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神獸︱為什麼平平無奇的羊能夠成為神獸?

2020-12-18 澎湃新聞

羊這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很早就與人類關係密切,特別是進入農耕社會以後,它被人馴養,成為人類生存必需的一分子。並且,羊有時還會被賦予某種信仰風俗上的含義,成為人們表達願望的象徵物。

我國古代藝術對羊作了準確而生動的描摹。比如在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獸首紋,就多以羊首為原型。在漢代藝術中,羊的造型更是紛繁多姿,它既可以被塑作燈座的造型,如河北滿城劉勝墓出土的青銅羊燈;也可以被雕作神道石獸,放置於墓園,如陝西興平霍去病墓前的石羊雕塑;而刻畫羊題材最豐富、數量最多的作品,還是畫像石。

畫像石上的羊既出現在現實生活場景中,也以神獸的形態出現在仙境中。前者不難理解,因為大量畫像石圖像就是時人現實生活的寫照;但在後者中,為何原本平平無奇的羊成為了神獸?它作為神獸會有哪些圖像表現與場景展示?反映出漢代人怎樣的觀念和信仰?從中可以洞見漢代人什麼樣的想像空間與知識結構?這些都是有意思的話題。

神羊的圖像表現

刻有羊圖像的畫像石在幾大漢畫區皆有分布,其中帶翼羊、乘羊、羊首等幾類圖像明顯具有神話色彩。

(一)仙界中的翼羊圖像

安徽宿縣褚蘭漢畫像石墓M2石祠堂中,其東、西壁牆基石各自的南側面上,皆刻有一隻翼羊伏臥於樹下(圖1)。畫面上的樹木線條分明,主枝分作上、下兩層,每層主幹上綻開一排扇形枝葉,形似合歡樹。樹下有一羊伏臥於地,羊首頂上雙彎角向外卷,雙耳豎立;其中東壁石上的羊下巴蓄有一綹長鬚飄拂於胸,西壁石上的羊則無鬍鬚。兩隻羊的肩部皆長有一對羽翼,向上翹起;四肢跪伏在地上,身軀後背處向下凹,臀部略抬,自背至臀部連成一條流暢曲線。兩隻翼羊體態安詳、靜若處子,與身後樹木一同營造出自在閒適的氛圍。

圖1 安徽宿縣褚蘭漢畫像石墓M2石祠東、西壁牆基石南側面拓片羊圖像更為明顯的神聖屬性表現在它與雲氣紋、其他神獸等相組合時,周圍環境與組合對象的神性共同暗示著羊所具有的非凡仙氣。陝西畫像石上的雲氣紋獨具特色,它往往被描繪為一條長藤狀,自左向右或自下而上蔓延著貫穿畫面,藤狀主幹的側旁再紛紛延伸出分枝一樣的線條,枝頭綻開花狀雲朵;在雲氣之間此起彼伏地出沒著各式神禽異獸,整幅畫面極其生動。在陝北畫像石上有的雲氣紋中,就刻有神羊圖像。如一塊綏德墓門楣畫像石,畫面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雲氣紋圖像,下層為歷史人物故事圖像(圖2)。在上層畫面的左端,便刻有一隻神羊,但見它昂首奔躍,頭頂雙角曲長向後,下巴鬍鬚隨風飄拂,四蹄騰空而起在雲間翻躍,富有動態感。加之整幅雲氣紋中隱沒顯現的其他神獸,特別是神羊前面內含金烏的月輪、後面的雙角神獸,也印證出羊的神性,它們相互共同組合成仙界圖像,反映出漢代人對於神仙世界的浪漫想像與無盡嚮往。

圖2 綏德墓門楣畫像石拓片再如另一塊綏德墓門楣畫像石,構圖大致呈左右對稱的形式(圖3)。從左右兩端向畫面中央的圖像依次為:日、月輪,鶴銜魚,奔馬及仙人乘鹿,直到正中央為一隻神羊,背景依舊飾流線雲紋。此羊於雲端向左方挺立,昂首挺胸,頭頂獨角後向捲曲,五官清晰;左前與左後蹄站立於地,右前與右後蹄則揚起,姿態悠然而自得。兩旁的鶴、馬與鹿皆從左或右方朝向中央而來,使得畫面的中心也就成為視線的聚焦點,神羊正好位於此點上,標誌其為畫面的主角。

