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保障種子安全

2020-12-22 中國產經新聞網

➤審定多、應用少,屢現「見光死」;模仿多、原創少,颳起「抄襲風」;套包頻發、自研少,侵權「沒商量」……面對「洋種子」威脅,我國種業市場模仿抄襲嚴重、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育種創新面臨多重難題,主要在於科研和市場「兩張皮」,亟待打通「評價鏈」「保護鏈」「攻關鏈」

作為農業「晶片」,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走訪安徽、上海等地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種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受種業入門門檻較低、科研與市場脫節、管理制度落後等影響,目前仍面臨模仿抄襲成風、種子企業小而多小而散、「洋種子」威脅加劇等多重困境,卡脖子隱憂漸顯,為種子安全敲響警鐘。

業內專家和幹部群眾建議,保障農產品安全要打牢種質基礎關,種業創新要打破唯論文現象,縫合科研和市場「兩張皮」,並樹立「一盤棋」思維,多管齊下保障種子安全。

安徽省全椒縣六鎮鎮大殷村水稻豐收,遍地金黃(10月20日攝) 沈果攝/本刊

部分種業市場面臨「淪陷」風險

在我國的主要農作物中,水稻、小麥種子基本為國產品種,大豆種子國產化率也較高。玉米、馬鈴薯等種子部分依賴進口,不少蔬菜品種也依賴「洋種子」。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是長三角的「菜園子」,該縣的一家大型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安徽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夏新發說,高端品種的蔬菜種子以進口為主,西甜瓜、小番茄等品種的高端系列種子進口依存度較高。

畜禽種質資源也長期依賴「洋種子」。安徽農業大學教授陳宏權介紹,以生豬為例,我國商品豬種質資源多從歐美等地引進,而引進後選育沒有跟上,生豬產業陷入「引種-退化-引種」的循環。

「雖然目前國內九成左右的玉米品種及種子是國產的,但其親本的選育還有較大比例來源於國外種質材料。」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說,在雜交種的組配選育中,跟隨模仿國外雜優模式的比例也較大。

安徽農業大學教授馬慶多年來一直從事玉米分子遺傳育種研究。在他看來,現在玉米種子對外的依賴性比較強,「過去只是很少一部分,現在基本一半對一半。」

根據《2019年中國種業發展報告》,2018年我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200餘萬公斤,進口額4.7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額2.28億美元,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

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副研究員江海坤說,國內經營蔬菜種子的基本是小企業,自我創新能力很弱,「拿來主義」盛行,種質資源同質化比較嚴重。比如某進口番茄種子,產量比較高,國內種企就直接模仿。

受訪人士說,與歐美國家在全世界布局種質資源不同,我國部分品種種質資源主要來自本土物種,存在資源來源窄、保護力度弱等難題。保障農產品安全,當務之急是要打牢種質基礎關。

以小麥種質資源為例,美國和中國的數量是世界前兩位,中國主要在國內收集種質資源,數量略少。美國開展收集的時間早,且在全世界收集,種質資源效用高於中國。專家建議,應加強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交流。馬慶認為,要加強國內骨幹種質的發掘和利用,對國外種質不能搞拿來主義。重視其與國內種質融合改良。應有的放矢,循序漸進,適度而行,為應對更加嚴格的品種權保護做好準備。

同時,加大本土資源保護研發,打破對外依賴。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基因資源庫副主任楊華、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黃志平等表示,國家應建立核心資源庫,組織精幹力量加強種質資源研發創新力度,挖掘有特異性的性狀、基因,重點發展品質育種,推動育種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逐步打破「資源依賴症」。

模仿抄襲盛行嚴重製約種業創新

記者調研了解到,面對「洋種子」威脅,我國種業市場模仿抄襲嚴重、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若不重視種業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未來部分品種種業市場或存「淪陷」風險。

——審定多、應用少,屢現「見光死」。

受訪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反映,近年來,每年審定的種子新品種非常多,但真正應用的少。「以前是品種數量少,沒有品種可開發,後來放開渠道,出現新品種數量井噴。」趙久然說,跟隨模仿育種產生大量高度近似品種,套牌侵權等問題也很突出。

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登安說,現在每年審定的種子新品種非常多,不包括各類聯合體試驗、綠色通道審定的品種,僅2019年國家審定的玉米新品種就超過600個,2020年公示的通過國審的水稻品種超過500個。並不是每個新品種都能適應市場,有時耗費人財物研發的品種剛通過審定,沒有推廣價值,就「見光死」了。

