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蜂也就比其他蜜蜂恐怖那麼「億點」而已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當你走在鄉野的路上,一隻蜜蜂落在你的衣袖上,任憑你如何驅趕它都無動於衷。

這種情況下,用手指彈開或是把它打死應該是最正常不過的一種操作了吧。

但如果你身處美洲,尤其是氣候溫潤的拉丁美洲,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動作將會招來殺身之禍。

1970年代,那裡的一名女教師就因拍打而惹怒了一隻停在她手背上的蜜蜂。幾乎就幾十秒的時間,近千隻蜜蜂傾巢出動,在她的面部和背部蟄了幾百次,最終人在醫院裡死去。

這種蜜蜂的表現的確配得上人們給它的名號——殺人蜂。

身在中國的我們可能無法體會到殺人蜂的恐怖。它們的感官極為敏銳的,30米外傳來的噪音和氣味就能惹怒它們,一旦盯上它們認為的威脅,一定會派出大量衛兵窮追不捨,數量通常達到上千隻。

即便入侵者快速逃離,這些殺人蜂也要追擊200米以上,攻擊持續超過1小時。一旦殺人蜂蟄到了目標,留在入侵者體表的針刺會散發出信息素,通知更多的同伴發動攻擊。所以殺人蜂的攻擊頻率會呈指數級地提高,人和動物稍有不慎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然而,更恐怖的事情是殺人蜂以每年最快500公裡的速度侵佔美洲,如今已經替代了9成以上的本土蜜蜂。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超過一萬億隻的殺人蜂竟然都可以追溯到一位科學家的美好實驗。

正是由於那一次實驗的疏忽,26隻原始殺人蜂后帶著它們的臣民逃出了實驗室。

上個世紀50年代,地處南美洲的巴西想要大力發展蜜蜂養殖業,並且夢想著有朝一日國家蜂蜜產量能躋身世界前列。

雖說巴西有種類眾多的植物作為蜜源,但這個夢想並不好實現。美洲原本並沒有蜜蜂,養蜂人引進了歐洲蜜蜂才讓新大陸的人們有機會吃上本土蜂蜜。但歐洲蜜蜂畢竟適應的是歐洲的氣候,它們並不能適應巴西的一些熱帶地區。

因此,當時巴西當局認為有必要培育一種適應性更強的蜜蜂品種,以擴張本國的蜜蜂養殖行業。遺傳學家沃裡克·科爾接過了這個重擔,他有信心將這個夢想變為現實。科爾首先要尋找一種性狀優良的蜜蜂品種,同時也要考慮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

經過篩選,他瞄準的了非洲大陸的蜜蜂。非洲蜜蜂是歐洲蜜蜂的表親,兩者是亞種的關係*,就生活習性上來看區別並不大。

*註:早前認為蜜蜂起源於非洲,近來的基因研究表明蜜蜂起源於約30萬年前的亞洲,隨後逐漸擴張至非洲和歐洲。

但非洲蜜蜂馴化程度很低,在野外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對熱帶環境的適應力。於是科爾教授從坦尚尼亞帶著46隻非洲蜜蜂蜂后(數據來自國家地理紀錄片)回到巴西繁殖並且進行育種研究。

在培育這一批非洲蜜蜂的過程中,科爾就發現它們雖然外表和習性都與歐洲表親類似,但脾氣卻相當的暴躁。

對歐洲蜜蜂而言十分溫和的操作都會引起非洲蜜蜂的攻擊行為。就算科爾教授全副武裝進入蜂場也難免被蜇上幾次。

非洲蜜蜂之所以如此暴躁,其原因就是非洲惡劣的生存環境。其中最大的威脅就來自於所謂的「平頭哥」非洲蜜獾。

蜜獾生性暴躁,幾乎不畏懼任何大型動物,食譜也幾乎囊括了所有它下得了口的生物。可從這種動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們最愛的還是蜂巢裡甜美的蜂蜜。