圖3 綏德墓門楣畫像石拓片(二)仙人乘羊圖像刻仙人或胡人乘羊圖像的畫像石也值得關注,這類畫像石在魯南、蘇北、陝北等地都有所見。

如一塊綏德墓門右立柱石,其上畫面分作六格,按照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為:兩人並肩坐在華蓋下的圖像,舞人與麋鹿圖,羽人、翼羊和羽人騎羊相組合的圖像,翼龍圖,雞首人身神圖像,以及翼虎圖(圖4)。在刻有羽人騎羊的那格圖像中,在右上方刻一側立羽人,羽翼飄然,面向畫面左上方的一隻翼羊;畫面下方則刻一羽人騎在羊背上,羽人的雙臂高舉、雙翼上揚,羊獨角向前曲伸、角尖向上卷,體態矯健。

圖4 綏德墓門右立柱石拓片及其局部李發林先生曾總結騎羊圖像的畫像石,認為其在山東常見,如在鄒縣下黃路屯、濟寧城南張村、嘉祥、臨沂白莊等地都有發現;當這類圖像與神獸仙人等相組合時,其含義應與神靈相關。漢代青銅搖錢樹的陶座上,也往往塑有乘羊圖像。青銅錢樹是漢墓中的一種明器,主要分布於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陝西漢中,乃至甘肅武威、甘谷、寧夏固原、青海大通、樂都等地區,也有流失到海外的;其流行時段可至東漢早期持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寓意為墓主人提供財富、保護其升仙以及保佑其子孫繁榮昌盛。錢樹樹座多為陶製,塑有仙人、神獸等仙界形象,或狩獵、庖廚、樂舞等人間畫面。如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就收藏有兩件刻羽人乘羊的陶製樹座,其形制相仿:底座皆由泥質紅陶雕刻,上小下大,呈覆鍾狀,上部圓雕一羽人騎在一翼羊身上,羽人懷抱圓柱插座,大耳,面帶微笑,肩生雙翼,半裸穿著半身裙;翼羊帶角、長鬚,翹尾挺立,腹下還有一隻小羊在吮吸奶汁。

(三)羊首圖像

山東還有一種刻羊首圖像的畫像石,也與神話題材相關。這類圖像多見於門楣畫像石上,多為一個羊首居中,也有兩或三個羊首在畫面上左右平均分布的,周圍夾帶著其他造型各異的神獸。

如濟南長清區大柿園東漢畫像石墓墓門橫額石的正面(圖5),居中高浮雕一正面羊首,頭頂碩大的雙角分別於左右側向下翻卷、造型優美,羊面部五官清晰、神態安詳;其兩側分別為青龍、白虎。青龍在東側,昂首向前,龍首前、後各有一仙人,龍爪前還有一飛鳥;白虎在西側,回首後望,一仙人乘坐白虎身上、手持虎尾,白虎後刻一飛鳥,畫面背景裝飾著雲氣紋。這種與仙人神獸相組合的羊首,也應與神仙世界有著密切聯繫。

圖5 濟南長清區大柿園東漢畫像石墓墓門橫額石羊首除了出現在畫像石上,還可能被雕刻在金屬飾物上。如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金羊首飾件,寬4釐米、高3.8釐米,雕一正面羊首形象,雙角也自頭頂向左右兩方垂下、角尖卷翹,盡顯雍容之氣派(圖6)。也有的金飾件上並列雕刻雙羊首,如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8件羊首紋金飾片,它們原為綴在南越王絲巾面罩上的裝飾品。每件金片上各雕有兩個相背的側面羊首,每個羊首顯示一個尖角,也自上垂下、角尖卷翹(圖7)。

圖6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金羊首飾件

圖7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羊首紋金飾片在金屬上刻動物圖像,多為北方草原文化的風格,本土文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受其影響,羊首紋金飾即屬其產物。如斯基泰文化中的一件雙羊銅器,上塑雙羊首,頭頂雙角長而向後彎曲;頸項以下各伸出一扇羽翼、分別向左右展開,羽翼由數條長條形羽毛組成、翼尖向上微卷,線條簡潔而明快,造型剛健、充滿力度,又因流暢的弧線而被賦予了柔韌與彈性(圖8)。

圖8 斯基泰文化雙羊銅器羊為什麼能夠成為神獸?羊在漢代作為神獸,其形象被刻畫在形形色色的器物,如畫像石、畫像磚、陶製明器、金飾、銅器等上。圖像的分布地區基本覆蓋漢代帝國的領域,流行時段也貫穿了兩漢。

