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唱響脫貧路上的幸福歡歌

2020-12-26 上遊新聞

脫貧,希望所在;攻堅,力量所在;奔小康,目標所在。

梅子埡佛山寨。

在彭水,一個個貧困村實現華麗蛻變,一個個民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張張笑臉定格幸福……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富民產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小康路上一戶不落、一個不少。

抓設施扶貧

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初冬時節,走進三義鄉,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每村每戶,一棟棟白牆青瓦的民居整齊劃一,一個個文化廣場功能完善,一道道亮麗的新農村景觀映入眼帘。

「這樣的場景放到5年前,想都不敢想。通過幾年的發展,交通改善了,環境變好了。」提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三義鄉弘升村黨支部書記劉明華感慨萬千。

三義鄉之變,是彭水抓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發展短板,打牢鄉村振興基礎的一個縮影。

皇帝峽。

近年來,彭水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把補齊發展短板作為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途徑,脫貧攻堅基礎不斷夯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對於紹慶街道彈子社區的張知均一家來說,最大的「獲得感」就是搬進了阿依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房。

「真的沒想到我還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新房子,還是政策好,從老房子搬過來,分了菜地,還給我們提供免費的創業門面,日子越過越好。」張知均說。

近年來,彭水加快推進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危房改造動態清零行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老百姓逐步告別了道路顛簸、房屋破舊、煮飯燒柴、飲水靠天的狀況。

在彭水工業園區,工人們正在趕製衣服。

據統計,全縣30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全縣行政村通暢率、自然村通達率以及脫貧村通客車率、通動力電率、光纖覆蓋率、4G網絡覆蓋率均達100%,全面建成12個集中安置點(含6個市級示範集中安置點),圓滿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24戶14207人易地搬遷脫貧任務,安置建卡貧困人口267戶997人。村民基本實現了「小車開進來、走路不溼鞋、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用柴」和「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新生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抓健康扶貧

惠及民生溫暖民心

11月24日,平安鎮平安社區1組村民曾慶銀從屋裡板凳上起身,扶著拄著拐杖的妻子冉光明來到院壩,開始每天的常規腿部恢復訓練;

龍射鎮勝利社區2組村民王德均,拿起蔑刀剖竹子,準備當天再編兩個篩子來售賣;

遠在福建的一處建築工地的工棚裡,鹿鳴鄉紅巖村村民王真正在對工地所需的材料做預算。

這幾位村民有過一個共同的遭遇,都因生病為治療費用發愁,但是他們也都共同享受到醫療保障政策,他們共同的心裡話就是:「醫療保障政策是一顆『定心丸』」。不僅減輕了他們治療費用壓力,還堅定了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

家庭醫生送醫上門。

這也是醫療保障政策在保障群眾生命健康、推動脫貧攻堅走深走實、持續增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的一個縮影。

俗話說,辛苦奮鬥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為了破解窘境。彭水深入開展未參保動態清零行動,紮實推進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組建36個流動醫院進村入戶開展巡診義診,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管好用好醫療扶貧專項基金,落實貧困家庭醫生籤約、流動醫院入戶、「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等服務機制。

目前,全縣每個村都有標準衛生室,都至少有一名合格村醫,貧困人口常見病、慢性病基本都能夠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得到及時診治,住院費用自付比例在10%以下,得了大病、重病後基本生活仍有保障。

縣醫院醫生給市民義診。

數據統計,今年1至9月,彭水居民醫保就診1224899人次,其中貧困人口住院、特病門診就診67193人次,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覆蓋率均達到100%。同時,持續開展特殊疾病鑑定及證件辦理,今年1至9月,居民醫保特殊疾病(重大疾病門診及慢性病)辦理認定4520人次,其中貧困人口辦理特殊疾病認定540人次,貧困人口重大疾病、慢性病就診34449人次,醫保支付869.65萬元。

抓產業發展

促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11月18日,在重慶阿依達太極泉水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裡,技術員們正在對新上的一條生產線進行調試。這是太極泉水公司第二條生產線,展現著市場對太極水的認可。

彭水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下遊,大山大水,自然生態優美。近年來,彭水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依託生態、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走出一條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的精準脫貧之路,推動彭水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

