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揭露「南京大屠殺」後,被日本人威脅生命,無奈含淚飲彈自盡

2020-12-17 微鑑史學

前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為了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殘害的30萬無辜同胞,決定將每年的13.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歷史上我們不能忘記的苦難,不能忘記那些無辜的同胞,不能忘記戰爭帶給我們的教訓,更加不能忘記的是製造這場屠殺的惡徒。

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但是這不代表原諒,尤其是日本方面時至今日在種種證據面前依然試圖狡辯、不肯承認和道歉。

當然了舉行公祭儀式並不是為了一次又一次的喚起人們心中的仇恨,我們苦苦等待的也並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對不起",但這不是日本逃避真相、掩蓋事實的藉口。"

南京大屠殺"始終是愛國同胞們心中的一道傷疤,每次揭開都會血流不止,但有一位女性,她一生奔走只為揭露南京暴行,不顧一切誓要為30萬冤魂討回公道,她的文字讓世界不得不記住南京大屠殺,也正因為如此,她被"兇手"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在經歷種種威脅後含淚自殺,所有人都在為她的去世感到悲痛,只有日本鬆了一口氣。

落筆驚風雨

1968年張純如出生在美國,她的祖籍在江蘇淮安,祖父也曾是一位抗日將領,雖然在學校時一直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但在20歲那年她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學位證書,開始學習新聞專業,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1994年12月,張純如偶然看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照片,上面的日本軍人面目猙獰的殺害無辜百姓,那一刻身為華裔的她氣到渾身發抖,她無法想像在若干年前,自己的同胞被日軍如此對待。

張純如在憤怒的同時還產生了一問,為什麼這段歷史明明存在,無數的證據都可以證明,但是很多西方人卻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當時的張純如才25歲,她的人生有很多選擇,然而在那一刻張純如的心裡已經完全不想自己未來會怎樣,她要寫書,她要用自己的筆讓西方人看看當年的日軍到底對南京做了什麼,既之前沒人這麼做,那就讓她來做。

下定決心後,張純如就開始編撰《南京暴行》,這段歷史確實是一段不容置疑的存在,但要把證據一點點找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真相,也為了投入更多的真情實感,張純如搬到了南京工作,她收集各種資料,除了中文,還有德日英等各種相關記載,這些資料裡不僅僅有當年親歷者的日記,還有各種信件和政府報告,甚至當年東京戰犯的審判記錄稿都一一翻閱。

出書

張純如不僅僅要文字證明,更需要人證,她四處奔波尋找當年日本當年參與過侵華戰爭的老兵,於此同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館長朱成山也得知了張純如的事情,他佩服這個女孩的勇氣,並且十分願意幫她一起搜集資料。

國內有很多歷史專家都站了出來,儘自己所能地幫助她,由於張純如從小沒有學過多少中文,面對一些中文資料束手無策,於是她專門請了一位翻譯,每個字每句話都力求真實,還會把中英文的資料進行核實對比,找出最接近真相的一份。

在南京期間,張純如採訪了一些倖存者,雖然聽不懂方言,但她把錄音保存起來,一字一句的翻譯。她能夠在南京呆的時間不多,25天的時間她每天都保持十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白天走訪調查,晚上翻閱資料,起初因為水土不服張純如每天都是頭昏腦脹,但她始終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日軍當年的暴行在她的筆下一點點被揭開。

如果要了解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是必不可少的的史料,然而張純找到了除了這份史料外,另一名親身經歷者魏特琳女士寫下的日記。

魏特琳曾經擔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在她的保護下,無數南京婦女躲過一劫,同時她把在南京親眼目睹的日軍惡行寫在日記中,若不是張純如發現,那麼這本日記只會在收藏室中沉睡。

結合了大量史實文獻的《南京暴行》在完成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本著作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甚至一度登上美國暢銷書排行榜,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她只是用最樸實直白的訴說,她只是撕開那層傷疤,將血淋淋的真相擺在眾人面前。

然而這本書也戳到了那些不願意正視歷史的日本人的痛腳,他們用粗暴的語言攻擊張純如,甚至在她的演講會上公然發難,面對這些,張純如毫不客氣的斥責回去,畢竟真相面前他們再怎麼狡辯也無濟於事。

被逼自殺

雖然書籍順利的出版了,但張純如的生活因為這本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來她在寫作期間每天都要接觸大量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料,每每看到這些張純如就會被氣的渾身發抖,她必須按捺住這份怒氣儘量用平和的文字來轉述。

