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2020-12-22 北京婦聯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陪伴,永遠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

用心陪伴,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

陪伴不止是時間,而是全身心地放下和投入;陪伴不止是付出,而是一起自由地探索與成長;陪伴不止是在一起,更是一種美好而愉悅的家庭氛圍。

風靡世界的「十個最具影響力的畢業典禮演講」中,有一個演講的標題就是「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這讓我經常想到,在育兒中,那件「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莫過於陪伴。

因為,陪在孩子身邊,這看起來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

01

陪伴,基於尊重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體,每個孩子也都在兒童身心發展的大規律之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律。因此,我一向認為: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適的教育。

同樣,在陪伴上,也沒有統一的定律。尊重孩子,根據每個孩子的需要去陪伴,就是最好的陪伴。

有的孩子是高需求寶寶,也許就需要父母付出更多時間去陪伴;有的孩子獨立性很強,也許需要的是父母放手式的陪伴。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也需要不同模式的陪伴: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需要身邊24小時有人關注著他;但等到孩子3歲,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時,也許就需要你更多地在他身邊「守候」。

根據孩子的需求變化調整陪伴的方式,也是一種尊重。

尊重孩子,不僅是蹲下來的動作,更應該是父母認同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而是一顆顆「獨特的種子」,將成長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我們的陪伴,正是去激發孩子內部的資源,幫助他成為他自己。

02

熱門景點推薦

陪伴,貴在專注

陪伴是需要時間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任何一種親密關係,都需要建立在足夠的相處時間之上。所以,不要指望從來不肯花時間去陪伴孩子,還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很多父母說,我們整天披星戴月地忙碌,是為了給孩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要知道,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生活,是父母能夠陪在他的身邊,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而不是最大的房子,最貴的玩具。

當然,職場父母不可能全天候地陪伴孩子,那麼每天固定一段時間與孩子相處,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這段時間應該是專注的陪伴時間,既不是一邊處理工作郵件一邊陪伴,也不是一邊看手機一邊陪伴,而是全情投入。

當父母能夠放下成人世界雜七雜八的那些事情,放下手機的幹擾,就會發現自己能很快地進入到孩子的世界裡,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有共同的興趣。

而孩子也是完全感受到的,再小的孩子,也能分得清父母的敷衍和全心陪伴的不同。

03

別說「我都是為你好」!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以大人的視角,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導、糾正、訓斥孩子。總是說著「我都是為你好」,總是帶著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心態去給孩子設定道路。

我們以為這才是最好的陪伴,是對孩子最有力的支持。但往往這樣的陪伴總是越來越糟,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得疏遠。

其實,這恰恰是用成年人的目光和思維的局限性在控制孩子,並沒有真正耐心地去觀察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期待什麼。

我們需要耐心地觀察孩子的成長,觀察到他需要父母什麼樣的幫助,再過去幫他。

也許在他摔倒的時候,需要的是父母淡定地扶起他,而不是大呼小叫;在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是父母接納的懷抱,而不是嚴厲的批評;

在他受到挫折時,是父母對他努力的理解,而不是強迫他馬上再去嘗試;

在他不知所措時,是父母啟發他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怎麼辦……

在孩子需要的基礎上給予有效的支持,就是孩子成長中最有效的陪伴。

04

陪伴,是一種享受

陪伴孩子,不應該被父母當成是一種苦差,也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其實,如果父母能夠享受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光,能夠不斷地「發現孩子」,就會發現在陪伴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成長,不斷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是最純真的人,也是踐行「活在當下」最好的人,他們開心的時候歡聲笑語,玩耍的時候心無旁騖,他們總是真誠地和你分享當下最愛的事物,有的時候還會語出驚人地將你從複雜的情緒中拉出來,幫你找到一個最簡單的智慧答案。

我們可以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向孩子學習那些與生俱來卻又被我們逐漸遺忘的可貴品質,比如寬容、真誠、知足、執著……

享受陪伴,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去陪伴,你就可以收穫更多,真正體驗到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感。

一些具體的建議,可以幫助你提高陪伴的質量,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親密,更能幫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05

7個建議,高效陪伴

1.每天擁抱

一些研究表明,人需要每天至少擁抱4次才能生存,孩子就需要更多的擁抱。在很多時候,擁抱比任何語言都更能安慰孩子,也是最好的陪伴形式。

講故事時把孩子抱在懷裡,每天下班後一進門先緊緊地擁抱一會兒孩子,都有利於增強親子關係。

2.放下手機

不僅是手機,需要放下一切工作上的事,營造一段沒有幹擾的陪伴時光。

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比如每晚8~9點,你們可以在房間裡玩捉迷藏,也可以手拉手去散步,但是不要帶手機,也不想別的事,全心投入和孩子在一起。

