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日,火箭以100:104不敵雷霆,系列賽的大比分改寫成3:3,雙方將在9月3日進行搶七大戰。
本場比賽,火箭輸球的根源是威少在關鍵時刻的兩次進攻,一次投籃投了個三不沾,另一次在持球突破的過程中,回傳給隊友,造成失誤,促使火箭徹底失去追趕比分的可能性,最終遺憾敗北。
這場比賽的失利,對火箭潛在的影響極大,極有可能對火箭建隊模式,以及建隊思路產生動搖,甚至需要改善或者替換這樣的建隊思路。
火箭的建隊思路為以哈登和威少為核心,當雙核在場期間,核心強大的單打能力,能夠吸引牽制,而火箭的核心都是後衛,支配球和處理球的能力是同位置最出色的,能串聯其他隊友,因為核心強大的實力,促使火箭的其他角色的配置,相對比較低廉,這些角色在火箭的地位很簡單,將核心傳過來的球投進去就行,不需要支配球,不需要處理球,火箭的角色球員都是終結點。
在這樣的思路上,火箭配置了兩位後衛核心,多位後衛強配置球員,連飲水機球員也喜歡配置後衛,一方面,如果單核的話,出現傷病,或者遭遇對手的包夾,非常容易出現進攻體系崩潰,促使角色球員無用武之地,於是火箭規避這樣的風險,組成兩巨頭的後衛模式,都能處理球,都能支配球,都能進攻,也都能傳球,在哈登和保羅的組合,以及哈登和威少的組合,都是這樣的邏輯。
在後衛組建雙核心的同時,火箭沒有停止在後衛位置上的做加法,繼續堆積一些能投三分,也持球進攻的後衛,保證球隊進攻的多元性,戈登的存在,保證球隊有三後衛的情況下,如果一後衛低迷,對全局影響不大,再加上這三人是全隊薪資最高的球員,因為這三名球員的高薪資,其他球隊的薪資相對較低,火箭在其他位置的配置,幾乎都是低配版本。
再加上小裡弗斯屬於高於底薪,是火箭後衛低配版本,就是火箭做得零和博弈,以後衛的數量對抗風險,再加上飲水機球員克萊蒙斯、弗雷澤都是後衛,看得出火箭對後衛的偏愛。
因為火箭在後衛的位置配置過高,配置過多,其他位置不能保證球員功能的全面性,幾乎都是功能單一的球員,這些球員就是定位為終結點,不需要處理球,不需要支配球,等著後衛傳球,這樣的邏輯。
但是,在本輪系列賽,這樣的邏輯出現問題,哈登多場比賽被多爾特防守很難受,造成哈登的牽制力下降,沒有為隊友創造最優化的機會,而威少和戈登,競技狀態起伏極大,狀態不佳的時候比較多,火箭的建隊思路和建隊模型的發動機遭遇極大的困境,而其他球員沒有處理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促使火箭在進攻端處於被動的處境。
本場比賽,威少關鍵時刻的上頭,進攻選擇的糟糕,進攻時機的糟糕,處理球的糟糕,再加上本場比賽,戈登12投3中,三分6投1中,火箭不能保證進攻的延續性,以及進攻的合理性,非常依賴核心的競技狀態,一旦核心球員集體低迷,火箭贏下比賽的概率極低。
從火箭的建隊模式中,就是以後衛的數量抵禦某位後衛狀態不佳的風險,但是火箭沒有考慮到後衛線集體狀態不佳,也就是說,球權的過度集中,其他球員功能單一化,在本輪系列賽顯現的問題非常明顯,如果本輪系列賽火箭出局,那麼,火箭的建隊思路有可能被打破,加速火箭陣容重新洗牌的機會和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