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到核酸提取,核酸檢測員精細操作的背後,危險和希望並存
與病毒近距離「對峙」的「捕手」
閱讀提示
核酸檢測是診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一份咽拭子樣本,如何判斷其陰陽?近日,記者走近3位核酸檢測員,探尋他們的工作足跡,發現從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到標本處理,從核酸提取到擴增檢測,每個有條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後,都是危險和希望並存。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份高尚並能帶來成就感的職業。
一場疫情,讓核酸檢測從一個生物領域的名詞,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從事核酸檢測的核酸檢測員,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並在前不久被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列入擬發布的新職業。
所謂核酸檢測員是使用儀器和試劑,對核酸樣品進行管理、提取、檢測並出具相應檢測報告的人員。「應檢盡檢」「願檢盡檢」之下,核酸檢測需求量激增,每一張科學準確的核酸檢測報告背後,是「病毒捕手」們的高超技藝和辛苦付出。
必須穿戴三級防護裝備
作為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人員,為了在微生物的世界裡搜尋到致病病原體的蛛絲馬跡,山東省德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90後核酸檢驗員劉維超,將自己隱藏在口罩和防護服後面。
核酸檢測的過程複雜且繁瑣,劉維超向記者介紹,從收樣登記、實驗準備、個人防護裝備穿戴、標本處理、核酸提取、試劑配製、上機檢測、結果分析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再到出具檢測報告,總共有10個步驟。
進入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前,劉維超小心翼翼地穿上了雙層防護服,戴好N95口罩。
這個實驗室有一個特定的專業名稱——PCR實驗室,又叫基因擴增實驗室。PCR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簡稱,這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用於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體外的DNA複製。通過DNA基因追蹤系統,迅速掌握患者體內病毒含量,其精確度高達納米級別。
由於檢測時直接與咽拭子標本面對面,核酸檢測員必須按照要求穿戴三級防護裝備。劉維超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熟練地戴上雙層乳膠手套、護目鏡和一次性腳套等。
「待檢測的標本被裝在密閉容器後,會通過專用通道送到實驗室,這個過程是絕對防止洩漏的。」劉維超說,進入實驗室後,標本將隨著密閉容器一併放入滅活裝置進行滅活操作。「滅活結束,檢驗人員將其從密封罐體中取出,上機進行離心操作,離心完成再進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結束,緊接著上擴增儀分析,確認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並獲得最終結果。」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每天必須檢測上千個樣本並出具報告,檢測員們有時會熬通宵。「累是累點,但很有成就感。」劉維超說,尤其是每檢測出一個結果為陰性的樣本,都讓他特別欣慰。他形容道,「那個曲線有點像瀑布。」
不斷學習不斷探索
2013年9月,吳巨龍從蘭州大學病原生物學專業畢業後,進入山東省疾控中心病毒所從事實驗室病原檢測工作。
事實上,吳巨龍本科學的是臨床醫學專業。有一節課,老師專門講了傳染病。那番關於醫學與人文的話深深打動了他,也促使他在讀研和工作時都選擇了與傳染病防控相關的專業。
記者了解到,PCR實驗室分為試劑製備區、樣本製備區和擴增分析區3個區域。其中,樣本製備區是實驗室最兇險的區域。「在這裡,醫護人員要把樣本放入核酸提取儀器中進行核酸提取。」吳巨龍說,標本核酸提取的第一步,需要將標本吹打混勻,這時很容易產生氣溶膠,甚至可能出現標本濺出的情況。這是離病毒最近、感染風險最大的一步。
氣溶膠會對檢測人員構成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保證實驗室內氣流的穩定。吳巨龍告訴記者,實驗室的負壓系統,可以讓實驗室內的空氣形成壓力梯度,新風系統則讓氣流從空中自上而下向地面流動,最後被無害化處理。
為了不破壞氣流的穩定性,實驗室一般減少空調的開啟。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在負壓的狀態下「全副武裝」,冒著高溫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而這對檢測人員來說,是一項不小的體力考驗。
據介紹,核酸檢測員需要經過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技術人員上崗培訓,並在理論考試和實驗操作考核合格後上崗。為了保證檢測質量,每當國家更新關於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的指導版本,吳巨龍說,單位都會迅速組織培訓,他們也能從中不斷學習、探索和總結。
富有挑戰性和發展空間
80後的楊亞培是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的一名核酸檢測員。與劉維超和吳巨龍有所不同,楊亞培的重點檢測人員是就診病人和陪床家屬。聊城市人民醫院是魯西地區最大的醫院之一,每天就診患者數以千計。所以,楊亞培的擔子並不輕。
「最忙的時候全天候備班,20個小時都待在實驗室裡,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精神高度緊張。」楊亞培告訴記者,核酸檢測員的工作內容,並不僅僅針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還包括流感、手足口和疑似食物中毒等相關病原的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工作,對精力、體力和意志力的要求非常高。
實驗室裡要做的工作繁多,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一點失誤。為了防止實驗臺被汙染,核酸檢測員進入實驗室後,生物安全櫃就是他們主要的工作檯。進去一坐就要四五個小時。實驗室配備了對講機,每一個需要溝通的環節都要通過對講機和外面同事連接。楊亞培透露,「我們講完後,會隔著玻璃,向對方比畫『OK』手勢。」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每天下班後,楊亞培總是晚走半小時,在辦公室進行臉部按摩,消除因戴口罩而留下的印跡。
目前,濟南已開設核酸檢測工作的醫院共有32家。而在今年2月時,濟南只有8家單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不難看出,核酸檢測人員和人才儲備的需求量不斷提升。
聽聞國家計劃將核酸檢測員列入新職業,楊亞培很是欣喜。「這意味著我們有了規範統一的稱呼,這能激發大家的勞動積極性。」她期待對這一職業進一步劃分層級,進行職稱評定並和薪酬掛鈎。
「因為每天和病毒打交道,從事這一行確實有風險,但是只要做好防護,放平心態,其實這是一份高尚又能帶來成就感的職業。」當記者問起對職業前景的看法時,劉維超說,「等疫情結束後,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可能就少了,但其他病原體的核酸檢測還會正常進行。這個職業富有挑戰性,同時有發展空間,我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