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熱鬧鬧,義烏靜悄悄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鋅財經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鋅財經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恰逢「雙旦(誕)」,若是往年,義烏小商品城應該擠滿來下明年訂單的採購商。但今年,在外貿激增的背景下,這裡卻是格外的寂靜。

12月中旬的下午三點,義烏小商品市場,拉下卷閘門的聲音開始此起彼伏響起,這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但商城裡客流量稀少,沒有了往日鼎沸人聲的遮掩,卷閘門聲顯得無比刺耳。

下午三點,市場內店門大部分已經關閉

數百米的長街空空蕩蕩,大門緊閉的商鋪不在少數,即便是開著店門,鋪主們也只是對著手機或者電腦上的電視劇消磨時間,有些甚至已經在玻璃上貼出了紅底黑字的轉租告示。

往年,義烏一個城市將出口全世界80%的聖誕用品。義烏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0個月,義烏共出口聖誕用品18.6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貿出口已經實現了連續6個月的正向增長,貿易順差達到了754.2億美元,創下了1981年1月開始編制該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

全世界都在從疫情相對平穩的中國進口商品,而作為中國外貿市場指向標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卻迎來最艱難的關頭。另一邊,小商品市場之外的工廠和外貿公司卻賺得盆滿缽滿。不同的商業模式造成了兩者在疫情下不同的境遇。

外貿公司和工廠因為獲客渠道多樣,抓住了出口需求暴增的機遇,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而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小商家們以實體店鋪為核心獲客渠道,依賴國外中小買主的實地採買。往年他們可以享受到商貿城產業聚集的紅利,但是在疫情封禁的情況下,線下客流被一刀切,他們幾乎完全失去訂單來源,只能守著幾平米的店鋪,苦等疫情結束的一天。

今年的義烏小商品市場,也因此顯得格外的寂靜。

義烏靜悄悄

義烏小商品市場1區5樓,有一條著名的「聖誕街」,這裡聚集了大量專門批發聖誕用品的商店。聖誕襪和聖誕帽掛滿了鐵格網,金屬紮成的麋鹿纏上彩燈守在店門口,節日彩帶掛滿了牆,甚至有的店裡,密密麻麻擺了數十棵造型各異的聖誕樹,將十五六平的店鋪擠得滿滿當當。但是,冷冷清清的走廊、百無聊賴的店主們和熱鬧的節日氛圍形成鮮明反差。

老崔在這裡經營著一家賣高端聖誕飾品的店,主要面向歐洲、南美和東南亞市場。往年剛剛過完春節就會迎來聖誕用品的第一波採購潮。來自這些地方的外商會把老崔這個小店鋪擠得水洩不通,詢價、拍照、開單。

而2020年,疫情一下子把所有的節奏都打亂了。2月18日,義烏小商品市場頂著壓力,率先開市,但是,來到店鋪的老崔看到的只有空蕩蕩的商城,和面容同樣苦澀的隔壁老闆。

更讓老崔沒有想到的是,這副局面,一直持續到了2020年的聖誕節。

熟悉外貿的人都知道,每一件從義烏漂流出海的商品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聖誕用品而言,3月份到5月份是採購期,國外的採購商會來到義烏看樣品,下訂單,平均五六萬一單,多的時候能有幾十萬。六月份到七月份是生產期,各個工廠開始加班加點製作訂單,這個時候工人的工資會從2000元漲到6000元,就為了趕在期限內出貨。八九月份是出貨高峰期,因為國外採購商拿到貨還要時間鋪貨,算上40天的海運時間,等到了十一月份,義烏的聖誕花環才能掛上異鄉的大門。

無人問津的聖誕用品店

但是2020年,從三月份到十二月,老崔沒有遇見一個外國商人。他的銷量極速縮水到往年的三分之一,僅剩的三分之一來自過去積攢下的一些老客戶。老崔通過微信拍點照片發過去供對方參考,或者是有客戶線上發個訂單過來補一些去年賣得好的舊款,但是數量也並不多——在沒有看到實物的情況下,客戶心裏面沒有底,拿貨就更加謹慎了。