蜜獾對待蜜蜂可沒有人類那麼溫和,它們一旦聞到蜂蜜的味道就會長驅直入搗毀整個蜂巢。

而蜜蜂僅有的防衛武器卻難以驅逐皮糙肉厚無所畏懼的蜜獾。只有傾巢出動以殺敵20自損100的自殺式攻擊才有可能把蜜獾蟄死(想阻止蜜獾幾乎只有弄死它這一種選擇)。

然而這只是蜜蜂在非洲大陸要經歷的其中一種磨難而已。

在旱季,非洲象因為食物短缺,會暴力地將金合歡樹推倒,採食頂端的嫩葉。

而金合歡樹恰好是非洲蜜蜂通常築巢的地方,非洲象的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滅頂之災。

如果非洲蜜蜂后知後覺,等到大樹倒下才發起進攻那幾乎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因此,非洲蜜蜂必須在大象動鼻之前就警覺起來,主動發起進攻驅逐它們。非洲象的皮有多厚,想必不需要多言,蜜蜂正常的攻擊可以說是以卵擊石。

蜜蜂為了生計保護巢穴,而大象也是為了生計採食嫩葉,誰都不會輕易讓步。於是非洲蜜蜂變得對震動或噪音非常敏感,並且會攻擊大型動物脆弱的五官。面對非洲大陸的殘酷,原本在其他大陸相當溫和的蜜蜂也只能以暴躁來應對。

非洲獅也常常不堪忍受蜜蜂的騷擾

科爾教授覺得自己也許可以通過與本地歐洲蜜蜂雜交的方式來解決攻擊性強的問題。然而,還沒等科爾教授的研究出成果,意外就發生了。

1957年10月,一位前來參觀養蜂人發現蜂巢裡的一個不明作用的裝置幹擾到了工蜂的運動。他認為這樣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蜂群的生活效率,就擅自取下了這個裝置。

誰曾想,那個裝置其實是一個封隔器,上面的孔洞大小剛好只允許工蜂通過。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體型較大且有繁殖能力的蜂后和雄蜂逃離與本地歐洲蜜蜂交配。

這位來訪客人手賤的舉動直接導致26隻蜂后帶著它們的七大姑八大姨跑了。就像是希臘神話裡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再也無法回到最初的安寧。

這些非洲蜜蜂逃離實驗室飛向野外,自發地完成了科爾教授沒有實現的雜交工作,但結果卻完全不同於預想。

溫順的本地歐洲蜜蜂(義大利蜂)大量性狀是隱性基因表達的結果。

而更加狂野的非洲蜜蜂則攜帶很多顯性基因,在基因上更加強勢。

這直接導致非洲蜜蜂與歐洲蜜蜂雜交的子一代幾乎保持了大量非洲蜜蜂的性狀。

非洲蜜蜂的基因就像是傳染病一般席捲整個南美洲,原本可愛溫順的蜜蜂逐漸「脫歐入非」。

非洲化蜜蜂不僅僅是在雜交上展現出強勢。在非洲修羅場歷練了幾十萬年的非洲蜜蜂可以說是全方位碾壓歐洲蜜蜂的。

一個是非洲化蜜蜂的生活節奏非常快。

它們的工蜂習慣了險惡的環境採蜜時間長效率高,蜂蜜產量遠遠超過普通歐洲蜜蜂。這也就意味著營養充足的蜂群具備快速繁殖的基礎。

而實際上非洲化蜜蜂的繁殖速度可以說是驚人的,它們每年分群三至四次,歐洲蜜蜂每年僅分群一次。並且非洲化蜜蜂蜂后蛹化成蟲的時間更短,能在搶在歐洲蜜蜂蜂后出殼前搶佔它們的巢穴。

第二個是非洲化蜜蜂的生存能力極強。

在非洲表兄到來之前,人工養殖的半野生蜜蜂體格羸弱,飽受蜂疫以及蜂蟎的侵襲。不少蜂農為了保證蜂蜜產量必須要預防性地噴灑藥劑。但對於強健的非洲化蜜蜂而言,幾乎完全免疫這些疾病,對它們來說美洲就是天堂。

歐洲蜜蜂(左)與非洲化蜜蜂(右)非常相近,有時甚至只能通過顯微觀察才能區分

依靠這兩種強大的技能,非洲化蜜蜂在巴西當地的競爭力非常強。在野外以每年上百公裡的速度向周邊擴散入侵。

就算是人工養殖的歐洲蜂群也經常「慘遭毒手」,一不留神就有非洲化的雄蜂混入,一旦交配成功,整個蜂場都有可能非洲化。因此蜂農們不得不大量引入歐洲雄蜂降低被非洲化的機率。

