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員:與病毒近距離「對峙」的「捕手」

2021-01-09 九龍網

  從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到核酸提取,核酸檢測員精細操作的背後,危險和希望並存

  與病毒近距離「對峙」的「捕手」

  閱讀提示

  核酸檢測是診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一份咽拭子樣本,如何判斷其陰陽?近日,記者走近3位核酸檢測員,探尋他們的工作足跡,發現從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到標本處理,從核酸提取到擴增檢測,每個有條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後,都是危險和希望並存。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份高尚並能帶來成就感的職業。

  一場疫情,讓核酸檢測從一個生物領域的名詞,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從事核酸檢測的核酸檢測員,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並在前不久被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列入擬發布的新職業。

  所謂核酸檢測員是使用儀器和試劑,對核酸樣品進行管理、提取、檢測並出具相應檢測報告的人員。「應檢盡檢」「願檢盡檢」之下,核酸檢測需求量激增,每一張科學準確的核酸檢測報告背後,是「病毒捕手」們的高超技藝和辛苦付出。

  必須穿戴三級防護裝備

  作為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人員,為了在微生物的世界裡搜尋到致病病原體的蛛絲馬跡,山東省德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90後核酸檢驗員劉維超,將自己隱藏在口罩和防護服後面。

  核酸檢測的過程複雜且繁瑣,劉維超向記者介紹,從收樣登記、實驗準備、個人防護裝備穿戴、標本處理、核酸提取、試劑配製、上機檢測、結果分析及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再到出具檢測報告,總共有10個步驟。

  進入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前,劉維超小心翼翼地穿上了雙層防護服,戴好N95口罩。

  這個實驗室有一個特定的專業名稱——PCR實驗室,又叫基因擴增實驗室。PCR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簡稱,這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用於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體外的DNA複製。通過DNA基因追蹤系統,迅速掌握患者體內病毒含量,其精確度高達納米級別。

  由於檢測時直接與咽拭子標本面對面,核酸檢測員必須按照要求穿戴三級防護裝備。劉維超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熟練地戴上雙層乳膠手套、護目鏡和一次性腳套等。

  「待檢測的標本被裝在密閉容器後,會通過專用通道送到實驗室,這個過程是絕對防止洩漏的。」劉維超說,進入實驗室後,標本將隨著密閉容器一併放入滅活裝置進行滅活操作。「滅活結束,檢驗人員將其從密封罐體中取出,上機進行離心操作,離心完成再進行核酸提取。核酸提取結束,緊接著上擴增儀分析,確認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並獲得最終結果。」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每天必須檢測上千個樣本並出具報告,檢測員們有時會熬通宵。「累是累點,但很有成就感。」劉維超說,尤其是每檢測出一個結果為陰性的樣本,都讓他特別欣慰。他形容道,「那個曲線有點像瀑布。」

  不斷學習不斷探索

  2013年9月,吳巨龍從蘭州大學病原生物學專業畢業後,進入山東省疾控中心病毒所從事實驗室病原檢測工作。

  事實上,吳巨龍本科學的是臨床醫學專業。有一節課,老師專門講了傳染病。那番關於醫學與人文的話深深打動了他,也促使他在讀研和工作時都選擇了與傳染病防控相關的專業。

  記者了解到,PCR實驗室分為試劑製備區、樣本製備區和擴增分析區3個區域。其中,樣本製備區是實驗室最兇險的區域。「在這裡,醫護人員要把樣本放入核酸提取儀器中進行核酸提取。」吳巨龍說,標本核酸提取的第一步,需要將標本吹打混勻,這時很容易產生氣溶膠,甚至可能出現標本濺出的情況。這是離病毒最近、感染風險最大的一步。

  氣溶膠會對檢測人員構成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保證實驗室內氣流的穩定。吳巨龍告訴記者,實驗室的負壓系統,可以讓實驗室內的空氣形成壓力梯度,新風系統則讓氣流從空中自上而下向地面流動,最後被無害化處理。

