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經濟轉型發展 浙江桐廬縣加快傳統產業數位化改造

2021-01-19 中國網浪潮新聞

   2019年,浙江桐廬縣認真貫徹落實杭州市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決策部署,圍繞打造傳統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區目標,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通過機器換人、工廠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上雲等幾大行動,著力提高企業數位化改造覆蓋率。

工作人員在「羿頓安全生產雲」平臺查看實時數據

  織慧科技、彥德科技、羿頓管理……圍繞傳統企業數位化改造,一批科技型企業應運而生,開發出了針對性強的服務軟體,破解企業數位化改造難題。目前,中國禮品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完成1.0版本開發,並與阿里雲supET工業大腦進行了深度合作。羿頓安全生產雲平臺完成了2.0版本的開發,已有120多家企業應用。全縣有2200多家企業在各類平臺完成「上雲」。

  

  物聯網管理 提升企業個體競爭力

  

  在桐廬縣,針織、制筆等傳統產業的工廠物聯網正在逐步推進中,其中,正華文化、華盛圍巾起到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帶動了春蕾針織、歐賽筆業、派得利筆業、廷鎂家居等一批企業開展應用。

  

 

 桐廬正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員工操作現代化設備

 

  桐廬正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於2016年開始轉型升級,注重研發設計,創建了「至善·創美」品牌,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與檔次。同時,企業負責人也認識到,雖然通過機器換人,整個工廠逐步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但以往粗放式的傳統管理模式仍沒有改變,距離現代化管理企業仍有不小差距,制約企業做強做大。

  

  「我們傳統企業在數位化改造上下功夫,來拓展企業軟實力。通過數位化改造、物聯網改造,把我們生產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變得智能化、可視化。」正華文化總經理張振華說道。

  

  2016年8月,企業引入杭州彥德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物聯網管理技術,這套技術利用局部網絡或網際網路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遠程管理控制、智慧管理。經過一年多的改造完善,企業每一個崗位、每一道工序都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後臺點擊可監控注塑、印刷、裝配、包裝等每個生產環節,每個崗位員工的生產數量、質量,該得到的工資獎金,一目了然。同時,通過掃描庫存產品條碼,可顯現產品的生產日期、生產人員、生產數量等信息,並由此追溯責任。

  

  物聯網智能化管理的實施,助推了企業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的轉型,正華高端制筆產品銷售量雖略有減少,但利潤卻有了大幅提升。

  

  「物聯網相當於我們企業的中樞神經,現在企業實現人員緊密配合,管理密切配合,實現數位化智慧管理。」張振華欣慰地說。

  

  除了正華文化,華盛圍巾、春蕾針織、歐賽筆業、派得利筆業、廷鎂家居等應用物聯網技術的企業,企業競爭力都提升了不少。

  

  「現在行業競爭比較激烈,新出現的經濟現象就叫數位化紅利,傳統產業亟需通過數位化改造,推進、提升他們的競爭力。」縣經信局信息經濟服務中心主任鄭浩介紹道。

  

  近年來,桐廬縣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鼓勵傳統行業龍頭企業結合機器換人和自動化設備更新,開展整車間和全業務流程數位化改造,打造數位化車間示範樣板。此外,桐廬縣還專門針對傳統產業數位化改造出臺了數位化改造的十條意見,兩年安排了5000萬元資金,支持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改造。

  

  網際網路協同 帶動整體產業發展

  

  與制筆產業相比,針織產業還受季節影響,不可控因素更多。這幾年,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針織企業單一的大批量訂單越來越少,而呈現客戶個性化需求的訂單卻日益增多。這些訂單看上去雖然利潤不薄,但單個生產數量不多,給設計打樣、倉儲物料管理帶來難度。

  

  解決針織企業面臨的這些難題,實現智慧化生產,企業需要抱團協同發展。

  

  杭州織慧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家致力於針織企業智慧化生產、網際網路協同轉型的公司。2019年3月入駐科技城孵化園,目前已經開發出專業的技術設備和先進的系統軟體,對傳統中小型針織企業進行符合時代需求的數位化改造。

  

  「企業運用我們這套系統軟體後,可以實現更精細更透明管理。通過數據管理,企業負責人在系統網上可以清楚找到想要的信息,可以更準確地掌握自己企業內部的生產流程、庫存等情況。」杭州織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凱介紹道。

  

  織慧科技對針織行業實施信息化、數位化、網絡化等特徵的智能化技術改造,推進信息化系統集成應用,可以對企業的生產、庫存進行精細化管理。同時,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企業上雲平臺建設,就是把針織行業看成一個整體,計算出整個地區所用的原料紗線品種、用量,集中訂購,並設計打樣,有效降低成本。

  

  「看成一個整體以後,可以為未來的訂單協同製造,比如有個外國客人下了一筆很大的訂單,一家企業可能做不完,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平臺對這個訂單進行調撥,或者智能分配到各家工廠進行生產,這樣可以提升整體的生產效率和產量。」對於協同發展,周凱充滿信心。

  

