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哪個盟軍國家,對這場戰爭的勝利貢獻最大

2020-12-14 資深人士說文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世界爆發的最大規模的熱武器戰爭,同樣也是涉及人數最多、陣亡人數最重、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的大型戰爭。這次世界大戰,對許多國家造成了難以想像的災難,也使得無數國家積攢多年的家底,直接被戰爭給毀滅一空,貧困、失業、溫飽這些還是其次,在大戰中,能生存下來就是最幸運的事情。

我們本篇文章,不談二戰爆發的起末,也不談戰爭中誰對誰錯,我們就來談談哪個國家對這場戰爭的勝利貢獻最大?

蘇聯和中國分別拖垮德國和日本

二戰的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兵力和士氣,主要被兩個國家給拖垮。第二次世界大戰,協約國是以法西斯主義為代表的德國、義大利以及以軍國主義為代表的日本;這三個國家攪動著歐亞大陸不得安寧。

特別是德國和日本,一個憑藉高超的戰爭藝術和軍事科技,一個憑藉狂熱的軍國主義精神,這兩個國家在侵略歐洲和亞洲之時,最初,所遇到的抵抗微乎其微(英法的綏靖政策,民國的不抵抗政策),甚至這兩個國家如果按照最初侵略的勢頭,是很有可能數年內佔領整個歐亞大陸。

甚至日本放出話來:將三個月內佔領東亞,義大利也要想恢復傳統的羅馬帝國疆域,而德國也制定在短期內迅速徵服歐洲,然後轉戰美洲,最終一統世界。

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兩個國家儘管勢力雄厚,但是他們在侵略之時,卻遇到了兩個大國的頑強抵抗,這兩個大國憑藉著遼闊的戰略縱深,以及強悍的抵抗精神,愣是活生生的拖垮了德國和日本的進一步擴張,也粉碎了協約國既定計劃。這兩個國家就是歐洲的紅色蘇聯和亞洲的中國。

為什麼說,這兩個國家(蘇聯、中國)是拖垮了德國和日本呢?

首先來看歐洲戰場,德國在橫掃歐洲陸地之後,在北方的強敵就只剩下一個奄奄一息苟延殘喘的大英帝國,憑藉著海峽優勢而勉力對峙,而東部地區基本上就剩下社會主義的蘇聯一個強敵。於是,德國統帥部就根據攻打英國,還是攻打蘇聯展開了討論。

討論之初也曾陷入僵持,因為統帥部的許多將領認為,必須要先徵服英國,不可以先打蘇聯的主意,因為蘇聯的疆域太大了,軍隊規模也十分龐大,並且蘇聯的嚴寒氣候如此惡劣,拿破崙失敗的教訓要吸取,如果攻打蘇聯必然陷入僵持戰,這對德國「閃電戰」和後勤供給很不利。

但是,攻打英國卻不一樣,英國如今實力大減,就只剩下了本土一些軍隊,如果徵服英國之後,納粹軍隊才轉頭攻打蘇聯,這樣獲勝的機率會更高。但是,贊成攻打蘇聯的將領卻認為大英帝國底蘊太深厚了,雖然如今看似英國奄奄一息,但是其海軍還沒有太大的損傷,而英國最強大的就是他們的海軍部隊。

如果攻打英國,必然要面對他們的海軍部隊,可是,本國海軍隊伍建設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還不具備強大的海軍實力去徵服英國。而蘇聯就不一樣了,蘇聯在內陸,並且同盟日本也與蘇聯接壤,況且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一直受到西方和美國的敵視。

如果德國率先攻打蘇聯東歐部分領土,日本攻打遠東領土,兩個國家可以一東一西一起夾擊蘇聯,那樣蘇聯就算領土再廣袤也無法一次性面對兩個敵人,因而攻打蘇聯的勝率才是最高。

希特勒決定攻打蘇聯

在統帥部爭論不休時,元首希特勒提出了方案:「英格蘭人和日耳曼人同屬高貴民族,未來我們不是要徵服他們,而是要和他們和諧相處。但是,東部的蘇聯紅色陣營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希特勒下定決心攻打蘇聯,因此,德軍士兵開始集結在蘇聯境外。

