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改寫作文:《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020-12-26 驊駿說教育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

洛城的春夜,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街上的路人行色匆匆,寥寥無幾;兩邊的房屋靜默地屹立在雨中,任風吹雨打;柳樹已抽出新芽,在風中隨風搖擺。

天空越發漆黑,整座城內已萬籟俱寂,一切都像沉睡著似的。

這時不知從哪傳出幽怨的笛聲,打破了一片靜寂。是誰在吹笛?聲聲入耳,點點入心,緩緩揚起,又漸漸落下,牽扯著不眠人的愁緒,迅速蔓延到城內每個角落。這時,一座華麗的樓閣上,緩緩走出一位白衣男子,他輕輕撥開一層層白紗,長身玉立在露臺上,眉目如畫,風姿綽約。他似乎也在欣賞這如泣如訴的笛聲,時而接住雨點,時而背手踱步,時而低頭沉思,時而舉杯獨飲。

沒錯,他在飲好酒,他在思親人,他的神情中隱隱透露著一種失望,他總是時不時地眺望遠方,眼裡噙著淚水。

他,就是集萬千榮譽於一身的李白。

他依稀記得,離家時朋友們的依依惜別,出行前知己的折柳相送,還有二老殷切的告誡,鄉親們期待的目光……家鄉的回憶,太多了!

笛聲還在響!如此哀怨,如此悲婉。

他信步走下樓梯,撐著油紙傘,走在空無一人的街上。一陣又一陣春風不時地吹起他的衣角,涼徹心扉,卻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街道旁,是整整齊齊的兩行柳樹,柳樹剛吐新芽,柳枝隨風搖曳。

凝望中,李白突然想起了兒時自家門前的那棵大柳樹——小時候,那棵柳樹就是他和小夥伴們玩耍的好地方;是夏日避暑乘涼的寶地;是母親只對他一人開放的故事論壇……記憶啊,在風中慢慢凌亂,數年未歸,故園,還好嗎?說著,他伸手摺下一柳枝,藏衣袖中,放在了塵封的記憶裡………

夜,長長的夜,又是一年春天,笛聲哀怨悽涼。李白思緒萬千,高聲吟誦道:「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點評】

對於初中的孩子來說,作者改寫水平較高。以景傳情,雨絲、折柳、笛聲,營造了思鄉的氛圍。聯想中李白的形象也符合詩人風流倜儻的氣質。結尾以詩作結,韻味悠長。

相關焦點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九場: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送別就折柳,為什麼?柳者,留也。歡迎關注百家號「平常的精神家園」,每天分享創業財經、閱讀心得、人生技能(辯論、演講、主持)相關原創知識,歡迎點讚、轉發、收藏、評論哦
  • 在《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之後,李白為何想家了呢?
    在唐代,折柳往往意味著惜別之情,當然,也暗含著思念故鄉之意。《春夜洛城聞笛》原詩如下: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一說,並不是李白的發明。我們現在常說的依依惜別之情,其實,來源於《詩經·採薇》,講得是一位戍邊的戰士,踽踽而行,遊子思歸的故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至此,楊柳就與別離(離開邊關)和思歸(思念故鄉)聯繫在了一起。這樣一來,折柳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親朋好友在離別時,折一枝垂柳相贈,姑且留作念想吧。
  • 詩詞名句歸類——詩中情
    一、詩中親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二、詩中鄉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鑑賞:此詩截取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處,以淡語寫至情,發纖濃於簡古,詩風質樸,意境渾成,稱之曰「七絕之絕境」,決不為過;與盛唐名家同類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演奏橫笛 莫高窟第112窟 南壁 中唐 圖/敦煌研究院
  • 聽音樂中笛聲引出來的春夜洛城聞笛
    春天來了,晚上閒暇時刻,聽著一首首歡快清新的歌曲是多麼愜意,但如果聽到一首悽婉的曲子,恐怕也沒有生機盎然的春天氣息了,身在異鄉的人們不免會引起思鄉之情。大詩人李白當聽到一曲笛聲時,又有什麼感覺呢?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譯文:夜間遠遠地聽到不知來自誰家的笛聲,那笛聲如同春風吹遍了整個洛陽城。在這樣的春夜聽到那麼哀傷的曲子,有誰能不思念自己的家鄉呢?
  • 如何鑑賞古詩中的「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看完你就懂了!
    直接表明詩人的思想感情,就是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則往往在寫景或敘事中暗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李白《送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是屬於直接抒情的例子,在用「桃花潭水」襯託的基礎上,李白直接點出我對汪倫的依依不捨。
  • 十首思鄉詩,濃濃故鄉情
    此詩截取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處,以淡語寫至情,發纖穠於簡古,詩風質樸,意境渾成,稱之曰「七絕之絕境」,決不為過;與盛唐名家同類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逢入京使唐代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這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鑑賞:此詩截取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處,以淡語寫至情,發纖穠於簡古,詩風質樸,意境渾成,稱之曰「七絕之絕境」,決不為過;與盛唐名家同類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 逢入京使唐代 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