情?俄軍在美近海舉行大規模軍演,美俄家門口鬥法升級
    俄羅斯海軍在阿拉斯加舉行軍事演習近日,俄羅斯海軍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附近外海舉行了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涉及到了50多艘軍艦和40多架飛機,還有多次飛彈發射練習。不得不說,俄軍真是「好大的手筆」。這次軍演是有史以來俄方第一次在該地舉行的最大規模演習。
  • 爭奪控制權 北極「寒地」成美俄博弈「熱土」
    此外,俄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俄軍北極防空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即將建成,用於防止北約部隊借用北極對俄境內目標發動奇襲。為了爭奪極地資源,俄美近年來在北極地區持續「過招」。今年5月初,美俄在位於北冰洋的巴倫支海,幾乎同時舉行軍演。 據俄軍5月7日發布的公告,北方艦隊調派3艘小型反潛艦,前往巴倫支海追蹤假想敵潛艇。而就在此期間,美國與英國軍艦正在巴倫支海演習。
  • 俄軍核潛艇如何從北極試射鋯石?先頂破冰層再發射,美軍壓根不會
    按照俄軍目前的計劃,馬上要進行潛艇發射鋯石飛彈的試驗,還將在北極地區進行試射,由於北極地區擁有大面積的冰區,相當一部分還是永久性的,終年不化,顯然冰層將阻礙飛彈射擊,飛彈從水下想突破厚厚的冰層成問題。這讓人想提出一個問題:俄軍核潛艇如何從北極試射鋯石?
  • 美國想阻俄在北極發展,瑞典人:「鋯石」已成俄不會讓步的標誌
    近年來,美國不僅加強了在北極的訓練和研究,還重新編寫了北極作戰戰略文件。不僅如此,美軍前不久與挪威軍方完成了一項在北極境內的戰鬥訓練行動,名為「馴鹿二號」。美國海軍陸戰隊還與挪威北方旅一起部署了先進的部隊,以提升在寒冷天氣下作戰能力。
  • 噸位堪比航母,俄軍水下反航母核心力量,裝備先進飛彈攻擊力強悍
    雖然949型巡航飛彈核潛艇的各項性能指標都比較高,不過由於當時片面追求減少排水量,結果導致艇上設備配置密度過大,維護比較困難,影響了整個潛艇的維修性能。另外由於儲備排水量也比較有限,該型潛艇不能滿足降噪改進的需要,這是一個致命傷。所以949型巡航飛彈核潛艇在建造了兩艘之後,從第3艘開始升級更改為949A型,北約稱之為奧斯卡II型。
  • 美國打造新型核攻擊潛艇,單價超50億美元
    但據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資深海軍武器開發人員透露,這款潛艇將會採用新塗料,以讓潛艇更隱形;採用新天線,以更遠距更準確地執行水下偵察任務;還有用更安靜的推進技術,以更安靜的行駛;為了搭載特戰隊員,美國海軍還進行了特戰隊最優化分析,以設計出適合特戰隊執行秘密水下任務的潛艇;能夠搭載的雷彈也更多,由維吉尼亞級的62枚增加到87枚,等等。
  • 挪威海軍廢棄洞庫被美軍看上,外媒:打算用來藏潛艇對付俄羅斯
    據《大眾機械師》網站2020年10月15日報導,美國海軍對挪威北部的一個廢棄海軍基地非常感興趣。美國究竟想租用這個廢棄的海軍基地做什麼? 文章稱,美國海軍可能會將其潛艇藏身在這個前挪威海軍基地裡。
  • 美國將軍辦公室內,卻擺著一個俄軍核潛艇模型,特殊含義讓人感嘆
    圖為俄羅斯亞森級北德文斯克號潛艇日前有媒體曝光:在一位美國將軍的辦公室內,辦公桌上卻擺著一個俄軍核潛艇模型,原來這是該退役海軍少將對自己的一種提醒:不該忘記美國海軍要對付俄羅斯海軍的先進潛艇圖為亞森級潛艇發射魚雷想像圖這位美國退役海軍少將擺在桌上的核潛艇模型是俄軍的885型,它又稱亞森級,是迄今為止俄羅斯實力最強的攻擊型核潛艇,最大的優勢就是良好的隱蔽性,據傳它曾在2018
  • 日本海軍未宣戰就擊沉蘇聯潛艇,為何戰鬥民族選擇沉默?