——模仿多、原創少,颳起「抄襲風」。

中國已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規章制度參照的是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業內人士指出,現在國際上通行的已是1991年文本,1978年文本審定為不同品種的標準較低,與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發展趨勢不匹配,很容易將抄襲「放行」。安徽農業大學一位小麥專家表示,小麥品種互相模仿的情況很普遍,一個縣裡種了100多個品種的小麥,「歸歸類都差不多」。

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開啟說,品種審定製度改革激活了種業審定市場,但因為新品種審定的標準低,市場上多是差異性不大的「新品種」,同質化嚴重。如果不加調整,市場可能演變為一種鼓勵模仿、保護落後生產力的種業發展模式。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說,我國育種行業整體創新性不夠,育成品種同質化嚴重,一些小公司輕而易舉地把別人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

——套包頻發、自研少,侵權「沒商量」。

套包是指不法商家把熱銷品種或剛審定的品種「改名換姓」,然後進入市場銷售。基層反映,一個新品種從研發到上市要投入約300萬元,有的不法商家直接從市場買走種子「套包」去賣,極大損害了自主研發企業的利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

「模仿和侵權也是困擾企業及制約種業發展的問題之一。」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琴說,有些企業會模仿大公司緊俏產品的包裝,農民買來種後才發現產量不行,極大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科研市場「兩張皮」亟待打通「三鏈」

我國種子企業小而多,缺少國際上杜邦、拜耳這樣的種企「航母」,市場競爭力和種業創新能力較弱。羅利軍說,靠模仿抄襲,企業無法做大做強,更無法和跨國公司抗衡。

受訪人士認為,當前我國育種創新面臨多重難題,主要在於科研和市場「兩張皮」。

「這與科研評價標準和導向有很大關係,科研院所的破『五唯』問題(唯論文、唯學歷、唯項目、唯獎項、唯帽子)還沒有充分貫徹和落實到位。」趙久然認為,從事面向國際前沿的基礎性或應用基礎研究,主要看論文的水平和影響因子;而從事育種工作的科技人員,最主要考核的,應是能否拿得出符合生產和市場需求、經得起生產檢驗和農民歡迎、能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品種。但目前,種子科研的導向是做項目、發論文,企業的導向是可推廣、能掙錢,這種錯位阻礙了種企創新主體地位的形成。

科研市場「兩張皮」還體現在品種審定與市場存在嚴重脫節,審定品種沒有把制種產量和制種的難易程度作為指標。

戴登安說,之前豐樂公司曾買過某科研院所的品種,試驗效果很好,生產制種時卻發現制種產量很低、成本很高,沒有推廣開發價值,浪費了人財物。

業內人士認為,在種業領域,農科院等科研單位、農業高校等教學單位一直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但之間缺乏合作,科研投入重複較多、效率不高。同時,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稍顯不足。

張琴等表示,一些科研院所因為體制的原因,與企業合作有顧慮。但科企合作是促進種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雙方優勢互補,通過科企合作,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各類疑難雜症,提升企業育種水平,同時科研院所的成果也能在市場上得到轉化、應用。

受訪人士認為,解決科研市場「兩張皮」,亟待打通「三鏈」。

一是打通「評價鏈」,扭轉評價標準導向,以生產應用為目標。趙久然認為,種業創新要打破唯論文、學歷、項目等評價標準,破除推廣應用千萬畝的大品種抵不上一篇影響因子3.0的SCI論文的現象。評價標準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踐檢驗上,以市場為導向,看能否拿出過硬的品種,以最後的生產應用為目標,進行綜合評價。

二是打通「保護鏈」,改變智慧財產權保護弱的現狀,鼓勵原始創新。戴登安說,要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提高品種審定門檻,讓模仿抄襲者付出代價。安徽農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馬傳喜建議,要提升品種保護層級,加大創新扶持力度,讓創新不吃虧,激發育種創新活力。

三是打通「攻關鏈」,加強良種聯合攻關,培養育種人才。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胡濤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利用現有種質資源,加強良種聯合攻關,開發突破性品種。比如,研發選育抗倒伏、耐旱、抗蟲的小麥新品種。馬慶、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員餘新橋呼籲,要破解「引不來、留不住」困境,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年輕人沉下心來做育種。

種子安全要樹立「一盤棋」思維

種子安全牽涉面廣、社會影響大。受訪人士認為,要打破當前種業市場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源頭監管薄弱、懲處力度小等怪現象,必須要樹立「一盤棋」思維。種業市場監管既要睜「慧眼」,也要長「牙齒」,給種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推動依法制種落地,加大源頭監管力度。江蘇豐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燕建議,要針對育種產業鏈建立相關平臺,督促實現可追溯,加大繁育基地的監管、巡查頻次,嚴厲打擊套包、代繁現象。優化種業評估機制,提高制種基地準入門檻,改變隨意制種的現象,盡力消除制種安全隱患。