  應用專業的工業網際網路雲平臺,企業可以降低數位化改造的成本,儘快探索出一條適合企業發展的數位化改造道路。目前,橫村的針織企業中,已經有多家企業進駐織慧科技開發的平臺,實現了新發展。也有一些企業探索出了新的商業模式,以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

  

  「桐廬縣培育工業雲平臺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還可以為將來實現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打下基礎,圍繞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縱向數據的集成,以及實現圍繞企業的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的橫向數據的集成打下基礎,完善數字經濟產業鏈條,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桐廬縣經信局副局長王青介紹道。

  

  安全生產「上雲」 24小時管家服務

  

  位於桐廬舊縣街道的杭州羿頓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開發的雲平臺「羿頓安全生產雲」已經運用到多家傳統企業,通過雲服務,幫助企業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打通安全生產「最後一公裡」,讓安全生產制度不停留在紙上。

  

  該街道有許多規模不大的皮具、拉鏈、針織等企業,這兩年,「上雲」實現數位化管理的企業,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在一家拉鏈生產企業,「羿頓安全生產雲平臺」承擔了安全生產管家的角色,安全生產計劃安排、執行提醒、隱患整改分析、隱患趨勢預判等與企業安全生產有關的情況在「羿頓安全生產雲」平臺上一目了然,實現規範化、智能化管理。

  

  「『羿頓安全生產雲』平臺主要功能有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數據管理、智能化提升等。安全生產過程中,人、機器、環境等數據採集後,形成企業安全生產資料、臺帳、記錄、隱患、整改等數據的上雲存儲,並生成詳細的安全趨勢報告。」舊縣街道經濟發展辦主任蒲贇介紹道,通過雲平臺大數據分析,可以從安全培訓教育、安全責任落實、危險作業審批、職業健康管理、應急管理、風險分級管控等方面規範企業日常管理。通過平臺固化,形成月度管理計劃,實時提醒和報警,明確什麼時間、什麼人、管什麼、怎麼管,解決企業不會管、管不好等問題,實現安全生產規範化管理。

  

  簡單說,雲平臺就是企業的安全生產管家,24小時不間斷工作,時刻保障企業生產安全。在企業,雲平臺運行後,會對生產設備電壓、電流、溫度、轉速、運行時間等數據進行實時採集、分析和異常報警,必要時自動關停設備,實現安全隱患的提前預防,減少企業財產損失。通過行為識別技術,雲平臺能在人為操作危險性較高的區域實現危險行為報警,必要時自動關停設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操作員的安全。

  

  「有些企業的安全管理員是兼職的,不是很固定,把複雜的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交給雲平臺,換了安管員,不用交接,一切工作還是可以正常運作。」蒲贇對雲平臺大加讚賞,「安全生產雲平臺」創新應用「網際網路+安全生產」,實現了企業安全生產的數據化、規範化、智能化和平臺化,讓安全生產實時可看、可追溯,讓不懂安全生產的人也能把安全生產管好,讓安全生產監管更智能化,實現安全生產問題一站式閉環解決,目前120家傳統企業應用這個平臺。全縣已有2200多家企業在各類平臺完成「上雲」。

  

  「這兩年,桐廬一直在努力營造數位化管理的氛圍,大部分企業有了強烈的意識。特別是2019年,政府在年初出臺了數位化改造的十條意見,政策的刺激效應初步顯現,不少企業開始實行數位化改造的診斷,一步一步地試用一些小的軟體程序,包括運用物聯網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且嘗到了數位化改造的甜頭。我們一定要堅定地走數位化改造這條路,幫助企業持續地提質增效,降本升級。」王青堅定地說。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通訊員 何曉 黃強 何小華    | 責編:段九君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相關焦點