  為了不破壞氣流的穩定性,實驗室一般減少空調的開啟。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在負壓的狀態下「全副武裝」,冒著高溫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而這對檢測人員來說,是一項不小的體力考驗。

  據介紹,核酸檢測員需要經過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技術人員上崗培訓,並在理論考試和實驗操作考核合格後上崗。為了保證檢測質量,每當國家更新關於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的指導版本,吳巨龍說,單位都會迅速組織培訓,他們也能從中不斷學習、探索和總結。

  富有挑戰性和發展空間

  80後的楊亞培是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的一名核酸檢測員。與劉維超和吳巨龍有所不同,楊亞培的重點檢測人員是就診病人和陪床家屬。聊城市人民醫院是魯西地區最大的醫院之一,每天就診患者數以千計。所以,楊亞培的擔子並不輕。

  「最忙的時候全天候備班,20個小時都待在實驗室裡,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精神高度緊張。」楊亞培告訴記者,核酸檢測員的工作內容,並不僅僅針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還包括流感、手足口和疑似食物中毒等相關病原的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工作,對精力、體力和意志力的要求非常高。

  實驗室裡要做的工作繁多,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一點失誤。為了防止實驗臺被汙染,核酸檢測員進入實驗室後,生物安全櫃就是他們主要的工作檯。進去一坐就要四五個小時。實驗室配備了對講機,每一個需要溝通的環節都要通過對講機和外面同事連接。楊亞培透露,「我們講完後,會隔著玻璃,向對方比畫『OK』手勢。」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每天下班後,楊亞培總是晚走半小時,在辦公室進行臉部按摩,消除因戴口罩而留下的印跡。

  目前,濟南已開設核酸檢測工作的醫院共有32家。而在今年2月時,濟南只有8家單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不難看出,核酸檢測人員和人才儲備的需求量不斷提升。

  聽聞國家計劃將核酸檢測員列入新職業,楊亞培很是欣喜。「這意味著我們有了規範統一的稱呼,這能激發大家的勞動積極性。」她期待對這一職業進一步劃分層級,進行職稱評定並和薪酬掛鈎。

  「因為每天和病毒打交道,從事這一行確實有風險,但是只要做好防護,放平心態,其實這是一份高尚又能帶來成就感的職業。」當記者問起對職業前景的看法時,劉維超說,「等疫情結束後,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可能就少了,但其他病原體的核酸檢測還會正常進行。這個職業富有挑戰性,同時有發展空間,我很看好。」