她看到了那些黑白照片上無數的人被各種慘絕人寰的方式殺害,即使只是薄薄的一張照片,但它的背後展現的是扭曲的人性,時間長了張純如連做夢夢到的都是那一場屠殺。

很快張純如患上了抑鬱症,她的身體迅速衰弱下去,原本出書後張純如可以好好的休息,調養身體,然而她卻被那些沒有理智的日本人纏上了,他們瘋狂的報復張純如,每天用各種方式騷擾她,家裡不斷收到各種威脅電話,張純如每天過的小心翼翼,畢竟她還有家庭和孩子。

心理再強大的人也承受不住日復一日的威脅,她越來越害怕害怕這群失去理智的人傷害她和她的家庭,各種負面情緒堆積在她心裡,終於將她逼上了絕路。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在車內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年僅36歲,她的離世讓無數人感到心痛,只有日本覺得少了一個心腹大患。

這個年輕的女性明明那麼勇敢、執著、正義,卻在最美好的年華被逼自殺,她做錯了什麼呢?她只不過是一個歷史的轉述者,真正犯錯的人卻不敢承認,反而試圖讓她永遠的閉上嘴,可是悠悠眾口不是他們想堵就能堵上的,不管多少年,我們一定會等到他們親口認錯的哪一天。

參考文獻《夏日絕句》

相關焦點

  • 她在揭露「南京大屠殺」後被日本人威脅,最後只能含淚飲彈自盡
    她是一名巾幗英雄,經過3年不懈的努力,揭開了「南京大屠殺」的真面目,但同時,她也只能通過代孕的方式生下自己的兒子,不僅如此,因為「南京大屠殺」事件備受世界矚目,她還受到了日本人的威脅,後來她面對層層壓力,不幸得了抑鬱症,終於在36歲那年不堪一擊,含淚飲彈自盡了。
  • 華裔美女張純如:用生命揭開南京大屠殺真相,卻被日本人逼到自殺
    在這本書中,她用飽含血淚的圖片與文字揭露了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粉碎了日本右翼勢力用謊言精心粉飾的太平,讓南京30萬遇難者的冤屈告白於天下。她用勇氣和生命揭開了侵華日軍的罪行,卻遭到黑暗勢力的威脅,同時又被自己的「心魔」所困,在36歲時以最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璀璨年華,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張純如,祖籍江蘇淮安,祖父張鐵軍是抗日國軍將領,父母早年留學美國,都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後。
  • ...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訪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
    新華社東京12月13日電 專訪:一定要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真相——訪日本侵華戰爭歷史學者森正孝  新華社記者王可佳 鄧敏  「現在我們打開日本的網站搜索『南京大屠殺』時,就會搜出不少類似『這是中國人捏造的流言』『是虛假的』等內容。」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長達六周的大屠殺,遇難同胞三十萬人以上;震驚世界。 為報復日軍暴行,蔣介石和國民黨採取軍事「復仇」,收集證據對外揭露。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何關係?一女士窮極一生,用生命告訴我們答案
    在日本侵華的過程中,南京大屠殺的出現,也成為了許多中國人心裡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雖然說在日本方面看來,南京大屠殺對中國的傷害程度並不是很深,但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銘記南京大屠殺這一屈辱歷史,也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 為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付出了生命
    1997年,一本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它真實詳細地披露了那段鮮血淋漓的國恥,一經問世就震驚全世界,而書的作者張純如,卻在2004年11月9日飲彈自盡。如果,她不去觸碰那道歷史的傷口,她的生活將安穩富足,無數人豔羨的錦繡前程已在眼前徐徐展開。但她胸腔中的赤子之心,卻指引她走向中國,走向1937年的南京。
  • 南京大屠殺時所有將領都逃了 唯獨他一人留了下來 最後飲彈自盡
    南京大屠殺時所有將領都逃了 唯獨他一人留了下來 最後飲彈自盡 蕭山令,一個普通的憲兵副司令員,在南京大屠殺時卻表現英勇,當所有的高官權貴統統逃之夭夭時,唯獨他留了下來,繼續為國效力,成為茫茫逃兵中一個逆流而行的人。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這是她第97次來到中國。近三十年來,松岡環總是抽出工作間隙往返於中日之間。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 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
  • 1937年南京大屠殺,張純如女士揭秘這段血腥歷史
    西方人對於希特勒的罪行,滿大街人都知道,卻沒有人知道二戰期間日本人對中國人帶來的災難,甚至連日本人都忘記了!日本教材中大量刪除關於二戰,輕描淡寫描繪雙方僅僅是不友好、摩擦!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張純如女士看到了一張照片,一個平民被斬首,刀鋒已經落下,可是頭還沒有掉落的那一瞬間。
  • 南京大屠殺跟她有什麼關係?
    南京大屠殺跟她有什麼關係?有人說,正是因為有她,世界才了解了南京大屠殺,但是,很多中國人卻不知道她。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我們總說要勿忘國恥,可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這本書向全世界人民全面展現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這也就是為什麼沒有張純如,世界就不知道什麼是南京大屠殺!知乎有網友認為,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從客觀上來講,確實沒有關係。
