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惡果!俄外交部發言人嘲諷歐美,各國如何看待「黑人之死」事件?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多國民眾對種族主義等問題的不滿,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席捲法國、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

對於目前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發生動蕩的原因,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6月7日接受採訪時稱,美國政府一直公開支持世界各地的暴力示威者,現在是「自食惡果(they are reaping it now)」。

她表示:「通過在海外播撒混亂的種子,他們在國內收穫了混亂……並已經開始滲透到美國的盟國。」

扎哈羅娃:美歐是在「自食惡果」

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當地時間6月7日晚,扎哈羅娃連線俄羅斯第1電視頻道晚間節目,就美國和蔓延至歐洲國家的抗議活動發表看法。

扎哈羅娃認為,美國以往一直支持破壞(他國)穩定的想法,分裂世界各地的組織,但現在美國國內面臨著同樣性質的混亂。

她說:「通過在國外播撒混亂,他們在國內也收穫了混亂。他們一直以來試圖把這一切嵌入世界意識之中——而現在他們正在自食惡果。」

目前,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被抗議活動所困擾,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譴責警察暴行和反對種族歧視。在明尼阿波利斯、華盛頓、紐約等許多城市,和平集會逐漸已被暴力陰影所籠罩。

扎哈羅娃告訴主持人,美國政府一直在公開支持與自己同一陣營的各國反對派,並積極支持委內瑞拉、中國香港、伊朗和其他地方的示威者,無論他們有多暴力。

警民衝突、燒毀建築、大規模搶劫……扎哈羅娃指出,這些在抗議示威活動中出現的激烈暴力行為,都是美國政府一直以來在全球推進「破壞穩定」理念的直接結果,只是現在出現在了美國本土。

扎哈羅娃6月7日與電視節目連線,視頻截圖

另據俄羅斯塔斯社報導,扎哈羅娃還在節目中表示,美國的種族歧視是西方世界面臨的第二大系統性問題,僅次於西方國家未解決的健康問題和缺乏團結等問題。

「罪惡是無法掩蓋的。」她指出,種族主義問題不僅存在於美國社會,而且「開始滲透到其他國家,也就是美國的盟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議浪潮席捲全美之時,美國部分政客和媒體第一時間選擇「甩鍋」俄羅斯和中國。

5月31日,歐巴馬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前駐聯合國代表蘇珊·賴斯(Susan Rice)宣稱,俄羅斯造成了全美各地爆發的街頭抗議;福克斯新聞主播蘿拉·羅根(Lara Logan)在6月5日節目中指責「反法西斯運動ANTIFA」是暴力事件幕後黑手,並與中國、俄羅斯和伊朗所謂「外國勢力」勾結。

對於美國的「甩鍋」行為,扎哈羅娃6月1日在臉書發文回擊,形容這是一個「厚顏無恥的宣傳鼓動(barefaced propaganda)」。

延伸閱讀:

川普稱美國已成「全世界的笑柄」,各國如何看待「黑人之死」事件?

弗洛伊德事件,揭開美國社會的多重頑疾,讓火與怒席捲全美。

川普對此感到難堪。在同各州州長舉行的電話會議上,他怒稱美國已成為「全世界的笑柄,整個世界都在笑話我們」。

連日來,美國的種族主義、暴力執法,以及之後的縱火、槍擊、仇恨言論和大規模逮捕,不僅自行摘下了民主人權「燈塔國」的面具,更讓美國的盟友們下不來臺。

的確,正如川普所言,美國已經淪為了全世界的笑柄,但各國的圍觀姿勢,耐人尋味。

英首相詹森:感到「不適」

反種族主義的怒火已蔓延英國。3日,倫敦掀起示威浪潮,數千人從海德公園遊行至議會廣場。

也許是不想被美國殃及,英國首相詹森,在「民主人權」這個道義高地上,率先開始指責起川普。

當被問到「對於喬治·弗洛伊德的死,首相有何想向川普總統說的」時,詹森表示,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不適」。

