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樓
"我們在一起多好,只是時間已經不多了,就像當年離家上戰場一樣,我這次要離開你了",55歲的劉亞樓在病床前對妻子翟雲英說。"第一,把孩子養大。第二,我的老父親就託給你了,第三一定要幫媽媽找到親人。"這是劉亞樓最後的囑託,言畢隨即溘然長逝,這一年是1965年,劉亞樓55歲,翟雲英僅僅37歲。
在和翟雲英結婚前,劉亞樓曾有過三段婚姻,但最終都宣告破滅,直到遇到中俄混血的翟雲英。此後兩人攜手走過18年歲月,直到劉亞樓去世。
1910年,劉亞樓出生在福建武平縣的一個貧苦家庭,全家僅靠父親劉克芳砍柴度日,母親在生下他第二天便去世了,父親無力撫養,把他託給同鄉劉德香。9歲時,劉德香見他天資聰慧,便把劉亞樓送入私塾
青年時期的劉亞樓
在那個年代,許多窮苦家庭都會養一個童養媳,劉家也不例外。劉亞樓的第一任妻子便是童養媳,她的名字已經無從得知,而且這段包辦婚姻僅僅維持了寥寥幾年。劉亞樓19歲便加入了共產黨,也因此他的妻子受到牽連,被當地的民兵團逮捕,後來逃脫後,被迫嫁到他鄉,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劉家。劉亞樓的第一段婚姻其實名存實亡,最終草草收場。
相比於第一段婚姻,劉亞樓的第二段婚姻可謂是美滿幸福,但即便如此,最終還是以妻子改嫁收場。劉亞樓參加革命後,積極工作,很快便被組織委以重任,在紅軍中擔任重要職位,他與第二任妻子員(作姓氏時讀yún)凌漪的相識,便是在這一時期。
劉亞樓(左)與楊成武在長徵途中
1934年,劉亞樓隨部隊進行了萬裡長徵,到達陝北後,他進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在此期間遇到了同為學員的員凌漪。員凌漪與劉亞樓一樣,是一位有著革命理想的進步女性,彼時的劉亞樓已在紅軍中嶄露頭角,稱得上是年輕有為,吸引了軍中很多女性的目光,員凌漪也是如此。
共同的志向和長期的學員生活,讓兩人彼此吸引,最終在1937年喜結連理,婚禮那天,林彪還特地到場祝賀。事實證明,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的,婚後兩人的生活頗為美滿,很快便有了兒子劉煜南。劉煜南長大後,考入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此後一直從事相關工作。
1932年,擔任紅軍政委的劉亞樓
兩人結婚後不久,抗戰便全面爆發了,劉亞樓又投身於抗戰中,在第二年出任抗日紅軍大學教育長,協助劉伯承等人進行紅軍幹部的培訓工作。為了更好地開展抗日工作,組織決定派遣劉亞樓到蘇聯學習,正是這次蘇聯留學之行,使這第二段婚姻宣告破滅。
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期間,劉亞樓不僅自學了俄語,而且在畢業後還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並被授予少校軍銜,是為數不多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開國將領之一。正是在這場戰爭期間,傳出了"劉亞樓在蘇聯犧牲"的消息,消息傳到國內,員凌漪悲痛不已,但生活還要繼續,不久後,員凌漪和另一位紅軍幹部結了婚。
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時的劉亞樓
遠在蘇聯的劉亞樓得知妻子改嫁後,陷入無限失落與惆悵,但又無可奈何,便常常以"畢竟她還年輕"安慰自己,逐漸走出了陰霾。也是在蘇聯期間,劉亞樓邂逅了第三任妻子,蘇麗娃。