降低維權成本,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戴登安等建議,為破解種業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維權難等問題,應強化對種企的規範化監管。當前發現侵權行為後,鑑定環節比較複雜,一般短時間內鑑定不了,有時大田鑑定要一個季度才能鎖定證據,無奈之下只能和解。降低維權成本,應加強對假冒偽劣種子的查處力度,打擊市場「竄貨」等行為,加強對種業商標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為種企提供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推動兼併重組,打造種業市場「航母」。黃志平等表示,鑑於市場種企小而多小而雜的現狀,要推動種業市場兼併重組,培植能與跨國種業巨頭抗衡的龍頭種企。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張從合呼籲,政府要集中扶持大的龍頭企業,鼓勵加強深度科研,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支持收購兼併重組,同時對小企業做專項性輔導和監管。趙久然說,我國在作物DNA分子指紋技術研發和應用等方面具有國際領先優勢,應加強該項技術的全面應用。

加強專業執法,堵住違規漏洞。過去種業執法是專業執法,現在是綜合執法,兩者之間存在矛盾。比如,存在如何平衡市場監管和日常監管的關係,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職責歸屬問題等。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四級調研員陳劍華認為,應明確執法監管職責和加強隊伍建設,破解執法人員少、年齡老化、專業知識不強等困境,提高相關待遇,加強執法專業知識培訓,讓執法監管長「牙齒」。(陳先發 陳尚營 姜剛 吳慧珺) 

