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我市申報的「華鎣山滑竿抬么妹」項目成功入選,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項目有望實現「零」的突破。據了解,四川省此次入選項目共14個。
近年來,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增強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理念,開展全域非遺普查,複查原有非遺項目138項,新發現重要非遺資源45項。著力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內涵價值,「鄰水竹琴」「桂興嗩吶」「華鎣山石工號子」等3個項目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爭取省級非遺資金近200萬元。推動非遺融入生活、融入文創、融入旅遊,「武勝剪紙」項目入選全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鄰水手掌木偶戲」等4個非遺基地成功申報為「第一批四川省非遺項目體驗基地」。
新聞連結:華鎣山滑竿抬么妹
華鎣山滑竿抬么妹是一項盛行於我國西南地區以華鎣山為核心的民間遊藝競技項目。在漫長農耕文化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滑竿作為出行代步工具運用廣泛。尤其是華鎣山廟會盛行期,大家閨秀時興乘滑竿上山燒香拜佛,人們便創造性提煉概括成了這個項目。該項目器材製作簡便、群眾參與廣泛,具有強烈的競技性、觀賞性、展演性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及美學內涵。為當地留存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滑竿:由兩根長約3米、粗約5公分斑竹,配以一把涼椅及長約1米的兩橫杆綑紮而成。么妹:是農耕文化背景下對農家小妹的俗稱。滑竿抬么妹:抬夫一前一後,么妹坐於椅中,撐傘遮蔭,輕顛漫顫,悠然自得。通過上坐、起抬、顛試、路況號子提醒、風趣逗樂以及下坐等環節,形成完整的行為範式和文化情趣,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反映了人們改變生存環境的創造力。
滑竿在我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均有使用,華鎣山位於四川盆地東部,最高峰1704米,跨越四川、陝西省和重慶市,山勢險峻,道路崎嶇,滑竿使用最為集中和典型。
華鎣山滑竿抬么妹自唐宋以來,歷時已久。華鎣山坡陡林密,除少量水上交通外,用滑竿作為出行代步工具,使用者多,從業者眾,滑竿行會幫派應運而生。達官貴人為選拔得力抬夫,結合當時大家閨秀時興乘滑竿上山燒香拜佛的習俗,便出資舉行滑竿抬么妹競技比賽。其活動也逐漸有了競技、表演、展示、欣賞等成分,形成為一定歷史時期特有的民俗文化形態。尤其是清代華鎣山廟會鼎盛之時,每年三月十九都要舉行滑竿抬么妹比賽。在眾多史料中有隱約表述,《清代四川志》《四川軍閥史》《嶽池民俗》等書中均有記載。
由於人們對滑竿抬么妹活動的喜愛,近年來,華鎣市分別於1999——2006年舉辦了「華鎣山么妹節」和多次滑竿抬么妹競賽活動。中央、四川、浙江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紛紛予以報導;全國攝影家「小平故裡行」採風進行了專題拍攝,形成了廣泛影響。2005年5月華鎣山滑竿抬么妹在四川省農民體育健身展示大會上榮獲了展示項目一等獎。(熊曉康 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