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捕手」:穿越迷霧找傳染源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杭州雙浦鎮的確診病例引發疑問:27天未出村,她從哪裡染來病毒

病毒「捕手」:穿越迷霧找傳染源

2月19日,上午9時16分。很多杭州人的手機響起新的推送消息:連續兩天沒有新增後,當日凌晨,杭州再度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是57歲的雙浦鎮湖埠村女性村民潘某。

湖埠村,是杭州市區西南一座傍山小村。幾乎同一時間,網上傳出齊刷刷的疑問:「她去哪裡染上的病毒?」

作答時限進入倒計時。

24小時內,一份標準「答案」,應該包含患者發病前14天和發病後的日常活動、其間發生接觸的人群,以及可能的感染路徑。

與時間競逐,與病毒鬥智,是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人員的日常工作。他們是一群「病毒捕手」。

證據每分每秒都在消失

2月19日晚10時20分左右,謎底揭曉。

「1月17日,前往寧波、嵊州探親。1月20日下午返回家中。1月22日上午,乘坐家庭自備車前往靈隱寺遊覽,中午返回家中。此後一直未離開湖埠村。」潘某的幾次活動被標上重點記號,而最早的活動軌跡甚至追溯到確診前一個月。

每次流調,杭州市疾控中心應急小分隊的隊員們需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即便是在深夜。為此,不少成員會選擇睡在單位,接到命令可以抹一把臉,拎起應急流調箱就出發。

壽鈞所在的杭州市下城區疾控中心,專門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的流行病學調查組,有22年傳染病防控經驗的壽鈞入組。他們兩兩組隊,一旦接到疑似或確診病例報告,小分隊便會直面患者,完成採樣、問詢。

「好比公安查案、記者暗訪,證據每分每秒都在消失。」4天前的晚上10點,壽鈞接到通知,轄區內發現一例疑似病例,等待流調。

消毒、戴口罩、穿防護服……壽鈞穿過隔離病房,站在病床前,直面患者。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

「去過哪些地方?」

「乘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和哪些人接觸過?」

簡單問詢後,問題逐漸深入而細緻:就餐時和誰坐在一塊,什麼位置?和人聊天持續了幾分鐘,距離多少?去過幾家市場,常光顧的攤位有哪些……

有時,患者會記混,甚至會隱瞞某個事實。「碰到這種情況,都會追問。」壽鈞努力抓住每一處邏輯矛盾。

隔離室裡的對話持續了50分鐘,直到壽鈞收起寫字板。

問詢、採樣、追蹤、畫圖、大數據,他和同事在紛繁複雜的「一手證物」前串聯事實。趕在凌晨3點前,第一版流調報告出爐。

兩次撲朔迷離的感染

對潘某的流調,孫晝感到責任重大。

潘某從1月22日最後一次出村,到2月19日確診,前後一共27天。

有媒體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細節,並很快在網絡上形成傳播——27天未離村,怎麼感染的?難道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不止14天?

孫晝明白,如果不儘快查明,剛開始復工的城市很有可能陡增困擾。

「患者本身就有『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目前還很難確定具體發病時間。」孫晝和杭州市疾控中心能做的,就是儘量擴大流調範圍。他們剛剛向寧波、嵊州兩地的屬地疾控部門發去請求,希望配合進行調查。

大多數時候,「懸案」終能破解。

1月21日,杭州市疾控中心接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兩起確診病例。兩名患者都沒有湖北旅行史和居住史,乍看之下,讓人摸不著頭緒。

孫晝和同事立刻開展調查,發現兩人同屬一家公司。追問之下,他們相繼回憶起,一周前公司曾組織過一場會議,到場的有30名員工。

兩支流調隊伍立刻出發,分赴公司和會場,「會場很小,才不到40平方米。一查名錄,有從武漢來的員工,第一判斷是開會時傳播的。」疫情變化很快印證孫晝的推斷,幾天內陸續又有幾名與會者確診。