繡娘在製作苗繡產品。

古樸濃鬱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生態,讓彭水旅遊成為最具潛力的產業。成功打造了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鬱山古鎮五大精品景區。其中,阿依河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烏江畫廊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周家寨旅遊區、羅家坨苗寨景區、彭水泉水漁都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2018年和2019年,彭水連續2年進入「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好山好水孕育好產品。

「自家的『土貨』通過電商賣到了兩江新區,還是上門收購,我今年都已經收入了8萬多元了。」說到今年的收成,紹慶街道天台村村民呂茂容一臉笑容。

三義鄉珍珠雞。

由於產品生態質優,今年,天台村與兩江新區籤訂種植養殖協議,天台村農特產品通過電商平臺直銷兩江新區,僅1月至10月,天台村賣出農戶產品650萬元,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近年來,彭水因地制宜發展紅薯、烤菸、畜禽養殖及中藥材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實施太極水、宏綠食品、火吉飲料等項目,發展健康食品產業。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將彭水特色產品遠銷全國多地,成為貧困農戶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今年2月,彭水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序列。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彭水實現了115個貧困村全部銷號,28859戶117645人實現脫貧,摘掉了貧困帽子。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國家大劇院唱響「小康之歌」
    本場音樂會以謳歌黨的領導,熱情禮讚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激情唱響新時代的自強之歌、奮鬥之歌,真情表達全面脫貧帶給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為宗旨。音樂會由序曲《神州歡歌》、第一樂章《時代歡歌》、第二樂章《奮鬥歡歌》、第三樂章《復興歡歌》、尾聲《領航新時代》5個部分組成,以現場演唱與融媒體互動、聯動為特色,以國家大劇院為「點」,網絡為「線」,外景為「面」,通過融媒體,從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拓展至雲端,來自東南西北、老少邊窮地區脫貧後的人民群眾,在自己的家鄉參與到演出中,和藝術家們共同唱響新時代的歡歌。
  • 第九屆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開幕 彭水唱響「世界苗鄉」品牌
    彭水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石強宣布摩圍山分會場開幕。截止目前,彭水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踩花山節,現如今已成為了彭水一張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彭水以「節會」為媒,唱響「文化」大戲,把大美的山、湛藍的水、濃鬱的情、深邃的史,演繹成天人合一的文化旅遊盛宴。
  • 半月談|彭水脫貧,中央外辦下妙棋
    這個特別的茶館將騰訊棋牌遊戲場景變為現實,一頭連著爆款遊戲的上億玩家,一頭連著彭水的綠水青山、民族風情,上演著生動的「網際網路+扶貧」故事。彭水與騰訊「聯姻」,離不開中央外辦這個「媒人」。彭水是中央外辦的定點扶貧縣,中央外辦6年來不斷整合資源,下出了一手手巧助彭水脫貧的妙棋。
  • 「留在金開過大年」這所學校唱響民族團結幸福歡歌
    各民族學生在現代實驗學校這個大家庭裡幸福快樂地學習生活。對於少數民族外來建設者來說,以前外出務工總擔心孩子的上學問題,擔心自己的民族習慣不能在這裡適應,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可以安安心心在金華開發區創業了。2021年春節,很多家庭還準備留在這裡過年。
  • 這一刻,彭水!
    世界苗鄉,養心彭水。
  • 雲南省文聯文藝輕騎兵基層行系列活動走進楚雄「唱響幸福歌」
    供圖據悉,雲南省文聯文藝輕騎兵基層行系列活動,是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的一次實際行動,以生動的文藝形式反映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充分發揮文藝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講述人民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奮力譜寫新時代發展新篇章。現場。
  • 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脫貧「大合聲」
    三年來,在脫貧攻堅戰助推行動中,昆明市政協系統唱響「大合聲」,下足「繡花功夫」,為「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昆明市政協助推「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供圖在助推行動中精準履職,推動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在助力中履職,在履職中助力。昆明市政協圍繞中央和省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策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職能優勢,三年來,開展專題協商、調研視察、民主監督、提出提案等活動。
  • 大河網評:唱響「一二三四」歌,跑出脫貧「加速度」