德國最初通過閃擊戰和坦克戰等方式,並且突然襲擊,打個蘇聯措手不及,迅速地徵服了蘇聯東歐不少領地,甚至最終打到了莫斯科附近。然而就在莫斯科一戰中,蘇聯元首史達林號召民眾拿起武器,展開了浩浩蕩蕩的莫斯科保衛戰,這場戰役持續時間不久,但是對雙方造成的損失卻極為慘重。

光蘇聯方面,陣亡受傷的人數就達到了數千萬人,而德國方面同樣損失不小。由於整體侵蘇戰爭戰線拉得太長,這也使得德國在侵略蘇聯時耗費的時間也較長,當蘇聯到了寒冷的冬季時節之後,德國士兵不適應當地氣候,無數的士兵患上流感和瘧疾,身體素質也跟不上。

更關鍵是,德國後勤供給防寒棉服的計劃由於各種原因被一次次地拖延,而此時的蘇聯地區,又遇到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德國士兵被凍傷、凍死無數。

再加上後方波蘭、蘇聯一些遊擊隊伍不斷地騷擾後方,並給德國到蘇聯後勤戰線的供給命脈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所以,德國在蘇聯作戰情況越來越糟糕,最終,德國百萬大軍折戟於蘇聯冰天雪地之中,而攻打蘇聯的失敗,成為歐洲戰場的轉折點。

蘇聯對二戰的貢獻超過美國

縱觀這場對蘇侵略戰爭,德國不管是在天時地利還是人和方面,都沒有任何優勢,反倒是蘇聯上下凝聚在了一起,頑強地抵抗德意志軍隊,雖然說,德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和作戰素養上遠超蘇聯,但是架不住蘇聯人內心的抵抗欲望被觸發起來的強大的凝聚力。

可以說,蘇聯對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憑藉一國之力拖住了至少德國一半的軍隊,並且還損耗掉近4成的德軍部隊。如果沒有蘇聯的保衛戰,德國當初攻打英國的話,那麼,戰局發展會更加複雜。

我們做一個假設,就算最終美國參戰了,但是如果沒有蘇聯的牽制和損耗,那麼,美國軍隊面對同樣具備恐怖的戰爭潛質的德國,是否能用盡全力,在短期內打敗德國還是非常困難。因而,蘇聯對二戰的歐洲戰場貢獻十分大,甚至超越了美國對二戰的貢獻。

緊接著談談中國對二戰的貢獻

如果說蘇聯牽制了一半以上的德國戰力,那麼,中國就相當於牽制了近8成的日本戰力,這一點毫不誇張。別看日本侵華戰爭直接佔領了大陸大片疆域,但是日本畢竟還是沒有那麼龐大的軍隊數量,可以實行遞推式作戰,特別是蔓延到大陸的腹地位置。

隨著中國戰區戰線的拉長,日本軍隊開始有些吃力,因為兵力分散不利於擊敗國民黨正規軍,軍隊太過集中也不利於快速徵服東亞。因此,日本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就撤軍,要麼就打持久戰。

這時候日本軍國主義的狂妄自大就顯露出來,日本軍隊還抱著可以完全佔領中國的幻想,並且持續不斷地從本土調兵到大陸來。但是,戰線被拉得太長了,日本軍隊再怎麼實施各種作戰戰略,都避免不了出現被中國軍隊分而圍之的窘況。

儘管不得不說日本軍隊戰鬥力強悍,但是,再怎麼強悍也抵不過中國人民的全民反抗鬥爭,而作戰發展到後期,日本如果從大陸撤軍,那麼,將把辛苦建立的戰果直接放棄,日本人做不到,日本政府更做不到。

中國牽制日本,防止蘇聯受到東西兩條戰線的夾擊

於是乎,日本軍隊算是被中國給活生生地牽制住,按照日本和德國的戰略部署,日本在徵服東亞後,立馬調集軍隊從遠東地區從西邊攻入蘇聯,而德國從東部攻入蘇聯,兩國商量好一同瓜分蘇聯。

但是,情況卻趕不上計劃的變化,兩國軍隊都深陷持久戰的泥潭,而兩國都不是那種大國,國家實力實在打不了持久戰。

所以,中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也是極為深遠的,如果沒有中國的牽制,那麼如果日本可以調集軍隊攻打蘇聯,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絕不可能1945年就可以結束,甚至還可能延後十幾年都說不好。

