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四新經濟」,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是徐州打造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堅持高起點發展的重要抓手。所謂「四新經濟」是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背景下,以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和深化應用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並相互融合的新型經濟形態。
「四新經濟」的核心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為代表的新一代數位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促進供需精準匹配,激發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種變革有利於加速產品生產和服務智能升級,推動邁向價值鏈高端。「四新經濟」具有跨界融合、需求主導、動態變化、高速增長的特徵,既體現了產業發展的趨勢,也包括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基於此,徐州把產業轉型的「加速度」錨定在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新興主導產業上,旨在以信息化、智能化帶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推進產業數位化進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數位化貫穿
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全過程
產業數位化表現為以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智慧機器人為代表的製造業融合新業態和以行動支付、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服務業融合新業態。在我國製造業低成本優勢逐步減弱的背景下,數位化轉型是製造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作為老工業基地,徐州製造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現實地看,大部分製造業企業仍處於較低發展階段,在此基礎上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既包括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也包括已經有基礎有實力的企業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應用於供應、製造、銷售、服務等環節,進入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階段。數位化貫穿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全過程,至少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素的數位化,二是生產過程的數位化,三是產品的數位化。在這一過程中,要素數位化至關重要。要素數位化既包含了數位技術創新、生產設備的數位化改造、融合型數位化人才的培育,也包含發掘和利用數據這個獨立生產要素的能力和潛力。過程數位化主要涉及研發、設計、採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流程的數位化升級;產品數位化則體現為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和服務模式的數位化創新。
產業數位化離不開政府強有力支持
「四新經濟」發展,產業數位化轉型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城市的產業、資源、人才等都是數據的基礎,將這些數據匯集起來,構建產業數位化生態系統是數字經濟時代政府的責任和工作重心。政府一是要加大對中小製造業企業數位化改造的支持,通過技術改造貸款貼息、加速折舊、產業引導基金投資等方式支持和鼓勵企業進行數位化改造;二是要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打造標準化的製造業雲協作平臺、大數據處理平臺等公共服務產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與服務平臺合作,降低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成本;三是推動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消除服務業和製造業在稅收、金融、科技及要素價格方面的政策差異,降低融合成本;四是推廣網絡化協同製造、服務型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等新模式、新業態;五是大力培養融合型數位化人才,推動人才技能轉型。在面向國內外吸納高端數字人才的同時,發揮高校數字人才培養的優勢,通過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培養「數位化」新藍領,順應產業數位化升級。
(文章來源:徐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