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召開,以下是在「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論壇」上的領導致辭。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 王玉祥
武漢作為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樞紐,在經歷了疫情的衝擊後,隨著多項國家戰略聚焦實施和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落地,已邁入疫後重振、經濟逆勢復甦的高速路。本次大會在武漢舉辦,既是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大對湖北疫後重振支持力度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險業錨定方向、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召開這次科技保險論壇對於加強政府、保險業、科技業的合作,擴大相互交流,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贏、多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我謹代表中國保險業協會對出席今天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各級領導長期以來給予中國保險業協會及保險行業的信任、對本次會議的全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科技保險是利用保險功能和資金優勢,為科技企業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資金融通等服務,分散科技創新風險的重要科技金融工具。當前,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化,科技型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遇到的風險也日趨複雜,科技保險作為科技企分散科技創新過程中風險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斷創新、迭代,在科技型企業研發、生產、人員等多個方面,為科技型企業發展撐起保護傘,為促進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同時,保險業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型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創新科技在保險行業綜合運用更加廣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跟保險業融合,合力改變並重塑保險全價值鏈,保險科技已經成為保險企業能力升維和保險生態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保險行業每年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約1200億的保險保障,通過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約150億保險保障。為配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創新發展科技保險,推動財政支持保險項目開展,2019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修訂並發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示範條款,今年,修訂並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示範條款,進一步擴大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力度。
當前,保險業特別是科技保險發展有著獨特的政策優勢。中央「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10餘次提到「保險」,涉及農業保險、商業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巨災保險等多個領域,而這些無疑都將會成為接下來保險業轉型向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著力點。今年9月,中國銀保監會、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總體方案》,將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設置為期全國首個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此舉將創新保險全方面服務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以科技創新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更好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研發風險高、成果推廣難等現實問題,為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培育更優渥土壤,為經濟轉型發展、產業升級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保險示範區的設立,更加彰顯了科技保險在經濟發展中的力量。
為支持科技保險發展壯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倡議國家有關部門在承保科技保險稅收優惠上給予更多便利和支持,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政府+科技行業+保險行業業」的科技保險承保模式;倡議監管部門給予科技保險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給予科技保險專門人才培養機制,引導保險企業進行科技保險創新;倡議保險企業發揮創新職能,將創新融入承保、核保、理賠、核賠過程中,將創新基因融入到產品開發、設計、驗證、銷售等各個環節,同時根據創新型科技企業需求,深化科技保險產品與服務創新,圍繞科技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全環節風險開發設計特色保險產品和服務,打造全生命周期科技保險服務體系,實現科技保險全覆蓋;倡議科技企業積極參與科技保險中,提高風險認知,運用好保險這一風險管理利器,加強風險管理與安排;倡議高校研究機構進一步深入研究科技保險創新內涵,創新手段和做法,將科技保險創新融入風險管理的各個節點。
此次科技保險分論壇意義非凡,一方面深入分析研究科技保險的發展,不僅順應保險業務發展的態勢,同時進一步引領行業發展的方向,促進保險業的創新,推動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為保險行業、科技行業搭建新的廣闊舞臺和交流平臺,希望與會各位專家暢所欲言,積極獻言獻策,進一步深化科技保險領域研究實踐,共同運用科技力量助推保險業發展。
我希望,通過本次保險論壇,能夠對過去中國保險科技創新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總結,能夠為保險業挖掘、創造價值,為科技行業賦能;我相信,本次論壇是科技保險的新起點,也是邁進未來中國保險黃金時代的新起點;我期待,保險業將在各級政府優惠政策扶持與支持幫助下,攜手科技業,打造政府、保險、企業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樣板。
湖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 劉學生