  • 以數位化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整合與發展
    文化旅遊產業數位化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融合、激活文化旅遊產業創新的一個全面、多角度、全鏈的轉型過程。在數字時代,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數位化發展意義重大。 首先,數位化是促進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起點。從產業發展的歷程和演變來看,技術是實現產業整合和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 鶴山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
    鶴山市有紮實的產業基礎,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湧現出雅圖仕印刷、東古調味、北豐紡織、未來我來衛浴、粵漢制傘、鴻興印刷、中糧萬威客等一批優勢傳統企業。近年來,鶴山市堅持「工業立市」,圍繞做強增量、調優存量、優化結構,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較好成效。
  • 錨定四新經濟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錨定「四新經濟」,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是徐州打造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堅持高起點發展的重要抓手。「四新經濟」的核心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為代表的新一代數位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促進供需精準匹配,激發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種變革有利於加速產品生產和服務智能升級,推動邁向價值鏈高端。
  • 浙江經信廳副廳長吳君青:加快工業大數據建設應用,促進浙江製造業...
    編者按:近日,工信部印發了《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促進工業數位化轉型、激發工業數據資源要素潛力、加快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為目標,提出了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我國工業大數據發展指明了方向。
  • 中國石化:以數位化轉型促進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提質增效升級和塑造競爭新優勢,大力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為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帶動我國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系統謀劃全集團數位化轉型  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數位技術在能源行業有著廣闊的應用場景,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加快數位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能源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
  • 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意見的出臺將怎樣加快數位化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企業。
  • 城市數位化轉型,經濟之維如何打造
    就經濟數位化而言,據初步測算,2018年上海數字產業增加值約為3657億元,並直接賦能其他產業增加值約2128億元,合計5785億元,佔當年上海GDP約17%。可見,數位化已然成為除投資、消費、出口之外,拉動GDP增長的「第四駕馬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數位技術與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數位化轉型的程度和國際數字之都建設的成色。
  • 人民日報:驅動產業數位化 培育發展新動能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如何搶抓產業數位化賦予的機遇,更好培育發展新動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意見的出臺將怎樣加快數位化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政策落實情況如何?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企業。
  • 發揮市場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同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不能脫離中國傳統哲學,不僅要吸取傳統哲學中的深沉智慧、合理觀點,而且要吸收其中能夠容納當代內容的範疇、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範疇、概念、術語,我們應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不是範疇、概念、術語的簡單轉換,不是把物質變成氣,矛盾變成陰陽,規律變成道,類比變成格義等等,關鍵在於把握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珍貴的遺產」。
  • 加快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現代流通體系,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降低企業流通成本,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市委五屆九次全會也提出,要健全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 DEC2020數位化生態大會召開 探索企業數位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
    據了解,數位化生態大會(Digital Ecosystem Conference,DEC)是由數位化觀察網主辦的產業網際網路年度盛會,是每年主辦的最重要大會之一。大會旨在洞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分享5G、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成果,探索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路徑和最佳實踐,激發創新與應用,致力於實現數字生態合作夥伴的互相連接和互相促進。
  • ...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動金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趙梅 通訊員 高嘉蔓    今年8月初,繼2019年之後,金川集團再次登上《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開創了甘肅企業先河。
  • DEC2020數位化生態大會:助力數位化轉型與數字經濟發展
    數位化觀察專家委員會名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致辭中表示,數位化生態大會是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產業盛會,為廣大企業、行業專家、研究機構等共商數字經濟發展大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與合作機會。希望數位化觀察網繼續積極發揮好平臺作用,深化政企合作,建立數位化創新發展聯盟,加強數字經濟研究,開展以數字產業化為基礎、產業數位化為主題的經濟活動,共同激發數字創新動能,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數位化轉型作為現代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正迎來落地實踐的加速期。
  • 國資報告: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道與術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帶來重大衝擊,但也為促進信息技術發展、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帶來了機遇。 在這樣一個快速迭代的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實現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擺在國有企業乃至中國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 產業轉型升級 打好「特色經濟牌」 三產轉型升級發展
    「只要找準發展路徑,傳統產業照樣有春天。」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指出,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把深厚的文化底蘊轉化為發展軟實力,以特做大、以特做強,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南方日報記者 紀金娜「潮州製造」變身「潮州智造」在民營經濟較為活躍的潮州,擁有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不鏽鋼等八大支柱產業,大多以傳統產業為主。
  • 省人大代表劉家海:傳統產業仍是基本盤,支持加快升級改造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3日訊(記者宋磊)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做出部署:「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此,省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武漢分公司總經理劉家海在分組審議時提出,傳統產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新興產業是新增長點,「雖然湖北省『芯屏端網』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非常好,但傳統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仍大有可為,也亟需加快提質發展。」劉家海以數據分析:武漢市2019年稅收前10位的企業中,有5家是傳統產業。他認為,在湖北省傳統產業仍然是工業經濟的主體、基本盤。
  • 產業轉型:「色香味」烹經濟大餐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越是困難越要堅持創新驅動。面對如何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考題,潮安依託持續的技術改造、科技研發和體制創新,製造業正乘勢轉型升級,走向數位化、智能化、環保化,這一過程猶如烹飪一桌高質量發展「潮式大餐」,「色香味」俱全。
  • 數字中國建設加速推進 多地點燃數字經濟發展引擎
    率先制定並實施5G+行動,加快推進5G商用,積極推動IPv6規模部署,覆蓋用戶達9269萬戶,積極推進傳統設施智能化改造,發展物聯網用戶1.19億戶,實現鄉鎮和大部分行政村全覆蓋。廣東:多措並舉 驅動產業數位化轉型
  • 浙江連續4年召開改造提升推進會——從1.0到2.0,傳統製造業升級記
    浙江在線11月24日訊(記者 夏丹 葉詩蕾 通訊員 張澤民) 傳統製造業佔浙江實體經濟的半壁江山。前不久,浙江省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現場推進會召開。這已是連續4年,浙江圍繞傳統製造業召開改造提升推進會了。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推進會上,浙江提出了「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2.0版」的全新口號。
  • 江淮汽車王東生:加快傳統製造業和數位化的深度融合
    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王東生在發言時說,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汽車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局,要求汽車企業必須轉型升級,加快傳統製造業和數位化的深度融合。圖為江淮汽車黨委副書記王東生在圓桌會議上發言  王東生說,加快傳統製造業和數位化的深度融合必須要從兩個方面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