他說:「每個人的生命都很重要,黑人的生命很重要。」

詹森表示支持民眾和平抗議。「我要向川普總統、向美國的每一個人說,種族主義、種族主義暴力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沉默21秒

與英國首相隔空喊話不同,加拿大總理則選擇沉默應對。

6月2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如何看待川普威脅出兵鎮暴時,陷入沉默整整21秒。

整個過程中,他面對鏡頭幾度欲言又止,最終迴避了這一問題。

特魯多稱,「我們都驚恐地看著美國所發生的一切」,同時他承認加拿大存在制度性種族歧視,「現在是時候該意識到,我們也面臨著挑戰」。

加拿大這一立場,被網友譏諷為,「小老弟不敢質疑老大哥」。

俄羅斯總統避而不談

加拿大總理沉默不言,俄羅斯總統避而不談。

當地時間6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據CNN消息,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2日表示,兩人當天在電話中沒有討論席捲美國的騷亂。

佩斯科夫稱,「這不是一個有關俄美雙邊關係的問題。」

當被問到美國針對警察暴力的抗議活動是否會讓人們注意到俄羅斯的類似事件時,佩斯科夫表示,他認為兩國之間沒有相似之處。

「我不同意你所說的美國目前最重要的問題與我們的議程有關。我們有自己的議程,感謝上帝,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沒有在我們國家發生,感謝上帝,我再說一遍。」

顯然,俄羅斯在此事上要摘清自己的關係,畢竟此前美國政客正籌謀向俄羅斯甩鍋。當時,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毫不留情地反懟:「美國連自己國內的人權問題都處理不好,再也無權對他國指手畫腳。」

土耳其外交部長:不可接受

3日,針對美國暴力執法一事,土耳其外交部部長恰武什奧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論種族、宗教如何,警察以這種方式殺死任何人,都是不可接受的。」

伊朗最高領袖:這是被美霸凌國家的心聲

而正被美國制裁的伊朗,對美國此景況反應最為強硬。

3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表電視講話,譴責美國警察暴力執法。他表示,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表現出美國政權的本質,這也是他們對世界所做的。

「美國人民在遊行中高舉『我無法呼吸』的標語,體現了世界上很多被美國霸凌的國家的心聲。」

2018年,美方利用伊朗國內發生的抗議事件指責抹黑伊朗政府。近日,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把其原稿中的「伊朗」全部替換為「美國」,並修改添加了幾個詞語,全文毫無違和感。

「美國人民已經厭倦了美國領導人的種族主義、腐敗、不公、無能,全世界都聽到了他們的呼聲!」

德媒:「疊加災難加倍暴露川普的失敗」

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沒表態,但德國輿論場已經出現了批評美國的聲音。

「新冠疫情和重新撕開的種族主義創傷的疊加災難加倍暴露了他的徹底失敗。人們不得不說,美國正經歷著類似內戰動蕩的前期階段。而該國的頭號人物卻在這樣熾烈的背景下發表火上澆油的言辭。」

