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勢如何表現?(絕對好文)

2021-02-08 書法思考

筆勢很抽象嗎?

NO!


筆勢在那裡?

它存在於漢字書法的點畫之中!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字寫的有力,這字寫的有力無力。這裡說的力,便是因點畫中有勢。寫字造勢如何好好表現呢?其實並不難。


先看衛夫人說的:

一「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撇」如陸斷犀象。

乙 「折」如百鈞弩發。

∣ 「豎」如萬歲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再看顏真卿說的:

側,蹲鴟而附石;勒,縱緩以藏機;努,彎環而勢典;趯,峻快以如錐;策,依稀而似勒;掠,仿佛以宜肥;啄,騰凌而速進;磔,抑趞以遲移。



古人談點畫的很多,古代書家十分重視點畫的寫法,且都主張要寫出筆力來。


那麼,我們如何好好表現呢?


一,貫氣取勢血脈通

點畫貫氣,上一個點畫要貫向下一個點畫;

字間貫氣,上一字的末筆,要貫向向下一個字的首筆;

行間貫氣,上一行與下一行要有呼應,行間氣勢要相聯,氣不斷,力也不斷。


二、欹側取勢力奇崛

橫畫右上稍斜可取勢,寫成水平卻無力;豎筆彎斜有態勢,把彎斜的豎寫成筆直的反覺無力;有時,某些部位寫成欹側,也覺得有勢;在練習中,我們試一試,紅寫平,書寫直,部位寫得端端正正,卻感覺板滯無力,了無生機。