神話動物的造型取材於現實生活,其手段往往是在現實動物的基礎上加以想像性元素、賦予其神力,能被化用的現實動物身上往往具備可被神聖化的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是外型上的出塵奇特,也可以是精神內涵上的契合。就羊來說,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神獸,且其圖像的流行能有如此盛況,既與現實的生活生產條件緊密相關,也離不開當時人對羊的主觀認識與想像。

透過神羊這一圖像,我們能夠貼近漢代社會的現實,也能夠了解當時人們的造神邏輯。

(一)現實生活的基礎

羊在外型生理上具有豐滿、綿柔的特徵,給人以安詳、和美、端莊之感。《說文·羊部》:「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給膳也。美與善同意。」徐鉉注曰:「羊大則美,故從大。」另外,羊的肉鮮美,經馴化,它還能承擔一定程度的重力,可用作出行或農作的工具,這些特性都有益於人類生存,所以人們將之馴養以改善生活條件。

在先秦時期,羊就已被用於祭祀和日常生活,漢代延續了這些風俗。羊常被描繪在畫像石上的庖廚、狩獵、車騎、甚至樂舞中的建鼓圖像中,還有一類專門表現牧羊的圖像,更是栩栩如生地描摹了漢代養殖羊群的情境,這類畫像石在山東、陝西綏德多見,應是當地畜牧業與經濟發達的寫照。

如榆林橫山孫家園子墓墓室門楣石的圖像,充滿生活化情趣(圖9)。畫面右方自左向右刻有牧牛、牧羊及相馬圖,其中的牧羊圖中,左側有一羊站立,後蹲一人俯首擠奶。右側立一人,面向一群朝他奔躍而立的羊,羊的姿態各異,或前蹄頓地、後蹄揚起,形容其急速奔跑的動態;或四肢立地緩步向前;格外有趣的是居中、正面對牧羊人的一隻大羊,它低頭埋於胸前,弓起身子凸出後背,臀部的重心向後,四肢立地但皆向後傾,在它的後背上挺立一隻小羊,應是子母圖像的寫照。大羊如此奮力相抵的情態,與其背上小羊的天真盎然形成對比,可能正突顯出大羊對小羊的愛護之意。畫面形象反映出當時社會家畜業的繁榮。

圖9 榆林橫山孫家園子墓墓室門楣石拓片局部而其他器物,如陶質房屋、羊圈等模具上也有此圖像。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一件釉陶羊圈,施深綠釉,露天,平面為長方形,四面為矮牆,前部正中開一長方形門。圈內立有四隻小羊俑,右側有一人俑騎在一隻大羊俑上,應為牧羊人。這件釉陶器可能出土於河南三門峽地區的東漢墓中,也是當時農業經濟的寫照。(二)儒家禮教的演繹

羊天性溫厚、富有忍耐力,這一特性被漢代人準確捕捉並加以演繹,進一步賦予羊孝順忠厚的品格,以印證儒家所宣揚的美德。《春秋繁露·執贄》曰:「羊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為言猶祥與,故卿以為贄。」儒者認為羊具備仁、義、禮等美德,有利角卻不傷人,懷仁者之心;被傷害卻默默忍受,操義士之節;而羊羔跪奶,則體現出它知禮孝順的品質,故人們將之視作吉祥物。

漢畫中多見母羊哺乳的圖像,多描摹得溫情脈脈。廣東省博物館藏一件佛山大松崗出土的東漢陶羊,胎質為紅陶,高12.3、長16、寬10釐米(圖10)。一隻母羊跪伏在地,頭向右轉,目光下垂,慈愛地注視著依偎在懷裡的兩隻稚嫩嬌憨小羊。小羊一前一後黏貼著母羊,一隻垂直攀爬在母親的肩部,四肢緊扣母親的身軀,腦袋歪向一邊、面龐湊至母親的嘴唇,似在與母親咩咩呀呀地絮語;另一隻則擠在母親的腹部,頭部前伸、嘴唇前努,四肢立地,小尾上翹,似在開心吮吸奶汁。這件陶塑格外傳神地摹刻出舔犢情深的情形。

圖10 廣東省博物館藏東漢陶羊四川出土漢代青銅搖錢樹的樹座上,有塑仙人騎羊圖像的,其中有一些大羊的下方也刻有一或兩隻吮吸奶汁的小羊。周克林先生做過相關統計,這類資料如新都互助村M4漢墓出土的陶樹座、綿陽涪城區石塘鄉漢墓出土的陶樹座、重慶國有博物館2001年入藏的陶樹座等。因此,羊本是隨處可見的尋常動物,人們憑藉它既能夠滿足一些日常生活所需,又因其豐美溫順的特質而契合了自身的審美心理,從而在對其產生好感的基礎上,將之想像作可依賴的神獸,寄託著人類的情感信仰。

