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為了祭奠在南京大屠殺中被殘害的30萬無辜同胞,決定將每年的13.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歷史上我們不能忘記的苦難,不能忘記那些無辜的同胞,不能忘記戰爭帶給我們的教訓,更加不能忘記的是製造這場屠殺的惡徒。
我們反對戰爭、維護和平,但是這不代表原諒,尤其是日本方面時至今日在種種證據面前依然試圖狡辯、不肯承認和道歉。
當然了舉行公祭儀式並不是為了一次又一次的喚起人們心中的仇恨,我們苦苦等待的也並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對不起",但這不是日本逃避真相、掩蓋事實的藉口。"
南京大屠殺"始終是愛國同胞們心中的一道傷疤,每次揭開都會血流不止,但有一位女性,她一生奔走只為揭露南京暴行,不顧一切誓要為30萬冤魂討回公道,她的文字讓世界不得不記住南京大屠殺,也正因為如此,她被"兇手"當成眼中釘、肉中刺,在經歷種種威脅後含淚自殺,所有人都在為她的去世感到悲痛,只有日本鬆了一口氣。
落筆驚風雨
1968年張純如出生在美國,她的祖籍在江蘇淮安,祖父也曾是一位抗日將領,雖然在學校時一直學習的是計算機專業,但在20歲那年她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學位證書,開始學習新聞專業,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1994年12月,張純如偶然看到了南京大屠殺的照片,上面的日本軍人面目猙獰的殺害無辜百姓,那一刻身為華裔的她氣到渾身發抖,她無法想像在若干年前,自己的同胞被日軍如此對待。
張純如在憤怒的同時還產生了一問,為什麼這段歷史明明存在,無數的證據都可以證明,但是很多西方人卻完全不知道這件事?
當時的張純如才25歲,她的人生有很多選擇,然而在那一刻張純如的心裡已經完全不想自己未來會怎樣,她要寫書,她要用自己的筆讓西方人看看當年的日軍到底對南京做了什麼,既之前沒人這麼做,那就讓她來做。
下定決心後,張純如就開始編撰《南京暴行》,這段歷史確實是一段不容置疑的存在,但要把證據一點點找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真相,也為了投入更多的真情實感,張純如搬到了南京工作,她收集各種資料,除了中文,還有德日英等各種相關記載,這些資料裡不僅僅有當年親歷者的日記,還有各種信件和政府報告,甚至當年東京戰犯的審判記錄稿都一一翻閱。
出書
張純如不僅僅要文字證明,更需要人證,她四處奔波尋找當年日本當年參與過侵華戰爭的老兵,於此同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館長朱成山也得知了張純如的事情,他佩服這個女孩的勇氣,並且十分願意幫她一起搜集資料。
國內有很多歷史專家都站了出來,儘自己所能地幫助她,由於張純如從小沒有學過多少中文,面對一些中文資料束手無策,於是她專門請了一位翻譯,每個字每句話都力求真實,還會把中英文的資料進行核實對比,找出最接近真相的一份。
在南京期間,張純如採訪了一些倖存者,雖然聽不懂方言,但她把錄音保存起來,一字一句的翻譯。她能夠在南京呆的時間不多,25天的時間她每天都保持十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白天走訪調查,晚上翻閱資料,起初因為水土不服張純如每天都是頭昏腦脹,但她始終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日軍當年的暴行在她的筆下一點點被揭開。
如果要了解南京大屠殺,《拉貝日記》是必不可少的的史料,然而張純找到了除了這份史料外,另一名親身經歷者魏特琳女士寫下的日記。
魏特琳曾經擔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在她的保護下,無數南京婦女躲過一劫,同時她把在南京親眼目睹的日軍惡行寫在日記中,若不是張純如發現,那麼這本日記只會在收藏室中沉睡。
結合了大量史實文獻的《南京暴行》在完成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本著作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甚至一度登上美國暢銷書排行榜,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她只是用最樸實直白的訴說,她只是撕開那層傷疤,將血淋淋的真相擺在眾人面前。
然而這本書也戳到了那些不願意正視歷史的日本人的痛腳,他們用粗暴的語言攻擊張純如,甚至在她的演講會上公然發難,面對這些,張純如毫不客氣的斥責回去,畢竟真相面前他們再怎麼狡辯也無濟於事。
被逼自殺
雖然書籍順利的出版了,但張純如的生活因為這本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來她在寫作期間每天都要接觸大量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料,每每看到這些張純如就會被氣的渾身發抖,她必須按捺住這份怒氣儘量用平和的文字來轉述。
她看到了那些黑白照片上無數的人被各種慘絕人寰的方式殺害,即使只是薄薄的一張照片,但它的背後展現的是扭曲的人性,時間長了張純如連做夢夢到的都是那一場屠殺。
很快張純如患上了抑鬱症,她的身體迅速衰弱下去,原本出書後張純如可以好好的休息,調養身體,然而她卻被那些沒有理智的日本人纏上了,他們瘋狂的報復張純如,每天用各種方式騷擾她,家裡不斷收到各種威脅電話,張純如每天過的小心翼翼,畢竟她還有家庭和孩子。
心理再強大的人也承受不住日復一日的威脅,她越來越害怕害怕這群失去理智的人傷害她和她的家庭,各種負面情緒堆積在她心裡,終於將她逼上了絕路。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在車內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年僅36歲,她的離世讓無數人感到心痛,只有日本覺得少了一個心腹大患。
這個年輕的女性明明那麼勇敢、執著、正義,卻在最美好的年華被逼自殺,她做錯了什麼呢?她只不過是一個歷史的轉述者,真正犯錯的人卻不敢承認,反而試圖讓她永遠的閉上嘴,可是悠悠眾口不是他們想堵就能堵上的,不管多少年,我們一定會等到他們親口認錯的哪一天。
參考文獻《夏日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