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70年」系列報導之十六
從愚公移山到擼起袖子加油幹
點擊觀看「禮讚70年」系列報導之十六視頻導讀
1955年,山東臨沂厲家寨群眾火熱的勞動場景。(資料圖片)
受颱風「利奇馬」影響,8月10日下午,安徽省寧國市寧墩鎮老街受到洪水侵襲,當地村幹部和幹警正在將一位被困家中的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李曉紅 攝
「上下同欲者勝。只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的一句「擼起袖子加油幹」,迅速成為全社會流行語。
這句生動的話語,體現著這個時代的一種精神。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期間,毛澤東曾三次講到「愚公移山」。第一次是在4月24日大會開幕第二天,在作政治報告時,他借這個寓言故事提醒大家,中國革命道路是艱難的,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念。一個多月後,在對七大大會「結論」解說時,他再一次說,我多次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學習愚公的精神,把中國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國主義這座山挖掉。閉幕會上,他指出全黨目前面臨的艱巨任務:「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借愚公挖山不止的寓言故事,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毅力,反映出中國人民「人定勝天」的意志和變革大自然的氣魄,千百年來給一代代中國人以哲理啟發和精神鼓舞,勇於奮鬥、敢於鬥爭成為中華民族的鮮明品格。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共產黨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苦幹實幹,以「愚公移山」的鬥志建立屬於中國人民的政權,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建設新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長路上漫漫求索。
山清水秀的厲家寨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東北部,新中國剛成立時,這裡是一片窮山惡水。「窮山惡水種地難,既怕澇來又怕旱,十年就有九年歉」,「早上菜,中午糠,晚上稀粥照月亮」。
1951年起,厲家寨村民成立互助組、合作社,開始想方設法改造家園。「人勤地不懶,靠天吃飯丟飯碗。」深翻、平整土地,將凍土層底下挖土掏空,再用鐵錘、石錘砸碎凍土塊,大冬天也幹得熱火朝天。1952年,厲家寨的糧食畝產量翻了一番。然而,第二年7月的一場暴雨,把深翻整平的土地和滿山的莊稼衝了個一塌糊塗。要徹底改善厲家寨的耕地問題,還必須治山、治水。
「劈嶺填溝,讓河流改道,讓土地翻身,向大山進軍。」1955年,厲家寨由13個初級社合併成大山農業社,開始大規模移河改道、開荒整地的工程。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沒用一斤炸藥,厲家寨人民一錘一鏨幹起來。「鋼六隊」「銅三隊」「鐵姑娘隊」……整山治水、戰天鬥地。
經過幾年苦幹實幹,厲家寨人一氣鑿通了3道嶺、削平了11個嶺頭,1000多塊零碎地塊平整成70多塊,擴大耕地面積192畝,修建小型水庫11座,11800畝荒山全部植樹,窮山惡水換了新顏。1956年,每畝平均產糧279公斤,比治理前增長4倍多。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這就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勃勃生氣,是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設新中國的精神力量。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急需建設隊伍。從1982年冬到1983年春的幾個月內,一百多列軍列從全國各地開來,兩萬基建工程兵連同大型機械裝備、大量施工材料等,進入深圳。
當時的深圳,除了羅湖東門老街有又短又窄的馬路、少量破舊的房屋外,多數地域蕭條破敗,荒無人煙,廢棄的農田荒草沒腰、鼠蛇竄行。
進入深圳第一天,部隊官兵們只能在地上挖坑支鍋,露天燒飯。挖井取水,但許多地方的水質極差,不但不能喝,連洗澡也不能用。即便這樣艱苦,他們卻在透風漏雨的竹棚裡,一住就是幾年,和深圳人民一起,劈山開路,移土填海,拉開了特區建設「深圳速度」的序幕。
越偉大的事業,越是充滿艱難險阻。奮鬥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于越是面對困難,越能激發出無窮的力量。70年來,中國人民憑著一個汗珠子摔八瓣的苦幹實幹創造了奇蹟。
「新長徵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讓我們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在中國和世界進步的歷史潮流中,堅定不移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直至光輝的彼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愚公移山的故事,號召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
55公裡長的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的海底隧道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核心技術買不回也求不來,我們中國人必須靠自己!」從0到1,是千百次的論證和試驗。
今年已經五十多歲的皮天祥,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沉管預製廠混凝土班班長。從2011年沉管預製廠在牛頭島上初建開始,他就一直參與其中。2013年,兒子皮輝被他帶上了島。
老皮從沒有缺席過二號生產線的混凝土澆築。每一節沉管澆築要持續35個小時以上,大多時候振搗工人一站就是一天,很多年輕小夥子都受不了。站一天雙腿發麻、膝蓋生疼,但老皮從不叫苦叫累:「有的人勸我放棄,這個工作崗位太辛苦了。但想到我打出來的混凝土,躺在海底40多米深都必須不漏水,我就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
在父親的帶領下,皮輝很快掌握了振搗技巧,成為一名熟練的振搗工。父親叮囑他:「這是人生中難得一次的輝煌工程,要珍惜。」
2016年底,最後一節沉管預製完成,老皮父子晚上高興地對飲了幾杯。「這麼多年經歷了風風雨雨,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但回頭看,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是甜的。」
6年籌備,9年建設,大橋的每一根鋼筋、每一方混凝土,都是中國人的奉獻、鑽研與突破。在橋梁人工島和隧道建設領域,港珠澳大橋獲得的專利超過1000項。
2018年10月23日,大橋開通,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現場向大家表示祝賀。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大橋建成通車,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
去年,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8」年度字揭曉,「奮」當選年度國內字。
一個人的夢想,要靠奮鬥實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更要靠千千萬萬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接續奮鬥。
今日之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為偉大的事業加油幹,這是屬於中華兒女的無上榮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中國有一條「人工天河」你知道嗎?| 禮讚70年
從住進600多平的豪宅開始,「拼命三郎」區長一步步走進牢房
身為州委書記,他卻把心思花在搞小圈子撈好處上
抗擊颱風"利奇馬",這位年僅33歲的紀委書記永遠離開了我們
荒唐!繞村道路竟錯修到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