  • 華裔姑娘勇敢揭露南京暴行,卻被日本人逼到飲彈自殺!死前僅36歲
    她叫張純如,是一位著名的華裔作家和歷史學家,也是首位出版並揭露當年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華裔女性。1937年12月13日,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對我國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六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回國後,他因揭露日軍罪惡而受納粹迫害。1996年10月28日,《拉貝日記》發表。1997年,拉貝墓碑運抵南京,碑上僅書:「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 同時記錄了許多日軍罪行的案例,向國際社會揭露日軍在南京實施大屠殺的暴行。
  • 她寫了三本直面罪惡的書後,開槍自殺,舉世悲痛唯有日本拍手稱快
    世人皆知希特勒在二戰期間迫害猶太人,殺死了上百萬無辜的群眾,然而在上個世紀的西方世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在日本當局的有意掩蓋之下,就連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都被描述成一場公平公正的小戰役,甚至今天的日本,依然有很多日本人都不相信南京大屠殺,更不承認日本當年在中國犯下的罪行
  •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這是你的自由但是南京大屠殺和她又有什麼關係當房東太太質問他們為什麼殺死她的丈夫時,他們也把她打死了。夏太太抱著她1歲的嬰兒藏在客廳裡的一張桌子下面,日本人把她拖出來。他們剝光她的衣服並強姦了她,然後把刺刀刺入她的胸膛。這些士兵們還把一個香水瓶插進她的陰道,並用刺刀殺死了那個嬰兒。當他們走到另一個房間時,他們發現了夏太太的父母和兩個十幾歲的女兒。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新華社記者姜俏梅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儘管目前日本新冠疫情仍很嚴峻,但是為悼念大屠殺死難者並揭露侵華日軍殘暴罪行,日本有識之士13日在東京全水道會館舉辦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呼籲人們銘記歷史、開創和平友好未來。
  • 她將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揭露給全世界,卻慘遭日本人報復而犧牲!
    有一個人對她的影響特別深,這個人是她的祖父,童年時期,她的父母常常會告訴她,祖父是一名抗日將領,當年他在大洋彼岸的一個叫做南京的城市裡面打戰,在那裡,見到的人都是魔鬼的使者,見到的河都是被鮮血染得通紅通紅……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地獄的話,那南京大概就是地獄中最黑暗的角落……1989年,張純如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了新聞學學士學位,她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喜歡的寫作事業,彼時的張純如認為寫作是傳播社會良知
  • 通訊: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
    83周年集會  新華社東京12月13日電 通訊: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記日本疫情下的紀念南京大屠殺83周年集會  新華社記者姜俏梅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三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後代,首次相聚南京!
    中國江蘇網12月12日訊 「相聚紫金山下 共剪和平之花」,12月12日,南京理工大學在學校和平園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三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的後代——陸玲,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的女兒;克裡斯馬吉,用影像記錄日軍血洗南京暴行的美國人約翰馬吉的孫子;山本富士夫,參與南京大屠殺日本士兵山本武的兒子
  • 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六個日軍師團,最後下場如何?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家的無數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熱血與入侵者們抗爭,最終才取得了勝利,不過那個時候日軍已經在中國犯下了無數的暴行,其中最為殘忍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了,整整三十萬軍民在那個時候被殺害了,整個南京都被鮮血染紅。不過天道有輪迴,當時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六個師團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 南京大屠殺時,六七歲小孩看見日本兵就跑,被1槍打死
    然而從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石保華女士的經歷中可見,在那場華夏民族的災難「南京大屠殺」中,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丟掉了基本的「人性底線」,連小孩子在他們眼中,都被視為了「威脅」,必須要消滅掉。石保華女士,當時家住在南京城南門西街小市口,不是什麼大戶人家,一個普普通通且生活還極其艱苦的南京小市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