神羊體現的神話想像與願景

(一)求吉觀念

《列仙傳·修羊公》記述戰國時代魏國人修羊公的神奇事跡:「語未訖,床上化為白羊,題其脅曰:『修羊公謝天子。』後置石羊於靈臺上。羊後復去,不知所在。」羊與仙人之間似乎存在某種特別的聯繫,之所以如此,可能與當時羊代表吉祥的觀念有關。

《說文·羊部》:「羊,祥也。」《釋名·釋車》云:「羊,祥也,祥善也。」注曰:「漢碑每以吉羊為吉祥。」漢元嘉刀銘文載:「宜侯王,大吉羊。」漢代的銅鏡、瓦當等器物中亦多有「大吉羊」的刻銘,當時人常以「大吉羊」一詞來表達「大吉祥」之義。

江蘇邳州東漢彭城相繆宇墓後室東壁南側的畫像石,畫面分上下四格,從上往下的第一、二格各刻人物圖像,第三、四格各刻瑞獸圖像(圖11)。其中第三格畫面的左側為一羊,左向而立,雙角捲曲,神態祥和,長有鬍鬚,羊背上棲有一鳥,回首後顧,羊前方榜題為「福德羊」三字;右側為一鹿形帶蹄神獸,頭頂豎一帶肉獨角,傲然挺立,長尾垂下,此神獸的榜題為「騏驎」。從榜題和相組合的騏驎獸可知,羊也被賦予了保佑人有福氣、德望等美好願景的特質。

圖11 邳州繆宇墓後室東壁南側畫像石局部線圖(二)驅魔闢邪羊可能有驅邪的寓意。「羊」通「陽」,在道家學說有否去泰來之義。《史記·孔子世家》形容孔子的相貌時曰「眼如望羊」,《釋名·釋姿容》曰:「望羊:羊,陽也,言陽氣在上,舉頭高,似若望之然也。」注引畢沅言曰:「古『羊』『陽』字通」。我們今天調侃說「掛羊頭,賣狗肉」,可在漢代魏晉人那裡,他們卻普遍相信門上懸掛羊首,能起到壓勝之用。《太平御覽》獸部引裴玄《新言》曰:「正朝縣官殺羊懸其頭於門,又磔雞以副之,俗說以厭厲。」「初年懸羊頭磔雞頭以求富。」「《雜五行書》曰,懸羊頭門上,除盜賊。」也見於《荊楚歲時記》。前述山東多見刻羊首圖像的畫像石,其含義得到文獻記載的印證。

更直接的圖像證據如洛陽燒溝61號壁畫墓墓門內的門額上,豎有一塊長方形空心磚,磚上彩繪著壁畫(圖12)。畫面中上部繪一隻正面羊首,雙角在左右兩側向下鉤卷,上以濃墨繪角的環節;雙耳豎立,雙目圓睜,嘴向前伸。羊首旁繪一株樹,樹頂棲息幾隻飛鳥,下方的樹枝上搭有一件紅衣;羊首正下方則有一隻紅白彩繪的兇猛翼虎,正俯身按住一名裸身女鬼咬噬。這幅畫面將羊首與虎噬鬼魅圖像組合在一起,羊首可能也帶有驅魔的含義。

圖12 洛陽燒溝61號壁畫墓墓門門額壁畫與之類似的有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據說出土於洛陽八裡臺的壁畫。畫面分作上下兩部分,上方居中繪一正面羊首,其形制與洛陽燒溝61號漢墓中的如出一轍;羊首的左右兩側繪大鬼驅儺圖。畫面下方則繪一列人物圖像。在此幅壁畫中的羊首也是與反映驅魔闢邪的圖像相組合。(三)協助升仙

羊可能被視作幫助墓主人升仙的工具,此時羊往往以仙人坐騎的形式出現。《列仙傳》載:「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在峨嵋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前述畫像石、搖錢樹座上的相關圖像,與文獻互相印證,證明乘羊可能帶有成仙的含義,羊是作為一種升仙工具。