此次會議上的30名與會者,最終有11人被感染。

除了傳統的詢問方式,流調人員這些年有了不少高科技加持,監控和大數據信息成了「斷案」關鍵。

2月5日,杭州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例,其中一對夫妻的感染頗為蹊蹺。

1月25日,丈夫徐某突然發病,兩天後妻子王某感染。初步流調顯示,兩人發病前14天,都沒有疫區居住及旅行史,也沒有野生動物接觸史,與此前確診的患者不相識。

直到確診後進一步流調,才發現他們受到感染,可能因為一次50秒的「偶遇」。

「仔細問詢後才知道,患者發病前3天去過一家藥房,而幾天前剛確診的一例病患也去過這家藥房。」流調人員順藤摸瓜,調閱藥店監控,查到1月22日下午2點21分的視頻畫面:徐某和另一名確診患者楊某,在同一吧檯處正面相遇,儘管時間只有50秒,但距離很近,兩人均未戴口罩。

就這樣,通過流行病學調查,不少原本「孤立」的病例,連成了一幅病毒傳播「圖譜」。「其實更多時候,我們無法確定這一定是傳染原因。」孫晝反覆強調,這只是目前發現患者與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一次「親密接觸」。

儘早發現傳染源,及時切斷傳播途徑,正是「流調」的意義。

追逐「零號病人」不是唯一目的

這幾天,尋找新冠肺炎「零號病人」的新聞,成了媒體追逐的熱點。

「這是上世紀80年代被提出的概念,代指傳染病中第一個感染並開始傳播病毒的病患,繼而將病患串聯成一個源頭或多個源頭的傳播網絡,」壽鈞說。

不少人認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足夠我們追索每一起確診患者,最終找到「零號病人」。事實上,監控錄像時間過短,數據信息共享不足,人員流動過於複雜,都有可能造成證據鏈的缺失。

壽鈞手頭上有一個不算特別清晰的病例。「只知道患者去過市場,坐過高鐵,但還沒找到確切的傳播來源。」通過時間方面的判斷,患者極有可能是在高鐵上受感染的,但仍缺少確鑿證據。

孫晝說,追溯傳染源頭只是流行病學調查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前獲知各種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的危險地帶或人群,將防控關口從醫院前移至社區,從而儘可能地降低疫情傳染風險。

