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孟幸宇
昨天,浙江海潤精工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顧伯生坐在電腦前,戴著眼鏡全神貫注,仔細研究相關參數。有一股工匠精神的他,在行內是出了名的「鑽研狂」。現在,他又瞄準了新目標,一款在現有單體智能一體機基礎上打造的襪業全自動智能生產線。根據設想,這條自動化智能生產線將以每100臺智能一體襪機為單元,通過改造升級,可實現「織縫翻定包」即生產、定型、包裝所有工序一氣呵成。目前,這個產品已經進入專利申請階段。
「我們的襪機比進口襪機好,這一點我很自信。」顧伯生拿出一根針打了個比方,國外某款先進襪機需要三根針,而海潤精工只需要一根。近年來,海潤精工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高達500萬元,研發成本高達企業總利潤的40%,已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搶佔了國際智能襪機高端領域。正是靠著技術研發上的優勢,海潤的智能一體襪機成了國內外客戶的搶手貨。疫情防控期間,除了國外售後服務因客觀原因受阻外,業務幾乎沒受影響。目前,企業每天都保持著6臺左右的出廠量,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
可喜的是,除了海潤精工,大唐襪業還湧現出了葉曉針織、科軍機械等一批生產研發襪業智能裝備的骨幹企業,「集團化」優勢正在顯現。葉曉針織生產的智能一體襪機入選2019年度浙江省裝備製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名單,科軍機械自主研發出國內最新唯一的7F全自動智能織縫翻一體襪機。
在浙江葉曉針織機械有限公司內,今年以來,一體襪機裝配車間就沒有空閒過。從配件安裝到成品調試,生產1臺全自動織縫翻檢一體襪機需要一周時間。按照公司目前的生產能力,每個月可生產200臺左右。「儘管加班加點生產,但企業的訂單依然供不應求。」公司副總經理顧曉東介紹,即便是國慶長假,企業大部分員工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目前,諸暨是全球產量最大的織縫翻一體襪機生產基地,生產企業有10餘家,年生產能力達6000多臺。「大唐襪業」生產的一體襪機,性能不輸國外進口設備,價格便宜近三分之一,不僅深受國內襪子生產企業歡迎,更是出口到了歐洲、日韓、南美等國家和地區。
為加快智能襪機裝備產業發展,加速智能襪機在本地襪業「生態」中的應用,今年以來,大唐街道一方面建強創新平臺,通過推進襪業省級「機器換人」試點工作,與「1+20」聯盟高校等3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行業企業提供「科研」保障。另一方面,和諸暨市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整體獲得授信16.5億元,推廣「智能襪機貸」,推進襪業裝備「智能換人工」「一體換單臺」。同時,全市面上對襪業企業購置智能設備實施數位化改造的獎補再次提檔升級。2020年,大唐街道已新增數位化車間16個,預計到2020年底,全街道襪業數位化車間累計可達36個。
持續不斷的化學反應,已引來了行業「大鱷」的目光。據了解,全球頂級襪業裝備製造商義大利羅納帝公司正在諸暨尋求合作機會,有意將襪機生產基地落戶諸暨,目前相關技術合作方案正在洽談中。
【來源:紹興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