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

2020-12-15 求是網

  2020年9月21日,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他指出,在今年相對嚴峻的形勢下,克服困難取得豐收十分不易,希望廣大農民緊緊圍繞在黨中央周圍,再接再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情真意切,既是對廣大農民克服困難取得豐收的祝賀,又是對服務於「三農」工作戰線上廣大人民的激勵,更是對全國人民的一種鞭策。

  以農為本是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

  農業關乎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關係國運興衰成敗,歷朝歷代為政者都時刻不忘強調「三農」的重要性。古代的皇帝往往率先垂範,春耕時分在「先農壇」等祀農業之神的壇廟中祭拜,並且親撫犁耙,舉行藉田之禮,意在昭示天下,不負天時,加緊生產。除此之外,天地日月,四時祭祀,也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些國家最為隆重的典禮儀式,都透露著以農為本的立國情懷。歷史上考察地方官員是否勝任其職,一項最為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他能否勸促農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了配合農業生產,歷代都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比如早在先秦時期,國家就頒布政策:「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意在保護農業生態。戰國時期,各國專門制定各種「田律」,內容涉及土地的開墾、利用、轉讓和保護,糧食和生態的安全,農業成果的分配等各種情形。

  考慮到農業生產的時間性和周期性,歷代法律和政策中,均貫穿「不違農時」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秉承孔子「使民以時」的教導,不在農忙季節徵發徭役,讓百姓能夠順應農時,春種秋收,豐衣足食。「不違農時」在法典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就是歷代都規定了「務限法」這一重要制度。所謂「務限」是指每年春耕春種開始,到秋收結束,除了極少數案件之外,一般不受理民事訴訟,以免妨礙農事。這一制度最早在《禮記·月令》中就有體現:「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獄訟。」到唐代的《雜令》中,則規定每年的三月三十日,到十月一日,官府對一般的田宅、婚姻、債負等輕微民事訴訟都先擱置,待農忙季節結束後再行處理。此後宋元明清延續了此做法,讓百姓能夠專心於農業生產,避免因為瑣事而錯過農時。

  歷代重農理念中,尤其強調糧食安全問題。西漢時期的思想家賈誼就把這個道理說得特別透徹:「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被古人奉為經典的《禮記·王制》中,更是將積貯糧食提到了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要求耕種三年,除去食用,一定要有一年食用的積蓄,九年耕種,除去食用,一定要有三年食用的積蓄,體現了古人樸素的生存思想和強烈的憂患意識。是以歷朝歷代都通過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等各種舉措,甚至不惜訴諸戰爭,來保障糧食安全。「以農為本」,這實在是人們在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得出的最有智慧、最為深刻的至理名言。

  新時代「三農」問題關乎國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諄諄教導黨員幹部和基層群眾,要重視「三農」問題,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我國的貧困人口大多數是農民,貧困地區大部分是農村地區,只有解決好農民、農村的貧困問題,才能徹底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農業是一項基礎產業,相比於其他產業而言,周期長、附加值低,對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要求相對比較高。農村是農民生產和生活的舞臺,也是他們安放身心的所在,農村的環境和生活質量直接關係到農民的生存狀態和農業的安危。農民是農業和農村的主人,如果讓他們長期默默耕耘而享受不到獲得感、成就感,且無法脫貧致富時,那麼再談多少情懷,都無濟於事。「三農」是一個整體的系統,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我們應當下更大的力氣,切實推進「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

