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體育高考安全問題必會出現 讓家長籤責任書

2020-12-18 網易體育

對於體育是否應該納入高考、體育應該如何高考等問題,北京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前任院長毛振明一直有其明確的見解,且直言不諱。這位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從國家人才觀、國民體質健康、人體體質發展、中考體育的經驗等角度,對體育高考這一廣受關注的話題發表了看法。

新華社記者馬邦傑 王鏡宇 盧星吉

以下是採訪內容: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您怎麼看待體育是否該納入高考的問題?是否有其急迫性?

毛振明答(以下簡稱「答」):我認為可用「比較急迫」四個字來形容。為什麼急迫呢?因為我們孩子們的體質問題常年積累至今,已經到了必須要下猛藥的時候了。所以我說是比較急迫。

體育是另一種形式的教育,是要治病於未病。如果在身體發育期間不注意體育鍛鍊,身體內核的部分會埋下隱患,就像溫水煮青蛙,感覺不到危險,等有所感覺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我們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壯的國民,從這個角度比較而言,體育納入高考是急迫的。

問:您認為體育納入高考有何利弊?

答:這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體育納入高考,好處在於借用了應試教育平臺的動力系統,一切資源都動用起來,各地家長、老師、學校、教育局都重視。

如果體育借用應試教育這個系統,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不公正、不科學、不透明等等問題,這是弊端所在。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周密慎重的設計和論證。從中考體育經驗來看,這些問題都能得到相對妥善的解決。

問:當年體育納入中考的經驗,對於體育納入高考有何參考?

答:我認為:首先,一定會有一個思想逐漸統一的過程。或者說,思想不統一的過程一定會出現的。所有人都會站在自己角度來評論這個事情。體育考試是個球,誰都來踢一腳。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思想準備。第二,決策者需要看準方向,釐清利弊得失,兩害相權取其輕,猶豫不得。第三,要儘快實現體育高考的科學化。這需要組織一個重大課題組,借鑑中考體育的經驗,對於考試內容、方法、評分和廉潔公正等所有內容,都要進行全面的梳理。

問:有專家贊同體育高考,但建議目前緩行,應該給學校一個準備期。您怎麼看?

答:我絕不同意明年就開始體育高考。體育高考一定要循序漸進。但對於體育高考課題的研究,必須有目標點,有明確的時間點,準備期才不會變成效率低下的消耗期。

問:體育進入高考應該如何操作?如何避免精準應試、安全、興奮劑等問題?

答:精準應試也一定會發生。只要是應試,越精準,應試效果越好。我們需要科學設置考試內容,這需要組織嚴肅科學的課題研究。

安全問題是必然會出現的。體育考試是身體極限的考試,一定會出現意外。如果不出現這種事情,那就不是體育考試,所以要正確對待。但組織者一定要採取應該採取的安全措施,包括讓家長籤責任書等。如果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故,可免於追究組織者責任。

對於興奮劑問題,一定要做好宣傳,讓家長和學生了解興奮劑的害處。如果學生使用興奮劑,就是考試作弊,必須嚴懲。

問:還有人擔心高考考體育,給已經不堪重負的學生增加額外負擔。您怎麼看?

答:這涉及左右腦功能問題。從文化學習時間內拿出一小時進行體育鍛鍊,肯定會有勞累,但是這種勞累,會讓疲勞的左腦得到休息,讓一直放鬆的右腦得到鍛鍊,從而促進全腦的發展,既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健全大腦,同時還能促進睡眠質量的提高。如能處理好文化課學習與體育鍛鍊的安排,體育會給學生減負,不會加負。

問:最後,您認為如果把體育納入高考,意義何在?

答:從現在中考經驗來看,體育高考一定能夠改善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體質狀況。但我們需要從體育教育改革的全局來看待體育高考,體育高考應該是其中的重要的、有力的一個環節,它應該為推動體育教育改革、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鍊的習慣服務,目的在於提升全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僅僅把體育納入高考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其他體育教育的改革措施配套跟上,多措並舉,一起發力。

體育高考的目的應該在於用應試教育的辦法來解決應試教育造成的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是以應試之名,行素質教育之實。當素質教育大行其道時,體育考試就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

另外,我覺得體育考試最大意義在於,在國家人才選拔最重要的考試中,身體健康將受到審視,會讓我們國家人才觀發生震撼性改變。體育高考會宣示國家對人才觀一種新的認定:是合格人才就必須身體健康。