引進非洲蜜蜂的確創造出了最優良的品種,但卻對巴西當地的蜜蜂養殖業沒有半點好處。數據顯示,1957年巴西蜂蜜年產量為6500噸,到了1974年竟然跌到了只剩4120噸。

產量下降也還僅僅是一方面,非洲化蜜蜂真正恐怖還是它「殺人蜂」的名頭。野外生存力強,築巢不挑地方,經常因環境變化而遷巢,這些特質讓殺人蜂與人類接觸的機率大大增加。

它們會在廢棄的屋子、煙囪、各種樹木上築巢,成為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爆炸的炸彈。

巴西人民熱愛踢球,隨時隨地在簡易的場地上就能進行比賽。然而球員之間的呼喊和喧鬧,皮球與腳撞擊的聲響,又或者意外飛出場外的足球都有可能激怒殺人蜂。

一旦殺人蜂開始防衛性攻擊,最多整個巢穴上萬隻工蜂都有可能出動,對周圍一切生物發動無差別的攻擊,反應時間只需要23秒左右。

它們不僅反應快,也很持久。

如果入侵者逃跑殺人蜂至少會追擊200米,有記錄顯示最長可達1000米。

追擊的時間也極長,可以持續一個半小時之久。

而歐洲蜜蜂呢?43秒才有反應,派出三五十隻工蜂追擊30米左右,持續3分鐘時間意思意思就算了。

雖然非洲化殺人蜂的確非常致命,但也並非所有方面都碾壓歐洲蜜蜂。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殺人蜂的毒性並不比普通蜜蜂強,最多因為體型不同而攜帶的毒液量有差異。

一隻非洲化蜜蜂

畢竟雖然叫殺人蜂,但它們本質上還是蜜蜂(bee)而非胡蜂或馬蜂(wasp)。

殺人蜂的致命性還是來自數量的,隨便一次低等級的防衛攻擊都能出動上千隻工蜂,而一個普通成年人同時被500隻蜜蜂攻擊就會有生命危險。

被非洲化蜜蜂蜇傷的皮膚

就這樣,非洲化殺人蜂以不可阻擋的態勢以每年最高500公裡的速度向北挺進。80年代初突破了巴拿馬進入墨西哥,幾乎粉碎了這個原本世界第二的蜂蜜出產國。90年代又繼續向北進發,終於佔領了美國的土地,蜂害事件頻發,讓美國人措手不及。

深受其害的美國人又將這種恐怖的入侵生物事件誇張化眾多的驚悚商業片,殺人蜂從此「威名遠揚」。可實際上,非洲化殺人蜂真的有那麼恐怖嗎?未必。

1995年殺人蜂在美國本土被發現後上映的相關災難電影

雖說非洲化蜜蜂的確攻擊性強且敏感易怒,但受限於它的毒性,真實致死的案件並不算多。

至今為止,被非洲化蜜蜂蜇死的人數大約在1000人左右,中國的胡蜂相對而言會更加致命。根據中國廣播網的資料統計,2013年陝西南部僅三個月內有1685人遭到胡蜂襲擊,其中42人死亡。

在中國,胡蜂才是我們眼中的「殺人蜂」。

和其他兩種肉食性蜂相比,即使是殺人蜂也算不上致命

而拋開傷人的特性,非洲化蜜蜂在美洲的大量繁殖實際上對自然是十分有益的。它們替代了原本效率低病害多的歐洲蜜蜂群體,高效率地採蜜同時更好地給本土植物授粉。

況且,只要解決了非洲化蜜蜂攻擊性以及易遷巢等不利特性,它們產蜜量高的特點也是可以被蜂農們接受的。

非洲化蜜蜂(左)與歐洲蜜蜂(右)