老崔告訴鋅財經,比起三樓四樓的工藝品,聖誕用品已經算不錯的了,畢竟經濟再怎麼低迷過節的需求還擺在那裡,就好像中國人過年可以沒有大魚大肉,但是一定得掛一副春聯。但是工藝品這種非必需品就不一樣了,勒緊褲腰帶的日子裡,它們是第一批被割捨的。老崔在三樓買下了六七個店面出租,位子相當不錯,往年光租金就能收30多萬一個,今年已經全部跌到了十萬左右。

比老崔還要艱難的是位於一樓玩具區的吳平。這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兩個月前從北京來到義烏,在一樓偏僻的角落,花了兩百萬盤下了一個六平米的鋪面,用來賣玩具娃娃。兩個月的時間,他一個訂單都沒有,還損失了77萬。因為南下的吳大叔將位於北京百榮世貿二期四層的店留給了17歲的兒子和妻子,然而沒有了父親的看顧,涉世未深的少年被奸商騙走了77萬的貨物追不回來。

昏暗的玩具區

吳平抹了一把眼睛說:「很多年前就想來義烏,終於來了,沒想到會是這樣」。店裡的洋娃娃嬌豔欲滴的臉龐從來都在笑,粘著假睫毛的大眼睛也沒有俗世的風霜,面對著一個對義烏滿懷希望又夢碎了的人,不敢露出淚光。

轉型艱難,被冰凍的小商品市場

「外貿生意這麼差,為什麼不嘗試轉內銷呢,賣到哪兒不是賣?」

同樣的問題,老崔被不止一次地問到,但是和大部分的外貿商一樣,外貿轉內銷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的簡單。

很多時候,老崔都在懷念三年前,今年更甚。早在三年前,無論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聖誕用品的小生意都非常好做。那個時候過聖誕節是一種時尚,銀行、學校、酒店,商場裡面基本上每個專櫃都會隆重裝飾,市場消化能力非常強。但是,自從提倡不過洋節後,老崔的國內生意就一落千丈。

對於老崔來說,聖誕用品難以轉型內銷,沒有市場是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國內聖誕用品零售僅存的一點空間都集中在上海這種外國人多、國際化程度高的大城市,以及一些高端的酒店和商場。沒有了大眾消費場景,聖誕用品只能依靠出口。

如今聖誕節就在眼前,一年的生意已經到了頭。老崔指揮著店裡的幾個員工將空擺了一年的舊貨摘下來,再把新到的樣品掛上去。這些員工普遍都是年紀輕輕的樣子,他們或許英語流利,或許善於推銷,如今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對於他們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全球的疫情早點結束,但是就目前的形式來看,這一天遙遙無期。

義烏小商品市場外觀

另一位商家方志飛的困苦在於國內市場太飽和。今年五十五歲的方志飛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已經摸爬滾打了30年,屬於義烏第二批商人。1993年,當時沒有考上大學的方志飛已經在工廠裡上了三年班,每個月的工資72塊錢,看著身邊同齡人做生意一年賺3000塊羨慕的不得了,忍不住也下了海。

2000年左右,義烏開始開闢海外市場。也是在這個時候,方志飛用全部的積蓄,買下了一個生產寫字白板的工廠,專門給外商供貨。

十幾年過去了,方志飛第一次看到這麼冷清的義烏,滿大街的外國人不見了,採購商不見了,訂單也不見了。方志飛不是沒有考慮過轉內銷,但是他發現,內銷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像寫字板這種門檻低的產品,全國各地都有,如果把一車貨從義烏千裡迢迢運到張家界,沒有價格優勢的義烏商品打不開本土的市場;如果價格不漲,算上幾千塊的運費,還要賠本。