其實,你會發現之後你的工作效率更高,孩子也變得更加懂事。

3.尋找共同愛好

別強迫孩子學畫畫兒或者學樂器,可以儘量先去發現孩子的愛好,貼近他的愛好陪伴他一起探索。

比如去看各種各樣的昆蟲,去撿小石頭,每一種愛好只要引導得當,都能成為孩子獨特性發展的契機,也會讓你們有說不完的共同語言。

4.專心傾聽

傾聽就是不忙著回應,更不是為了聽了孩子說什麼之後去教育孩子。而是要像朋友一樣,耐心而專注地聽孩子講述,甚至是重複他的講述,確認他的感受,表明你聽到了他在說什麼,很重視他。在傾聽中,你會發現孩子的需要,就可以更有效地去支持他。

5.同理心

同理簡單地說就是感同身受。尤其是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父母帶有同理心的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只有當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時,才會理解為什麼那麼一點小事就讓他發了脾氣或者哭鬧不止,也才能洞悉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

6.設定有效規矩

沒有被規矩約束的孩子,是體驗不到邊界的孩子,仍然會讓他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需要在陪伴中,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給孩子立好規矩,告訴他小到家庭大到社會的一些基本規則、準則,陪伴他在規則範圍內盡情探索,在觸碰規則時及時修正。

7.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有專家說,最好的親子陪伴狀態應該是像在跳雙人舞: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情緒飽滿,配合默契。所以在陪伴中,父母的狀態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到陪伴的效果。