在非洲化蜜蜂泛濫之初,蜂農們和當局都被失控的局面嚇壞了,慌忙之下用捕殺的方式來控制。

然而蜜蜂非洲化就像泛濫的洪水,宜疏不宜堵。

產蜜大國墨西哥在經歷了蜜蜂非洲化帶來的挫敗之後,轉變了觀念,接受了事實,不再掙扎著驅逐它們。

而是研發出針對非洲化蜜蜂的蜂群管理方法,進而享受到了它們帶來的超高產量和輕鬆的衛生管理。

一位墨西哥蜂農這樣評價美國人對非洲化蜜蜂的驚慌失措:「我覺得美國養蜂者只是對非洲化蜜蜂的到來沒有思想準備而已。」

素來以暴虐著稱的非洲化蜜蜂似乎也同樣轉變了觀念,做出了積極的回應。

位於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1994年第一次發現非洲化蜜蜂,經過12年的傳代,它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波多黎各的非洲化蜜蜂攻擊強度急劇下降,變得和歐洲蜜蜂一樣溫和,但卻又保留了非洲化蜜蜂的優勢特性。

至於殺人蜂的原產國巴西,當局也努力改良了非洲化蜜蜂的品種,培育出了更加健康的本地化巴西蜜蜂。

靠著這些品種優良的蜜蜂和本地豐富的蜜源植物,巴西已經成為全球蜂蜜產量前十的國家,並且以質量上乘享譽世界。

事情的結局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帶著看驚悚災難片的心情看完了殺人蜂的始末,卻品出了一絲溫暖與和諧。

科爾教授那個設想美好的實驗並沒有失敗,只是成功到來的方式有些令人焦躁不安。收起我們的偏見與恐懼,再尖銳的矛盾也許也能被輕易化解。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無論是對體會過殺人蜂危機的美洲人民而言,還是對經歷了非洲大陸磨礪的蜜蜂而言,這句古語都是最好的總結。

Nature子刊:基因組學揭示蜜蜂的進化史. 生物通.

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研究成果揭示非洲化蜜蜂攻擊性強度快速降低的演化機制. 華大基因. 2017.11.20.

The Man Who Made Killer Bees. Bad Beekeeping Blog,September 9, 2016.

Dr. Kerr and the Killer Bee. Bad Beekeeping: The Beekeepers' Home.

Africanized bee. Wikipedia. 16 March 2018.

Attack of the Killer Bees. National Geographic Documentary. 2006.

Attack Of The Africanized Killer Bee. History TV. 2016.

殺人蜂讓巴西成為產蜜大國[J].中國養蜂,1994(03):35.

胡積康.侵入美洲大陸的非洲蜂[J].世界知識,1986(19):7.

陳育秀.巴西的蜜蜂和蜂蜜簡介[J].中國畜牧業,2016(02):39-40.

文光.「殺人蜂」並不那麼可怕[J].蜜蜂雜誌,1993(06):26.

劉後貴.非洲化蜜蜂的蜂群管理[J].蜜蜂雜誌,1994(09):13-14.

方兵兵.非洲化蜜蜂在美國[J].中國養蜂,2003(01):38.

E. Southwick (張傳津譯).非洲化蜜蜂的蜂群管理[J].蜜蜂雜誌,1993(10):28-29.

紀錄片《非洲殺人蜂》:為生存而強硬. CNTV紀實臺. 2013年08月08日.