首先,我代表湖北銀保監局對會議的舉辦表示衷心祝賀,對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這次會議以深化保險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以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為目標,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今天上午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省委和武漢市委主要領導、銀保監會梁濤副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各保險公司負責同志發表了主題演講,強調了保險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一系列深化保險創新的思路和建議,我聽後深受啟發,收穫頗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推動創新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銀保監會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會議上強調,要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推動作用。保險作為金融業三大支柱之一,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在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為科技創新提供風險保障等方面,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加快發展科技保險,對於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完善科技金融創新體制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支持國家戰略實施。當前,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高科技企業採取制裁,在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凸顯出培育我國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性。但高科技產業往往擁有較高的技術壁壘,試錯成本高、投入大、風險高,亟需建立開放包容的風險分擔機制。通過發展相關的科技保險產品,能夠有效為企業分散風險,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二是大幅降低創新成本。科技創新是一種高風險行為。對科技企業而言,只需要繳納少量保費,就可以轉嫁創新中的重大風險,既大大減少了企業為應對意外情況發生而預留的災備資金,提高創新資本使用效率;又可以保障企業免遭創新失敗而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損失。
三是提供科技創新所需的資金支持。通過發揮科技保險的風險緩釋功能,能夠降低科技創新項目的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發揮金融槓桿作用,撬動更多信貸資金和資本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民間資金參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從而有力推動科技創新活動。
今年10月,銀保監會和湖北省政府聯合發文,確定武漢東湖開發區為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今天上午,《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總體方案》正式發布。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的成立,對於我省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為全省科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帶來了新機遇,可謂是「順天時、得地利、應人和」。
「天時」就是當前正處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推動國家發展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時點,推動科技保險創新試點順應了落實當前政策的要求。
「地利」就是東湖高新區具有得天獨厚資源基礎和發展優勢。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歷經30年來的艱苦創業,東湖高新區打造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環保節能、高端裝備、現代服務五大產業為支柱,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數字經濟兩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5+2」產業體系,中國光谷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光電子競爭的知名品牌。目前,東湖高新區綜合實力在169個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四,其中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位居第二。同時,該區集聚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65名兩院院士、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人和」就是東湖高新區和全省銀行業保險業在科技金融創新上大膽實踐、積極探索,一定程度上已經搶得了先機,打下了基礎。2007年,原保監會和科技部共同開展科技保險試點工作,武漢被列入首批試點城市。試點以來,科技保險保障範圍不斷擴大,參保企業迅速增加,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逐步顯現。多家保險公司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特種設備責任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信用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多項保險產品,積極創新「保險+投貸聯動」「第三方信用評級+貸款+保證保險+政府補貼」等服務模式。2020年前9個月,全省科技保險保費收入1.18億元,為174家(次)科技企業提供232.53億元風險保障,在試點城市中名列前茅。東湖高新區作為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必將在未來的科技保險創新實踐中大有可為。
下一步,我們將以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設立為契機,落實示範區總體方案要求,繼續深入推進科技保險工作。藉此機會,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創新產品服務,打造先行先試「試驗田」。保險業要依託示範區各項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總公司支持,按照先行先試、循序漸進的原則,創新產品和服務,補齊科技保險服務短板,提升區內科技保險覆蓋率。特別是要樹立全周期金融服務理念,實現「三個轉變」:從服務成熟期企業到服務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的轉變,從傳統化產品到精確化、定製化的保險產品的轉變,從分散式服務到全流程「一站式」服務的轉變。針對高新科技產品創新研發、生產運營、市場推廣、成果轉換等重點環節以及高新企業科技、管理、銷售人才的人身安全、醫療、養老等方面,升級完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體系。聚焦研發晶片等國家戰略產業和光電子信息、生物、環保節能、高端裝備製造等東湖高新區主導產業,研發定製化產品,為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風險保障、特色服務和融資解決方案。加快發展產品研發責任險、關鍵研發設備保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等險種,實現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和僱主責任保險全覆蓋。培育保護科技創新的智慧財產權保險體系,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技術,推動保險產品研發和服務升級。
第二,完善體制機制,構建科技保險「生態圈」。拓寬保險資金投資領域,探索保險資金投資新方式,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項目屬地監管試點,吸引保險資金參與符合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武漢城市圈及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發展規劃的重大產業項目及龍頭企業的投資。完善「政府、銀行、保險、擔保、創投」五位一體的科技金融體系和平臺,開發「政銀保」合作產品,探索推廣「保險+融資」聯動機制,共同為湖北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架設一座金融之橋。鼓勵保險公司設立科技保險專營機構和服務團隊, 加大資源傾斜力度。發揮好各類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在科技企業風險管理、保險方案設計、宣傳推廣、理賠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培育網際網路保險等多元化新興科技保險業態,完善示範區保險服務體系,形成集聚效應,為全國保險業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創新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第三,強化風險防控,落實風險共擔「緩衝墊」。保險業方面,要切實提升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管理水平,遵循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主動與科技主管部門、科技企業聯繫溝通,深入研究科技領域風險特點,增強對高新技術產業風險識別、衡量和處置能力,構建完善的科技風險評價體系。保險監管方面,要進一步準確把握保險創新與風險防控、健康發展的關係,保險創新要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有利於服務實體經濟,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科技保險創新發展大有可為。政府相關部門方面,要推動設立科技風險管理與保險專項基金,創建科技創新風險管理實驗室,出臺科技風險管理與保險機構的補貼和獎勵政策,構建多方合作的科技風險共擔機制。
