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美丨似斜反直,似欹反正.

2021-03-04 墨品書法網


凡學書法,幾乎講求上追晉唐,無疑這是取法乎上,學魏晉的氣韻,唐代的法度。然,在中國書法史上宋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是中國古代書法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宋代書法開啟了無法而法的寫心時代,文人化時代,個性化時代。

蘇門三英傑

宋代書法代表人物宋四家——蘇黃米蔡,在四位書家中蘇軾、黃庭堅、米芾是極具個性的書法家。蘇軾學識淵博,詩、文、詞、書畫皆精,成就極高,是中國文學藝術史、書畫史上極罕見的天才、全才式人物;黃庭堅詩書俱佳,其書法脫胎換骨,化腐朽為神奇,扛起了宋代草書大旗;米芾的個性不必多說,一生「痴」「癲」「狂」最具藝術家的氣質。他們三位的書法有一個共同特點,多取斜勢,似欹反正,變化和諧,這是一種個性化的表現。

蘇軾有一首著名的論書詩《次韻子由論書》中,最後六句:

……

吾聞古書法,守駿莫如跛。

世俗筆苦驕,眾中強嵬騀(ě)

鍾張忽已遠,此語與時左。

蘇軾在這首詩中提出了「守駿莫如跛」的書法美學主張。

詩的意思大概是說,古代有些書法名家的書法,往往帶點跛形亦即側勢。而世俗之人以筆法自我驕矜,在眾人中強作高大,卻不懂得其中奧妙。漢魏的鐘繇、張芝等大書家早已遠去,蘇軾的藝術主張知音難覓。「跛」,就是跛足、跛形,也就欹斜傾側。這種風格美主要表現於結體,但關鍵還在於用筆,即應具有遒勁的骨力。「守駿」的「駿」,其含義是豐饒的,可理解為與欹斜相對的正直;還可理解為駿健的骨力;又可理解為速度的「駿發」……先論跛側與正直的關係。跛側,是與正直相比較而存在的。唐太宗李世民為《晉書》所寫的《王羲之傳論》中,讚頌了王書的「勢如斜而反直」,此語或被引作「勢似欹而反正」,其意則是完全相同的。

王羲之行書《孔侍中帖》

從書學批評史角度看,「似斜反直」或「似欹反正」的結體態勢深刻地概括了「斜」與「直」、「欹」與「正」兩極相通的辯證關係。駿健,這裡主要是指用筆的骨力。「永字八法」起始第一法就是「點」,但不稱「點」而稱為「側」,這能給書寫者以「勢」和「力」的啟示,說明點畫一開始,用筆若能藉助於側勢,就可更好地取得力駿氣健的效果。由此還可知一開始就表現出書家下筆的「勢」和「力」。

「力」可表現為速度。駿發,聯結著一種爆發的速度之美,亦即動態之美。這說明,偏離了正常正直位置的傾斜,是具有動態性的。跛側不但能生成駿健的骨力,而且能生成駿發的動態。這用傳統的意象品評的語言說,就是「骨力追風」,這是一種力之美、動之美。蘇軾所概括的跛與駿的美學關係,也曾為某些書學批評家所認同。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本漢》就說:

「《子遊殘石》有拙厚之形,而氣態濃深,筆頗而駿。」

這至少是認同並運用了蘇軾提出的概念。

欹側之美魏晉之鐘繇、王羲之已有之。小楷之祖鍾繇作品也都含茹著這種欹側的態勢,當然它還不是非常明顯,但應看做是小楷欹側美的濫觴。尤應指出,鍾繇小楷《賀捷表》,還以其搖曳的筆勢和帶有飛動的隸勢,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左低右昂的欹側之勢。袁昂《古今書評》說鍾繇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賀捷表》就顯著地體現了這種具有側勢的動態之美。

鍾繇小楷《賀捷表》(唐本)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作為一種典則,它的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徵就在於略帶欹側之姿。它不僅橫畫表現出一定的左低右昂,而且其結字也往往左輕右重,表現為一字左半的筆畫往往較細短,右半的筆畫往往較粗長,這就生發出一種駿爽的動態之美。

唐代李邕則是典型的一位,特別是李邕的《法華寺碑》,典型地具有「欹側」之勢。李邕頗駿的書風,可分兩類。一類也是偏於瘦勁,如《葉有道碑》、《李思訓碑》等。這類作品,欹側而又富於駿健的骨力,而且似有追風超影之神速。另一類是偏於豐肥之美,如《麓山寺碑》、《法華寺碑》、《李秀碑》等。它們一方面以其渾厚豐美的書風匯入了當時竟為豐肥的時代風尚,另一方面,其風格的欹側,又體現出雄健而又渾勁的筆力和起落爭折,凌厲無前的態勢。除此而外,還表現出倔強、峻峭、緊結之美。劉熙載《藝概·書概》所說:

「李北海書以拗峭勝,而落落不涉作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這既指出了李書具有倔強拗峭的風格,又指出其抑揚低昂的頗敬風格,可貴在於有天然之趣,而無故意造作之態。

