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誕生前後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20-07-21 06:43:45   

 《愚公移山》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七大上的閉幕詞,這篇文章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合稱為「老三篇」,廣為人知,成為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艱苦奮鬥的重要文獻。
  毛澤東抗戰時期多次講「愚公移山」的故事
  毛澤東最早用這個故事是在1938—1939年。為使學員充分理解持久戰的偉大意義,樹立抗戰必勝的決心,毛澤東在抗大的講演中兩次講到愚公移山的故事。1939年5月,他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就講:「你們要代表全國大多數的老百姓,代表一切愛國的人,抗日的人,求中國獨立、自由、幸福的人,並且是要永遠的代表他們。將來你們老了,教育你們的兒子也要代表他們,兒子再告訴兒子,孫子再告訴孫子,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並且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傳遍全中國,不達目的不止。我們一定要這樣努力去做,長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幹成功,幹到底。模範青年們,你們要切記這一點——『永久奮鬥』。」
  1945年春末夏初,在抗日戰爭接近勝利的時候,中共七大和國民黨六大幾乎同時召開,中國人民走到了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歷史分岔路口。一種是光明的命運,即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一種是黑暗的命運,即國民黨所堅持的,維持買辦資產階級的統治,繼續反共,保持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和分裂貧窮的狀態。
  《愚公移山》作為中共七大的閉幕詞,主要目的就是總結大會成果,號召全黨為宣傳和貫徹大會的路線而奮鬥,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們黨的領導下,建設新中國。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社會結構兩頭小中間大,敵人極其兇殘,工人階級力量弱小,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然是漫長曲折的,革命道路必然崎嶇坎坷,充滿荊棘。《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毛澤東提出了中國革命可能遇到的「十七條困難」。這就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多次提到愚公精神的社會歷史背景。
  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把愚公移山精神與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搬掉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這兩座「大山」的根本任務聯繫在一起。他曾三次用通俗的語言講述這個寓言。第一次是1945年4月24日,在中共七大作口頭政治報告時,毛澤東講到對於國民党進攻實行自衛與反擊的話題,引用的就是愚公移山的寓言。毛澤東告訴大家,中國革命道路是艱難的,在佔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隊進攻面前,我們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人民軍隊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的堅定信念。第二次是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同志們!我多次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大家學習愚公的精神,我們要把中國反革命的山挖掉!把日本帝國主義這個山挖掉!」第三次就是在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的閉幕詞中。在閉幕會上,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講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並賦予了這個寓言故事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提出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奮鬥宣言。愚公移山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險阻、戰勝一切頑敵強敵,最後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愚公移山》的主要內容與廣泛影響
  《愚公移山》開篇,毛澤東講了大會完成的三項重大任務:第一,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第二,通過了新的黨章。第三,選舉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毛澤東要求,大會閉幕以後,大家要回到各自工作崗位上去,要宣傳大會的路線。他說:「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去爭取勝利。」接著,毛澤東講述了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說:「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意在強調:「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勝利來之不易,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願和我們一起奮鬥。因此,毛澤東強調:「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
  毛澤東的閉幕講話把全體代表的情緒引向了高潮,特別是當他講到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時候,全場頓時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引起了全體代表的共鳴,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必勝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閉幕詞中對於愚公移山寓言的恰當運用,在當年即讓人耳目一新。當年參加中共七大的代表楊尚昆、孫毅、方強等同志,以及參加中共七大會議負責記錄工作的胡喬木等同志,時隔幾十年後回憶起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的閉幕詞《愚公移山》,都認為毛澤東用愚公移山這個寓言作總結是非常深刻的。
  中共七大結束後,代表們陸續回到原來的部隊和地區,迅速傳達貫徹會議精神。《愚公移山》作為中共七大精神的概括,是激勵全國各族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勝利的動員令。愚公移山精神為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思想基礎。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1953年,《愚公移山》一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1964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愚公移山》單行本。196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愚公移山》漢英文對照本,《愚公移山》從此走出國門。
  (摘自2018年第7期《黨建》,原標題為《〈愚公移山〉: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宣言》)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黃楊

共1頁

 

相關文章

   

特別策劃

  更多

聚焦臺島

  更多

臺島夜話

  更多

獨家評論

  更多

各抒己見

 