當被問起有沒有嘗試過轉型線上的打算,方志飛搖了搖頭說:「算了算了,我也老了,不折騰了」。這匹在義烏小商品市場上闖蕩了30年的烈馬,在2020年的疫情面前,選擇承認失敗。沒有技術上的競爭力,沒有運營平臺的能力,靠著一個簡陋的店面,老馬也跳不過這道坎。

而在商貿城五區三樓開鞋店的高明則告訴鋅財經,如果情況再持續下去沒有好轉的話,他可能會考慮離開義烏了。

往年高價難求的店鋪開始被轉租

幾年前,高明從廣州來到義烏賣女鞋,主打南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高端市場。這個精明的潮汕商人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年景,受疫情影響,高端產品銷量大量下滑,人們的出行受限對時裝鞋的需求進一步降低:「每天待在家裡,又不開party,穿拖鞋就好了啦,還有誰會買鞋。」

每天除了在鋪子裡喝功夫茶,他基本上處於束手無策的境地。高明嘗試過跨境電商,但是效果並不好,大把的流量投下去,轉化效果非常差。更糟糕的是,上架的產品還會面臨著被抄襲的危險。

高明告訴鋅財經,歐美商人則更願意去廣東拿貨,雖然更貴但是質量的確更加好;來義烏找貨的客戶大多來自發展中國家,屬於價格敏感型。商品細節一旦上傳到網上,精明的客戶就會直接跳過高明,拿著照片去找價格更低的工廠去做。

原本高明的優勢全部在於新穎的設計,一旦設計被抄襲,高明的產品就徹底失去了競爭力。至於轉型內銷,高明更是沒有考慮過:「國內消費者和國外消費者的審美區別太大了,國外賣的好的鞋國內可能一雙都賣不出去,國內賣的好的外國人也不一定喜歡。」

高明環顧了一下他的店,這裡放了一千多款樣鞋,全部都只有右腳。他如今最慶幸的就是沒有嘗試庫存模式。「不然我早就死了,根本挨不到現在。」

高明所在的四區

老崔、方志飛、高明這些人是整個義烏小商品市場的縮影,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依賴傳統的商業模式。或是因為市場、或是因為產品,他們都在轉型的路上擱淺,所以當疫情爆發,出行受阻,首當其衝的就是這群人。

年入1.6億,新義烏商人的絕地反擊

和上面的這些人不同,張邁克是在這場疫情中成功賺到錢的人。區別於老崔這些以商貿城為核心的小商戶,張邁克在義烏的經濟開發區經營一家出口箱包的外貿公司。2020年他的銷售額達到了1.6億人民幣,相較去年翻了一番,每個月都要出三十個以上的柜子(貨櫃)。說起今年的生意經,張邁克眉飛色舞,在逆境中成功翻身讓他興奮無比。

實際上,張邁克也經歷過低迷期。今年大年初二,當時全國開始封禁,電視機里舖天蓋地全部是和疫情相關的報導。張邁克當機立斷從湖南老家趕回了義烏,但是疫情越來越嚴重,透出一股災難的氣息。而張邁克手裡還有年前就下好的訂單,工人無法返廠,生產無法開始,違約已經成了必然。

張邁克盤點了一下手上的100多個客戶,40%的客戶是Zara、H&M這些快消品。這些訂單一半都是20天到25天的交貨期,一般情況下延三五天沒有問題,延半個月就是極限,延遲一個月這批貨就廢了。國外的客戶也不傻,知道這種情況下中國工廠肯定無法如期履約,所以大量的訂單開始被取消。

ZARA今年關閉大量門店

從3月份到6月份,張邁克的公司一個單子都沒有。實際上,包括張邁克在內,整個中國外貿行業在那個時期陷入了冰點。

但是很快,另外60%的客戶拯救了張邁克。這些客戶走的是精品路線,主要是賣經典款的包,因此對時尚潮流的敏感度低,對交貨時間要求低,對包包的質量要求高。疫情期間,由於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腳步停下了,導致ZARA、H&M這些快時尚的品牌普遍出現沒貨可賣的情況,而張邁克的那些客戶卻因為等到了他的工廠成功返工,有了大量的貨源,一下子供不應求、銷量大增。