呂效吾,呂裕民.巴西養蜂業[J].中國蜂業,2006(02):46-47.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殺人蜂也就比其他蜜蜂恐怖那麼億點而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國又將被殺人蜂入侵?這面相兇煞的「大黃蜂」,殺傷力有點狠
    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這種殺人蜂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體長超過5釐米,大概跟火柴盒差不多大,是普通蜜蜂的5倍左右。
  • 美國又將被殺人蜂入侵?這面相兇煞的「大黃蜂」,殺傷力有點狠……
    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 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 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 文中有大量巨型黃蜂特寫,慎點!!!!
  • 認識殺人蜂......
    殺人蜂,又叫非洲殺人蜂、是膜翅目蜜蜂科的不同種類雜交產生;在中國國內,胡蜂 和蜾蠃也有致人過敏,休克或者死亡的事件發生;但胡蜂屬於膜翅目胡蜂科;殺人蜂是由非洲普通蜜蜂跟叢林裡的野蜂交配發育繁殖出來的新品種
  • 魔鬼般的非洲殺人蜂是哪兒來的呢?
    拍死一隻殺人蜂1970年代,在巴西的野外,一隻蜜蜂在一名女士身邊嗡嗡嗡地飛來飛去,她揮手驅趕,但驅趕不去,蜜蜂最後還放肆地停在她手背上。不勝其煩之下,這位女士就把蜜蜂拍死了。原來這位女士拍死的恰好是一隻臭名昭著的非洲殺人蜂!非洲殺人蜂為什麼那麼厲害呢?原因是普通蜜蜂被騷擾的時候,蜂群中大約有10%的成員會參與攻擊,而非洲殺人蜂則會全員出動。一個非洲殺人蜂群的蜜蜂數量可能會高達80萬隻,想像一下被80萬隻蜜蜂圍攻是多麼恐怖!
  • 事故中出逃的35隻非洲蜂,與巴西蜂雜交,才有了臭名昭著的殺人蜂
    據悉,早在上個世紀,巴西的養蜂業就十分發達,得益於獨特的自然環境,這裡的蜜蜂種類較多,並且能夠產出不同口味和功效的蜂蜜,不過產量卻不盡人意。因此,有科學家認為可以嘗試引進新品種的蜜蜂,從而幫助本地蜜蜂提高產量,非洲蜂就是其中的主角。
  • 家裡有蜜蜂,打死2隻引來其他蜜蜂「復仇」,真相如何?答案來了
    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來的蜜蜂的多少來進行判斷,可以分為我們家裡有吸引蜜蜂的東西,蜜蜂本來就要來我們家裡和我們打死了蜜蜂引來了其他蜜蜂三種情況。②蜜蜂本來就要來我們家裡:蜜蜂的自然增殖方式是分蜂的方式,在蜜蜂分蜂以前,蜜蜂會尋找新的住址,而野生的蜜蜂一般喜歡各種巢穴,如果我們家裡有廢棄的柜子或者牆洞之類的,可能被偵察蜂選中作為新的住址,所以引來源源不斷的偵察蜂,由於偵察蜂的數量多,我們打死了一兩隻並沒有影響,而其他偵察蜂確定了我們家裡有可以居住的條件,所以蜂群集體前來入住,出現家裡來大量蜜蜂的情況
  • 糞便那麼髒,為什麼蜜蜂卻喜歡去採集?養蜂人講了實話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昆蟲非常多,但是如果要說我們真正關心的昆蟲,可能很少有蜜蜂那樣引發人們關注的,不為別的,光是蜜蜂那勤勞的習性就值得我們學習,而蜜蜂的勞動果實蜂蜜更是我們很多喜歡美食的朋友們都喜歡的營養品,可以說自從有了蜂蜜以來,蜜蜂就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 為何蜜蜂會打造出完美的六邊形蜂巢?
    為何蜜蜂會打造出完美的六邊形蜂巢?這當然不是什麼神秘的力量,而是其中富含的深刻數學和物理學道理。撰文 | Philip Ball編譯 | 顧淼飛蜜蜂,天生的數學家?蜜蜂在動工之前並沒有做過統籌規劃,也不可能拿到設計圖紙,它們卻能分工合作,鬼使神差地完成了如此精妙絕倫的蜂巢。蜜蜂是怎麼做到的?古希臘哲學家帕普斯(Pappus of Alexandria)認為,蜜蜂一定天賦異稟,有著「幾何學的遠見卓識」。那麼,又是誰給了它們這種遠見卓識,似乎只能是上帝吧?
  • 韋神蜜蜂仔結婚獲千萬網友祝福,六年姐弟戀修成正果,般配!
    6月8日18點,前LOL職業選手,現絕地求生4AM戰隊老闆、指揮韋神(GODV)在微博宣布了結婚的喜訊!恭喜韋神與女友蜜蜂仔結束六年愛情長跑喜結良緣,正式步入婚姻生活!韋神蜜蜂仔六年愛情長跑修成正果喜提熱搜榜一!韋神微博發布的結婚證照郎才女貌,蜜蜂仔顏值在線人美聲甜,翁槿萱這個名字根本就是偶像劇女主嘛!韋神的結婚照就有點「過分」了。