騎羊圖像在漢代有現實基礎。王子今先生討論過漢代兒童的各種遊藝項目,其中一項名「挽滿」,為一種習射遊戲。《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毌弓,盡為甲騎」。匈奴兒童騎羊所射獵物用以食,反映出遊戲與生產、生活的密切關聯。洛陽、偃師都出土過作拉弓引射狀的騎羊石俑,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則藏有體量較大的持管狀樂器的騎羊俑圓雕石刻。這些文獻及實物資料都反映出騎羊在現實生活中的普及,不僅限於牧羊人的活動。而當這類圖像被運用到墓葬中,特別是明顯反映出其不凡、與仙界相通的特質時,可能便帶有乘羊升仙的神奇寓意。

結語

羊這種現實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動物,卻被漢代人賦予了如此綺麗的想像、投射了諸多美好的情感,反映出漢代人與自然世界的和諧關係。只有對身邊的事物抱有好奇、親近的情感心理,才可能如此活靈活現地摹刻出小動物各式各樣的動態,並且能夠帶著善意去理解它們,甚至借它們來承載自己心中的神聖意義,希冀雙方能在屬靈世界裡達到某種程度的共情。

將羊從祭祀品、日常食物,逐漸轉化為代表和善、孝順、寬容等一系列美德的象徵物,並進一步神化為引領升仙的神聖物。那些遠逝的風土人情與瑰麗想像,凝固保存在神羊形狀器物與圖像中,以物質文化的形式展現,使我們在將近兩千年的歲月後,重新貼近漢代人的音容笑貌。