相關焦點

  •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多管齊下全力保障特種設備安全使用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保障特種設備安全使用,保護企業及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近段時間,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店市場監管分局多管齊下,採用專家指導、微信群工作督導、工作人員走訪、重點企業定點關注多種方式,全力解決特種設備安全使用問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1.邀請專家開課指導。
  • 方大炭素多管齊下築牢冬季安全防線
    「爐室溫度高,施工現場交叉作業,吊運砌築材料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在崗位作業現場,施工員吳子超手指著天車作了一番危險源分析。這是12月11日方大炭素設備部修建車間築爐班現場安全會上的一幕。將安全會搬到作業現場,採取「手指口述」方式,讓員工對照本崗位區域、設備、作業活動等查找危險源,分析找準防範措施,這是該班夯實班組安全管理的一個新創舉。
  • 中農集團各板塊開足馬力忙生產、多管齊下備春耕!
    中農控股旗下中農金瑞生產車間晝夜馬達轟鳴,生產如火如荼,全體幹部員工集中精力,開足馬力忙生產,多管齊下備春耕,爭取明年一季度實現年度目標任務開門紅。  中農金瑞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一切為提產提質、穩定生產創造有利條件。經過努力,目前生產日產最高達到1000噸以上,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公司根據區域市場特點,已儲備各種系列肥料產品2萬餘噸,確保明年春耕生產用肥。
  • 讓勤勞雙手勞有所得——南京市多管齊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今年,南京市獲得江蘇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A級。 協作共振 高效化解矛盾 「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工友已拿到所有工資,讓我們切實感受到政府的關懷。今後我們會用勤勞的雙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回饋社會、報效國家!」12月5日,微博帳號「秦巴山民工」在網上發布了一封感謝信。
  • 海口綠城實驗學校:多管齊下 築牢防疫屏障
    為了給廣大師生打造一個安全、健康、衛生的校園環境,自開學以來,海口綠城實驗學校嚴格按照上級部署,多管齊下,採取多種措施築牢防疫屏障。下午課程開始前,班主任拿著溫度計對所有同學逐個測溫,一旁的助手認真記錄下結果。
  • 唐仁健:解決種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摘要:近日,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中國農科院調研時強調,要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基礎支撐。   近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位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解決好種子問題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要害來抓,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
  • 會議中心多管齊下制止餐飲浪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會議中心積極行動,多管齊下會議中心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嚴格管控食品採購流程,同時在食材選擇、採購數量等方面加強動態調整,避免因多餘食材腐敗變質、蔬菜食材不新鮮帶來浪費。廚師們則在食材加工環節下足功夫,將「邊角料」烹成美食珍饈。勺園中餐廳用牛筋邊角做咖喱牛肉、紅燒牛肉;中關新園和園餐廳利用牛霖筋膜做烤牛肉筋或石鍋泡菜牛筋煲;員工餐廳的廚師將蔥葉、姜皮、香菜根洗淨炸制蔥香油,用西蘭花和圓白菜根莖製作爽口泡菜。
  • 大化水電總廠:多管齊下「開源節流」保利潤
    大化水電總廠:多管齊下「開源節流」保利潤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09-18
  • ...多管齊下 從嚴管控 --白廟子鄉力促「雙代一清」工作落地落實
    【鄉鎮風採】多管齊下 從嚴管控 --白廟子鄉力促「雙代一清」工作落地落實 2020-12-01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多管齊下遏止食物浪費現象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經濟參考報》29日發表張代蕾撰寫的報導《英國多管齊下遏止食物浪費現象》。文章摘要如下:  英國政府資助的非營利性組織「廢物與資源行動項目」日前發布報告說,儘管近年來取得一定進展,但英國食物浪費現象依然嚴重,距離其在2030年將糧食浪費減半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還差得很遠。
  • 漫評:多管齊下「動真格」!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網絡學習空間
    點擊上方藍字□藺炳正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的通知》,從加強備案管理、強化日常監管、提升人員素質、注重協同治理等方面,提出加強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措施,保障優質線上教育資源供給
  • 特別報導「人大代表新作為」下篇《多管齊下促履職》
    過去一年,湖北各級人大不斷推進位度建設,圍繞代表工作規律,探索創新工作機制,通過「代表工作室」等平臺建設,保障代表發揮耳目、渠道、權力作用,讓代表在「三進」活動中出力、出活、出彩。多管齊下促履職.mp303
  • 「地評線」齊魯漫評:多管齊下「動真格」!為未成年人打造清朗網絡...
    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的通知》,從加強備案管理、強化日常監管、提升人員素質、注重協同治理等方面,提出加強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措施,保障優質線上教育資源供給,推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健康有序發展,營造未成年人良好網絡學習環境。
  • 林鄭:多管齊下 力保經濟!
    香港商報2020年10月26日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撰文表示,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大致穩定,現階段可採取更精準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恢復較多經濟及社交活動,惟在過去兩星期仍有不明源頭個案,她形容「一宗都嫌多」,必須保持警覺。
  • 秦皇島:多管齊下防山火保電網安全
    長城網訊(通訊員史文全)「塔下周圍樹木完好,無人燎荒,無冒煙火情。」3月29日上午8時30分,秦皇島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特護隊隊長王東夫帶領隊員爬到半山腰,對500千伏高天三回116號塔及線路進行防山火特巡,及時消除火災隱情,確保線路運行安全。
  • 香港多管齊下嚴防疫情反彈
    來源:海外網延長多項限聚措施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21日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表示,將延長限制社交距離等措施14日,包括禁止4人以上聚集、娛樂場所暫時停業以及規管食肆等限制措施林鄭月娥強調,香港20日無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確診病例亦已連續多天錄得個位數增長,且絕大部分為輸入型確診個案,但現在不是鬆懈的時候,否則將會前功盡棄。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當日表示,為慎防香港疫情出現逆轉,功虧一簣,決定延續相關規例下的措施14日,同時精簡規管餐飲業務的要求。
  • 天津立足四個「堅持」多管齊下 多點發力 推動網絡綜合治理體系...
    科學編制《天津市「十四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天津市「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等8項網信領域規劃,建立網信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為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謀長遠、定方向。堅持「依法施治」,加強執法聯動,打好網絡綜合治理「組合拳」把法治精神貫穿網絡綜合治理全過程,深入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探索開展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地方立法。
  • 疫情、暴亂、火災多管齊下,火燒眉毛之際,川普還要自欺欺人?
    據美媒報導,在4日晚上煙火表演結束後,紐約市多地發生了槍擊、刀刺事件,紐約市警察局表示,當晚至少41人遭到槍擊,6人死亡。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地方頻道報導稱,7月3日晚至5日,芝加哥也發生多起槍擊案,期間造成至少76人被槍擊,其中14人死亡。並且還有不少居民不聽專家勸阻,外出燃放煙火,導致一晚上發生了上百起火災。
  • 象山中學多管齊下築牢校園安全防護牆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校園及社會少年兒童安全防護工作,落實市局校園安全工作會議精神,排除安全隱患,做到防患於未然,杜絕校園不安全事故的發生,開學以來學校在常態化抓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全員動員、協同發力,開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動,紮實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
  • 肯特·納多齊50秒揭示聯合國糧農組織ITPGRFA與全球種子庫的關係
    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ITPGRFA)秘書Kent Nnadozie(肯特·納多齊)先生在個人官方社交媒體發布了一則點讚量和關注度極高的視頻訊息。該訊息解釋了ITPGRFA提供推動建立全球種子庫(Global Seed Vault)的必要法律框架。經納多齊先生授權,綠會國際部專門將該視頻內容整理為中文,配英文原文分享如下。「當然,《國際條約》的部分目標是保護,這樣我們就不會失去農作物的品種。建立全球種子庫,作為我們在世界上擁有的所有植物種質資源的最後儲備和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