李邕《李思訓碑》

蘇軾的書法,除豐肥、天真等外,還突出地表現為橫向展開的跛形側勢,這主要是受了李邕、徐浩體勢骨力的影響。黃庭堅《山谷題跋》:

東坡少時,規摹徐會稽……中年喜臨寫顏尚書,真行造次為之,便欲窮本。晚乃喜李北海書,其豪勁多似之。……中年書圓勁而有韻,大似徐會稽,晚年沉著痛快,乃似李北海。

蘇軾所書、皆以菱形取勢,字的中心線與其底線大抵傾斜為70度之銳角。這種微斜之態,兼以肥瘦相和、肉豐骨勁的筆法配合,則有一種疏縱跌宕,神氣飛揚的意境。

蘇軾的行書《榿木詩卷》

蘇軾的行書《榿木詩卷》是其最趨於正而不傾側的代表作之但稍加端詳,就會發現每行仍然有若干字不同程度地向右欹側,它那遒媚沉著、神氣飛揚的風格,強化了駿發的風格之美。它在欹側的結體、行款之中,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大小相間,疏密相雜,翩翩自肆,灑落而豐美。再看其大字楷書,如《豐樂亭記》或《羅池廟碑》,頗駿更為明顯,「其中的每一條具體的線條也都展示出一種向這個主要方向的運動傾向」(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不但結體呈菱形,而且橫畫突出地抑左揚右,峻拔一角,其「口」形兩旁豎畫,左細右粗,左短右長,整個字形也多如此。這種殊異的結體,它頗能生發出一種動感,一種駿發豪勁之美。其實,蘇軾「守駿莫如跛」的理論,也是對自己書藝風格的一種理論概括。

圈子

!!