張邁克說,這完全得益於前幾年定下的客戶布局。很早之前他開始覺得作為一個企業來說,把客戶渠道單一地押注在商貿實體市場風險太高,店面一關客戶來源就全部暫停了。所以他開始有意識地開拓渠道。於是,張邁克開始去國外參展,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紐約、巴黎,足跡遍布世界。其次,他帶著業務員飛到客戶公司去敲門,當面去跟客戶聊。這些積累讓他在疫情期間還能夠維持相當比例的客源。

原本張邁克投資了一個中等規模的工廠給自己供貨,大概有50個工人,一個月最多只能做3萬個包。但是6月份之後訂單量開始急速增加,他不得不去找其他的工廠合作。在當前經濟情況下,別的大量工廠沒有足夠的訂單,富餘的生產力全部被張邁克收為己用。

張邁克告訴鋅財經,下個月,有將近40個柜子要出,在物流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他只有15個柜子是可以按正常手續來,另外25個他都得額外付錢買艙位。

義烏街頭隨處可見的國際物流公司

與此同時,張邁克還在嘗試速賣通、亞馬遜這類的跨境電商。通常情況下客戶把他的包批發過去,然後在海外市場打出的零售價是100美元,他自己在平臺上只賣39.9美元,但實際成本還不到10美元,所以除去物流倉儲的成本,利潤率依舊高達60%。所以他今年專門招了一個運營團隊,開始做跨境的零售,還在TikTok上面開起了直播。他給自己的小目標就是每個月賣一千單。

在張邁克看來,義烏仍然是中國外貿的指向標。只不過時代變了,指向標已經不僅僅是商貿城,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新一代義烏外貿人。實際上,靜默的義烏之下,從來都沒有靜默的人,只不過,遊戲的方式已經開始變化。