蘇麗娃是烈士之後,她的父親蘇兆徵,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主要創建者,也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29年因積勞成疾而在上海病逝。蘇兆徵逝世後,蘇麗娃作為烈士之後,在1936年與毛岸英等人一同被送往蘇聯學習。她與與劉亞樓最初的相遇,便是在軍事學院中,當時劉亞樓剛到蘇聯,遇到的最大困難便是語言不通,蘇麗娃主動承擔起了輔導劉亞樓俄語的工作。
劉亞樓在蘇聯紅軍時期
員凌漪改嫁後,正是在蘇麗娃的關懷下,劉亞樓終於掃除陰霾,兩人在多年的同窗生活中早已相知,又經過此事的進一步催化,一種別樣的感情在二人心中萌發。不久後,劉亞樓和蘇麗娃在蘇聯成婚,婚後兩人度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時光,並且有一個兒子劉煜奮,但是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不到三年,便因性格不合而緣盡情滅。
1945年劉亞樓回國前夕,與蘇麗娃辦了離婚手續,這段僅維持三年的婚姻宣告破滅,用如今的話說就是好聚好散。劉亞樓回國後便投身戰場,此後與蘇麗娃徹底沒了聯繫,他們的兒子劉煜奮長大成人後,曾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從事物理領域相關工作。
劉亞樓與蘇聯戰友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劉亞樓隨蘇聯紅軍回到國內,輾轉來到大連工作,後又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和航空學校校長等職位,這期間劉亞樓翻譯了俄語《紅軍參謀業務條令》,並組建測繪學校,培養專業人才。而他與第四任妻子翟雲英的相遇,便是在大連工作期間。
翟雲英是中俄混血,母親安娜是蘇聯人,父親翟鳳岐早年曾是蘇聯紅軍"中國團"的一名戰士。1929年翟雲英還不滿一歲時,便跟隨父母回到大連,抗戰爆發後,翟鳳岐積極投身抗戰,後被日軍逮捕而英勇就義。
劉亞樓和翟雲英
劉亞樓在上任參謀長前,時任大連市長韓光見他已經36歲,還是煢孑一人,便打算為劉亞樓介紹個對象。在他的安排下,1945年冬天,在大連縣委書記王西萍的家裡,時年17歲的翟雲英第一次見到了劉亞樓。
身懷蘇聯血統的翟雲英本來性格火辣,但在此時卻顯得有些拘謹和坐立不安,面對即將到來的場面,翟雲英心裡又激動又忐忑。當韓光帶著劉亞樓走進屋時,翟雲英的目光頓時被劉亞樓高大的身影所吸引。
"這位是劉亞樓同志,這位是翟雲英同志,是我們縣的婦女代表,同時是一位十分能幹的女將。"王西萍介紹到。初次見面,兩人彼此之間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劉亞樓並沒有急於表明心意,因為經歷過三段婚姻的他,如今面對翟雲英,已經不會再像之前那般年輕。
1947年,劉亞樓和翟雲英結婚
再加上時值解放戰爭,更加讓劉亞樓變得謹慎。幾日後,在與翟雲英的談話中,劉亞樓坦言:"小翟,雖然日本人已經投降了,但是如今內戰已經開始,我是軍人,是要上前線打仗的,也勢必會有犧牲,你要做好準備。"
面對劉亞樓的詢問,翟雲英並沒有很意外,而是平靜地說:"這些我都知道,我的父親便是犧牲在日本人手上的。"面對翟雲英的傾訴,劉亞樓心中認識到,這位深明大義,和自己有著共同革命理想的女孩,正是自己多年以來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伴侶。
劉亞樓和翟雲英
雖然翟雲英對劉亞樓的過往不甚在意,但是她的母親安娜並不這般認為。當安娜得知女兒和劉亞樓的交往後,嚴詞拒絕翟雲英和劉亞樓成婚,因為她不想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無論翟雲英如何勸說,安娜也不同意,翟雲英只能退而求其次,讓母親和劉亞樓見上一面,希望能夠改變母親的強硬態度。