當父母狀態不佳時,可以暫時離開孩子,等調整好情緒,再和孩子一起投入快樂的相處時光。

來 源

養育科學研究院

相關焦點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擁有一對共同成長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無論時代如何更迭,也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陪伴,永遠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用心陪伴,用愛陪伴,不僅能擁有一個卓越的、走向未來的孩子,也能讓父母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不要指望從來不肯花時間去陪伴孩子,還能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很多父母說,我們整天披星戴月地忙碌,是為了給孩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要知道,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生活,是父母能夠陪在他的身邊,給他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而不是最大的房子,最貴的玩具。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為一個成長型父母,你到底差了哪一步?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
  • 何雯娜出嫁,爸爸的信感動眾人:錯過孩子成長,是父母最大的遺憾
    雖然當年的狠心,真的培養出了何雯娜,讓她變得非常優秀,但卻對父母來說,曾經錯過她的成長,成了一輩子的遺憾。顏如晶曾在《奇葩說》中說:孩子的人生就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在不停的變,連續劇你不看,我們可以補,但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來的,你不看,就永遠看不到了。
  • 並不是每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身後都有一對教導有方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更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被很多父母奉為圭臬,也在很努力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力爭做好孩子的榜樣,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樣成長。可是,現實卻並沒有如我們所願,比如明明是很喜歡和父母一起規律作息的孩子,在同伴家住了一周後就開始晚睡晚起,還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 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陰影;父母情緒平和,讓孩子一生幸運
    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動蕩」與「不安」中,內心會感到莫名的緊張、焦慮、壓抑,而這種恐懼會伴隨著孩子長大,甚至是一生都無法改變。情緒平和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一個小女孩從倒數第一考到倒數第二的視頻在網上非常火。
  • 林依輪迴應兒子早戀:那個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到底有多幸運?
    林依輪看到以後,也很快進行了回應,他說:「兒子和小女友認識很多年了,兩個人的父母也都認識,兩個人一直很要好。當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快樂幸福,早戀晚戀我們不給孩子下規矩。幸運的是,孩子不隱瞞,不隨便,雙方父母也都尊重和祝福,那就過好當下吧。」
  •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
    孩子總是受父母影響的!這是教育孩子過程中,兩個非常重要的邏輯。昨天發布了一條微頭條,談的是關於初中學生抑鬱的問題,很多網友回復和評論。從網友回覆中,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教育避不開的一個重要課題。還有一位網友私信我,孩子厭學怎麼辦?
  • 孩子常說「我不行」,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讓其無所畏懼
    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喜歡生活一成不變,他們會在生活中找到各種各樣的樂趣,即便是普通的玩具他們也可以玩出花樣。喜歡團體生活,因為可以跟其他孩子共同探討問題。這類孩子對自我認可是肯定的,並且不喜歡用成敗來標籤自己。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 父母婚姻的質量,就是孩子眼中愛的模樣
    父母可以說是我們一生中最親的人,他們的行為,婚姻狀況都可以影響孩子 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往往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長但是如果是不幸的家庭的話,父母日常的相處都可以影響孩子以後得發展。
  •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擁有自己的情緒,也會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這些都是應該被父母接納、重視、嘗試去理解的。父母要做的,是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去批判孩子的表現,不要用成年人的價值觀去否定孩子的選擇和決定,不要用成年人的傲慢去輕視孩子珍惜的東西。
  • 好父母守望孩子,孩子主動成長,壞父母代替孩子,讓孩子被動成長
    文:惜朝身為父母,恨不得為孩子披荊斬棘,排除萬難。但若父母代替了孩子成長,孩子如何能夠長大?一、一直被保護的孩子,不會主動長大中國的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長不大。可能很多父母都覺得馬雅舒這麼做大驚小怪,可現實中,誰又不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呢?哪怕存在一丁點危險的地方,父母們都不允許孩子靠近,哪怕存在一丁點犯錯的可能,父母們都不會讓孩子嘗試。為了孩子,我們的父母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可以犧牲自己所有甚至人生,都在所不惜。
  • 暖心的孩子,才是對父母最高的嘉獎,這些方法真管用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做出一些暖心的行為,會吸引周圍人的視線,也會將讚許的眼光默默地投向站在身邊的家長,雖然表面上處變不驚,但是內心卻是波瀾壯闊的,這樣的目光,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嘉獎。日前,小強在外出時,看到一對父女在斑馬線上等待著紅綠燈的變化,一個年邁的老奶奶顫顫巍巍拎著很重的蔬菜過馬路,長相非常嬌美的5歲左女孩,主動走到了老奶奶的身邊。
  • 伊能靜:得體的退出才是給孩子最大的愛,學會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課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原生家庭》操控型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許多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他們通常會有這樣的表現,「你離開我是不行的!」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每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並不是所有的愛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父母重視教育,讓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相比而言,我還算是比較幸運的。 我的父母雖然沒有從小為我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卻十分重視對我的教育。
  • 孩子80%精力對抗父母騷擾?無知的父母,才是孩子學習最大阻礙
    ……一味的指責、批評會讓孩子走入一個父母製造的惡性循環:你批評指責孩子——孩子們把80%的精力,用在應對你的情緒上——沒足夠精力聽你講解——沒弄懂——你更猛烈的批評——孩子學得更差!教育孩子痛苦,家長教育100%有問題這一年,我的最大感悟就是:教育孩子感覺痛苦,家長教育100%有問題!
  •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只是陪著,很多父母都錯了
    第二個家庭:一對母女,兩人坐碰碰車,母女兩人並排坐著,媽媽還一直在跟女兒說笑,但是小姑娘卻一直看著其他地方,眼神中有著淡淡的羨慕與失落,因為其他小朋友都是父母陪著的,而她身邊卻只有媽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陪伴的缺失,不僅會讓孩子的童年留下遺憾,還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 父母爭強好勝是孩子成長最大阻礙,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教養高手
    意思是,百戰百勝並非最好的用兵策略;不交戰而使敵人屈服,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這一智慧不僅適用於「戰場」,更適用於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為何這麼說呢?>另外一個15歲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忙工作,由於經常聽到媽媽抱怨,說孩子在家不聽話,經常熬夜玩遊戲,還頂撞父母,結果這個父親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孩子給暴揍一頓;的確,孩子是被打怕了,不敢頂撞父母了,但是從此拒絕與父母溝通,但凡父母在家,孩子絕不走出房間,儘管在親子鬥爭中,孩子爸佔了上風,但是在親子關係這盤棋局上,父母卻成了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 (父母必看)缺少溝通會為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影響~
    今天我要圍繞「溝通」這個話題去分享1:為什麼要和孩子溝通2:缺少溝通會為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影響2: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其實在分享一些教育理念的時候我定位非常明確,只是為了分享一些我工作中對教育的一些體會,我並不是一個全職或資深的幼兒教育家,只是一個從事多年跆拳道教學的工作者
  • 攤上一個好媽媽有多幸運?看「問題少年」比爾蓋茨的成長故事就知道了!
    對比爾·蓋茨在片中一口一個的「我媽媽」實在好奇,而隨著對她了解更多,我也明白了為什麼說比爾·蓋茨之所以能成為比爾·蓋茨,媽媽才是最大的功臣。估計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用現在的話是「贏在子宮裡」的人。他的父親威廉·亨利·蓋茨是當地著名的律師,母親瑪麗·蓋茨則是華盛頓大學董事,銀行系統董事和國際聯合募協會主席,外祖父J. W.
  • 《隱秘的角落》三個孩子三種結局:父母才是孩子的宿命
    一步一步剝離劇情的內核,或許我們更應該警醒,原來每一個孩子都逃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宿命,父母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抹不去的烙印。【1】驕縱跋扈的朱晶晶,背後是父母教養缺失。父母缺少基本的素質和教養,根本養不出懂事明理的孩子,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行為中,藏著孩子的未來。父母責無旁貸地要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領孩子成長,才能讓孩子擁有順當而又光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