6月1日,德國《柏林晨郵報》網站發表題為《川普無心也無理解力》的文章稱,新冠疫情和重新撕開的種族主義創傷的疊加災難加倍暴露了川普的失敗。

來源:綜合觀察者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參考消息、央視新聞、環球網、環球時報、@海客新聞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抗議潮席捲美國全國 俄外交部發言人嘲諷:自食其果
    德國《柏林日報》9日稱,在抗疫中的失敗表現,「黑人之死」表現出的種族主義,「美國優先」政策下的貿易戰等,正在讓美國變成一個「問題國家」。2020年大選將決定美國的未來,美國民眾會再給川普4年嗎?除了席捲全國的抗議潮外,美國疫情和經濟狀況仍在惡化。截至9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0萬例,累計死亡逾11.1萬例。但川普政府8日宣布,將取消5個國家及國內39個州旅行限制令。
  • 各國政要談「美國黑人之死」,四位在世前總統齊發聲!
    德國總理髮言人:令人震驚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3日在例行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稱,弗洛伊德之死是「令人震驚但可以避免的」,「我們密切關注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種族主義正在各地造成傷亡」。俄羅斯外交部:美國人權系統性問題積累已久俄羅斯外交部5月29日晚針對美國白人警察日前粗暴執法致非裔男子死亡一事做出評論,認為美國人權系統性問題積累已久。此次美國白人警察粗暴執法導致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遠非美國執法部門暴力執法唯一行為,是美國警察經常犯下的錯誤之一。
  • 俄外交部女發言人:遺憾未能從事中國方向工作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近日在接受俄媒採訪時這樣袒露心跡。扎哈羅娃還提到,做一名優秀的外交官需要不斷學習、擴大視野,必須經常關注各種新聞事件和話題。  延伸閱讀:俄外交部首位女發言人曾多次懟美國挺中國,中文說得也很溜作為俄羅斯外交部首位女性發言人,扎哈羅娃對中國人民來說並不陌生,她不僅在北京出生長大,而且在外交舞臺上代表俄羅斯多次力挺中國,並且多次用中文為中國送上祝福。
  • 《紐約時報》招聘駐俄記者不忘抹黑 俄外交部女發言人回應絕了
    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塔斯社) 海外網11月23日電 大約一個星期前,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個「奇葩」的招聘廣告,要尋找一個「不怕死」的駐俄記者。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諷刺性評論:這個工作編瞎話就行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導,《紐約時報》對於駐俄記者工作是這樣描述的,未來有機會穿越11個時區,報導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領導人之一——俄羅斯總統普京,但接下來卻變味了,列出這位記者可能碰到的「遭遇」,包括神經毒劑、私人軍事承包商、網絡特工和新冠肺炎患者。
  •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遺憾未能從事中國方向工作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近日在接受俄媒採訪時這樣袒露心跡。俄羅斯《觀點報》12日報導稱,扎哈羅娃表示,她在上大學時的計劃是,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從事亞洲方向的工作,尤其是中國方向。為此她在大學期間做了5年的準備,學習漢語、研究中國,還參加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課外活動。然而在她進入外交部工作後卻因為沒有相關的空缺崗位,「不得不自我調整,將夢想轉向」。
  • 敦促美方懸崖勒馬 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新華社香港11月20日電 針對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涉港議案,外交部駐港公署負責人20日嚴正表示,香港是中國的香港,美政客根本沒有資格通過其國內法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有關法案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抗議!
  • 俄外交部女發言人:我有個與中國有關的遺憾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近日在接受俄媒採訪時這樣袒露心跡。俄羅斯《觀點報》12日報導稱,扎哈羅娃表示,她在上大學時的計劃是,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從事亞洲方向的工作,尤其是中國方向。為此她在大學期間做了5年的準備,學習漢語、研究中國,還參加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課外活動。
  • 俄外交部美女發言人,霸氣發言怒懟澳美,真情告白:和中國很投緣
    近日,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也怒懟澳大利亞。她代表俄羅斯曾多次批評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這次,她挑明了和澳,美之間的關係,以及俄羅斯的立場。針對澳大利亞,扎哈羅娃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代表俄羅斯政府稱:「澳大利亞在國際舞臺上,早就喪失了信譽。」
  • 如何看待兩場全國性危機?美媒民調:八成人認為美國正失控