徘徊顧盼,相與延戀而不忍去。先民們曾經鮮活的愛欲與呼吸,就這樣延展進一幅幅圖像當中,融入民族的記憶,為一代代人所繼承下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漢代神獸︱群雄為何要「逐鹿」?
    如綏德出土的一塊墓門楣石,它與上次我們在「漢代神獸之神羊」一文中已介紹過的一石形制相仿,畫面也大致呈左右對稱的形式。從左右兩端向中央的圖像依次為:日、月輪,鶴銜魚,奔馬,仙人乘鹿,正中央左向立一隻神羊,背景飾流線雲紋。
  • 美秀博物館中,有一對漢代的「神獸」,它們究竟是什麼沒有結論
    提起中國古代的神獸,種類可謂是五花八門,而在美秀博物館中,居然有一對來自漢代的「神獸」,沒人知道它們究竟叫什麼,它們究竟是什麼來頭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上古神獸
    ,只聽撲通一聲,神獸龍馬從河裡跳了出來,被呲了一身水的伏羲一臉懵逼:「這還沒到潑水節呢,什麼個情況啊?」,走近一瞧,龍馬背上有一副畫,圈圈點點,有實心圓有虛心圓,伏羲根據此畫演化出《易經》八卦,龍馬也因伏羲老爺子火了,被《易經》界粉絲簇擁為知識與力量的象徵。    《龍馬記》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龍馬精神後來成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象徵。
  • 你所不了解的上古十大神獸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志怪古籍,其中繼續了古代的民俗地理巫術宗教的內容,中國有很多神話都是記載這本書,或者從這本書裡的內容衍生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中國上古十大神獸排名。第一的神獸,可是能夠與盤古相提並論的。
  •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關於神獸羊駝你了解多少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關於神獸羊駝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8-30 12:3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 關於神獸羊駝你了解多少 羊駝,究竟是羊還是駝?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8月30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
  • 玉雕中,它是最有價值的一種神獸!
    提到「神獸」你腦子裡第一個冒出來的是什麼呢?可不是家裡面正在寫作業的神獸啊。說的是真神獸。中國自古以來的神話傳說就少不了他們,什麼鳳毛麟角、睚眥必報、鯤鵬扶搖……可以一直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而其中有一個神獸就沒有人不喜歡,那就是貔貅。
  • 四大兇獸和四大神獸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
  • 麒麟到底是不是神獸?神獸到底是哪幾個?
    麒麟到底是不是神獸?神獸到底是哪幾個?在中國神話體系當中,除了那些以人或半人形態顯形於世的神明、仙人之外,還有以各種奇形怪貌形象顯現的神獸、異獸,麒麟便是眾多神獸當中的一員,為什麼會是眾多神獸呢?很多人查詢有關中國神話當中關於神獸的資料時會發現,中國神話當中對於神獸的歸納相當雜亂,有麟、鳳、龜、龍之說;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說;亦有包括騰蛇、白澤等的十大神獸之說,這麼多神獸當然稱得上是眾多,而我們經常聽到有關於麒麟的傳說時,都是以瑞獸來稱呼的,那麼到底麒麟是不是神獸呢?
  • 傳說中的上古神獸獨角獸「獬豸」到底是什麼?
    獬豸冠是由春秋時期楚文王所製造出來的,相傳楚文王曾捕獲一頭獬豸神獸,於是按照其形狀製成帽子,並將象徵獬豸角的裝飾置於冠上。獬豸冠通常以鐵製成冠柱,寓意戴冠的執法者堅定不移、威武不屈,所以也被稱為「鐵冠」。由於楚文王非常喜愛佩戴獬豸冠,於是上行下效,一時間獬豸冠在當時的楚國成為風尚。在隨後的秦漢兩個朝代,執法御史都是佩戴獬豸冠的。
  • 為什麼古人喜歡在墓前放神獸?這三種神獸千萬不敢亂用
    那麼,為何六朝的那些王侯墓前也會放些神獸呢?這又有什麼說法呢?這些神獸有個名字,闢邪。關於它的描述最早出現在西漢的一本書《急就篇》中,就說:闢邪可以除妖降魔,「射鬾闢邪除群兇。」後來,陸續有書籍和學者對「闢邪」進行解釋,說它和射魑都是神獸,「射鬾、闢邪、皆神獸名……闢邪、言能闢御妖邪也。」
  • 寶可夢新作毛辮羊太可愛,風頭蓋過御三家,新神獸設計遭吐槽
    其中新寶可夢「毛辮羊」與新的神獸「蒼響」、「藏瑪然特」僅僅亮了個相,便賺足了各位訓練家們的眼球,當然各個身懷絕技的訓練家們也沒閒著,各自拿起了手中的畫筆,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產出了大量的同人圖。毛辮羊毛辮羊一亮相就讓不少訓練師對它軟綿綿又可愛的樣子一見鍾情,風頭完全蓋過新的御三家寶可夢,寶可夢們可愛的外表總能一下子俘獲訓練師們的芳心,更有網友表示:這次登場的新寶可夢「毛辮羊」是什麼神仙設計?這個萌度有點過分了吧,截至目前就是新作的第一小天使!
  • 盤點上古十大神獸排名 十大上古神獸圖片
    上古十大神獸:上古神獸指從古書中找出的數十種神獸,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
  • 中國四大系列——四大神獸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
  • 為什麼有些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稱為「神獸」?
    「神獸」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網絡熱詞,用在父母對自己孩子的一種戲稱,一般用在男孩子身上,很形象地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愛與無可奈何。稱呼孩子為神獸,一方面孩子聰明伶俐可愛,另一方面又調皮搗蛋。在父母眼裡可謂既是神又是獸,怎麼愛你也不夠,怎麼厭你也無用。
  • 中國上古十大神獸 麒麟排不了前三
    從先秦時代開始它就是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神獸,之後發展到漢代五行學說,地方興起,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有甲乙與春季。據《淮南子》卷三裡記載,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故而青龍或為四象之首。在古代朝代更迭的時期,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 神獸 ▎揭秘中國古代流傳最廣的9大真正神獸!
    在中國一直都流傳著有關神獸的傳言,它們被神化,通常被賦予了許多象徵。不過這些生物無蹤無影,經常能聽到這些傳說。有時這些古代神獸也起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佔卜、奇門遁甲、六爻兩門術數等等。中國古代神獸之一:饕餮傳說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 四大神獸的傳說
    道教為什麼以四象為守護神?神話故事之中,四大神獸佔據了天下的4個方位:金、木、水、火,而被他們守護在中間的,自然就是土了。而「土」,在神話故事中,所代表的是黃龍,不過他並不是四大神獸守護的對象,而是牽制4大神獸的第五神獸。
  • 故宮神獸「復活」:11大奇幻空間,探索好玩的神獸世界
    這次的展覽,就是向我們展示這本《獸譜》中,體現出我們神獸文化的魅力,和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展線的設計是一個故事,我們將跟隨主角「神獸白澤」,將意外逃出《獸譜》的神獸重新找回並封印。 除了《獸譜》中的神獸,故宮裡的神獸有什麼呢?我們來聽聽朋朋哥哥講吧!
  • 上古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上古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青龍,白虎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電視上或者書文裡面基本上都能聽得到。我最記得的一句話就是「左青龍,右白虎」。玄武與朱雀知道的人也不少,很多遊戲中都能看到,也都會有相關的簡介。今天小編就一個人的見解對這四種神獸做個詳細的解說。
  • 妄想山海神獸圖騰是什麼 神獸圖騰掉落物品詳解
    妄想山海神獸圖騰是什麼?神獸圖騰打完會掉落些什麼?神獸圖騰有哪些種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神獸圖騰掉落物品詳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