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條山戰役,抗戰史上的恥辱,中日雙反傷亡比達26:1
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抗日戰爭正式打響,全國人民都參與到了這場對抗外來侵略者的戰爭中,中日經過了多次的大戰,最後終於將日本人趕出了中國的土地,但是有一場戰役卻被蔣介石認為是最恥辱的戰鬥。中IT歐艾斯戰役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中條山戰鬥,中條山位於山西境內,與呂梁市和太嶽山形成了犄角之勢,可以相互支援照應,因此成為了中日爭奪的焦點,在1941年5月7日。
-
中條山戰役背後的人間魔窟,1950年山西這個村挖出3000多個人頭骨
說到抗日戰爭,大家都對中條山應該有所印象,因為1941年5月,中日雙方曾在這裡進行了一場正面對戰,最終我軍以陣亡4.2萬人,被俘虜3.5萬人而失敗,而這一場戰鬥也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7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那場戰役的參與者都經歷了什麼樣的血淚洗禮,因為史料中對這場戰鬥的細節以及個體的介紹並不多。
-
1941年中條山戰役,中國軍隊以17萬對10萬,為何如此慘敗?5點原因
1941年5月,中條山戰役爆發,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中將指揮第33、第36、第37、第41、第21、第35師團,獨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團,第3飛行集團,騎兵第4旅團再加上部分偽軍,共計約10萬餘兵力對中條山地區發動進攻。企圖一舉掃清黃河以北的國民黨軍,確保華北安定。
-
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抗戰正面戰場最悲慘戰役
中條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園」之美稱,溫度適宜,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是溫帶向亞熱帶過度的區域,故在華北植物區系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中條山歷史上就是一座名山,《史記·封禪書》記載:自華以西,名山七,一曰薄山。薄山者,襄山也,亦中條之異名。同樣,《穆天子傳》也記載:(周穆王)東巡自河首襄山。襄山即是中條山。
-
中條山戰役是豫湘桂戰役的預演
1941年5月間,日軍集結10萬大軍輔以大量空軍對駐守在中條山地區的18萬國軍進行閃擊,並且罕見地進行了空降作戰,結果國軍迅速潰散,即使是第三軍和第九十八軍也未能倖免。此戰國軍傷亡3.5萬,被俘4.2萬。被俘人數眾多主要是他們作戰意志薄弱又身處日軍重圍之中。
-
79年前一場大戰,舉世聞名,蔣介石稱為「抗戰以來最大之恥辱」
79年前的1941年5月,在我的老家晉南垣曲的中條山一帶,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戰役,史稱「中條山戰役」,又稱「晉南會戰」。1941年5月7日,日軍突然向我中條山地區發動全面進攻。這是一次日軍預謀已久,策劃完備的戰略進攻。
-
抗日戰爭,我軍10場著名戰役,殲滅多少日軍,領軍人都是誰?
抗日戰爭中,所爆發的大大小小的戰役有數萬次之多,中國軍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當然,日寇的傷亡也很大。現在讓我們回到過去,看看其中10場著名戰役裡,我軍都消滅了多少日軍?:中國軍隊傷亡:13萬人日軍傷亡:將近11萬人戰役評價:雙方出動兵力是八年抗戰中最多的,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會戰。
-
中條山抗戰中共為何不願意配合蔣介石出兵?
之爭——讀鄧野文對中條山戰役國共交涉關鍵的研討 以往研究1941年中條山戰役中條山戰役,當年也稱晉南戰役。但因為中共解放戰爭期間也打過一場晉南戰役,為避免混淆起見,這裡仍用中條山戰役一詞。的著作論文並不少見,但研究到中條山戰役過程國共兩黨的交涉及其相互態度問題的,卻只讀過劉貴福的一篇。目前僅見劉貴福在《抗戰中期的國共配合作戰問題 百團大戰、中條山戰役為中心的討論》(《抗日戰爭研究》2007年第2期)一文中有所討論。因為劉文佔有資料有限,因此多少有點語焉不詳。
-
十四年的抗戰中,哪場戰役是抗日戰爭的轉折之戰?結果太意外!