(文中出現所有人物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破解外貿企業困局 義烏外貿金融節高峰論壇召開
    12月10日下午,由一站式外貿企業跨境金融和風控服務公司XTransfer舉辦的「義烏外貿金融節高峰論壇」盛大召開。高峰論壇以「跨境金融和風控服務助力義烏外貿企業安全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由義烏市國際商會指導,金華日報義烏分社協辦;中國製造網、浙江省國貿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騰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義烏分公司、杭州大宗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商翔集團、富通天下、義烏購等單位聯合支持。  論壇現場,行業專家、意見領袖、權威媒體以及數百位外貿人相聚於此,共話行業安全可持續發展。
  • 聖誕出口兩重天:工廠、外貿公司盆滿缽滿 義烏商品城只有幾單生意
    往年,義烏一個城市將出口全世界80%的聖誕用品。義烏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10個月,義烏共出口聖誕用品18.6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貿出口已經實現了連續6個月的正向增長,貿易順差達到了754.2億美元,創下了1981年1月開始編制該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
  • 上半年義烏外貿進出口總值1331.7億元!義烏公安這一舉措顯成效
    巴基斯坦籍商人姆維斯來義烏已有17年,話語中帶著有濃濃的「義烏腔」。雖受疫情影響,但在義烏出入境部門的助力下,姆維斯外貿採購業務穩中有升。根據義烏引進外籍高端人才的相關條件,再過兩個月,姆維斯還可以申請獲得5年期的長期居留許可。
  • 供應全球80%聖誕樹,義烏外貿商人2020如何絕境重生?
    是為第三篇,記錄義烏的典型外貿商人,在2020年危局中求生闖關的故事。義烏小商品作為中國製造的名片之一聞名世界,一直是中國跨境貿易的橋頭堡。義烏市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2967.8億元。以聖誕節用品為例,全世界的聖誕用品市場上,義烏佔據了80%的份額。義烏供應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聖誕裝飾品。
  • 義烏大批外貿商家帳戶被凍結被牽涉到電信詐騙 引發境內外對公帳戶...
    《華夏時報》記者近日調查獲悉,近年來尤其是去年開始至今,義烏出現大量做外貿生意的商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遭到異地公安凍結的情況,導致商家外貿經營中貨款往來出現障礙,進而影響到日常的交易。義烏的外貿商家們對此反應強烈,並多次呼籲官方能出面幫助解決。現在義烏成立援助中心,更大意義上是官方層面為解決義烏外貿商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被牽涉電信詐騙、導致帳戶被異地公安凍結而走出的第一步。「義烏官方出面成立帳戶凍結援助中心,是維護義烏正常的市場運行和商戶利益的必要之舉。」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福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 義烏有工廠「上一休四」:莫讓外貿大局被缺電「卡脖子」
    義烏有「世界工廠」之稱,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國際商品城市場外向度更是超過了65%。如今,不少企業主深受用電受限問題之擾,有的擔心未能及時交付訂單面臨的催單壓力——「輕則這個訂單賺不到錢,重則要對客戶作出賠償」,有的因此不敢接受外貿訂單,足見這輪局部地區電力短缺對有些地方企業生產的影響之大。
  • 5000主播入駐 「直播風」能否吹散義烏外貿「寒霾」
    從謝絕主播上門到5000主播入駐「直播風」能否吹散義烏外貿「寒霾」義烏國際商貿城內,主播正在直播。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阿里巴巴初創時,馬雲也曾到義烏尋求合作,同樣被婉拒。也許當時掙錢太容易,商戶們更相信實實在在的攤位,不看好說起來頭頭是道的電商。2007年,朱素芳開始在義烏做外貿生意,她說,「早年僅巴西市場,一年可銷售一兩千萬元人民幣的貨」。
  • 義烏多家外貿商家帳戶涉電信詐騙遭異地凍結,官方成立援助中心
    《華夏時報》記者近日調查獲悉,近年來尤其是去年開始至今,義烏出現大量做外貿生意的商家和外貿公司的銀行帳戶,遭到異地公安凍結的情況,導致商家外貿經營中貨款往來出現障礙,進而影響到日常的交易。究其原因,是由於帳戶被牽涉到電信詐騙。義烏的外貿商家們對此反應強烈,並多次呼籲官方能出面幫助解決。
  • 今年前11月「世界超市」義烏外貿穩中有進 進出口總值增長6.9%
    資料圖 中國義烏網12月22日訊(記者 萬怡珍 通訊員 徐曉冰 編輯 童薈穎)近日,記者從義烏海關獲悉,今年1-11月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總值