    這兩項民調發布時,美國首都華盛頓剛經歷「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最大規模示威。8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94萬,死亡病例突破11萬。兩大危機是否正在動搖美國的自信?美國人在尋找答案,世界也在盯著看。但有個別美國政客從不自我反思,只是一味甩鍋。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發聲明和推特聲稱,中方無情地利用「弗洛伊德之死」進行宣傳行動。「美國社會依然存在嚴重的系統性種族歧視。
  • 俄外交部發言人中文送祝福:「國慶快樂」
    10月1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新聞發布會上向新中國成立> 31888596,.俄外交部發言人中文送祝福
  • 人們是如何看待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弗羅伊德之死事件如今在美國導致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示威活動,甚至伴隨著衍生了騷亂和部分暴力行為,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美國三位前總統歐巴馬,小布希,柯林頓均對此發聲。並表示對該事件所折射出的種族感到問題擔憂!對種族歧視問題持不樂觀態度。歐巴馬表示弗洛伊德之死發生在2020年的美國是不正常的。
  • 科普:如何真實看待美國「黑人之死」 多重誘因致使事件快速發酵
    弗洛伊德死得實在是很冤枉,事件的起因僅僅是因為警方懷疑他使用了20美元的假鈔。當時警察在逮捕他的過程中,用膝蓋壓著他的脖子長達7分鐘之久,在這個過程中他多次向警察表示自己呼吸困難,但沒有被理解,最後窒息而死。
  • 俄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曾夢想從事中國方向工作,遺憾...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近日在接受俄媒採訪時這樣袒露心跡。俄羅斯《觀點報》12日報導稱,扎哈羅娃表示,她在上大學時的計劃是,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從事亞洲方向的工作,尤其是中國方向。為此她在大學期間做了5年的準備,學習漢語、研究中國,還參加了許多關於中國的課外活動。然而在她進入外交部工作後卻因為沒有相關的空缺崗位,「不得不自我調整,將夢想轉向」。
  • 風水輪流轉,美國自食惡果只能向世界「求救」,這回我們說了算
    在疫情面前,世界各國都是平等的,即使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也不例外,面對席捲而來的疫情,美國縱然有著最先進的醫療水平,依然沒能逃過疫情的泥潭。到現在為止,美國疫情還沒得到有效控制,並且還在不斷惡化,這回終於輪到美國「求救」了。
  • 美指責中國剝奪自由,華春瑩轉「黑人之死」帖子反擊:我無法呼吸
    我國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在不久前發表了一篇推特,其中就是映射這個事件,關於「黑人之死」。這個事件所引起的波瀾也是巨大的,美國境內的疫情本就在很大的危機之中,而這次的事件更是引起了30多城的騷亂,人們紛紛走到街頭抗議著,我們不免想到,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引起新冠疫情更加嚴重的蔓延,但是美國境內的「病毒」可不止是這一種。
  • 韓外交部回應防彈少年團事件:希望不影響兩國友誼
    防彈少年團網易娛樂10月14日報導  韓國外交部昨天回應防彈少年團近期的發言在中國引發爭議一事,表示不應因相關事件影響中韓兩國國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紐帶感。在昨天舉行的韓國外交部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回答如何看待防彈少年團在中國引發爭議,韓國企業撤下防彈少年團廣告一事,表示,韓國政府正在密切關注此事,以避免讓相關事件影響到中韓兩國國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紐帶感,今後韓國政府將繼續努力為發展中韓關係和增進兩國友誼而努力。
  • 外交部新任發言人趙立堅:原來你是這樣的「網紅外交官」
    2月24日,外交部新任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正式成為外交部歷史上第31任發言人。趙立堅是一位履歷豐富、創新有為的資深外交官。他具有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曾主要從事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外交事務,也善於通過媒體向外界介紹中國的情況和政策。此前,不少媒體都曾報導趙立堅是一位敢言能言的中國「網紅」外交官。
  • 俄外交部發言人用中文為中國加油!硬核援助低調且迅速,網友:實在
    當地時間12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用中文聲援中國抗擊疫情。」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俄羅斯與中國同在,俄羅斯對中國人民表示誠摯支持,並祝願中國人民取得最終勝利!」中國抗擊疫情以來,各國援助,不僅體現在物質上,也體現在精神上。讓人記憶猶新的是鄰國日本在援助中國的物資上「捎來」的那些暖心的詩句。比如,在京都府舞鶴市馳援友好城市大連的物資上,寫著王昌齡的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 外交部上新了!你知道外交部發言人如何做到「百問不倒」的嗎?
    甚至連外交部發言人的組合名都取好了:煎(堅)餅(斌)組合C位出道!今年6月5日,耿爽主持了最後一次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卸下發言人之職。發言人制度建立之初,發言人每周主持1次記者招待會,只發布消息,不回答現場提問。1983年9月起,每月的第1次記者會進行現場答問。1988年,改為每次都回答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