三、長短取勢字開張

有時把長的點畫寫的短促些反覺有力,如,「山」字的豎筆,「非」字的橫筆;戈鉤則以廠長見力等,是以長短取勢。


四、肥瘦取勢態意濃

字小的點畫要粗壯些,如果瘦了就覺得無勢;點畫多,結構複雜的要瘦細些,如寫粗了,就覺得重濁,當然反而無力。




五、疾澀相間勢得宜

疾,有如箭離弦、虎撲食、快而又挾有一股力,如快而不挾力,就不是疾,疾必須有力所在。


澀,如逆水行舟,用力前行,卻似前行不多;如負重登山,十分用力,前進卻慢;如射箭前的拉弓,雖慢卻十分用力。澀,不是慢,慢而無力是遲緩。澀,必須有力所在。


疾澀之法,是表現點畫內在力度的,書法取勢,十分重要,不可不察,不可不用。在習書中細心揣摩,用心練習,心追手摩,日就可得。


寫字取勢,不能一味的疾、也不能一味地澀,要疾澀相間,快慢結合,筆勢就能顯示出來。


寫字用疾澀之法,筆畫則無平拖而過的毛病。如平拖用筆,筆畫寫的再粗也無力,疾澀交替運筆,筆畫再細也有力。


請看看張瑞圖的《飲中八仙歌》局部,揣摩揣摩。



相關焦點

  • 書法要講筆勢,點畫之間如何呼應?
    「本」字,也是橫豎撇捺基本線條組成的,不過上面一筆一筆寫的,還不算書法,書法要講筆勢,點畫之間彼此有呼應。飛度也可以聯繫兩個筆勢,你看《陰符經》的這個「天」字,上面兩橫是一個筆勢,下面撇捺是第二個筆勢。飛度把兩個筆勢聯繫起來。這些,我們後面講大圈的時候,還要詳細地解釋。
  • 王羲之的書法原則:結字是基礎,筆勢是裝飾,用筆是技法
    於是很多人極力褒獎,當作書法楷模來學習,對於其他人所說他的字不是書法很難理解。這也不足為怪,藝術審美是需要培養的。就跟城裡人到農村,看見長勢特別好,枝葉特別繁茂的土豆,會認為這棵土豆一定產量高一樣。土豆地上部分過剩,會影響地下部分的生長和膨大,這是專業知識。從土豆地上部分的長勢預估產量,只有長期種植的人和學到正確種植技術的人才能判斷。
  • 書法中的角度、速度、力度、長度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
    清代包世臣也從執筆技法上對如何能澀作出了總結,「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長史之觀於擔夫爭道,東坡之喻以上水撐船,皆悟到此間也。」 疾勢和澀勢運用得如何,關係到筆畫質感的有無和好壞,關係到筆畫的質量和生命力,這是筆法的核心。這兩種勢,不但涉及到用筆的速度,也涉及到用筆的力度,是速度與力度的凝結體,一切筆法,最終落腳點都在此二勢。
  • 書法中的角度、速度、力度、長度,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
    毛筆在紙上顯現為筆畫,運作的方法稱為筆法,在揮運過程中沒有在紙上表現出來的那部分實際也是筆法運動的一部分,這種沒有在紙上表現出的筆的運動狀態影響著表現在紙面上的筆畫,稱為筆勢。通過在紙面上看到的筆畫,我們可以推斷出沒有實象的揮運過程和行筆的虛象路線。
  • 如何理解書法力度之美
    書法美於筆法,美於筆勢,美於力度。「筋」和「骨」是線條具有力度美感的重要因素。那麼什麼是書法線條美的力度,又如何去表現呢?筆,表現了書家積累的功力、技巧和智慧,而且還表現書家內在精神世界的深度,這樣才能體現書法的力度。
  • 行書如何在橫向書寫方式下,達到傳統書法氣勢貫通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 漢字的筆畫形態與結體特點都是與縱寫方式相伴而生、互為適應的, 因而漢字是最適合縱向書寫的。以縱向的方式書寫漢字, 自然有流暢貫連, 一氣呵成之勢, 以橫向的方式書寫漢字則容易出現停頓中斷現象, 難成貫連之勢。尤其是行書與草書, 其既定的字形特點與筆畫形態均適應上下縱連, 變成左右橫連之後, 很多筆畫的承勢與連帶就必然中斷。
  • 壓箱底的功夫如何,從練書法開始,好處太多
    書聖真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王羲之他有書法專論《筆勢論》,全篇有十二個章節,值得人反覆研讀。一、臨帖,要感受美在何處。《筆勢論》:臨書安貼之方,至妙無窮。或有回鸞返鵲之飾,變體則於行中;或有生成臨谷之戈,放龍箋於紙上。學書法要臨摹名家碑帖,能感受到其中無窮的妙處。
  • 褚遂良楷書大字《陰符經》筆法:行字筆勢書法賞析
    一、行字的筆勢,按照我們通常所說的,雙人旁、兩橫、豎鉤組成,那麼在書法當中也有著各自的專業術語。褚遂良《陰符經》3、蟹爪勢,通常所說就是豎鉤,其實不是,如果我們按照古籍書論《玉堂禁經》記錄,永字八法,這裡就是:一個弩即豎加做一次踆鋒動作趯出,這樣的筆勢就叫蟹爪勢,注意鉤和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如何學書法?書法入門學什麼書體好?
    文/一者當問起如何學書法這個問題時,毫無疑問答案就一個「臨摹」,從臨摹古人經典碑帖開始,嚴格說就是臨習,因為「臨摹」是指臨寫和摹寫,對照原帖臨寫即可。書法入門學什麼書體好?這真是一個大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從楷書學起,而有的認為從隸書開始,還有的從篆書開始,各有各的道理。
  • 自然書寫,是臨學書法的關鍵