當劉亞樓來到安娜面前,望著這位歷經重重磨難的偉大母親,他深情地用俄語叫了一聲"媽媽莎(蘇聯人對女性長輩的尊稱)",這一聲打破了安娜心中的防線,隨後劉亞樓用嫻熟的俄語和安娜交談,談起了自己的過往。
解放戰爭時期,劉亞樓(右)和羅榮桓
經過一番交談,劉亞樓終於消除了安娜心中的堅實壁壘,答應讓翟雲英和他共度餘生。沒了這最後一層阻礙,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1947年5月,在韓光的見證下,劉亞樓與翟雲英舉辦了熱鬧的婚禮,這一年劉亞樓37歲,翟雲英僅僅19歲。
雖然有著將近20歲的年齡差距,但是絲毫不影響兩人的深厚感情。翟雲英深知丈夫肩上的重擔,她也從不發脾氣,似乎沒有了那份曾經的火辣性格。婚後不久,劉亞樓又調任第四野戰軍參謀長,隨即他帶著翟雲英,告別大連老家奔赴東北戰場前線,投身到解放戰爭中。
劉亞樓和妻子、女兒
新婚燕爾的夫妻還沒來得及溫存,便馬上要面臨聚少離多的生活,只是兩人都深知此時不是時候。劉亞樓上前線後,翟雲英留在後方,默默地支持著丈夫,只是難免會生起思念之情。
為了不影響丈夫,翟雲英常常是報喜不報憂,即使她懷孕時身懷重病,久治不愈時,也沒有讓身邊人告知劉亞樓。最終翟雲英的病情急劇惡化,羅榮桓的妻子林月琴不得不讓人告知劉亞樓。
當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妻子,劉亞樓心裡生出前所未有的傷痛,難道這一次婚姻又要以悲劇收場嗎?劉亞樓難過的說不出話來,慶幸的是,他最終找到一位德國醫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不僅翟雲英轉危為安,而且生下了兒子劉煜濱。
林彪(右一)、劉亞樓(右三)等人的合影
兒子出生後,劉亞樓卻沒有太多的時間留在妻兒身邊,因為此時已經到了解放戰爭的激烈時期,我軍進入了戰略反攻,平津戰役隨即展開,這也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1948年底,林彪、羅榮桓和劉亞樓等人率領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共計大約100萬兵力,以北平和天津為中心,進行了一次大反攻。其中,天津戰役是最為關鍵的一戰,這一仗不僅對於解放華北有著重要意義,對於劉亞樓同樣有著非凡的意義。
天津戰役中,劉亞樓下達攻打天津的命令
時任司令的林彪身體欠佳,羅榮桓也剛剛做過切除腎臟的手術,還處於恢復期。劉亞樓便承擔起了指揮戰役的重擔,這是他第一次作為最高統帥,直接指揮的戰役,是他軍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筆。
為了順利解放天津,劉亞樓秣兵歷馬,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研究部署中,身心壓力極大。這期間,翟雲英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同時也出於擔心,便決定前往前線看望丈夫。當她來到前線時,有將士告訴她,參謀長已經連續三天都沒有休息了。
建國前後時期的劉亞樓
當晚,趁著夜色,翟雲英被帶到劉亞樓工作的地方,那是一個四合院。劉亞樓一把拉過妻子,卻沒有說幾句話,翟雲英的到來,給身心疲憊的劉亞樓以極大的心理慰藉,但因為眼下一片繁忙,容不得他們些許溫存。當晚,來來往往的將士腳步不停,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充滿整個院落。
在這般緊張的氣氛下,翟雲英沒有打擾丈夫,她就靜靜地坐在炕上,盯著他看了一宿。雖然一夜無話,但在本就聚少離多的戰爭年代,這已是最好的安排。好不容易到了次日,這處指揮處卻被敵人發現,翟雲英跟隨丈夫緊急轉移,前腳剛走,後腳就傳來了四合院被炸的轟響。