  「三農」問題還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早就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一個永恆的課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一些人思想上不免出現麻痺大意的情形,很少關注糧食安全問題,且在「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潮流中,感受「世界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優越感,以為即便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只要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全世界都是我們的糧食供應商,於是在價值取向上,認為經濟活動應該多向那種所謂「高產出」「高附加值」的產業或行業傾斜,而忽視農業生產。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中,奢侈浪費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尤其是糧食浪費,觸目驚心而不自知。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雖然我國農業連年豐收,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但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課題,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複雜形勢下,更要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多措並舉做好「三農」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三農」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我們必須把功夫下在前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一切事業的根本,離開黨的領導,「三農」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將黨在「三農」工作中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首要原則,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證農村改革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要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落實縣委書記主要精力抓「三農」工作要求,加強黨委農村工作機構建設,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大力發展農業科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如果沒有科技的投入,那麼農業增產增收、農村條件改善、農民收入增加,都將缺乏必要的條件。尤其在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必須走科技創新的道路,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等領域自主創新。以科技促生產,同時帶動廣大農民跟上時代潮流,將農業和網際網路等先進傳媒、營銷手段相結合。擴大農業網際網路示範應用,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強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系統建設。

  加強「三農」立法工作。目前已經有多部農業法規出臺,在實踐中也發揮了有效的作用。未來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最終達到在農業生產主體、經營體制、耕地保護、農業科技、防災減災、質量安全、流通儲備、進口出口、投資貿易等方面都有適用的法規。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包括議事協商、村務公開、權力監督等方面。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綜合執法,為「三農」工作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穩定的法治環境。

  在全社會營造「三農」關懷的氛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對「三農」的關懷的濃厚氛圍。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人文關懷,是一種精神文明建設。要引導廣大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黨在農村的思想陣地。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鼓勵農村黨員群眾與不良習俗和社會風氣做鬥爭,建設風清氣正、文明和諧的新農村。農村不光是青山綠水,更是百姓美好的精神家園,如此才能真正留住鄉愁。這一人文關懷範圍至廣,大到制定惠農政策和法律,小到提倡敬老孝親,皆在此列。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深知身上衣裳口中食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強調糧食凝結著農民的辛勞。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這一批示深刻反映了對「三農」的人文關懷。我們對這種關懷體會得越深刻,對農民的勞動成果越珍惜,我們就越能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中國14億人口中,9億是農民,他們的穩定和富裕,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富裕。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國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發揚偉大抗疫精神,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三農」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關注「三農」,服務「三農」,讓我們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明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作者: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陳金霞