2月19日晚,湖埠村流調報告剛剛公布,雙浦鎮連夜布置封控措施。全村366戶村民全部隔離在家,村裡緊急調配抑塵灑水車和消殺人員,噴灑消毒。

而孫晝和壽鈞已經開始為下一例流行病學調查做好準備。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病毒「捕手」:穿越迷霧...
    幾乎同一時間,網上傳出齊刷刷的疑問:「她去哪裡染上的病毒?」作答期限進入倒計時。24小時內,一份標準「答案」,應該包含患者發病前14天和發病後的日常活動、期間發生接觸的人群,以及可能的感染路徑。與時間競逐,與病毒鬥智。這正是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人員的日常工作。他們是一群「病毒捕手」。
  • 走近新冠肺炎 「病毒捕手」
    檢測人員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提取。▷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新冠病毒核酸傳遞。近日,記者來到台州市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探尋這些「病毒捕手」的工作。在檢測工作中,每一步工作都是不簡單,檢測人員幾乎是與病毒「零距離」接觸,存在極高風險。進入實驗室前,檢測人員要求三級防護:打開實驗室的正負壓系統,先消毒,穿戴好N95醫用口罩、護目鏡、帽子、鞋套,戴上醫用手套,再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全副武裝」進入PCR實驗室。
  • 松溪:「病毒」捕手 仁心醫者
    他們雖然不在一線,卻也天天與病毒「近身搏鬥」,他們就是檢驗科、放射科的醫務人員。近日,筆者來到松谿縣醫院,探尋這些「病毒捕手」們的抗「疫」日常。3月12日,在松谿縣醫院檢驗科內,一早收集到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樣本正在等待檢測,整個科室變得忙碌起來。
  • 80後「病毒捕手」:離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病毒捕手」王佶 (新華社圖) Wang Ji, a frontline 「virus hunter」 who had conducted
  • 核酸檢測員:與病毒近距離「對峙」的「捕手」
    從個人防護裝備穿戴到核酸提取,核酸檢測員精細操作的背後,危險和希望並存  與病毒近距離「對峙」的「捕手」  閱讀提示  核酸檢測是診斷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一份咽拭子樣本,如何判斷其陰陽?「應檢盡檢」「願檢盡檢」之下,核酸檢測需求量激增,每一張科學準確的核酸檢測報告背後,是「病毒捕手」們的高超技藝和辛苦付出。  必須穿戴三級防護裝備  作為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人員,為了在微生物的世界裡搜尋到致病病原體的蛛絲馬跡,山東省德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90後核酸檢驗員劉維超,將自己隱藏在口罩和防護服後面。
  • 隱秘微商平臺環球捕手:「瘋狂銷量」背後的重重迷霧
    文 | 鋅刻度,作者 | 羅世浩 登錄環球捕手這個平臺,時常會發現一些非常驚人的現象,比如:Health Avenue羊胎素精華10分鐘瘋狂搶購1790萬元,而這樣可觀的銷售數據,在環球捕手平臺上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 將提供臨時落腳點,迅速切斷傳染源
    深圳商報2020年2月3日訊 為疫情發生地旅客提供一個臨時落腳點,切斷傳染源,福田「健康驛站」火了!昨天,收治了97位隔離者的福田首家健康驛站,有22位被解除重點隔離,發現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3位隔離者已經被緊急送至醫院診治。
  • 穿越初冬迷霧的惦念!攝影:連傑 配詩:昭榮
    柔軟如風,無邊如風;但卻並非輕薄如風,溫暖如風。走入霧中,也就走進了寒意來襲的初冬,走進了泥濘滿布的草叢,走進了浩淼深陷的虛空。 而我愈發憂心忡忡,我的鶴,我靈魂深處來來往往的飛鴻,我找不到你沼澤旁曾經的姿容,找不到時光似水流走的始終。
  • 抗疫「花木蘭」 合肥疾控女病毒捕手與病毒面對面
    在合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實驗室微生物檢驗科病毒檢測組裡,有6名與病毒面對面的檢測人員。他們中,有三位是女「病毒捕手」。中午11:30,在合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實驗室微生物核心檢驗室裡,全副武裝的主管檢驗技師劉瑋在對講機裡簡單地和記者聊了幾句,便繼續她的工作。
  • 魔獸世界塞茲仙林的迷霧怎麼找不同 找不同技巧
    魔獸世界塞茲仙林的迷霧怎麼找不同 找不同技巧 發布時間:20-11-30 10:45 來源:NGA 作者:
  • 王晰獻唱電視劇《迷霧追蹤》片尾曲,《迷霧》歌曲上線