本文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程程_NB12651

相關焦點

  • 專家:體育納入高考必會出現安全問題,需讓家長籤責任書
    體育納入高考,好處在於借用了應試教育平臺的動力系統,一切資源都動用起來,各地家長、老師、學校、教育局都重視。如果體育借用應試教育這個系統,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不公正、不科學、不透明等等問題,這是弊端所在。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周密慎重的設計和論證。從中考體育經驗來看,這些問題都能得到相對妥善的解決。
  • 體育高考是否急迫?如何避免精準應試、興奮劑問題?專家回應
    問:您認為體育納入高考有何利弊?答:這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體育納入高考,好處在於借用了應試教育平臺的動力系統,一切資源都動用起來,各地家長、老師、學校、教育局都重視。如果體育借用應試教育這個系統,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不公正、不科學、不透明等等問題,這是弊端所在。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周密慎重的設計和論證。
  • 毛振明|專訪:體育高考,比較急迫
    體育納入高考,好處在於借用了應試教育平臺的動力系統,一切資源都動用起來,各地家長、老師、學校、教育局都重視。 如果體育借用應試教育這個系統,在短時間內會出現不公正、不科學、不透明等等問題,這是弊端所在。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周密慎重的設計和論證。從中考體育經驗來看,這些問題都能得到相對妥善的解決。
  • 專家:體育高考,應該實行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體育,要不要進高考?新華社5000字長文深度解讀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體育中考100分已在雲南落地 體育高考還有多遠?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新華社對話多位體育專家:體育高考應該實行 宜早做籌備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新華社對話多位體育專家:體育高考,應該實行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教育部:關於體育納入高考的研究已啟動!專家:宜早作籌備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關於體育納入高考的研究已經啟動!專家:目前不具備條件,宜早作籌備
    中國青少年體質狀況堪憂,缺乏體育鍛鍊被認為是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孩子缺乏體育鍛鍊,並非因為家長、老師等不懂得體育的重要性,而是因為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成績事關重大,很多家長為了考分寧可犧牲孩子的體育鍛鍊時間。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用應試的辦法來解決應試的問題,或許更加有效。
  • 有責任心沒責任書也會幹好
    「今年過去一半時間了,我只到區裡開過兩次會,會少了,去社區的時間自然多了。」談起減輕基層負擔的獲得感,陳豔坤第一反應是「會少了」。陳豔坤在雲南昆明市五華區護國街道任紀工委書記7年了,長期在基層工作,她對減負深有感觸:「以前會多的時候,一天上午有3個會,常常為會議請假傷腦筋。」
  • 高中生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專家表示,「體育高考」應該實行
    —中國青年報高考作為學生人生路上的重要轉折,決定了學生今後人生道路上起點的高度,但也由於學校和家長對高三時期學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重視,學生缺乏體育鍛鍊,身體素質差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有關教育專家表示,體育應當被納入高考的範疇。
  • 雲南中考體育100分落定:視力分「下架」,三大球必選其一
    並且方案中已明確體育運動員等級證書不作為加分依據。」信息化可解決城鄉差異因地區、城鄉、校際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的差異,會不會導致學生體育成績的懸殊?雲南省教育廳辦公室主任李光洪回應說:「我們在考試中設置了可選項,供學生結合實際自主選擇,比如,遊泳不是必測項,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沒條件的可以替代。
  • 中考體育科目將逐步提高分值!專家呼籲:將體育納入高考選考科目...
    謝先生說,如果僅僅只是把體育納入中考,還是起不到讓孩子動起來、鍛鍊起來的效果。應該從小學起,就應該把體育作為一個考核項目,循序漸進讓孩子們重視體育,把時間拉長,而不是到最後一年突擊訓練。 「去一些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溜一圈你就明白了,孩子們走路快一點老師都恨不得叫家長了,『注意安全』是第一,不讓跳不讓跑,連課間都不讓出教室玩,這從小的體育底子能打得好嗎?
  • 特別關注|體育高考,應該實行
    「體育再次叩響高考的大門」體育是否應該納入高考?回答這一問題之前,北京師範大學毛教授講了一個「錦州球貴」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當時的國家教委在全國推行體育中考的時期。當時,遼寧省錦州市在這方面勇於探索創新,一些做法引起其他地區的關注。
  • 2020年大同市高考中考安全工作會議舉行
    6月24日上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薛明耀出席全市2020年高考中考安全工作會議。  薛明耀指出,今年高考是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一次「戰時高考」,形勢更加嚴峻、情況更加複雜、任務更加艱巨。他要求,各縣區、各單位要認清嚴峻形勢,強化使命擔當,紮實做好考試安全工作。
  • 中考體育100分、音樂美術各20分、視力分「下架」!高考呢?
    用信息化來解決城鄉差異 因地區、城鄉、校際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的差異,會不會導致學生體育成績的懸殊? 雲南省教育廳辦公室主任李光洪回應說:「我們在考試中設置了可選項,供學生結合實際自主選擇,比如,遊泳不是必測項,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沒條件的可以替代。
  • 體育要進高考?你覺得體育成績納入高考合理嗎?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尤其是中學生和中學生的家長們,更是時刻關注: 如果確定高考考體育,會對學生有什麼影響呢? 這個政策的可行性如何呢?
  • 孩子的高考「偏方」,專治焦心的家長?
    2020年高考近在眼前,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了1071萬人,真應了那句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場高考,影響幾代人的命運」,面對高考,不止考生緊張,父母也容易陷入異常的焦慮中。 為了讓孩子在考試期間「變得更聰明」,平日裡精明強幹的家長們也容易走進某種誤區。
  • 新高考暴露的問題,怎樣選擇高考科目?高中生家長快來看看
    這對於新的考生來說即將是一次比較難的高考,誰也不知道新高考模式究竟會怎樣,一切都是比較新的開始。這兩種模式會出現更多的高考科目的選擇,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以往高考文化課就兩種選擇,現在新高考模式會有很多組合的選擇,新的高考生將會面對令人頭疼的科目選擇問題,選擇科目難的問題會比以往更加突出。比較多選的3種新高考模式的組合:第一種:物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