  • ...外貿外資是對外開放的直接體現 切實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關係全局
    胡春華主持部分重點省市外貿外資工作座談會 胡春華:外貿外資是對外開放的直接體現 切實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關係全局 2020年07月30日 23:35 來源:新華社 作者: 字號
  • 「沒了義烏,聖誕老人可能『失業』」——浙江義烏聖誕產品叩開世界
    新華社杭州11月7日電題:「沒了義烏,聖誕老人可能『失業』」——浙江義烏聖誕產品叩開世界新華社記者屈凌燕、許舜達、王雨蕭西方傳統節日聖誕採購季馬上就要到了,國外的商場超市早已張燈結彩,備好貨源,為一年中最大的促銷季到來做足了準備。遠在中國東部的小城義烏,這個世界最大的「聖誕工廠」,企業主和工人們仍在忙乎著這一年的聖誕生意。
  • 「世界超市」進退兩難,誰在「夾擊」義烏?
    從1993年成立至今,義烏商城集團已經有了5000多名員工,15家分公司。 義烏商城集團公共關係部何振威告訴記者,集團下屬的7座商貿城內銷與外貿的比例常年維持在3:7,「但近年來內銷的佔比有所增加,已經接近35%了。」對於目前外貿佔比超過65%的義烏商貿城來說,經歷了三個季度的蕭條後,這個冬天也格外寒冷。
  • 外幣兌換人民幣如何註冊義烏個體戶
    義烏個體戶基本已經可以正常開戶了,開戶要求也沒有那麼嚴格了,像稠州銀行開戶必須通過稠州銀行指定貨代公司出口貨物一次才可以開戶的要求也取消了,只需要提供自己從事貿易的真實資料能證明你在做外貿生意就可以開戶,以確保你後期資金來源的合法性。
  • 全國人大代表林毅:讓義烏成為中小微企業的貿易天堂
    浙江代表團開放日 崔楠 攝(兩會速遞)全國人大代表林毅:讓義烏成為中小微企業的貿易天堂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汪恩民)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對「穩外貿」著墨有加,提出要「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在外貿領域深耕多年的浙江義烏,打算如何「穩」?
  • 社會學調查丨連結著全球市場的義烏,疫情之下的變與不變
    據義烏海關統計,2019年全年義烏市外貿進出口總值2967.8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2867.9億元,佔全省出口額的12.4%,義烏作為國內三大外貿重鎮之一,地位不可小覷。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30日宣布新型冠狀肺炎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後,又於3月12日宣布疫情已成為「全球性大流行」。
  • 凡事先別慌,看看義烏老闆怎麼說
    其他活動用品外貿公司的情況也類似。活動用品商家李清香曾對媒體說,去年年底以來,她在浙江紹興的工廠已出了10萬餘面川普應援旗,而同樣大小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應援旗,「只出了區區幾千面」。以至於「義烏老闆們預測川普會贏」的傳聞早早在網絡上傳開。待選舉結果出來後,人們又議論紛紛:義烏指數怎麼不準了?
  • 義烏線上博覽會開幕,洋網紅進小商品城檔口開播
    北京時間8月10日下午3點,義烏小商品城,只見中國人幾乎不見外國人的外貿檔口,在線上突然熱鬧了起來。 由阿里巴巴國際站與義烏市商務局合辦的義烏線上博覽會正式開幕,這是全球小商品線上展會,也是對雙方6月份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具體落地。 據了解,此次線上博覽會,針對義烏特色的服裝、家居、美容、箱包、禮品工藝品等9大核心行業,設置了專屬的多媒體展會場景。針對新轉型的商家,阿里巴巴國際站免費提供展會門票和數位化展會服務包,例如直播模板拍攝、自動剪輯等數位化工具。
  • 義烏社會組織架「橋梁」 歡迎外商來義採購
    資料圖3月13日下午,義烏中非商會會長、義烏市電工電氣協會會長,金民電器總經理朱舜與尼日商人SADOU再次微信視頻,得知對方已購買機票、確定行程,朱舜長長舒了口氣。如今,企業已發展成為義烏電工電氣行業「龍頭」。同朱舜一樣,近些年,義烏不少企業和經營戶都在非洲這塊「處女地」上享受到了發展紅利。去年,義烏出口非洲金額超過百億美金,佔義烏總出口額1/4,且每年呈大幅遞增態勢。
  • 外國人在義烏|蘇拉:義烏這座城市充滿機會
    2018-05-31 10:25 | 義烏商報工作中的蘇拉塞內加爾國內知名的日報LeQuotidien,曾在一篇題為《「中國製造」的蘇拉》的文章中描述:「義烏是一個世界性的城市。他很喜歡中國,也很喜歡義烏。他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這裡取得的,他離不開義烏。」
  • 外貿業務員:從月薪3000走向月薪30000
    線下業務員,即展會銷售、商鋪銷售、外貿/生產跟單,主要負責尋找新客戶,跟蹤老客戶,接單排單,溝通,出貨等。 在義烏,還有一種職業叫外貿翻譯,為來義烏或者來中國採購的國外客戶服務,提供翻譯,採購單製作,價格商榷,出貨驗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