結尾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蘇聯都貢獻巨大,但是我認為貢獻最大的就是中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生生牽制住了兩大軸心國的精銳兵力,並且不斷地消耗他們的作戰力量。

也因為這兩個盟國的貢獻,這才使得其他戰場的戰爭壓力就相對小了許多,同時也對後來的反攻準備埋下了伏筆。

而美國雖然加入後迅速改變了戰局,但其實美國一開始是坐山觀虎鬥,並且向兩方陣營倒賣武器,大發戰爭橫財,後來的美國加入是有些撿漏的意味,因為美國加入盟國後面對的兩大軸心國,基本上都是一些新兵部隊,而老兵和精銳部隊,幾乎都在蘇聯和中國境內被消磨一空了。

要想深度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向大家推薦一本《二戰全史》,這本書,客觀還原二戰歷史,精確解讀前因後果,撥開歷史迷霧,還原歷史真相,本書戰爭戰場和時間為線索,混合穿插的手法進行創造,文章極具可讀性。

此書的內容包括大家極為感興趣的,遠東硝煙,蘇德大戰,血染太平洋,決戰史達林格勒等重大事件,其中,波蘭閃擊戰,列寧格勒保衛戰、西線戰場諾曼第登陸、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戰等等篇章都有詳細解讀。此外還有,二戰趣事,諜報戰爭,逸聞趣事等大家感興趣的歷史事件,看此書,不僅娛樂,開拓眼界,更能全面了解二戰時期的近代史,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籍。

