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131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答:中國的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最為艱苦卓絕的一場民族聖戰。中華民族為了民族解放和自由,全民族共同抗戰,歷經十四年終於獲得勝利。
中日戰爭的起點到底起於何時,是一個在史學界有一些爭議的話題。在傳統上,一般認為七七事變的爆發點燃了全民族抗戰的烽火,最近定的調子是中國的抗日戰爭起於1931的九一八事變。
實際上,918事變之前,日本也從未停止過對我國領土的蠶食,尤其是東北地區。在三年之前,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一起謀殺事件,他們在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埋下了威力巨大的炸藥。
6月4日凌晨5點多,一列從北京開來的列車緩緩駛到此處,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把列車炸成了兩截,在對車體造成損害最劇烈的地方甚至將車廂整體炸穿,車體只剩了兩隻輪子。
這座專列上乘坐的,是當時中華民國安國軍政府的陸海空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他被炸得氣息奄奄,回去沒多久便傷重死去。在和平時期,一個國家的軍方用陰謀刺殺另一個國家的元首,這不是戰爭行為是什麼?
日本自近代以來,對中國懷有的狼子野心一直也沒有停過。
中日戰場是一場強弱懸殊的戰爭,日本是已經邁入帝國主義國家俱樂部的工業化強國,而中國在當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近現代國家。日軍的海軍名列世界前三甲,空軍年產戰機數千架,鋼鐵等主要工業製成品產量,是中國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日本強盛而中國落後。
所以這場戰爭從一開打就是日軍先聲奪人,佔盡優勢,國力上的差距會體現在每一場戰役中。幾乎沒有幾個國家相信中國可以戰勝日本,哪怕是中國會繼續堅持抗戰?
國際社會普遍對中日戰爭保持憂慮。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德國大使出面調停。他也受到了中國方面的認可,原因就是在戰爭的初期,中國軍隊犧牲慘烈喪師失地,在短時間內就喪失了北方的大片領土。
直到中國的高層對整體戰略作出調整。1937年8月13日,集中在上海地區的中央軍主動對日軍發起進攻。主動進攻的秘密,就在更高的戰略層面上。從中國的地理特點來看,從華北攻略中國會輕易造成席捲之勢。華北大平原利於機械化大兵團作戰,華北平原一旦喪失,則山東半島難以支撐,山西勢單力孤必將陷入苦戰。
而江淮平原沒有強大軍隊和永備國防工事。若日軍,席捲華北,掃蕩江淮,在西方突破湖北,那麼長江以南必將無險可守,所謂長江天險也擋不住日軍的兵鋒。
中國軍隊做出的舉動,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戰略危局出現。在淞滬地區集中兵力大打,則是充分利用上海地區的地形優勢和政治因素,並且中央軍的精銳主力可以更快的參與戰爭。
日軍即使獲勝,那麼日軍的主要用兵方向也會變成從東向西打,這樣只能靠著國力和戰力優勢,去硬剛中國龐大的國土和三級地形階梯。從東往西,越打海拔越高,山地越高,日軍的進攻頂點必將止步與長江中遊,這樣中國就可以長期抗戰,直到最後勝利。
從這個高度上來看,淞滬會戰打的時間越長,意義就越大,淞滬會戰最終打了三個月,徹底擊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不是要三個月滅亡中國嗎?三個月上海都打不下來。
而從日軍徹底佔領上海卻未全殲中國軍隊的主力戰果來看,日軍已經註定了戰略敗局。不能一戰定天下,那就只能陷入中國戰場的一片汪洋中。中國就是大,中國人可以失敗而不可以屈服。
也正是靠著這兩樣,中國軍隊堅持到底,中國人繼續堅持了八年最終迎來了勝利。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