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於過去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修行才能聞到般舟三昧

2020-12-26 般舟念佛

【賢護。諸佛世尊。云何見斯諸善男子及善女人。】

說賢護菩薩,如來、佛、世尊,他們怎樣見、怎樣知、怎樣識這樣一些善男子善女人呢?

【復云何知。又云何識。賢護。若能讀誦受持思念此三昧門。】

說如果有人能夠讀誦、能夠受持、能夠思念此般舟三昧的法門。

如是之人。終不為惡。不破淨戒。】

他終究不會去做任何惡事,不會起任何噁心。「不破淨戒」,任何戒律都是精嚴的。

【不壞正信。不入邪聚。】

「不壞正信」,這好理解。

「不入邪聚」,邪念一生就進入邪聚,就是邪知、邪見、邪行的聚集地。

【賢護。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必定深信成就思惟。能分別成就思惟。於是法中具足信心。】

就告訴你,善男子善女人等,要深信和成就。我們剛才講的這個思惟,思惟什麼呢?就思惟這般舟三昧的義趣,思惟它的深意,不是思惟它有道理沒道理。是以決定真實之心、無復疑網之心、甚深的信心、至誠的恭敬的心,來讀誦受持,來思惟義趣,來成就思惟。這樣具足於法非常明了,於法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明了,是以能於法中具足信心。

【常能讀誦攝持是法。】

所以要經常來讀誦、經常來攝持是法。我在房間裡只要有空,我就會把這本《賢護經》拿出來翻上幾個字,一百個字也好,兩百個字也好,幾十個字也好。然後會若有所得,至誠感恩。

【賢護當知。是人決不求少功德。亦不種少善根。賢護。是善男子善女人。凡所生處或乏資須。然諸善根廣大不少。】

不管善男子善女人身在何處,或者他的物質資糧、各種條件是不是具足,但是他的善根廣大,一樣都不少。

【賢護。是故斯諸善男子善女人。已於過去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

這就講這個善根的的基礎了。這個善根的基礎來自於哪裡啊?來自「於過去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那麼這些人在何所——何處如來所、有多少處如來所——修行呢?

【賢護當知。此輩非於一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也。亦非於二三四五乃至十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於百千億數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

不是一個如來的處所供養和種諸善根故,也不是於二三四五乃至十如來所種諸善根也。在十個如來所?也不是。「亦非」,也不是於百千億數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

【賢護當知。此諸善男子善女人。已於過去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修行供養種諸善根。方得聞此念佛現前三昧。】

你看,也不是在百千億處如來所種善根。「已於過去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修行供養過,種諸善根,才能「聞此念佛現前三昧」。你們諸位,有沒有曾於百千億數諸如來所種諸善根啊?你們因為在百千億甚至過百千數無量無邊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今天才能聞此念佛現前三昧。