相關焦點

  • 新職業之核酸檢測員:對體力、意志力都是考驗
    核酸檢測員:與病毒對峙最長20個小時 一進實驗室就是四五個小時,對體力、意志力都是考驗 圖/受訪者提供 瀟湘晨報實習記者李瓊皓長沙報導 近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11日發布《關於對擬發布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擬新增10個新職業,其中包括核酸檢測員。 不少人好奇這個職業每天的工作,在疫情結束之後,這個職業的前景如何呢?為此,記者採訪了一名90後核酸檢測員。
  • 抗疫「花木蘭」 合肥疾控女病毒捕手與病毒面對面
    在合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實驗室微生物檢驗科病毒檢測組裡,有6名與病毒面對面的檢測人員。他們中,有三位是女「病毒捕手」。中午11:30,在合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實驗室微生物核心檢驗室裡,全副武裝的主管檢驗技師劉瑋在對講機裡簡單地和記者聊了幾句,便繼續她的工作。
  • 「病毒捕手」
    核酸檢測就是找出病毒、捕獲病毒,是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重要的依據。我們是與病毒接觸最頻繁的人,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我1月19號到達武漢,4月19號又從武漢來到綏芬河。這是我第一次來綏芬河,一座很美的邊境小城。  我的同事在4月12號第一批到達,在綏芬河疾控中心空曠的大廳裡搭建起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標準。
  • 走近新冠肺炎 「病毒捕手」
    檢測人員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提取。▷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新冠病毒核酸傳遞。近日,記者來到台州市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探尋這些「病毒捕手」的工作。在檢測工作中,每一步工作都是不簡單,檢測人員幾乎是與病毒「零距離」接觸,存在極高風險。進入實驗室前,檢測人員要求三級防護:打開實驗室的正負壓系統,先消毒,穿戴好N95醫用口罩、護目鏡、帽子、鞋套,戴上醫用手套,再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全副武裝」進入PCR實驗室。
  • 核酸檢測員、網際網路營銷師...10個新職業要來了
    其中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社區網格員、網際網路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核酸檢測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健康評估師、增材製造(3D列印)設備操作員。 核酸檢測員 使用儀器和試劑,對核酸樣品進行管理、提取、檢測並出具相應檢測報告的人員。 疫情期間,大量的核酸檢測工作需要完成,因此核酸檢測員的入圍也備受關注。 主要任務包括:負責樣品的入庫、存放和出庫;提取、純化核糖核酸或脫氧核糖核酸;對提取後的核酸進行實時螢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等。
  • 80後「病毒捕手」:離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病毒捕手」王佶 (新華社圖) Wang Ji, a frontline 「virus hunter」 who had conducted
  • 80後黨員金花蓮:穿梭核酸採集現場,與病毒近距離「對峙」
    在勝利街道老政府核酸採樣現場,總能看到這麼一個忙碌的身影,她穿梭在檢測現場的每個點位,不是提醒居民保持安全距離,就是叮囑排隊的小朋友們戴好口罩、不要亂摸亂碰,要麼就是為不會預約的老年人採集身份證信息。金花蓮是社區建設辦公室的一名80後黨員,在這次疫情暴發後,她承擔起醫療保障工作,主要負責對接聯繫核酸檢測醫生、現場醫用物資調配、掃碼器和條形碼的使用。自2020年12月26日,勝利街道按照上級指示,針對不同人群,緊鑼密鼓地安排了一輪又一輪的核酸檢測,金花蓮從始至終,每天都堅守在核酸檢測第一線,從未缺席。
  • 22歲核酸檢測員給海鮮做檢驗:樣本堪比火鍋店菜單,越做越餓~
    「大晚上跟這些魚、蝦、豬、牛、羊打交道的後果就是越來越餓……」6月22日晚,四川南充,22歲的核酸檢測員侯英,看著手中的樣本清單,冷凍豬手、冷凍豬前肘、雞腳、豬舌、對蝦……越看越餓,發了一條朋友圈。朋友們留言:「你這核酸檢測清單,堪比火鍋店菜單」。侯英的同事在一線採樣。5月下旬,侯英加入實驗室核酸檢測項目組,面對嚴謹繁重的工作,這個年輕的小姑娘總能挖掘到不少樂趣。
  • 每天檢驗千份核酸樣本 他們與病毒開展刀尖上的賽跑
    2 月 7 日,安徽集中開展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初篩工作。坐落包河經開區的合肥千麥醫學檢驗實驗室通過安徽省臨床檢驗中心調研論證,經確認成為安徽省第一批可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資料顯示,千麥醫療旗下獨立醫學實驗室千麥醫檢,已在全國設立 10 餘家醫學實驗室。
  • 退伍軍人拿手電筒幫忙打光6小時 檢測員跪地...