導讀:在14年的抗戰中,全國各族兒女對入侵之日寇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戰鬥,我們的英雄前赴後繼的犧牲,以鮮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4年的戰鬥中,特別是全面抗戰的八年中,我國對日組織了許多大規模戰役,予敵以重創,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狂妄之夢。
-
[歷史憑弔]撫摸中條山
1938年7月,38軍擴編為第31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轄趙壽山的38軍和李興中的96軍。1938年11月,第31軍團改稱第4集團軍,孫蔚如任總司令,轄38軍17師和55師、96軍177師和新編14師、李家鈺的川軍47軍104師和178師。這支戰鬥序列中,特別是96軍177師,在中條山保衛戰中橫空出世,抒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血恥之歌。
-
陝西97歲抗戰老兵:好男兒應該戰死在沙場
>人物簡介:王蒙芳,1919年生於西安市西郊三民村,17歲時入國民革命軍38軍177師,後隨部隊赴中條山抗日前線,守衛中條山近三年之久。期間參加「6·6」戰役、「4·14」戰役等慘烈戰役。1940年10月隨部隊離開中條山調防河南,後又參加豫中會戰,豫西鄂北會戰等,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鄉務農。 □記者張宏偉 文/圖97歲老兵能做15個仰臥起坐7月24日早6點整,王蒙芳老人拎著拐杖準時下樓。
-
101歲抗戰老兵去世,堅稱「八百壯士跳黃河」系謊言並起訴影片方
王蒙芳生前曾對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說,抗戰時期,沒有發生「八百壯士跳黃河」的事情,即使出發點是好的,歷史也不該被後人杜撰、歪曲。1919年出生的王蒙芳,是陝西西安人。青年時,老人曾參加過抗日戰爭,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六軍177師,先後參加了中條山戰役、豫中會戰等抗日戰爭。
-
衛立煌嫌棄到不行,中條山遭遇慘敗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代掌兵權的劉鎮華之弟劉茂恩,選擇了倒閻擁蔣,並誘捕河南省主席萬選才獻給南京,作為脫離馮閻陣營歸順老蔣的見面禮,鎮嵩軍因此保留了下來,被改編為第15軍,下轄第64和第65兩個師。那麼由鎮嵩軍改編的第15軍,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如何呢?
-
銘記|抗戰史上22場艱苦卓絕的大會戰
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由於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領龍慕韓作戰不力被處決,成為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的蔣介石中央嫡系將領。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其中在萬家嶺一帶,日軍4個團被全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
抗日戰爭滇西遠徵軍,虎將衛立煌掛帥,為何卻需蔣介石親自邀請?
雖然國軍將領中不乏能徵善戰之人,但是想要獲得史迪威的首肯卻是難上加難,就連一向以和善而聞名的羅卓英都無法和史迪威和平相處。因為中條山戰役的失利,衛立煌從萬丈高空一下便跌落谷底,不僅被革除了上將軍銜還慘遭撤職,被調任為西安行營主任,徹底離開了前線戰場。西安行營主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閒職,衛立煌就任後終日無所事事索性便將所有的工作全部推給幕僚,自己絕口不談軍事指揮,反而帶著一家老小終日遊山玩水。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沒能打進陝西?專家:怕黃河是原因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沒能打進陝西?專家:怕黃河是原因之一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準備,開始對於我國展開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在戰爭初期,我國雖然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但是因為武器準備等問題,導致了大半壁江山淪陷,直到武漢會戰之後,日軍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10大戰役
這次戰役是整個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次,會戰雖然失敗,但是挫敗了日本侵略中日的戰略意圖,是我國從局部的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歷史轉折點。這次會戰包括了《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等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會戰。雖然軍隊在指揮不當下失敗,但是會戰中局部戰役的勝利戰績也是顯著,極大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日的信心。
-
抗戰時期,國軍陣亡的2位集團軍司令,7位軍長,都是誰?
同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線忻口會戰中,郝夢齡壯烈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2、吳克仁吳克仁(1894--1937)字靜山,吉林省寧安縣(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三道灣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吳克仁任第六十七軍第一一七師副師長。隨後他參加了長城抗戰、淞滬作戰等戰役。
-
卯丹│貴州回族在抗日戰爭中有什麼貢獻?主要體現為中國回教救國協會貴州省分會及各縣支會的工作和各類愛國人士的奮不顧身
摘 要:抗日戰爭中的回族抗戰,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回族愛國主義的重要體現。貴州回族在抗日戰爭中的愛國實踐,也是回族抗戰的一個組成部分。社會團體與愛國人士的具體實踐,則是貴州回族在抗日戰爭中的兩種表現形式。
-
追憶松山戰役 弘揚抗戰精神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龍陵縣松山,是一個承載著厚重歷史和英雄情懷的地方,在中國的抗戰史上,這裡曾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松山保衛戰留下了最為慷慨激昂、壯懷激烈的一頁,體現了中華民族「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