  • 蜜蜂沒有鼻子,那麼蜜蜂是如何進行呼吸的呢?4大器官來輔助
    導讀:對於蜜蜂來說相信很多朋友都見過,對蜜蜂了解的朋友更是知道,蜜蜂從頭到腳,我們根本找不到一個叫做鼻子的器官,也就是說,在蜜蜂的器官中,並沒有鼻子這個器官,而從替代的角度來說,蜜蜂的嗅覺主要依靠觸角來完成,於是很多朋友就在想,蜜蜂是不是通過觸角來完成呼吸這個過程的呢?
  • 高科技解鎖玉皇廟蜜蜂聖女果,蜜蜂代替人工純淨水滴灌,太震撼了
    今天和大家說點不一樣的,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快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養生似乎也成了一種潮流,不管是對用的還是吃的人們都要精益求精,尤其是在吃的方面,綠色健康無公害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標準。市面上也有很多商家打著這樣的牌子銷售,俗話說眼見為實,沒有親眼看到畢竟還是不放心的,今天小帥就帶大家親眼見證一下什麼才叫真正的綠色無公害,讓我們一起走進玉皇廟玉港農業果蔬園,用高科技的方式解鎖聖女果!
  • 蜜蜂如何建造蜂巢?蜜蜂如何取材?
    蜜蜂是勤勞的象徵,終其一生穿梭於花叢中,不停的忙碌著採蜜,在天氣不好的時候,蜜蜂會待在蜂窩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蜂巢了,那麼蜜蜂如何建造蜂巢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什麼是蜂巢?蜜蜂如何建造蜂巢?築巢行為是蜜蜂本來的天性,當蜜蜂從蜜源植物中採集到花蜜後,其自身體內會分泌一種物質蜂蠟,蜜蜂會把分泌的蜂蠟重塑成六角形的蜂房,最後拼接組裝成蜂巢,利於蜂王產卵、貯存蜂蜜、哺育幼蟲等一些列蜜蜂需要的場所。蜂巢為什麼是六角形?
  • 蜜蜂壽命並不長,為何蜂場中蜜蜂屍體並不多?只因工蜂用了一計
    10脾蜂的蜂群,一脾蜂我們按照3000隻蜜蜂計算,那麼10脾蜂就是3萬隻,而一般的中蜂蜂場,有個五六十箱中蜂很正常,如果是意蜂蜂場,通常蜜蜂數量都在一百多箱到兩百多箱蜜蜂左右,我們如果按照100箱中蜂計算,一個蜂場的蜜蜂大約就有300萬隻蜜蜂,工蜂的壽命一般在一個月到半年左右,大流蜜期的時候只有28天左右,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數據來算,那麼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一個蜂群中只要是出房的蜜蜂
  • 蜜蜂科學養殖技術,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一、科學選擇場地蜜蜂養殖場地的選擇非常關鍵,一個蜜源植物豐富,場地冬暖夏涼、通風乾爽的地方,是科學養殖蜜蜂的理想場所。由於蜜蜂一年四季的生長規律是,春興夏衰,秋旺冬落,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極大,所以養蜂人想要養好蜜蜂,在場地的選擇上,一定要有以下這樣的條件。
  • 愛因斯坦:蜜蜂滅絕,人類只能存活4年?蜜蜂和人類有什麼關係
    首先蜜蜂和人類能否活下去直接掛鈎,其次是沒了蜜蜂,人類最多只能在地球上延續4年。蜜蜂和人類說完了預言的真實性,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預言的內容,它的依據是什麼?蜜蜂為什麼會和人類的生存扯上關係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說天天見到蜜蜂,一年到頭總是能看到幾次的。還有職業養蜂人,他們整天和蜜蜂打交道。
  • 長5cm,幾隻大黃蜂可以滅掉整窩蜜蜂
    大黃蜂和馬蜂都屬於胡蜂,這類昆蟲綱的生物,它們身體碩大,尾部帶刺,含有劇毒,還有咀嚼式的口器,如果看見胡蜂,那麼什麼也別想,抓緊逃跑,因為它們極其致命。它們的體長可以達到五釐米,體表顏色鮮豔,橙黑兩色相間,仿佛時刻對其他生物說:離我遠點,我非常不好惹!兵不血刃,它的武器分為兩部分,頭部長了一副巨大的咀嚼式口器,甚至可以撕裂牛肉,尾部還長著近0.7cm長的毒針,就算人穿著防護服也可以輕易刺穿,最恐怖的是,日本大黃蜂和蜜蜂的毒針相比,竟然可以反覆使用,並且持續放出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