    此語出自姜夔《續書譜/真書》:翟伯壽問於米老曰:「書法當如何?」米老曰:「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這句千古名言,強調寫成標準的點畫,用筆的起,行,收要有規範動作,「不可信筆」。不特指一個「垂露」豎,也不特指一個橫畫。是說任何點畫,不論其長短,都必須具備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過程。
  • 如何判斷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三部輕鬆搞定
    很多人問我:「如何判斷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優劣?」其實,好壞優劣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大多數人普遍認為書法高深莫測,是「內行人」的事情,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只要了解了書法的「門道」,你也能成為「內行人」。記住以下幾點,遇到書法作品你也可以侃侃而談了。
  • 書法創作中筆法的核心---角度、速度、力度、長度
    毛筆在紙上顯現為筆畫,運作的方法稱為筆法,在揮運過程中沒有在紙上表現出來的那部分實際也是筆法運動的一部分,這種沒有在紙上表現出的筆的運動狀態影響著表現在紙面上的筆畫,稱為筆勢。通過在紙面上看到的筆畫,我們可以推斷出沒有實象的揮運過程和行筆的虛象路線。虛實相生,落於紙面則為實象即筆畫,起於空中則為虛象即筆勢,也可說,筆勢顯明在紙面上則為筆畫,筆畫隱藏在空中則為筆勢。
  • 美術研究│用毛筆寫好漢字:結字五原則,書法間架結構
    用筆應注意三方面:一是點畫形態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點畫的方圓、藏露、粗細、向背、俯仰、曲直等方面;二是角度上的變化,即以橫平豎直為標準,依據筆勢的走向,確定平畫或右上或右下、豎畫或向左或向右鼓側,其他的筆畫也是如此處理;三是在位置上的變化
  • 王羲之18幅集字對聯欣賞,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網友:養眼
    文/墨韻閣前言 :墨韻閣是以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為目的,創作優質書畫內容是我始終秉持的宗旨,我將不負眾望,砥礪前行
  • 寫字和書法最大的區別
    什麼叫書法?法是什麼?法就是法度、規則。書法就是書法藝術表現的規則,離開了這個規則就不叫書法。那麼書法有哪些規則呢?無論是剛健或柔軟的筆畫線條,在用筆中要表現出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感。3、筆勢指用筆時所形成的氣勢。筆勢有筆斷而氣勢不斷,點畫形狀雖各不相同,但其勢則渾然一體。4、筆意即筆畫線條所表現的感情、意趣等。這種意趣往往是作者的感情在書法中的流露和表現。
  • 漫談專業書法與業餘書法,服了!
    當大多數愛好者還在問,我學顏體好還是歐體好?行書學王羲之好還是顏真卿米帶好? 這個層面肯定是沒有站在全局去看待書法的,所以肯定談不上專業,哪怕你已經學了三十年,五十年,已經有些成績,也只能算水平不錯的愛這一點不誇張,也不殘酷。
  • 彥博書法竟如此驚豔?
    文彥博《內翰帖》自古文人多清高,在文彥博看來,書法只是小技,只是當作工具而已,平生不以書法得名,也不會有像後來的米、蘇、黃等人對書法的研究精神(蘇軾生於1037年、黃庭堅生於1045年、米芾生於1051年)。由於他滿腹經綸,博古通今,胸中珠璣羅列,流露在書法上,卻也卓爾不同凡響。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厚重的東西表現出一種「骨氣」,一種力量,一種技法上的高度,能對人的心理產生吸引力、震撼力。而淺薄的東西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俗氣、媚氣以及技法上的低層次。同樣是鐵,柱形的鐵絲,不管如何彎曲,與同樣彎曲的薄鐵片相比,從視覺上說,前者給人的感覺總是要好一些。因此,有深度的內涵豐富的線或形,總比淺薄的聳肩露骨的線或形更令人易於接受。
  • 你絕對想不到和珅的書法比印刷的都好!
    你絕對想不到和珅的書法比印刷的都好!
  • 王羲之精品行書書法,集字15首經典《唐詩》,筆勢秀逸結字蒼勁
    少年喪父的王羲之,雖然在書法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是王羲之本人在政治上其實是極其失意的——這點從他的蘭亭集序裡就可以看出來。兩晉之交的亂局,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詩意,其實處處透露著殘酷的政治鬥爭。衛夫人南渡的時間大約是「永嘉「初年,其時王羲之還是一個失去父親且寄居於叔父王導家中的不滿十歲的少年,還不夠主動去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