1948年,劉亞樓(中)在錦州前線
在劉亞樓的指揮下,天津戰役最終取得了巨大勝利,不僅成功佔領天津,還為日後北平的和平解放創造了有利的先決條件。新中國成立後,劉亞樓又被毛主席委任為空軍首任司令,肩負起了組建空軍的重擔。
這年,劉亞樓率領代表團飛赴蘇聯,洽談援建我國空軍相關事宜,這次蘇聯行不僅掀開了我國空軍的嶄新篇章,而且也開始了翟雲英漫長的尋親之旅。當年安娜跟隨翟鳳岐來到中國後,便和家中的哥哥失去了聯繫,此後一直委託女兒女婿幫她尋找,但因為戰事而耽擱許久,直到劉亞樓這次蘇聯行,才有機會再拾,但這次安娜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
劉亞樓(左五)在查看飛機殘骸
當得知丈夫即將前往蘇聯時,翟雲英當即要是要一同前往,想藉此機會找到母親的親人,但是劉亞樓以這次出行是工作為由拒絕了。最後這件事被周總理得知,特別批准了翟雲英一同前去的請求,但劉亞樓還是要求她不能尋求蘇聯一方的幫助,因為在他看來,這次出行是工作,為了這私人之事而麻煩蘇方,會給對方留下負面印象,甚至會影響到援建的洽談。
但是在偌大的莫斯科尋找親人,僅憑翟雲英一個人的力量,無異於天方夜譚。這次蘇聯之行,翟雲英毫無所獲,劉亞樓則代表我國,與蘇方籤訂了援建空軍的合作協議,此外,蘇聯還答應派遣800餘名專家幫助我國建設6所航校,這些都成為日後我國空軍發展的強大助力。
劉亞樓(中)在視察工作
回國後,劉亞樓親自向嶽母解釋沒有尋親的原因,善解人意的安娜也沒有責怪。在此後的數年,劉亞樓先後多次前往蘇聯視察學習,但每次都因為公務繁重而無心顧及尋親一事,沒能幫嶽母找到親人,這也成了劉亞樓最大的遺憾之一。
在劉亞樓的艱辛付出下,我國空軍武裝力量和後備人才的培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在抗美援朝時期,劉亞樓指揮戰士,曾在戰場上擊落過美軍王牌戰鬥機,也湧現了一批空軍英雄,如一級英雄孫生祿、劉玉堤等,令美國人驚呼"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劉亞樓在向毛主席匯報工作
從新中國成立時的一無所有,到朝鮮戰場上的大放異彩,劉亞樓為空軍的發展,嘔心瀝血,為日後空軍的茁壯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劉亞樓為建設空軍而奔走時,翟雲英同樣沒有停止奮鬥的腳步。23歲時,翟雲英考上了上海華東醫科大學,但是考慮到家中得有人照顧,她打消了入學深造的念頭。當劉亞樓得知後,以異常堅決的態度反對到:"我也希望你能留在我身邊,但是你還年輕,才23歲,正是提高自己的年紀,多掌握一些知識,將來會有用的。"
劉亞樓陪同彭德懷、聶榮臻、葉劍英觀看空軍飛行表演
在丈夫的勸說下,翟雲英最終進入了醫科大學深造,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內科醫生,進入空軍總醫院工作。劉亞樓不僅對妻子這般,對子女的教育同樣嚴格,他的次子劉煜奮畢業後,想進入空軍,但劉亞樓一口回絕:"我已經在空軍,你作為我的兒子,是絕不能進入空軍的",他從不搞特殊化,要求子女自食其力。
1965年,劉亞樓已經在空軍司令的位置上坐了16年之久,長期的嘔心瀝血,壓垮了他的身體。早在半年前,劉亞樓就已經病重,但是還是抱病先後出訪了羅馬尼亞、巴基斯坦等國家,歸國後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無人偵察機的研究中,直到11月才前往醫院檢查。
1960年,劉亞樓與羅榮桓視察空軍
剛剛檢查完,劉亞樓便繼續工作,向中央遞交了無人機的研究報告。毛主席得知劉亞樓重病後,特地在報告上批示到:"亞樓同志,報告已閱,聞你患病,十分掛念。切記認真休養,謹遵醫囑,不可疏忽"。