《二戰全史》,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解讀深刻,現在正在打折銷售中,整本書只需要59元,只相當於一場電影票的錢,此書已賣到脫銷,前5000本已經賣完,貨源有限,快點訂購吧,點擊上面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蘇三國,哪個國家的貢獻最大?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德軍進攻波蘭開始,拉開了序幕。對於哪個國家在二戰中貢獻最大,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認為美國的貢獻最大,美軍展開的諾曼第登陸扭轉了二戰的局勢,並且美國為二戰同盟國支援了很多軍用物資和武器裝備。但是蘇聯名將朱可夫對這種觀點持反對態度,一是他認為德軍在諾曼第的防禦不足,這就使得美軍很輕易地就登錄了大西洋海岸。二是蘇聯被德軍入侵的時候,英美兩國置之不理。
  • 歐戰勝利日丨8本新華版圖書,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在柏林正式籤訂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每年的這天,歐洲各地,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中勝利和曾經受納粹德國佔領和襲擊的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結束,或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的禍害。今日,小編特遴選了新華出版社近年以來歐美學界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的較新論著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以饗讀者。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武器的重點:創新,技術,通訊和醫學上。美國最終在這場戰爭,發明了最具破壞性的原子彈,結束了戰爭,並最後中取得了勝利果實,二戰以德國的瓦解以及日本和義大利帝國的淪陷而告終。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蘇英都付出巨大代價,三國誰的功勞最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日本、德國以及義大利所組織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爭,也是迄今為傷亡最慘重對世界格局影響力最大的一次戰爭,世界上有將近60個左右國家和地區被捲入這個戰爭當中,而在這場戰爭當中,反法西斯同盟戰勝了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為人類贏得了現如今的安穩,而在這場戰爭中,真正充當主力的就是美蘇英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美國誰的功勞最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都知道蘇聯、美國、英國是其中的主力部隊,那麼這三個國家當中那個對於二戰的勝利作用更大呢?羅斯福美國最著名的諾曼第登錄直接開闢了第二個戰場,扭轉了二戰的局勢,而且還能為盟軍提供充足的物資和武器裝備,但是蘇聯的朱可夫將軍卻認為當時德軍沒有重視諾曼第的防禦,直接導致戰鬥的失敗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前者帶有主動的意思,是為自己的利益爭奪而發生的戰爭,而後者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安全而被迫捲入世界大戰的。
  • 二次世界大戰的十大經典戰役
    這場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大進攻。在這場戰役中,德國裝甲兵創始人古德裡安成功地實踐了他的裝甲兵作戰以及閃電攻擊理論,率領第十九裝甲軍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現代化戰爭手段的重要性在此次戰爭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戰馬的血肉之軀與坦克的鋼鐵之身的碰撞,是一種落後與先進、愚昧與文明的失衡撞擊。
  • 透過歷史照片裡的「小人物」細節,身臨其境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影像技術的成熟和發展,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戰爭期間的小人物的歷史瞬間。通過這些瞬間的歷史片段,我們可以從細節中,身臨其境到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的殘酷。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初的黑豹在第761坦克營作戰
    1944年10月,761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參加戰鬥的非洲裔美國坦克營。到戰爭結束時,黑豹黨幾乎比美國其他任何一支部隊都要向東挺進,獲得了391項英勇勳章。他們在法國和比利時作戰,是第一批在奧地利與俄羅斯軍隊交戰的美國營之一。他們還突破了德國的齊格弗裡德防線,允許巴頓將軍的部隊進入德國。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向所有受害者致敬
  • 我們經歷了三次世界大戰
    在一戰之前,人類歷史上爆發過無數次的戰爭,不過只有一戰,才第一次被稱為「世界大戰」(The World War)。這場戰爭席捲了遍布五大洲的21個國家——包括建國僅僅幾年的中華民國——參戰,6500萬人走上戰場。
  •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誰會是最後贏家?俄霸氣回應:絕非美國
    這使得現代戰爭形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已經輕易可以摧毀一個城市。所以就有很多人擔心,未來會爆發一場極為可怕的全球性戰爭。特別是美俄兩國關係近期不斷惡化,雙方不斷較量,從時不時的試探性越線,到把博弈戰場轉到其他地區。加上互相之間軍備競賽的針對性極高,因此有分析認為,這兩國極有可能捲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國外十大名將
    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1896年出生,在二戰期間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曾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1941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史達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1974年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歲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
  • 凡爾賽條約的籤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可能
    通過將戰爭罪完全推到德國身上,實施嚴苛的賠款,並在歐洲製造一個越來越不穩定的小國群體,該條約最終無法解決導致1914年戰爭爆發的根本問題,並為20年後的另一場大規模全球衝突鋪平道路。沒有一個戰敗的國家參與其中正式談判於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舉行,這是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時德國皇帝威廉一世的加冕紀念日,這場衝突以德國統一併從法國奪取阿爾薩斯省和洛林省而告終。
  • 世界歷史丨89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
    89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1939年春天,歐洲戰雲密布,英國和法國為了應付急劇變化的形勢宣布結為同盟,接著便宣布對荷蘭這樣,戰爭便涉及4個大洲,除蘇聯和美國以外,主要大國都已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注釋①:1939年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但是波蘭的抗戰並沒有得到英、法兩國任何有效的軍事支持,而是實行所謂的「假戰」。1939年9月17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說它有義務出兵,保護波蘭境內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於是,40萬蘇軍進入波蘭東部。
  • 《第二次世界大戰》單元整合與學習設計
    一、單元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二、內容合併國家課程整合:雅爾達會議調整到攻克柏林戰役前面。二、單元內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對當代世界歷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單元學習主題通過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勾畫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醞釀、全面爆發,到逐步擴大和結束的基本進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戰導火線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導火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直接導致約5500萬人傷亡。二戰的起因當然是法西斯圖謀稱霸世界的野心,那麼有一場衝突被稱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這就是「希姆萊作戰計劃」。
  • 史上規模最大的五次戰爭,中國參戰過四次,次次都是毀滅性的
    史上規模最大的五次戰爭,中國竟參戰四次,次次都是毀滅性的,這五次戰爭是俄國內戰 、太平天國運動、蒙古西徵、一戰和二戰,除了俄國內戰其他四個中國都參加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俄國內戰 蘇俄國內戰爭是蘇維埃俄國各族人民粉碎國內反革命叛亂和外國武裝幹涉的戰爭
  • 聊聊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些事兒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的一場世界級別的大決戰,生命損失,財產損失不可估量,讓參戰國家記住了血的教訓,要和平、進步、發展經濟,不要發動戰爭,戰則兩敗俱傷,和則共同進步。我們知道,歷史上總共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得不重提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庫爾斯克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
    發生於1943年7月5日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戰線上德國和蘇聯的一次坦克大戰,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坦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