相關焦點

  • 發揮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壓艙石的作用
    發揮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壓艙石的作用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牛鼻子」「壓艙石」,這些時政名詞你需要...
    下面為大家分享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牛鼻子」「壓艙石」,這些時政名詞你需要知道。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像一些類似「牛鼻子」「壓艙石」類的時政名詞,鮮活生動,在馬哲或是時政考試中,出現頻率比較高,需要同學們在平常的複習中特別注意。「牛鼻子」,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響全局的關鍵。
  • 穩住農業基本盤 築牢「三農」壓艙石
    理論圓桌會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傳遞出什麼信號?
  •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的「壓艙石」
    正所謂「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中國經濟之所以能表現出超預期的穩健,主要得益於超穩固的「壓艙石」。比如,工業筋骨更壯。在海底放一臺「3D印表機」水下鋪「路」,這不是科幻電影特效,而是由我國自主研發、在江蘇南通下水的自升式碎石鋪設整平船「一航津平2」的真實工作場景。工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筋骨壯則經濟筋骨強。
  • 規上企業科學復工 發揮經濟「壓艙石」作用——河北唐山企業復工...
    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徐樹成介紹,截至17日,唐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509家、開工率29.2%,已復工復產企業增加值佔比達到74.5%,將持續發揮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 新平:農資供應量足價穩 夯實春耕備耕「壓艙石」
    新平新聞公眾號:XPTV_FM893時下,在廣袤的田野間各地群眾正忙著春耕備耕,針對今年春耕生產出現的新情況,新平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拓寬物資供應渠道,全力做好農用物資的供應保障春耕生產需求,夯實、築牢春耕備耕的「壓艙石
  • 中儲糧鄧亦武: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
    我們要增強系統觀念,統籌發展與安全,把糧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把握「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的深刻內涵,堅定不移管好「大國糧倉」,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基礎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體現新發展理念,要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到中儲糧工作各個領域。
  • 學習網評:堅持把這個「重中之重」解決好
    「三農」工作事關國計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須臾不可放鬆,務必抓緊抓實。在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闡述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為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做足做好「三農」文章,提供了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三農」向好,全局主動。
  • 【匯總】2020年「兩會」三農政策與解讀
    全國人大代表王金會: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全國人大代表王金會在參加代表團討論時表示,在疫情形勢下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王金會表示,黑龍江是「中華大糧倉」。作為糧食生產大省,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態度鮮明,一以貫之地抓好糧食生產,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確保只要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能產得出、供得好,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做出龍江新貢獻。三、盤點有關「三農」相關的提案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組2日發布的「黨派中央年提案速覽」中,八大民主黨派中央的提案均涉及到了「三農」問題。
  • 2020貴州「三農」作戰圖丨2020年實現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慧 攝要實現這「兩個目標」,貴州必須把穩把牢農業基本盤,堅定不移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狠抓農業生產保障供給,帶動農民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為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要實現這「兩個目標」,貴州具體要怎麼幹?
  • 一塊「壓艙石」的故事
    中菲兩國作為「好鄰居、好夥伴」,在交往中留下了許多佳話。小組記者就在菲律賓馬尼拉的街上,發現了許多刻著漢字的石頭。像這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中菲雖隔海相望,但友好交往源遠流長。雙方最早的往來可追溯至唐宋時期。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注重發揮國企作用
    要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利用中國自身與發達國家各自的比較優勢。關於發揮國有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上,林毅夫指出,在自然壟斷行業要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這是國有企業的重要功能。在競爭性行業,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補短板。
  •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三農」新篇
    一、深刻踐行「新思想」,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發展歷史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成效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搶抓發展機遇,戰勝風險挑戰,充分發揮農業基本盤、「三農」壓艙石的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 ...生豬期貨上市對於穩固農業「壓艙石」、保障基本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生豬產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菜籃子」商品重要的一部分,關係到「三農」和民生問題。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幾年提到「保險+期貨」模式,旨在對期貨市場管理農業風險、服務「三農」作出部署。生豬期貨的上市正為「保險+期貨」等創新業務在生豬產業的進一步探索奠定基礎,通過開發符合市場要求的生豬價格保險和生豬養殖利潤保險產品,開啟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新篇章。
  • ...中央企業「頂梁柱」「壓艙石」作用,三峽集團奪取首季「開門紅」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電力需求下滑、匯率大幅貶值、資本市場下跌等嚴重影響,三峽集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條戰線,積極發揮中央企業「頂梁柱」「壓艙石」作用,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貢獻了三峽力量。
  • 農民「三變」賦三農
    農民「三變」賦三農文/劉慶元民族要復興,三農必振興。2020全球抗疫艱難之年,黨中央一直視三農為「壓艙石」,「國之大者」。中國強則農業強、中國美則農村美、中國富則農民富。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筆者感慨之餘,寫下此文。
  •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若干意見》發布會
    農業農村穩中向好,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歷史交匯期,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必須守住「三農」這個戰略後院,發揮好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
  • 「定力」是共和國巨輪的壓艙石
    這不是別人賜給我們的路,也不是從教科書裡搬出來的路。這條路的名字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苦尋民族復興之路,不斷試錯,不斷揚棄,最終在中國的土壤裡鑄就了這條獨一無二的道路。第一塊壓艙石,就是在道路問題上保持定力。在這條路上,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領導我們走上這條路的是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別的什麼力量。
  • ...總統川普舉行會談指出:經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雙方同意繼續發揮元首外交對兩國關係的戰略引領作用,加強兩國高層及各級別交往,充分發揮4個高級別對話機製作用,拓展經貿、兩軍、執法、人文等領域交流合作,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推動中美關係得到更大發展。  習近平強調,中美關係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 「田基」高標準 「三農」高質量
    滄海橫流,南通農業「基本面」、三農「壓艙石」彰顯本色。按照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的新目標,創建全國區域化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新示範區,人均耕地僅0.83畝的南通鄉村,正在開啟一家一戶小農業邁向現代化大農業的新徵程,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的「三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