恭錄於《賢護經》學講記

念佛才是真實的懺悔,只管念佛,心安定了,一心安住在佛號上了

很多人在般舟三昧精進念佛中,能夠得到大光明藏

般舟三昧需要不管遇到多少困難,都能夠歡喜念佛,廣種諸善根因緣

修行般舟三昧念佛需要堅固信,慈力信,深入信,慈悲形成功德力

修行要堅固信,更要堅固行,指的是心的堅固,任何情況都不退轉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後查閱。感恩一切諸大善知識,感恩大眾,感恩一切。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般舟三昧修行就是像佛一樣大慈大悲利益他人,成就他人
    因為有這樣的慈悲之心、這樣的廣大之心、這樣的不舍之心、這樣的耐心、這樣的堅持之心,才能真正利益他人,成就他人,成為利益他人、成就他人之師、之導師,成為具有大慈大悲之心之導師。這種方法就是什麼?般舟三昧。「云何當得滅除懶惰。恆樂說法故。」「云何當得滅除懶惰」。
  • 般舟三昧的功德如是殊勝難得,如是摩尼寶珠
    不可以造次,以這個世間的價格來論它的價值。這句話說得非常好。我們般舟三昧的功德如是殊勝難得,如是摩尼寶珠,是不是「非可造次以世價論也」?「是寶精勝。世間所無。」確實世間所無。【吾今且說此寶功能威德力用。粗為約耳。卿若欲知此摩尼寶。光明所照。近遠若干。】就告訴他,這個寶功德太大太大了,我不跟你說詳細的,簡單地說說。這個寶啊,「光明所照。近遠若干」。
  • 感嘆無量劫難遇難逢般舟三昧,求哀懺悔,融入般舟聖眾之中
    他可能是寫錯了,就是「遠離了時空、人我、行住坐臥等等境相分別」,就是說分別心沒有了,突然發現沒有分別心了,並瞬間突破,一下子融入無量劫般舟聖眾之中,就破了分別相了,去除了分別心。你看這個人非常真誠啊!看到你們在行三天四夜、七天八夜,感嘆無量劫難遇難逢啊!不能參加,所以萬分慚愧。上次來參加一次,「十一」的時候還當了一次護法,護持大家。
  • 思惟般舟三昧,是修習的重要的內涵
    我學的不是別的東西,是般舟三昧。我修的是般舟三昧,養的是般舟三昧,供養的是般舟三昧,得的是般舟三昧,諸佛世尊是因我修行般舟三昧、供養般舟三昧,而給我授記說,「汝於將來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553.這就是菩薩摩訶薩所修第三定──次第遍往諸佛國土神通大三昧,善巧的智慧【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次第遍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普賢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應該修行的次第遍往諸佛國土神通三昧?【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過於東方無數世界。復過爾所世界微塵數世界。於彼諸世界中入此三昧。或剎那入。或須臾入。或相續入。或日初分時入。或日中分時入。或日後分時入。
  • 般舟三昧經 卷上
    念過去當來今現在如夢中。所有分身悉遍至諸佛剎。如日照水中影悉遍見。所念悉得如向。亦不來亦不去。生死如影之分。便所想識如空。於法中無想。莫不歸仰者。一切平等無有異。於經中悉知。心不可計。一切諸剎心不著無所適念。出於諸佛剎。無所復掛礙。悉入諸陀憐尼門。於諸經中聞一知萬。諸佛所說經悉能受持。侍諸佛悉得諸佛力。悉得佛威神。勇猛無所難。行步如猛師子無所畏。於諸國土無不用言者。所聞者未曾有忘時。
  • 般舟三昧功德超過持滿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珍寶供養佛的功德
    然望持經所獲福聚。百千萬分不及其一。乃至更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諸福德聚。亦不及一也。】就是說,你持經,就是持這一部《賢護經》,持這一部《般舟三昧經》,所得功德非常巨大,大到什麼程度呢?說有人「持滿三千大千世界種種珍寶。以用供養一切諸佛如來應供等正覺。」供養佛的功德雖然巨大,不如你持此經所獲福聚的百千萬分之一。
  • 佛說般舟三昧經
    悉見知無數變,過去佛及當來, 並現在人中尊,諸相好若干種。 黃金色無穢漏,堅固教無極慧。 聽是法無亂心,常舍離懈怠行。 無恚害向他人,敬於師當如佛。 慎無得疑斯經,一切佛所歌嘆。 常造立佛形象,常教人學是法, 行如是得三昧。」 ; 佛告跋陀和:「欲學是三昧者,當敬於師,承事供養,視當如佛,視善師不如佛者,得三昧難。
  • 佛說般舟三昧經【原文】共一卷
    三者經行不得休息三月。除其飯食左右。四者為人說經。不得望人供養。是為四。復有四者。疾得是三昧。一者合會人至佛所。二者合會人使聽經。三者不嫉。四者教人學佛道。是為四。復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作佛形像。用成是三昧故。二者持好素寫是三昧。三者教自貢高人內佛道中。四者常護佛法。是為四。
  • 般舟三昧的功德力,大到壞劫之火,都可以隨時滅掉
    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設令墮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滅。賢護。又如罌水能滅小火。如是。賢護。假使持經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隨滅。若不滅者。無有是處。】「複次賢護。假使世間壞劫之火。」地球分成住壞空,我一再給你們講,壞劫之火熊熊燃燒,般舟行人掉裡邊去,大火為之熄滅,這個典故來自於此。
  • 557.這種三昧,為什麼叫做「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三昧」?【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無量、無邊、無等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佛剎,也見眾會中,充滿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那樣多的佛剎。也見到自己的身,普遍入一切無諍三昧。也見到自己的身,普遍入一切諸法。菩薩的境界,是千變萬化,不可心思,不可言議,除非開五眼的人,才能明見,而不是我們凡夫俗子所能了解的。可是菩薩為法忘軀,這種犧牲的精神,我們要效法。【如是見時,不分別國土。不分別眾生。不分別佛。不分別法。不執著身。不執著身業。不執著心。
  • 天台宗音聲修行法門樣貌
    想要了解天台宗的音聲修行法門,可以從天台宗的清規《國清百錄》當中可以看出。《國清百錄》不僅規定了天台宗最重要的寺廟,國清寺的日常生活儀規,也同時規定了天台宗門人修行內容。就是以九十天作為一期,這是一種閉關的修行,獨自居住在關房內結跏正坐,舍雜念思,觀一切法皆是佛法,並專心稱念一佛名號。在修行期間中精勤不懈,念念無間,目標是破除業障,證入三昧,顯發實相。因僅修禪坐一行,故又稱「一行三昧」。2. 常行三昧:是依據《般舟三昧經》所修持的三昧。又稱「般舟三昧」。
  • 首楞嚴三昧經
    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釋、梵、護世天王,並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眾所知識,多種善根,樂大法者,皆來集會。  爾時,堅意菩薩,在大會中,作是念言:「我於今者,當問如來。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原文及白話(1)
    他們已深入各種修行法門,於無量阿僧祗劫以來,所修行的善法,悉皆成就。他們悉已催伏各界魔軍、降伏諸多怨敵。他們已獲取最高、最尊的稱號。他們能以己身之莊嚴,清淨諸佛國土。他們具有大慈悲心。他們能以各種威儀之相,莊嚴自己之身。他們悉皆曾經發大精進心,悉皆已到達彼岸。他們悉已了知一切諸法,同時能以種種方便,無礙言詞為眾說法。他們所行諸事,悉皆清淨,威儀具足。他們已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獲得安住。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於諸言辭無所分別。常在禪定而現化眾生。行於盡忍無生法忍。而說諸法有生滅相。獨步無畏猶如師子。爾時會中諸釋梵護世天王。一切大眾皆作是念。我等猶尚未曾聞是三昧名字。何況得聞解說其義。今來見佛快得善利。皆共得聞說首楞嚴三昧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聞首楞嚴三昧義趣信解不疑。當知是人必於佛道不復退轉。何況信已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如說修行。時諸釋梵護世天王。皆作是念。
  • 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還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
    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還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問: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還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呢?答:凡是問到諸佛、古佛怎麼成佛的,這都是諸佛的境界。經中所說都不一樣。凡夫要去講佛的境界,像個生來的盲人一樣,毫無辦法。不過既然問到,也就鸚鵡學舌,依據經典表達自己粗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