在國家的關懷下,劉亞樓被送到上海療養,一同前往的還有翟雲英以及一幹醫生、警衛員等人,隨後,衛生部組織的醫療組也抵達上海。
1964年9月,劉亞樓陪同印度尼西亞上將蘇裡
劉亞樓在上海療養期間,林彪曾數次前來探望,曾在床頭前靜坐數小時之久,嘆息不已,只為等劉亞樓醒來。劉亞樓是林彪的親密戰友,他們二人和羅榮桓一起共事多年,素有"林羅劉"之稱,一年前羅榮桓已經病逝,這次劉亞樓病重,是林彪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但這年4月,劉亞樓的病情迅速惡化,經專家組診斷為肝癌,周恩來作為黨代表,親自來到上海探望。林彪聽聞後,囑葉群遍訪名醫,每天都讓秘書或葉群去看望劉亞樓。
5月初,劉亞樓已經病入膏肓,幾度昏迷,但口中仍喃喃著:"毛主席重要,101(林彪在東北解放戰爭時的代號)重要……"。
劉亞樓(左)、林彪(中)、羅榮桓
僅僅一周後的5月7日,劉亞樓便在醫院去世,年僅55歲,臨終時他拉著翟雲英的手,低聲交代了幾句,便不再出聲。
劉亞樓去世還不到一小時,翟雲英就收到了林彪的唁電,同時,林彪還題寫了"劉亞樓同志永垂不朽"的題詞,這句題詞後來被鐫刻在劉亞樓的骨灰盒上,是對劉亞樓一生功績的認可,也是他和林彪深厚革命友情的見證。
林彪主祭,周恩來等參加劉亞樓追悼會,圖為羅瑞卿在致悼詞
在劉亞樓給翟雲英的囑託中,最後一件便是替他幫助母親安娜找到親人,這一遺願,直到他去世24年後,才終得實現。
劉亞樓生前曾經在翻閱文件時,找到一包舊證件,這些證件正是當年安娜來中國時,辦理的護照以及翟雲英的出生證明,護照上記錄了安娜是蘇聯一家紡織廠的女工,來華目的是省親。
劉亞樓追悼會
劉亞樓當即將證件交給翟雲英保管,正當翟雲英著手尋找時,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撤走了所有的援華專家,兩國關係降至冰點。翟雲英不得不按捺住心緒。但丈夫的逝世,再次讓翟雲英放下尋親的腳步,緊隨而來的便是那場十年浩劫。
直到80年代初期,中蘇關係轉暖後,翟雲英才得以重拾尋親的腳步,此時安娜已經近90歲了,很可能留下終生遺憾。翟雲英向蘇聯紅十字會寫信,請求幫助尋找,直達數個月後,一封來自莫斯科的信,飛越萬裡落到了翟雲英手中。
劉亞樓全家福
這封信的作者是米哈依洛維奇,在信中說自己有個姑姑50多年前嫁給了中國人,此後杳無音信。翟雲英按捺住內心的激動,但又無法確認,便回信到:"當年我母親來中國時,曾與舅舅合影,不知這張照片是否還在?"很快,這張照片連同回信一同寄回,當安娜見到照片後,淚如泉湧,泣不成聲。
1989年,93歲高齡的安娜在子女的陪同下,遠赴蘇聯,分散半個多世紀的家人終於得以團聚,此時距離劉亞樓逝世,已經過去了24年之久。第二年1月,兒孫促膝的安娜便含笑長逝,或許是再也沒有了念想,也或許是太過想念逝去60年的丈夫。
2019年10月17日,空軍司令丁來杭等人看望翟雲英
翟雲英如今依舊健在,且已92歲高齡。去年10月17日,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的活動在長春舉行,現任空軍司令丁來杭和空軍政委丁忠福等人回到北京後,特地上門拜訪了翟雲英老人。丁來杭說:"想到我們的老司令,我們就會想到,現在這麼好的訓練水平,都是他打下的基礎,言語之間流露出對劉亞樓的欽佩和敬仰。
如今,劉亞樓已經逝去55年,我國空軍已經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空軍強國,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劉亞樓打下的基礎之上,這也是對劉亞樓司令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