    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王晰獻唱穿越「迷霧」 尋找真相踏上身不由己的旅途懸疑劇「迷霧追蹤」片尾曲原創懸疑劇集「迷霧追蹤」12月11日起登陸優酷視頻全網獨播,餘慶執導,蔣勤勤、週遊領銜主演,作為「國產懸疑大年」的收官之作,「迷霧追蹤」也將繼續引爆「國風懸疑」,用純原創故事挖掘最真實的人性善惡。
  • 「病毒捕手」
    1月19日  他出徵武漢  90天後再戰綏芬河  哪裡有疫情  哪裡就是前進的方向  從疫情阻擊戰到加時賽  南徵北戰 隨時出發  與病毒鏖戰到底核酸檢測就是找出病毒、捕獲病毒,是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重要的依據。我們是與病毒接觸最頻繁的人,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我1月19號到達武漢,4月19號又從武漢來到綏芬河。這是我第一次來綏芬河,一座很美的邊境小城。  我的同事在4月12號第一批到達,在綏芬河疾控中心空曠的大廳裡搭建起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標準。
  • 【穿越迷霧】十三、"明正"還需言順,李戡難堪大任-評林明正和李戡
    如《夏朝之音》早在2018年1月10日《【穿越迷霧】二、在國家統一問題上我們究竟應該寄希望於誰》(點擊查看)一文中,就預見到了二水基地的紅旗可能扛不了多久,當時,《夏朝之音》是這樣評論二水基地及其它臺灣統派政黨的:1、魏明仁先生及團結在其二水基地周圍的、愛國的、覺醒了的所謂臺灣「紅統力量」依然不是我們統一祖國能夠繼續寄希望和依靠的力量
  • 對話Cypherium郭楊睿:先找場景,再定技術|鏈捕手
    近期,鏈捕手採訪了Cypherium創始人Sky Guo(中文名郭楊睿),詳細聊了聊央行數字貨幣市場以及企業級應用市場存在的機遇與挑戰。 鏈捕手:可以更具體描述下Cypherium的技術特性嗎?
  • 專家:居家隔離難徹底消除傳染源
    河北疾控中心病毒防治所所長齊順祥說,村民居家隔離,容易造成家庭成員、鄰裡之間傳播。農村老年人多,村衛生條件比較差,糞便、垃圾處理困難,居家隔離達不到隔離效果。農村地區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播,很難徹底消除傳染源。留下傳染源還會造成疫情繼續傳播。村民在轉移過程中,石家莊做了很細緻工作,集中隔離點主要隔離密接和密接的密接。
  • 無症狀感染者也可成為傳染源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最突出的症狀,是發燒、全身無力、乏力,還有乾咳等。但漸漸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情呈現出新特點,出現了輕症、甚至無症狀感染者。有些患者無明顯症狀,不知道自己得病了,但卻可以在無意間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 我的世界:找不到迷霧森林的獨眼巨人?玩家卻挖出它的「頭骨」!
    它生成在迷霧森林之中,而玩家們先要前往一個巨大的枯死樹樁,只是部分玩家反饋說自己找不到它!實際上,玩家們只要在樹樁的上空(飛高點)就能輕易地找到獨眼巨人,也可以直接來到樹樁的周圍,它一般會主動走出來攻擊玩家們。因為迷霧森林的亮度極低,所以獨眼巨人並不是唯一的敵對生物,還有別的怪物也會刷新。因此,玩家們千萬不要被它們圍攻了!
  • 【棒球技術】捕手訓練手記
    3.捕手的用具必須使用面罩、護喉、護擋、護胸、護腿、頭盔、護耳。4.捕手的守備位置捕手在投手投球出手之前,只許在捕手區內作守備姿勢,在不影響擊球的情況下,儘量靠近擊球員。5.捕手的接球準備姿勢,以右手傳球為例。
  • 【捕手練習】捕手接球迅速傳殺跑者的技巧 | 棒球技巧
    所以有人說捕手的傳球才是最驚人的,因為它常常要傳不止38米之遠,而且還是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傳球動作。這個練習就是教會捕手如何有效地進行這一極為重要的動作的。練習的目標是讓捕手學會在保持傳準的情況下,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把球傳出去。
  • 莫非,有人穿越回1996年,在給我們提醒關於病毒
    2035年,人類世界被病毒肆虐,「所有過往都將消失於時間,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動物佔領了人類曾經的棲息地,只有極少數人劫後餘生躲在地下,苟延殘喘。病毒的發源地最終指向了美國費城,一個叫「12猴子軍」的組織。科爾坐著時光穿梭機穿越到過去,去搜集12隻猴子和病毒源的相關信息。不論科爾以何種方式去阻止,該發生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他警醒世人的話語在當時顯得那麼格格不入,被當成瘋言瘋語,科爾也被關進了瘋人院。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真正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