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
《重返17歲》,這個名字我看到過很多次,以類似名字命名的電影或是電視劇也不少,就我看過的就有好幾個國家的,韓國,美國,中國,泰國。它們在內容上或許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它們表達的對現狀的不滿,想回到過去改變自己的人生是共通的。
回到自己年輕的時候,大概是每一個為生活所困的中年人都曾期望過的。眼前的生活是一團亂麻,年輕的時候多好,不用想太多,整天無憂無慮,步入中年需要思考很多事情,孩子,父母,另一半,房子,車子,工作。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都需要去想,它們會徹底改變的一個孩子,學會承受,學會接受,不知不覺間忘記自己的夢想,忘記童真,忘記幼稚。
我看過中國、泰國和美國的類似電影,中國和泰國的大同小異,美國的略有不同很多了。這次我看的是日本版的《重返17歲》。我看很多電影或是書籍都會有含淚,不是淚點低,人的共情能力越強,對待事物的感受就會越敏感,電影和書籍對我來說是經歷不同的人生。
影片的開始,男主海崎新太被辭去了工作,成為了一個無業游民,像每一個要面子的成年人一樣在朋友面前強裝著自己馬上要升職的假象。新太看過了職場上人性的醜惡,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優秀的採購員會因為同事的誣陷而不辭職,他去找領導談論這件事情,結果他被辭退了,儘管他很努力地工作。
在一個夜晚,一個陌生男子的出現,給了新太一顆重新回到17歲的藥劑,新太半信半疑,回到家中他還是服用了藥劑,回到了自己17歲的樣子,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校園生活。回到了17歲,新太珍惜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次來度過,他細心地安排畢業行程表,急急忙忙地完成表上的所有計劃。當一年的時間過去,新太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努力學習,成為了一名高中教師。
重新回到17歲,是一個有趣的假設。聖保羅大教堂墓碑上刻著:「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可以成為偉人。」
說實話,我對於重新回到17歲這樣的事情沒有多麼大的感觸。我沒有步入社會,我將面對怎樣的生活是未知的,是平淡的,還是困難重重的,這一切都不可知,每天不必擔心怎樣生存,嘴上說著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可依然會虛度光陰,做著一切無意義的事情。
即便我還沒有嘗到生活帶來的苦楚,但我依然願意回到17歲,好好學習知識,珍惜生活每一天,大概我會因此而改變現在的生活,沒準還會成為一個偉人。
年輕的時候,你說年輕是自己的本錢,可以盡情的闖蕩江湖,可是闖蕩了半生,依舊找不到自己想要為之努力一生的事情,半生蹉跎,得過且過,一切的一切都在失望中度過,或許要怪人生的不公,社會的黑暗,世道的艱辛,可是那不都是自己的選擇才造成的嗎?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出去吃飯的時候,鄰座的朋友還在感嘆,當年有那麼的多選擇,如今卻只有這麼一條,好後悔。其實,不論什麼時候都不算晚,找到自己的熱愛,就為之努力,會遇到很多困難,遇到很多挫折,這些只不過是為了驗證你是否真正熱愛你的熱愛,永遠不要放棄,不管有多難,時間還剩多少,都要堅持到底。
影片想要表達的東西很簡單,就是珍惜當下,一碗很普通的雞湯,可是能有多少人做到?
一個人可以散發出巨大的能量,不是哲人們常常說的那樣,人類在宇宙面前如此渺小,否定自己,否定族群,不該如此悲觀,太陽總會有一天燃燒殆盡,地球也總會有一天,停止轉動,在這個無聲無息的空間中,人類的存在創造了一段文明,生命的偉大遠遠不止我們認知與感受那樣,它是如此有魅力,在無盡的星系中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