人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 李祝用
即將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國團結一心,合力克服疫情挑戰,積極推進經濟復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實現經濟社會活動有序開展;我們堅持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平穩邁向「十四五」發展新階段。即將過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也給保險業和保險科技創業者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和考驗。我們一邊踐行好保險行業社會穩定器的職責,一邊加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以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更嚴峻挑戰。
在這樣一個重要時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武漢市政府舉辦本次大會,共商合作大計,共繪發展藍圖,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審視保險行業的過去和未來,我們也在不斷思考:站在行業深刻變革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前行的方向,如何在新格局中更好的發揮作用,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乘勢而上、轉危為機。
根據知名諮詢機構的報告,後疫情時代,保險業將會面臨客戶行為加速線上化、產品形態更具創新性、運營模式全面數位化三大挑戰。保險企業將從簡單的保險產品銷售方向為家庭提供財富管理、風險管理服務與保險產品銷售相結合的方向發展,以服務延伸創造價值,作風險減量管理者和高品質服務提從者。商業模式的變革驅動了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方式的深刻變革,未來更多的保險銷售和服務將在線上完成,而率先樹立科技壁壘,完成數位化轉型的公司將贏得新一輪競爭優勢。
高質量發展,是一場考驗定力、毅力的深層次變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在這一關鍵歷史節點,發布「卓越保險戰略」,確定了「十四五」戰略規劃以及2035年的遠景目標和「1+7」的戰略框架,開啟了建設具有卓越風險管理能力的全球一流金融保險集團新徵程。我們將啟動科技賦能計劃,使科技成為人保發展的基本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持續強化核心保險科技引擎建設和戰略生態布局,聚焦自我孵化和自主創新;另一方面,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加快構建保險科技生態圈,匯集創新人才、連結創新資源、轉化創新成果。我們將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優勢,把服務科技創新作為人民保險新使命的重要方面。大力發展科技保險,服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推廣應用;大力發展專利保險,助力智慧財產權保護,優化技術創新制度環境;大力發展產業保險,服務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我們還將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福祉、服務社會治理、服務區域發展等方面進一步謀划具體工作舉措,堅守金融天職本源,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提升資金運用效能、提升客戶服務溫度。
今天的論壇為保險企業與科技企業打造了更高起點的合作交流平臺,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為保險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創新的土壤和寶貴的經驗。我相信,在中國銀保監會和保險協會的正確指導下,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人保(601319,股吧)將與行業主體、科技企業、研究機構和產業資本等廣大夥伴一道,匯聚融合資源,構建共贏生態,為十四五「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力量。
中保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任春生
回首年初,新冠疫情洶湧來襲之際,這裡是疫情防疫戰的前沿主陣地。武漢人民不畏艱險、頑強不屈,主動封城隔斷病毒傳播,為遏制全國的蔓延勢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犧牲和貢獻,彰顯了武漢人民的氣節和擔當。正所謂千磨萬擊還堅勁,我們此行充分感受到了英雄城市浴火重生後煥發的勃勃生機。
疫情迄今仍在海外蔓延,國內也不時有零星反覆,我們要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從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驗看,科學進步是戰勝病毒的唯一法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模式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要以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產業鏈從下遊逐漸向中上遊發展,實現價值鏈從低端向高端轉型,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技術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與科技始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方面,金融業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對科技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首先,資本市場一系列重要基礎改革措施的出臺,包括科創板、註冊制等,對解決卡脖子的核心技術以及具有良好成長性的源頭技術創新企業降低了融資門檻,提供了更完善的資本平臺支持。
其次,監管政策的市場化改革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加快入市步伐,為關鍵技術領域的「爬坡過坎」提供長期穩定的資本支持。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最近幾次講話都特別指出,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託投資等各種渠道,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銀保監會近期推出的險資權益投資差異化監管、取消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等政策,都對保險資金加大權益投資、追求長期穩定回報起到了助推作用,為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再者,科技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健康成長,也有利於滿足長期資金的配置需求,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保險資金為例,長期以來主要配置在固定收益類資產,「長錢短投」現象顯著,久期缺口突出。隨著利率中樞下行和信用風險的提高,險資在收益和風控要求上尋求平衡的難度更高。投資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僅可以以滿足安全性、流動性的要求,還能分享企業價值增長的長期紅利。對於養老金而言,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分享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的發展紅利,將助推居民儲蓄轉化成長期資金,增加我國權益資金比重,支持養老產業第三支柱的發展,實現國家、市場、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多贏局面。