臺海視點

  更多

評論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相關焦點

  • 陽城應是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
    戰國時期,列禦寇(列子)在王屋山區走訪,在民間神話故事的基礎上,把「愚公移山」故事收錄到《列子·湯問》篇。 也就是說,陽城,正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應該是真正的愚公故裡。 《列子·湯問》和毛澤東著作都將愚公移山的發源地指向了陽城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最早見於《列子·湯問》,書中記載:「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 《愚公移山》新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堪稱勵志大師、管理專家的愚公,實際上搞的是一項極不經濟的「面子工程」。一、剖析愚公之「成功學」第一步:提出宏偉願景,但過於狹隘。二、愚公移山經濟合理嗎?從經濟學來看,愚公移山在相當程度上可謂「面子工程」。第一,解決交通不便有若干方案,搬山是其中最笨拙、最不經濟的。無疑,最常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修路。以愚公的演講動員能力之出眾,如果發動鄰裡鄉親一起上陣,相信在其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勞動成果的。當然,也只有修路這種常規做法可以發動廣大群眾。
  • 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精神的闡釋與升華
    在紀念毛澤東主席《愚公移山》發表75周年之際,撫今追昔,更加體悟到毛澤東主席對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期許和蘊意,更加體悟到愚公移山精神的雋永價值。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講述的是古代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懲於大山阻擋出入之迂,篳路藍縷,劈山開路,子孫相繼、久久功成的故事。列子把「愚」與「公」組合在一起,反映了他本人「愚公不愚」的價值取向和對愚公式人物的讚譽。
  • 每日讀經典——愚公移山
    【賞析】《愚公移山》主題思想即恆道。「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裡行間表達了崇尚虛靜思想,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對《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註解: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徵了「道」的永恆性。
  • 濟源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智慧講堂正式開講
    7月15日19時,「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智慧講堂」開播典禮在濟源市愚公移山幹部學院報告廳隆重舉行。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執行副主任、中共濟源市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趙會生,格局屏天下河南分院執行院長楊銘博,愚公移山幹部學院全體教職工及在訓學員360餘人參加開播典禮。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副主任、濟源市委黨校副校長琚劍星主持開播儀式。
  • 【古老傳說】愚公移山故事的由來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春秋戰國時期列禦寇寫的,列禦寇是鄭州田浦村人(現鄭州經濟開發區大孫村),是著名道人。
  • 《新愚公移山》發先導海報
    7月17日,電影《新愚公移山》發布先導海報,宣布作為影院復工首批新片登陸大銀幕。 《新愚公移山》深入陝西、山西、河南等地採風,從「愚公移山」故事原型中發掘和發展了更具當代關切、國際視野的世界觀與趣味點,是一部飽含父子親情、自然奇觀和英雄歷程等大片元素的冒險喜劇。
  • 新時代更需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光明論壇】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和人民事業永續發展的力量源泉。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發表《愚公移山》的著名演講,號召全黨全國人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75年過去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加需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 陽城應是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從戰國時期的《列子·湯問》,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人民大力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老三篇」,再到現行的中小學生課文,一直在講述著「愚公移山」的故事。也就是說,在中國,「愚公移山」的故事流傳了好幾千年,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膾炙人口,激勵世人。
  • 列禦寇《愚公移山》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省略句,省略主語愚公。3帝感其誠。省略句,省略介詞「於」——帝感於其誠。4.一厝(於)朔東,一厝(於)雍南。賞析:  《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
  • 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找到了!陽城這個村更名「愚公村」
    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這些故事可以說人人皆知,膾炙人口可你知道嗎?從史書記載、地圖標識、故事發生地環境專家已進行了多方面詳實的考證「愚公移山」所移之山,是太行、王屋二山。所以,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在的全國中學課本中《愚公移山》的注釋都標明「王屋山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這就更進一步證實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在陽城。
  • 碾子灣村村民孩子提前觀影了《新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寓言小故事 小編可是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了 它教導我們要發揮愚公精神 不畏艱難、堅持不懈 一定可以打敗困難阻礙 取得成功
  • 濟源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新校區改造工程揭牌投用
    為進一步促進愚公移山精神的傳承和弘揚,2017年,市委反覆研究論證、多方徵求意見,作出了利用國家「三線」建設留下的舊廠房高標準改造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新校區和愚公移山精神展覽館的重要決策。改造完成的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新校區,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恢宏大氣、莊嚴厚重,充分展示出愚公魂、工業風、山水韻的特色。
  • 愚公移山時子孫怎麼想?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故事傳誦千年不被訛傳與修改,靠得是其故事裡的精神與信仰。《大禹治水》故事成功源於大禹沿用了其父親(gǔn)的理論,總結父親治水的不足之處;《愚公移山》的子孫們能夠認可愚公的思想,就因為他有著堅持不懈改變現狀、勇往直前的精神。
  • 中華成語故事——愚公移山
    展現國學文化經典,汲取千年智慧結晶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室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訴大家,做事要有恆心有毅力,不畏艱險,堅持不懈,不要被眼前的一點小困難嚇倒。- END -
  • 席慕蓉:《愚公移山》很可怕,應當移出教科書,她的理由是什麼?
    ——《列子·湯問·愚公移山篇》 以上是我國著名寓言故事中《愚公移山》中的一篇,故事講述的是將近90歲的愚公一家人,居住在太行王屋二山之後。生活十分不便,每日僅取水都要翻山才行。而為了可以更加方便,愚公決定要帶著家人與子孫生生的挖開這兩座山,開闢出一條道路,方便生活。
  • -《列子·湯問·愚公移山》
    這是故事的背景,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筆。  第二段寫愚公主張提出移山,家裡人提出運土方案,率領幾人便馬上開始行動。  第三段寫愚公對智叟的駁斥,這是情節的發展。愚公和智叟的對話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堅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淺,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寫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派神將山背走了,愚公的願望實現了。
  • 《愚公移山》-試講稿-初中語文
    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愚公移山》,下面開始我的試講。上課!同學們,請坐!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愚公移山》。大家讀了幾遍課文了?五六遍?七八遍?有嗎?生:有。(用課文的句子回答問題:愚公移山的原因 愚公移山的準備移山的方式 移山的艱難移山的阻力 移山的結果……)(生讀書,師巡視)師:咱們班有的同學讀書習慣很好
  • 《夸父逐日》和《愚公移山》有什麼聯繫?小時候就覺得奇怪
    我們從小都學過很多傳統神話故事,比如說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不過熟歸熟,但要說完全弄懂了這些上古神話的內涵,我看也未必。比如說夸父逐日的故事,我從小就對這個故事所表達的含義,感到非常疑惑。我覺得夸父從動機到行為模式,都毫無意義。
  • 《新愚公移山》發布主題曲《凡花》MV 以聲動情盡顯民族風彩
    電影《新愚公移山》人物海報集合父子親情、自然奇觀和英雄歷程等大片元素的電影《新愚公移山》於今日發布主題曲《凡花》MV,走心的歌詞和動人的曲調將少年少女間的純真情誼娓娓道來,令人心動不已。勇於打破內心的偏見,正是《新愚公移山》為愚公精神賦予的全新時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