    張鷹 攝  檢測員跪在地上耐心安撫被檢學生。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劉愷琦(署名除外)隨著全民核酸檢測開始,島城各社區、中小學等積極行動起來,有條不紊地組織摸排、檢測工作。順利安全有序完成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離不開廣大市民的配合與支持。
  • 松溪:「病毒」捕手 仁心醫者
    他們雖然不在一線,卻也天天與病毒「近身搏鬥」,他們就是檢驗科、放射科的醫務人員。近日,筆者來到松谿縣醫院,探尋這些「病毒捕手」們的抗「疫」日常。3月12日,在松谿縣醫院檢驗科內,一早收集到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樣本正在等待檢測,整個科室變得忙碌起來。
  • 專家回應門把手上發現病毒核酸:核酸不等於活病毒
    門把手上發現病毒核酸?專家回應:核酸不等於活病毒據了解,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張流波介紹,目前發現的門把手上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實是不知道病毒死活的核酸,只能說明這個門把手曾經被汙染,不能判定是否具有傳染性。
  • 他是病毒「拆彈人」,爭分奪秒和病毒戰鬥,寫下的家書令人淚目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新冠病毒,令人望而生畏,而與它「作伴」,就好比是一次生命的闖關。今天我們的援助湖北醫療隊日記,就要認識一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病毒「拆彈人」——江西派出的首批支援湖北隨州的病毒檢驗員。徐剛是江西省疾控中心疾病檢測所的主管技師,2月11日,作為江西省派出的首批病毒檢驗員之一,他跟隨大部隊一起進駐了湖北省隨州市中心醫院,負責核酸檢測工作。
  • 病毒「捕手」:穿越迷霧找傳染源
    杭州雙浦鎮的確診病例引發疑問:27天未出村,她從哪裡染來病毒病毒「捕手」:穿越迷霧找傳染源2月19日,上午9時16分。很多杭州人的手機響起新的推送消息:連續兩天沒有新增後,當日凌晨,杭州再度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是57歲的雙浦鎮湖埠村女性村民潘某。
  • 核酸檢測每日7萬例!「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助力迪安診斷戰疫加速度
    面對核酸檢測量的驟增,第三方醫學診斷機構迪安診斷緊急行動,用7天時間在杭州建成一座1200平方米的方艙實驗室,命名為「雷迪」快速檢驗實驗室,寓意像雷達一樣快速,專門開展新冠核酸檢測,日檢測產能可達到7萬例。加上已有的PCR實驗室,迪安診斷的杭州總部實驗室核酸檢測產能將達到10萬例,創下全國核酸檢測實驗室最大產能,將為浙江地區的核酸檢測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 昌平給核酸檢測現場送清涼
    為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鏈條,昌平區擴大核酸檢測範圍,爭分奪秒開展檢測,與病毒賽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在昌平各個核酸採樣點,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採樣工作。部分採樣點安裝上了空調、電扇、遮陽棚……為堅守一線的醫務人員送去了清涼。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給醫務工作者的一封信
    所以,當感染早期、採樣錯誤或藥物影響等因素導致病毒核酸低於檢測下限就會產生假陰性。 有沒有什麼辦法降低檢測下限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高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或數字PCR技術。
  • 女檢測員極品身材曝光!網友:不怪豪斯不是人,哈登也頂不住
    消息人士透露,豪斯在當地時間周一晚上涉嫌讓一位女性新冠病毒檢測人員進入園區內佛羅裡達大酒店該女性新冠病毒檢測人員後被NBA保安截獲,雖然她沒有直接說出豪斯的名字,但酒店的種種標記及監控已經將目標鎖定到火箭鋒線。泰森·錢德勒本想為豪斯頂包,但NBA官方澄清了他的行為。NBA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有間接證據表明了豪斯涉及此事,並以違反覆賽安全與健康協議為由對其進行調查與禁賽。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區別
    【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區別是什麼?有何不同?  【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金標準,檢測的是病毒的RNA(核糖核酸),檢測標本為咽部分泌物。檢測結果陽性,就可以明確新冠病毒感染。而抗體檢測只能篩查出感染超過7-10天以上的病毒攜帶者,單純抗體陰性不能說明肯定沒有感染。
  • 「團隊每個人都在堅守,沒一人退縮」,走近新冠病毒「捕手」的中秋節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至今,汪皓秋帶著中心18位「抗疫」戰士,衝在一線,24小時與病毒交鋒。他們所做最核心的事情,就是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提供精準的病原學依據。可以簡單這麼來理解,他們是新冠病毒的「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