另一方面,現代科技也對金融業態帶來了巨大改變。金融本身是數據密集型行業,5G、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進步賦能金融變革,通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精度、優化體驗等方式全方位地重塑商業模式,拓展了業務空間,驅動金融運營服務的提質增效和優化升級。近年來金融科技飛速發展,我國行動支付、線上借貸和網際網路保險等走在世界前列。前不久,武漢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獲批了全國首個國家級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正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典範,對於充分發揮保險作用、促進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於2015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設立的有限合夥制基金,是銀保監會直接領導下的中長期資金戰略性、主動性、綜合性的投資平臺,旨在集中行業的長期穩定資金,對接國家重大戰略中市場化需求。公司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圍繞基金產品和資管業務搭建了健全的產品體系,可以股、債、資產證券化、債轉股、優先股、永續債等多種形式,靈活對接實體經濟多層次的投融資需求。目前管理資產規模已超1700億元,累計為超過100家機構投資人提供了投資管理和資產配置服務,主要投向「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國有企業混改、新興產業等領域。
今年以來,中保投資加大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錨定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發起設立超過20億元的科創板戰略配售基金,先後投資了大矽片製造、晶圓代工、新能源電池、網絡安全等國家重點發展產業中的優質企業。以PE基金形式,在pre-IPO階段投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投資科技產業園及IDC等新型基礎設施,發揮關聯效應和創新效應,構築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基礎。與富士康等全球領先科技製造集團聯合設立成長型基金,推動傳統產業與數位化、智能化的科技整合,為區域經濟發展持續輸送科技與製造動能。
身處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期,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必將大有作為!金融從業者要敞開胸懷、積極擁抱,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應用,藉助系統化、智能化工具,提高運營能力、風控能力和投資能力;提高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加深對新興技術的認識理解,把握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助力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步伐。
東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陳平
首先,特別感謝中國銀保監會把全國首家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授予東湖高新,同時也感謝把這樣的一場盛會非常寶貴的三分鐘留給東湖高新,所以我謹代表東湖高新區,向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東湖高新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請允許我簡單的介紹下東湖高新區。東湖高新區創立於1988年,又稱「中國光谷」,不僅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也是第二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還是第三批自由貿易實驗區,並且先後獲批了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國家存儲器基地等等一系列的國家級戰略支持。
32年以來我們堅持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了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以及智能產業為核心的三大重點創新產業集群,同時近年來我們形成了以區塊鏈、人工智慧、基因工程、腦科學為代表的未來產業集群,形成蓬勃發展相的3+X的產業格局。我們2019年東湖高新區在169家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第四名,也是全國十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之一。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高新區持續推動金融改革,不斷健全具有光谷特色的現代科技金融體系,來助推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健康互動。特別是在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領域,我們不斷地推出各類新的舉措。2007年原保監會和科技部共同開展了科技保險試點,東湖高新區作為首批試點開展探索科技保險工作,堅持以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為主線,持續推動科技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環境創新;目前東湖高新區聚集了科技銀行專營機構24家,科技保險專營和服務機構40家,股權投資機構1400多家。產業投融資體系加速健全,金融生態環境持續的改善。
在東湖高新區科技金融引領高科技發展的關鍵時期,今年有幸迎來金融行業兩件盛事,一個就是今天在武漢勝利召開的首屆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第二就是首個國家級的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落戶光谷。這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保險行業等相關的部門機構,落實總書記對於湖北武漢搭把手拉一把指示的重要體現,也更是貫徹了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行動。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湖北武漢帶來了嚴重衝擊。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的堅強領導下,在包括中國銀保監會在內的各級部委和全國各大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下,東湖高新區重返了快車道。今年一季度東湖高新區整個經濟社會按下了暫停鍵,一季度增長是-38.5%。而僅僅用了短短一個季度的復甦,我們二季度跑出了正增長13.6%,並且前三個季度我們四項經濟指標全部跑出了正增長,同時三項經濟指標的增幅累計超過了雙位數以上。今年上半年東湖高新區又新增了市場主體2萬家,其中企業主體達到了1.5萬家,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光谷經濟的忍勁,也給大家帶來了發展的信心。
朋友們,東湖高新區擁有天然的創新基因和最具活力的科技型企業群體,將為科技保險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特別是此次有幸獲批國家首個科技保險示範區,同時創新大會又在武漢召開,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業界精英暢所欲言,碰撞思想,深化合作,為科技保險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將堅持發展高科技技術,立足保險聚焦科技,以科技創新賦能保險創新,以保險創新促進科技創新,努力打造國內外領先的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最後我也誠摯邀請各位企業家和嘉賓恰逢此次盛會,到光谷走一走看一看,共同參與到東湖科技保險創新示範區的建設中,共享科技保險發展新機遇,共創科技保險發展新未來。
(責任編輯:孟思源 )