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提起中國古代的神獸,種類可謂是五花八門,而在美秀博物館中,居然有一對來自漢代的「神獸」,沒人知道它們究竟叫什麼,它們究竟是什麼來頭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一九九七年,一座遠離都市的博物館悄然建立,它的名字叫做美秀博物館。之所以建立在遠離都市的小鄉村,就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完全放鬆下來,在鳥語花香的環境中,悠然沉靜地觀賞一件件文物。美秀博物館館藏豐富,具有東亞、中亞、南亞、歐洲、中東特色的藝術品,都可以在這裡看到,並且數量頗豐。
要說美秀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藏品,非青銅器莫屬。從西周時期的帶蓋寶鼎,到西漢的青銅對虎,雖然時間跨度不大,但是藏品的類型卻很多,數量也十分巨大,它們設計十分精巧,藝術價值很高,可以看得出來,當時中國的青銅器冶煉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除了青銅器,美秀博物館還藏有許多金質文物,甚至還有專門用金子刻成的印章,專家們認為這很可能是當年石崇的東西。
提起美秀博物館,就不得不提它的總設計師——貝聿銘先生。貝聿銘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赴美,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學習過建築學,早在一九七九年,就獲得了美國建築學會金獎,美國建築界還將這一年命名為「貝聿銘年」。貝聿銘設計作品以公共建築為主,總是能將現代化的建築,建造出不一樣的風格。
美秀博物館的獨特性,除了之前提到的遠離都市的喧囂外,還有一點是建築的大部分,居然都埋藏在地下,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要知道地下水分含量很大,對文物的保護並不利,原來美秀博物館選址區域屬於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自然環境不被破壞,貝聿銘選擇了這樣的設計,將博物館與周圍美麗的景色融為一體,努力將其打造成他心中「桃花源」的樣子。看似限制頗多,但在貝聿銘看來,這些都是天然的優勢。
能夠讓貝聿銘大師親自負責設計的美秀博物館,必定存在一些獨特的鎮館之寶,美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對漢代的獨角獸,中國的獨角獸,又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為「麒麟」,古語曰「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由此可見,麒麟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眼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其為神獸。
但是這對獨角獸造型卻十分怪異,它們居然是一對金質的器物,這在漢代是極其罕見的,並且它們的獨角,並非長到中間,而是一左一右,十分滑稽,它們身高九點八釐米,狗臉、長尾、四爪,呈單膝下跪狀,形象十分精緻,並且從表情上可以看出來,它們「兩人」似乎在激烈的爭吵,這是一幅極具內涵的藝術品。
顯而易見,這對「獨角獸」和我們心中麒麟的容貌差距很大,但是這並不影響它成為「鎮館之寶」,因為年限久遠,它的雕刻手法至今無人破解,具體的名字更是沒人能給出結論,世界上僅此一件的藝術品,如何讓人不珍惜呢?
作為現代人,我們希望能夠破解文物給我們帶來的困惑,這就需要我們寄希望於考古專家,只要有更多的同類文物出土,專家們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經過重新研究,搞明白它們的種類?設計這些「神獸」的靈感來源是什麼?設計這些神獸雕像的用意何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疑問都將得到解答。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