    一二三四」歌,跑出脫貧「加速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各項任務繁重,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脫貧攻堅的難度加大。眼下,打贏脫貧攻堅戰只剩下不到10個月的時間了,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幹部齊心協力、務實苦幹,以更強烈的擔當、更精準的措施、更紮實的工作,唱響「一二三四」歌,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圍繞「一個目標」,唱響信念之歌。
  • 【地評線】大河網評:唱響「一二三四」歌,跑出脫貧「加速度」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各項任務繁重,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脫貧攻堅的難度加大。
  • 全民K歌「唱響幸福鄉村」,全國鄉鎮颳起文娛「新旋風」
    (原標題:全民K歌「唱響幸福鄉村」,全國鄉鎮颳起文娛「新旋風」)
  • 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彭水金融扶貧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5日10時訊(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通訊員 向玉婷)7月6日,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鹿角鎮烏江村4組的生豬養殖廠,排著一幢幢整齊乾淨的豬舍,貧困戶張為常正忙著打掃豬舍,圈舍裡一片鬧騰。
  • 彭水:旅遊悄然崛起
    在秀美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阿依河峽谷,每天都有山歌迴蕩在山間。  10年前,阿依河不過是武陵山區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窮山溝;10年後的今天,阿依河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0年前,彭水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旅遊景區建設幾乎是空白;10年後,阿依河、烏江畫廊、蚩尤九黎城、摩圍山等旅遊景區已成為彭水的新名片。
  • 幸福歌聲傳四方 這是雪域講給世界的脫貧故事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第七個國家扶貧日的第二天,10月18日上午,藏族作家達真攜反映甘孜藏族自治州脫貧成果的長篇報告文學《幸福歌聲傳四方:雪域講給世界的脫貧故事》亮相天府書展,在文軒Books(九方店)舉辦新書首發式。
  • 李豔玲:青春美豔玲琅玉 育人路上有歡歌
    從入校到現在,近兩年的時間內她帶著青春的激情和那股奮鬥勁兒扎紮實實行走在教書育人之路上,這一路上有愛的暖陽、有歡歌相伴。用愛描繪青春瑰麗浪漫的色彩教育是愛的事業,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教育之路點綴得花香瀰漫。
  • 脫貧路上的公益「慢火車」
    在歷經多次調圖後,7053/4次公益「慢火車」始終不忘初心的奔馳在淄博至泰山之間,為便於沿線村民走出大山和販賣特色農副產品,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響應國家號召,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勵志將小火車繼續開行下去。
  • 含山縣五裡村:脫貧路上「跑」出幸福生活
    近年來,隨著扶貧產業的落地生根,以及健康扶貧、就業扶貧等相關政策的實施,當初那些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已經在脫貧路上「跑」出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近段時間,五裡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一直在村裡的紅薯種植基地和村民的家裡來回奔波,幫助他們銷售紅薯。採摘運送、分揀稱重、打包裝箱、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一批批紅薯也藉助村裡設立的網絡銷售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 民警成了脫貧路上的帶頭人——市公安局嵩明縣分局國保大隊民警...
    原標題:民警成了脫貧路上的帶頭人——市公安局嵩明縣分局國保大隊民警李國雄  李國雄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困難。  今年57歲的李國雄已經快到退休的年齡,回顧近40年的從警經歷,他一直任勞任怨,以熱忱唱響人生,用奉獻譜寫著一個老民警的擔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人民警察的錚錚誓言。  2015年7月,為決勝全面小康,市公安局嵩明縣分局從民警隊伍中選派優秀人才到貧困地區駐村扶貧。李國雄踏上徵程,成為嵩明縣嵩陽街道東村社區駐村隊的一員,紮根貧困山區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
  • 這個國家扶貧日,四川扶貧人唱響脫貧攻堅版《生來倔強》
    這個國家扶貧日,四川扶貧人唱響脫貧攻堅版《生來倔強》 2020-10-18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門道】脫貧、致富、奔康!香巴拉鎮唱響脫貧奔康的鏗鏘之歌!
    【脫貧門道】脫貧、致富、奔康!香巴拉鎮唱響脫貧奔康的鏗鏘之歌!01槓色村 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生態種植蔬菜、青稞收入30萬元,生態養殖業35萬元,勞務輸出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基礎上增加5000元以上,全村71戶重點建設了高規格新建民居及風貌塑造、院壩建設、入戶便道、改廚改廁,完善村級活動陣地建設,建設了幸福美麗新村,同時在沙孜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05盞。03熱郎宮村 分析村情找出路,實招硬招脫真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