    1942年8月15日,日本海軍伊-25號潛艇在田上明次海軍少佐指揮下前往美國西海岸執行襲擾和破交任務,該艇分別在9月9日和9月29日兩次出動艦載機深入美國俄勒岡州領空,向森林投擲燃燒彈,試圖引發山火,未能成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歷史上美國本土首次遭遇空襲。
  • 俄羅斯非常重視北極戰略,投入大量武器和兵力,設立功績勳章
    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北極海上功績勳章(Medal "For Naval Merit in the Arctic"),這枚勳章的俄文是Медаль За морские заслуги в Арктике,2014年3月21日根據第167號命令設立,授予在北極海域參加演習、考察和其他活動的俄羅斯海軍成員,表彰他們在極端條件下的英勇和勇氣,好劃向為組織和開展這類活動作出重大貢獻的平民
  • 美國大亂之時,美海軍部長:北極巡邏時將緊盯中俄
    【南方+1月7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美國海軍部部長肯尼斯·布雷思韋特表示,美國海軍將在俄羅斯的北極海岸附近開始定期巡邏,以「阻止莫斯科在極北地區的攻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早前發推特稱,中國想成為一個「近北極國家」是幻想,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必須首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
  • 大批反潛機逼近美艦,五角大樓抗議故意挑釁,軍方:這是自由航行
    有消息稱,俄羅斯北方艦隊的這一安排,是為了應對在這些海域遊弋的美軍軍艦和潛艇,圖-142遠程反潛機一直都是俄羅斯反潛的中堅力量,它的出動將會遏制美國海軍在俄方沿海地區實施的行動。針對北方艦隊的計劃,五角大樓表示強烈抗議,他們認為這明顯就是俄羅斯當局在故意挑釁,但俄羅斯參謀部回復五角大樓稱,這是自由航行。
  • 無人潛艇從水下發起核攻擊 掀千米巨浪 吞沒半個美洲和數百座城市
    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司令在12月3日開幕的人工智慧討論會上表示,俄羅斯海軍正在建造無人駕駛的水下船隻,這種武器不僅能配備常規武器、也能搭載一顆當量超過800萬噸核彈,這將使該型潛艇可以廣泛地擊中目標,包括航空母艦、海岸防禦工事和基礎設施等。
  • 俄軍傘兵玩了一把心跳,全球首次北極萬米跳傘
    俄軍傘兵玩了一把心跳,全球首次北極萬米跳傘。這是俄軍最新一次軍事演習的一部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俄軍傘兵從北極上空萬米跳下,不止技藝高,人膽更大。現在就不禁引起一個新的問題:美軍敢學習不?按照以往的慣例,俄軍做過的事情,美軍往往也要照做,顯得是你行,我也行,但是這次的行動在美軍眼中有點瘋狂了,讓人懷疑了美國有沒有這樣的膽量了。
  • 冷戰老兵的謝幕,最後一艘卡拉級巡洋艦正式退役,俄軍心情複雜
    而在場為刻赤號送別的俄羅斯老兵則心情複雜,面色凝重——隨著刻赤號的退役,俄軍又少了一艘萬噸級飛彈巡洋艦,這對於已經捉襟見肘的俄羅斯海軍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卡拉級是蘇聯海軍設計的第三款遠洋反潛巡洋艦,蘇聯海軍編號稱之為1134B型巡洋艦,其和克列斯塔克級並列,同屬於1134型巡洋艦家族。而1134型巡洋艦也是蘇聯海軍在冷戰時期最核心的主力巡洋艦。
  • 令西方聞風喪膽巨獸復活,伊朗軍方一眼相中,若到手將成美軍大敵
    圖為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最近,俄羅斯要重啟地效飛行器計劃,這意味著曾經令西方聞風喪膽巨獸裏海怪物也即將被復活,而復活版可以攜帶高超音速飛彈,如果這個500噸冷戰巨獸被俄軍復活,那只要擁有一艘就能單挑整個航母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