長按識別二維碼看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欹欹得正
    前人所謂的「漢印平方正直」,指的就是這類印顯得平正、齊整、勻落,表現出秩序、對稱、端莊的美感傾向。從深層上看,通過非對稱的平衡手法獲得穩定感,或者說以各個局部的欹側而實現構圖整體上的相對穩定,也是「正」這一範疇的題中應有之義。
  • 備受網友青睞的草書字帖,筆法古樸格韻新穎,極具實用價值的書法
    在臨帖前要養成讀帖習慣,讀帖是為了練眼,重點領會字內的藝術韻味,把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經歷、情操、修養和認識等綜合運用到書法創作中,賦予書法以時代意義。讀帖要「精悟細出」,反覆觀察和分析帖中漢字的筆意,仔細揣摩帖中漢字的筆畫特徵、布白關係和結字規律。把帖讀懂,領會其中的奧妙,才能臨的形象。
  • 欹側生姿墨飛揚——讀姜紹根書法
    其書法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廈門第二屆國際刻字大展、福建省第二屆書法蘭亭展等。曾獲福建省第二屆「八閩書法丹青獎」金獎、「黃山黃帝源杯」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全國第三屆中小學教師書法展二等獎、「同書價值觀、共築中國夢」福建省書法大賽銀獎、福建省藝術節書畫展優秀作品獎、「八閩魚水情」福建省雙擁書畫展優秀作品獎、三明市百花文藝獎三等獎等眾多獎項。
  • 賴少其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
    賴少其(1915—2000)是20世紀傑出的藝術大家,在國畫、版畫、書法、篆刻和詩文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在書法方面更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賴少其書法獨特風格特徵的形成,與他的性格、秉性和坎坷的成長過程有密切的聯繫。賴少其生於廣東普寧,在他出生的時候,當地生活環境極其惡劣,民不聊生。為了生存,民眾甚至甘願被賣到國外種植園或礦山做苦力、奴隸。
  • 晚清名臣曾國藩,16幅行楷書法欣賞,書友:筆筆似刀、字如其人
    曾國藩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但歷史上有許多為人爭議頗大,書法卻寫得不錯的例子。遠的不說,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的書法作品。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即有人稱曾國藩為完人、聖徒;也有人稱其為滿清獻犬馬之力、滅太平天國還屠城,是賣國賊、劊子手,說他「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甚至就連偉大的航海家都曾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回到正題,有書友形容曾國藩的書法是「言辭老道潤如水, 筆力雄勁快似刀。」
  • 一個研美清奇、一個婉轉妍媚
    王羲之的行書、行草書屬於隸書方筆系統,王羲之因善用方筆使得書法呈內擫狀。內擫之勢令王書結體「內緊外松」,字內中宮緊收,撇、捺、橫、豎則可向四周放射延伸,使單個的字呈現出一種峻拔的「姿態感」,單字結體欹側而多姿,妍美而清奇。
  • 行筆遒勁似遊龍——何健華書法作品欣賞
    現為陸川縣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從小受到父親書法藝術的薰陶,酷愛中國書法,對草書情有獨鍾。在校讀書期間,習字苦練,繁忙工作之餘,靜心練習,把練習書法作為立德崇藝修身的重要途徑。
  • 《公主連結》似似花如何搭配 似似花搭配方法
    導 讀 公主連接似似花怎麼搭配,很多的玩家對於這個角色也是非常的喜愛,玩家對此也是比較的關心這個似似花怎麼搭配
  • 詩詞丨若能心寬似海,方可風平浪靜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當時李白奉詔入京,卻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多歧路,今安在?」反正都要向前走,與其狼狽不堪,不如瀟灑超脫。走過去,一切都變成了風景,一切都不值一提。在不幸中鑄就人生,在不斷的碰撞中成就自己,心中儘是曠達,眼裡儘是坦蕩。心寬似海,是一種波瀾不驚的坦然。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 《公主連接》似似花配隊怎麼搭配 似似花法隊推薦
    導 讀 公主連接似似花配隊,變貌大妃似似花是遊戲中很熱門的一個角色,很多玩家都已經看過她的資料了吧!
  • 明朝狀元曾棨書法作品欣賞
    曾棨工書法,草書雄放,有晉人風度。著有《西墅集》。曾棨行書題跋禇遂良臨王羲之長風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曾棨書於北京之西野草堂表現出書法家與筆工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而這正是書法佳作賴以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作品寫於永樂十三年(1415年),曾棨時年44歲,官翰林院侍講。書法運筆流利,結體略呈欹側之勢,風格俊健明快,與明初宋璲、解縉等人富於個性的書風相呼應。
  • 書法筆勢如何表現?(絕對好文)
    再看顏真卿說的:側,蹲鴟而附石;勒,縱緩以藏機;努,彎環而勢典;趯,峻快以如錐;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騰凌而速進;磔,抑趞以遲移。古人談點畫的很多,古代書家十分重視點畫的寫法,且都主張要寫出筆力來。
  • 盧定山行草字創作的巔峰,字形筆精墨妙飄逸出塵,可做帖的好書法
    行草書法的特徵及行草字的結構變化簡述:行草書是綜合了行書與草書的特徵,要求結字似行楷,而篇章布局,用筆,氣脈似狂草,字意相連,行間顧盼。它既有行楷書的字體清晰易於辨認的特點,又有狂草書的氣韻流動連綿不斷的奔放美。
  • 字字珠璣,書法86訣!
    (冊再用甫)全為字形美,參差而不齊。25、橫多宜勻布,長短有距離。(三羊量書)重者不可多,字形美無比。26、劃少形又小,筆粗壯其力。(口弓日夕)雖小不見小,然稀不似稀。27、劃多形又大,細筆排比例。(震囊鼻霸)疏密要得當,雖多不見底。28、疏者筆劃小,安排要得體。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寫橫貴在能於曲勢中顯平直,平直中顯曲勢,橫的形態應由直和曲相輔相成。古人講「計白當黑」,因為沒有白(空間,又稱空素地)的襯託,就沒有黑色筆道和字形之美,黑與白相輔相成的,所以章法又叫「布白」。講究留白的空間,如面積的大小、寬窄、長短、形狀等。清朝人蔣驥在《續書法論· 章法》中說:「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觀古人書,字外有筆、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也……若行間有高下疏密,須行參差掩映之跡。」
  • 林婉婷發聲 | 石濤:不似似之
    石濤有題畫詩雲;「名山許遊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變幻神奇懵懂間,不似似之當下拜。心與峰期眼乍飛,筆遊理鬥使無礙。昔時曾踏最高巔,至今未了無聲債。」又有題畫日: 「天地渾熔一氣,再分風雨四時,明暗高低遠近,不似之似似之。」(《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前者的「不似」,就是後者的「不似之似」的省略。所以,「不似似之」和「不似之似似之」,是同樣的意思。
  • 《公主連結》似似花陣容怎麼搭配 似似花陣容搭配教學
    導 讀 公主連接似似花陣容搭配攻略是遊戲陣容玩法,合理搭配英雄陣容將讓戰鬥更輕鬆喔,那麼公主連接似似花怎麼配隊
  • 米芾一生精於書法,早年作品秀潤勁利,晚年書風則揮灑自如
    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元佑戊辰(1080年)八月所書的《苕溪帖》和同年九月寫的《蜀素帖》是米芾書法的代表作品,時年三十八歲。前者書於紙上,秀潤勁利,欹側生姿;後者書於絹上,多有渴筆,筆鋒轉側變換刷掠之妙,毫髮畢現。
  • 書法課堂丨鄧石如小篆 《千字文》技法解析(七)
    >活動丨與古為徒——2016年度《中國書法報》主題臨寫活動·《北海王元祥造像記》連結:點擊訂閱《中國書法報》點擊圖片查看「中國書法報-書法課堂」更多內容↓↓當理解掌握了其用筆方法後,又重新認識唐代張懷瓘論書所謂「簡易之謂道」的深刻內涵,逐漸地感受到在筆意的層面與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相一致,再以筆意作為根基,適當融入史籀鑄鑿金文和秦漢石刻碑文筆意,在似與不似之中追求鄧石如小篆《千字文》的精神內核,用其筆法寫其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